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06年春严重的干旱低温造成了水稻前期生长延届。随着降雨量的增大,种植户为了使水稻快速生长,便加大了水量和追肥量,多施氮肥,造成水稻过分生长,枝叶幼嫩,加之湿度大,并且阴雨天多气温偏低,一些优质米品种不抗病,以上这些条件都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所以,要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2.
4.
5.
7.
8.
魏雪丽 《新农村(黑龙江)》2013,(19):25-25
近3个月来,全国生姜价格上涨超五成,而实际上生姜产地价上涨更快.去年收购是5毛1斤,今年是3.5元1斤,上涨600%以上.导致生姜价格上涨如此之快,这与去年种植亏本有一定的关系.生姜价格“暴涨”、“暴跌”,让姜农很无奈. 相似文献
9.
10.
口角炎是冬天的多发病,由于患口角炎后口唇糜烂,所以又称“烂嘴角”,这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维生素B2的缘故。黄豆芽比黄豆营养更丰富,据测定,黄豆芽的维生素B2含量比黄豆高2-4倍,每百克黄豆芽含维生素B20.1毫克。黄豆不含维生素C,黄豆芽则富含维生素C。此外,黄豆芽中还含有一种干扰素诱生剂,能诱生干扰素。干扰素能干扰病毒代谢,所以经常吃黄豆芽还能增强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市场是动态的、变幻莫测的。今天看着如日中天,但养了,种了,产品可以上市了,价格可能就会下滑,甚至跌入低谷,有人问,不是说要“跟着市场转”吗?怎么转来转去反倒赔了钱? 相似文献
12.
13.
宁阳县磁窑镇、蒋集镇具有传统种植生姜的习惯,播种面积达1300多公顷。近年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我们摸索到生姜的这种“二一二”新型种植模式,磁窑镇西贤村杜现龙、姜衍梅两户农民用该模式试种3年,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3000千克,比原来的传统种植模式多增产1000千克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16.
自然条件下,鸡腿菇春季栽培出菇时间为3~5月,但如在冬季低温季节实行早播种、早覆土,春季出菇则可提高产量20%以上,其作用机理是根据鸡腿菇菌丝高抗低温的生物特性,播种覆土后利用较高的地温进行缓慢发菌,在较长时间内中逐渐分解基料、积蓄营养、扩大占领“地盘”,当春季地温升到8℃、气温回升至12℃以上时,经冬季储备、菌丝业已生理成熟,鸡腿菇便迫不及待地出菇。 相似文献
17.
“后埔生姜”的种源是从台湾引进的“台姜2号”品种,其根茎肉质肥厚、细嫩,口感极佳,历经近十年种植。现常年种植面积1200多亩。年产值达2100多万元。是我区莲花镇后埔村“一村一品”发展项目,产品远销浙江、广东、上海、江西等省市。我站在“后埔生姜”历年栽培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现介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农业.农民》2010,(7):56-56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温脾.肠辟下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生姜熬的汤还有一个别名叫“还魂汤”。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等说法。 相似文献
19.
生姜不仅是去腥、调味、开胃的佐料,还是除湿、去寒、发汗的好中药材。我们种生姜,都是用老姜块做种。栽种的姜块叫种姜,也有叫“娘姜”的。种生姜最大的成本是种姜,1亩(1亩=1/15公顷)地要100多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算,每亩得投资800多元。 相似文献
20.
“免炕壮苗素”在生姜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免炕壮苗素“对生姜播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炕壮苗素“可以快速解除生姜休眠,提早播种期10-20 d,相对延长生姜生育期,增产幅度达20%以上。同时提出了生姜配套栽培技术,为莱芜生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