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西江沿岸丘陵区地处南亚热带,是我国杉木分布的南缘,立地土壤与小气候因母质和地形的不同而变化,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杉木高生长和材积生长差异较大。立地条件好的地段,20年优势高可达16米以上,年平均每亩材积生长量达0.7米~;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2.
2016年4月,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林场的35年生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人工林中设置20 m×30 m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选取并测定解析木数据,对其胸径、树高及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北美红杉树高和胸径生长表现为"直线形",而材积生长则表现为"S"型;35年生北美红杉平均树高、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3.00 m,30.6 cm,0.343 0 m~3,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70 m,0.93 cm,0.010 4 m~3;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并没有交叉,该树种还处于速生阶段未达到数量成熟。将北美红杉与毗邻的同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年平均胸径及树高生长量均比杉木多。  相似文献   

3.
<正> 在浙江省,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的高指标是“三个一”,即在整个轮伐期内,按年平均生长量计:树高1米、胸径1厘米,每亩材积1立方米。对于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发育过程,多数研究者又将其划分为幼林、速生、干材和成熟四个阶段。在幼林阶段,因苗木处于恢复时期,高和径生长比较缓慢,通常达不到年高生长1米的指标。1982年春,我们在富阳县金慈的红土丘陵地上营造了82亩杉木林,据1984年生长季结束后观测,平均树高达366厘米,即年平均高生长已达1.22米。在已发表的材料中,这片幼林的生长速度是领先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德昌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8年生德昌杉木的树高、胸径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8.34m、25.52cm与0.462 2m~3。德昌杉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在27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树高数量成熟龄约为28年,胸径生长培育关键期是在植株生长的前24年,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为0.024 68m~3,材积的数量成熟龄为41年。德昌杉木生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9年为幼树期,10-30年为速生期,31-40年为近成熟期,41年后为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杉木良种与普通种林分间伐后生长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良种和普通种杉木人工林间伐后生长情况,加快培育杉木大径材,对庆元林场四个林区良种和普通种杉木林间伐后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3年后,四个林区杉木良种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林分连年生长量都高于普通种;大洋林区的杉木良种胸径连年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区杉木良种,虽然其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林分连年生长量与其他林区杉木良种差异不显著,但其数值较高;各林区的平均树高差距不显著。综合考虑认为,相同林区良种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发育以及培育杉木大径材;不同林区中,大洋林区的良种更适合杉木的生长发育以及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幼林林分6年生时平均树高可达3.11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1 m;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89 m、3.3 cm、0.00241129 m3。杉木幼林阶段生长较快,具有生产潜力及广谱性,可在将乐县各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赣南地区生长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良种,本试验对6种不同世代不同类型杉木良种造林后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杉木不同世代不同类型良种试验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年生与5年生的杉木良种中,洋口3代良种表现最佳,其树高、胸径均显著大于其他良种(P0.01);7年生时,同样是洋口3代杉木良种生长表现最好,杉木平均材积生长量为0.040 0 m~3,高出平均材积生长量的29.45%,其次是信丰杉木2代、信丰杉木1代良种,其造林后6 a材积生长量显著高于陈山红心杉1代(P0.01)、融水种源杉木林分良种与洋口杉木2.5代。本试验结果表明,杉木高世代良种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选择当地选育的杉木良种造林能够取得较好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二者的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以及树高/胸径比值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杉乳混交林中,杉木在树高、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上,与乳源木莲相比优势始终较为明显,说明杉木在与乳源木莲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但在17a后,杉木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低于乳源木莲,生长开始减缓,此时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9.
宁化县闽粤栲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化国有林场杉木与闽粤栲混交造林成效的全面调查,分析了现有林分的生长状况,探讨了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不同坡位、不同坡向、不同混交比例和不同混交方式等对闽粤栲及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等级、坡位、坡向对闽粤栲胸径、树高生长和蓄积量影响显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的中下部更适宜闽粤栲生长,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较高。同时,杉木与闽粤栲混交造林,能够促进杉木生长,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均超过杉木纯林,混交比例以杉木与闽粤栲3:1的比例生长量最大,混交方式则以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最大,人工造林应大力发展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杉木3代林产品价值转化和生态效益提升,结合浙江省庆元林场林分资源现状,进行培育杉木3代林产品价值转化和生态效益研究。在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杉木纯林3个不同林分设置3个试验区,通过对试验区各年度的监测数据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针阔混交林的林产品价值转化率显著优于纯林和阔叶林,林相分布均匀,生长速度最佳,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4米;林产品价值转化每亩为960元。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持及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土壤和杉木幼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炼山、全垦初期表层土壤水分物理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速效性养分大量增加 ;1年后 ,土壤表层水分物理性能变差 ,速效养分流失 ,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不同营林措施组合处理的杉木幼林生长 ,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上有差异 ,经方差分析 ,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性差异 ,而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竹柳在珠海沿海区的生长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比较研究了珠海市不同林龄竹柳(Salix hybrid)的树高、胸径生长、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竹柳1.5~3.5 a 生扦插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93~3.42 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1.51~2.58 cm,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28~0.0196 m3;3.5 a 生扦插竹柳林分生物量为30.25 t /hm2,林分净生产力为10.08~15.90 t/(hm2· a)。竹柳的早期胸径、树高、材积、生物量生长和生产力均低于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巨尾桉(E. grandis × E. urophylla),但高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竹柳能适应珠海沿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生长良好,但病虫害对其规模化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算杉木实生林与无性系林的生长因子数值,建立测树因子与林龄的回归模型,选取不同生长因子的最优生长模型,采用分层切割法及树干解析法对广西省苍梧县天洪岭林场23年生实生杉木林和21年生无性系杉木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及材积总生长量都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2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呈现出波动式生长,从2种生长量曲线的走势上看,实生林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但无性系林的生长趋势要强于实生林。可见,杉木无性系的生长量比实生林更具优势,具有更高的生长稳定性和生长潜力,更符合杉木人工林"速生、丰产、优质"的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28年生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人工林,无论是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都明显高于闽楠纯林,28年生时平均木的单株材积达到0.24628 m3,比闽楠纯林增加100.9%。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10年生时,峰值为1.02 cm.a-1,连年生长量在0.8 cm.a-1以上的年份有14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10~12年生时最大,峰值为1.07 m.a-1,4~16年生时生长量都保持在0.8 m.a-1以上。闽楠纯林树高总生长量只有15.89 m,连年生长量在8~10年生时最大,峰值为0.95 m.a-1,比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要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经营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中优势木生长的影响效果,以洪雅国有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方法,测定分析了不同经营密度的杉木人工林中优势木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密度调控能够影响优势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林分经营密度越大,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越小,树高数量成熟时间越早;林分经营密度越小,胸径平均生长量越大,胸径数量成熟龄越晚;林分经营密度越大,优势木材积总生长量越小,材积平均生长量减小,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晚,材积的数量成熟年龄越晚。低经营密度(500株·hm~(-2))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而中高经营密度(500株·hm~(-2))利于培育中小径材。  相似文献   

