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并发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鸡场暴发了传染性法氏囊病、B场无并发感染,死亡率为3.9%,死亡高峰出现在第6天:A场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死亡率上升到36.2%,死亡高峰提高前到第3天、剖检部更加复杂化,该场的O2血清型大肠埃氏菌是加剧传染性法氏囊病鸡大量死亡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鸡球虫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均为引起雏鸡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在雏鸡阶段极易并发感染.通过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快速诊断,及时用药可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病,容易引起鸡的免疫抑制,从而常与其它传染病并发感染,给养鸡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曾遇到过这样的病例,经采取防治措施,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七彩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并发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贵阳地区两个珍禽养殖场(A场和B场)的七彩山鸡暴发一种以急性死亡、法氏囊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病料对试验鸡能引起临床症状和死亡,复制出在自然病例中观察到的典型病理变化。A场无并发感染,死亡率为11.4%,死亡高峰出现在第5天;B超由于致病性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死亡率上升到50%,死亡高峰提前到第3天,剖解病变更加复杂化,该场的致病性链球菌是加剧本病高死亡率和严惩的出血性素质的真正原因。该病毒能引起实验鸡出现临床症状和死亡,复制出在自然病例中观察到的曲型病理变化。另对两场的鸡新城疫(ND)和鸡减蛋综合症(EDS)的血清效价测定结果表明,部分鸡群的ND免疫不合格,鸡群曾被EDS病毒感染过。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特征是排白色稀便,法氏囊肿大,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多发于3-6周龄幼鸡。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可引起其他细菌性疾病,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现已遍及世界各养鸡国家和地区。我国1980年从进口的鸡群中分离到法氏囊病病毒(IBDV)。 1988年开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造成流行趋势,1989~1990年我省少数鸡场发生该病,1991年造成大流行,几乎所有的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病。该病不仅会导致鸡群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会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耿金华,蔺月英,孙兴文(山东平原县畜牧站)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潜伏期短、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高,使机体免疫能力降低,产生严重...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各种鸡均能感染,发病时间不分季节,以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1~14日龄和成年鸡常呈隐性感染.本病病程短,一般6~10天,传播快,常常突然暴发.  相似文献   

10.
11.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也称腔上囊)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1957年首先发生于美国德拉瓦州甘布罗镇的肉鸡群,因此也常称“甘布罗病”。世界各养鸡国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美、英、法、日和加拿大广泛流行此病。日本自1964年以来全国多数鸡场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一些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刘振伟(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最早发生于美国的甘保罗地区,故也叫甘保罗病。以后世界各地都有本病发生。IBD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超强毒和病毒亚型的出现及免疫失败加剧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鸡法氏囊的一种传染病。由于病毒还不同程度地损害肾脏,故又称传染性肾病。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临床上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拉白色水样便。对鸡新城疫  相似文献   

14.
<正> 流行病学Bento 等(1976)的研究证明了 IB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迅速传播。来自传染环境中的物质,可以引起易感鸡群的感染,把病鸡移出后的污染的鸡舍,在122天内仍有传染性。传染的特殊方式看来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不是通过病鸡的排泄物。Edgar 和Cho(1976)报道把 IBD 鸡的垫草、饮水  相似文献   

15.
一、病名来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由科斯格罗夫(Cosgrove)于1962年首先予以报道.因1957年首次爆发病例是发生在美国特拉华州甘波罗镇(Gumporo)附近的一些鸡场内,故当时称之为甘波罗病(Gumporo-disease).又因死于此病的鸡,其肾脏出现严重病变,故科斯格罗夫称之为禽肾病(avian nephro-sis),也有人称之为传染性禽肾病(infectious a-vian nephrosis).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最早在1957年发生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南部的甘布罗一带,过去一直被叫做“甘布罗病。”1970年在康奈尔大学兽医系鸡病及鱼病学教研室西奇纳教授的倡导下,采用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叫法。有时候也被叫做“传染性法氏囊炎”。本病是以法氏囊(F囊)、胸腺、脾脏等淋巴组织的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病变主要是感染鸡法氏囊肿大,有时出血,随后发生萎缩,为一过性经过,多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不仅感染鸡死亡,而且能破坏法氏囊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机能降低,致使其他的传染病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并容易感染其他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4~6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19.
20.
<正> 2003年6月15日,迁西县某个体养鸡户的鸡只大群发病,笔者一行两人前去就诊,经详细了解病情、观察鸡群状况和临床剖检,确诊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现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户平养公鸡2300羽。已饲养120天,但体重不到1千克,比标准体重相差1倍多。曾到临近某县禽病医疗单位就诊,诊断为感冒,并购买了大量药品,用后鸡群不见好转,死亡逐渐增多。现鸡群发病率已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