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 农户兼业经营行为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农户兼业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户来说,兼业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农业经营活动和非农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EEC)中重要的农业国及农产品出口成员国,家庭农场是其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按独立经营单位计,1981年爱尔兰有家庭农场23.6万户,经营农用地46.9万公顷(包括农作物耕地和放牧草地),平均每户经营约20公顷。其中以农业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场(最少有0.9个标准劳力全年从事农场劳动),即所谓的专业农场为13.8万户,大大低于总农场数。这表明了爱尔兰农户的兼业情况。  相似文献   

3.
农户兼业经营已成为当前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兼业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农户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户农地利用碳排放。基于福建省5地市257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对农户农地利用碳排放行为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并求解边际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农户兼业经营将促进农户农地利用低碳行为,且不同区域的兼业情况对碳排放行为的影响是有显著差异,内陆地区的兼业情况对农地碳排放影响的程度要高于沿海地区。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提高种植专业化程度等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适度专业化经营,以实现农业低碳且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我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从1984个发展到5909个,固定资产从134.3亿元发展到398.7亿元,年均增长24.3%;销售收入从397.4亿元发展到1160.8亿元,年均增长23.9%。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从163.4万户发展到465.1万户,直接带动全省约4似的农户: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137.8亿元.户均得到收入2952.7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约吸蚋151.8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每年从中得到工资性收入150多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点状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集聚.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赵洪鸣 《中国农资》2014,(43):24-24
<正>当前农业经营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服务对象的改变,核心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2月份,国家工商总局数据统计,国内农民合作社的数量达到了103万家,同时家庭农场的数量也在快速发展。首先,小农户种植的副业化和兼业化比较严重,也就是说这部分农民真正的收入来源并不在农业生产上,而大农户主要的经济利润都来自农业生产,所以大农户的专业化程度会更高。其次,小农户单独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迅猛发展,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带动农户多、产业分布广、服务内容宽等特征,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2009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4.64万家,实有入社农户约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32%,合作社成员收入普遍比当地未入社农户收入高出2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毕节试验区典型村域的150户农户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动因、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具有农户的兼业收入与家庭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兼业农户的年轻化明显、农户兼业行业的相对集中性、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兼业收入影响显著、农户兼业意愿强烈等特征;信息、资金、技能、市场意识是影响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户兼业行为的优化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库,为农户兼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加强对农户市场意识的培育,提升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制度下的农户经营行为,基于富锦市垦区与农区80户农户调查数据,比较他们的生产规模、耕地利用结构、农户经营行为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制度下,垦区户均耕地规模为6.98hm2,高于农区3.64 hm2.(2)垦区地均、户均农业生产成本分别为15 635.85元/hm2、10.91万元,远高于农区的7 955.10元/hm2、2.90万元,物质生产成本均在84%以上.(3)垦区农户地均粮食产值与农业纯收入分别为22 110.00、6 474.15元/hm2,均高于农区的12 950.40、4 995.30元/hm2;而农业补贴标准相近.就户均水平而言,垦区粮食产值、农业纯收入和农业补贴分别为15.43万、4.52万、0.75万元,高于农区的4.71万、1.81万、0.37万元.但农区农户计入兼业收入3.31万元后,户均收入为5.49万元,稍高于垦区的5.27万元/户.  相似文献   

9.
基于武汉、鄂州2市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政府主导下的农地流转对不同兼业程度转出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流转会降低纯农户与Ⅰ兼农户的农业收入,提高Ⅱ兼农户的农业收入;流转还会提高Ⅱ兼农户的非农收入,而对纯农户与Ⅰ兼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影响不明显;最终政府主导下的流转使得纯农户和Ⅰ兼农户家庭总收入下降,Ⅱ兼农户家庭总收入上升。  相似文献   

10.
国外农户兼业的成就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世界农业》2006,(8):47-48,54
国外农户变业现状 不少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采用了农户兼业的经营模式。不同国家的农户兼业同其农业发展历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时代背景,或者同一背景但处于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农户兼业的动因和规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农户兼业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期,我们对全省23个县的67个乡镇、581户农户的收支情况全面调查统计,2003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稳定、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64元,较上年增长11.94 %。全省农村经济总体呈现以下几大特点:一、农村经济总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其中来自农民家庭经营的收入占据  相似文献   

12.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扩大,第一产业相对缩小,这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耕地有逐渐集中的趋势。农业机械化的进展,节省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扩大则导致过剩的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同时出现了大量离土不离乡的兼业农户。现在,在欧美农村中,以农业为副业、以工薪收入或其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兼业农户”约占总农户的20一40%;  相似文献   

13.
农户兼业经营中国古已有之,且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现象。目前,农户兼业经营的研究多集中在农户对生产要素投入、土地流转与组织化、农业生产效率等问题的分析,缺少对农户兼业转型及其路径的探讨。未来可以对农户兼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动力机制、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2002年全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值27郾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52万户,有192郾5万农民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占农村总人口的40郾8%,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户均达2827元。  相似文献   

15.
最近 ,我们对岷县梅川、麻子川、岷山三个乡镇的 9个村 14 4户农户和县上 16家龙头企业、农业协会 ,采用分类随机抽样调查法 ,就 2 0 0 3年农户种植意向、龙头企业和农业协会经营意向做了些调查研究。一、2 0 0 3年农户种植意向和龙头企业经营意向1 农户种植意向。这次调查面积  相似文献   

16.
一、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 据统计,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市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360065亩,涉征农户3万多户,约15万农民,从被调查的550户农户情况看.征地后收入增加的占38%。收入减少的占62%,劳力去向中.有30%在当地企业务工:20%外出打工或受雇于在外经商的乡亲:20%左右从事个体经营或其它劳作;30%左右赋闲在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江苏省233户实地调研数据,分组对比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资金投入、劳动投入、肥料投入、土地经营规模等变量各总体均值间的差异;模型估计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发现农户兼业降低了土地利用强度、降低了土地生产率,但对资金和劳动投入产出率影响不大。建议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二兼农户离农,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8.
广西兼业农户增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兼农户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发展特色与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农产品信息网络的建设是增加一兼农户收入的有效对策;二兼农户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加强对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来提高二兼农户农民非农就业能力、实现二兼农户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二兼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人力与机械投入对农户经营规模决策意愿的综合影响,基于江西省1 080户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兼业程度下机械化投入给水稻种植农户规模决策意愿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稻农兼业对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意愿呈消极影响;2)就兼业程度较低的纯农户和一兼农户来看,机械化生产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3)相反,二兼农户和非农户等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并不倾向于提高机械化投入来维持或扩大现有水稻生产经营规模,且二兼农户的不种倾向行为表现显著。因此,健全社会化机械生产服务体系,鼓励小农扩大经营规模、深化农业分工的同时,注重合理引导兼业程度高农户退出土地经营权和水稻经营,是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农户经营模式是指农户家庭所经营的各种产业组合,其指标是指权衡农户与经营模式关系的一系列数据,主要包括"产业与农户之比"和"农户与模式之比".它从中观角度反映了农户与产业的关系,即农户家庭从事或经营产业以及收入来源的状况.杨陵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在陕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此建立后,它更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瞩目的焦点.因此,本研究以杨陵区1990年和2002年的农户经营模式为典例,对关中地区农户经营模式在这一时段的发展及变迁规律加以探讨,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