16.
晋江市柠檬桉生长调查表明:26年生柠檬桉树高可达25m、胸径51cm,年平均生长量1—2.5cm.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一般为0.0075—0.0450m~3,连年生长量为0.0115—0.0670m~3,达到省定柠檬桉速生丰产林标准.并就不同地形、地势、土壤、整地规格、苗木类型和营林措施等对柠檬桉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洪雅县柳杉林木生长过程规律,在洪雅林场设置9个样地,共采集9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柳杉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年平均生长量均在10a时达到最大值;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10 a和30 a时两次达到峰值,胸径的速生期出现两个阶段,分别在5~12 a和24~31 a间;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0 a时达到最大值0.04408 m3,而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增长阶段,表明材积生长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柳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林龄的生长方程,拟合精度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广西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广西10年生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分析杉木第二代良种在广西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及增益效果,将良种林分生长量与行业标准及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低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间差异显著;3个试验点的良种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47.2%、50.8%和215.8%;10年生良种林分的树高、胸径、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均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6年生时的低限指标要求,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达到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5年生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了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规律,以期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调查广西林科院老虎岭实验林场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基础上,在不同的3个标准样地内选择了12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深入分析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规律及形数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选出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27年生江南油杉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树高生长总量为16.9 m,胸径生长总量为20.3 cm,材积生长总量为0.283 685 m^3。江南油杉胸高形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急剧增加,然后再缓慢下降,形数曲线呈反"J"型变化,胸高形数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线变化趋于平稳状态,保持在0.52左右。【结论】1)树高在6~14 a和18~24 a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是江南油杉树高生长的速生期。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6~16 a和18~27 a出现。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增粗,树高的高生长期比胸径高生长期早2 a,树高与胸径的低生长期出现在同年。材积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在1~14 a,在第26年后是材积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各龄阶胸高形数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数大,树高尖削度小。2)通过比较分析6种生长模型对江南油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实测值的拟合情况,苏玛克(Schumacher)模型可作为江南油杉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韦布尔(Weibull)模型可作为材积生长模型。经检验,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及相对总误差均较小,模型精度较高,证明所选择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生长规律基本吻合。3)27年生江南油杉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经27 a生长仍未相交,说明江南油杉在27 a内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通过材积生长模型的推算结果,江南油杉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交于48~49 a间,即江南油杉数量成熟年龄为49 a,此时的江南油杉材积生长量为0.942 460 m^3。  相似文献   

20.
乔木柳四个无性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柳树是平原地区重要的绿化造林树种,其中乔木型柳树被广泛用于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及风景林。现有柳树人工林产量很低,如湖滩地(江苏洪泽湖)15年生垂柳(Salix babylonica)人工林平均树高仅6.3米,平均胸径7.5厘米,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仅1.2立方米/公顷;生长较好的林分,22年生平均树高12.8米,平均胸径17.5厘米,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只有4.6立方米/公顷;江滩地17年生早柳(S. matsudana)人工林,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只有5.57立方米/公顷(湖北黄岗赤壁林场长江江滩);生长较好的早柳人工林,14年生年平均生长量也只有7.5立方米/公顷(山东泰安汶河河漫滩地)。在国外,优良的无性系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可高达20立方米/公顷。南斯拉夫选育的白柳(S. alba)无性系7年生,年平均高生长为2.06米,胸径生长为2.54厘米,苏联乌克兰林业与农林土壤改良研究所选育的爆竹柳(S. fragilis)×白柳优良无性系,4年生树高6.8米,胸径18.8厘米;白柳×爆竹柳优良无性系,4年生树高7.2米,胸径17.3厘米。因此,选育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