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沂河整治工程初设方案和第2设计方案,对沂河开挖中泓后行洪及泥沙淤积情况进行河道模型试验,研究河道行洪水流特性和泥沙淤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因白马河出口上移引起的水流变化及泥沙淤积变化。该研究成果可为行洪河道规划设计和整治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鱼河泥沙淤积对防洪能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鱼河位于淮河流域运河水系,由于泥沙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分析了泥沙淤积的成因、危害,以及泥沙淤积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泥沙淤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滦河迁西县城段河道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型河段实测资料的分析,设计出了推移质泥沙模型。通过模型对弯道处水流特性,由河心岛引起的分流比以及水工建筑物和栖凤岛对水沙运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本次整治工程的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试验结果为该类河道的规划设计和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HEC-RAS软件建立梧桐山河一维水力学及泥沙输移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分析河道沿程水面线变化情况及泥沙输移特征.模型泥沙淤积计算表明河道淤积部位主要位于河道转折处及下游出口处,假定无降雨情况下输沙量近似为零,通过模拟计算场次暴雨流域出口断面泥沙输沙量,估算出流域年输沙总量为190.50...  相似文献   

5.
引水渠是一种常见的河道分流形式,由于主河道与引水渠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夹角,水流从分汊前主河道流入引水渠时必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其结果是有利于较多较粗的泥沙分入引水渠,导致渠道口门产生较为严重的淤积现象,而渠道口门淤积问题是决定引水工程是否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水沙条件下引江济汉工程引水渠道口门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糙率对口门淤积厚度的影响情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水流运动规律相吻合,可以为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输水工程适宜运行的水力条件。【方法】以巴音沟河流域输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压力条件下浑水管道输沙规律及水流挟沙力特性。【结果】(1)管道断面垂向泥沙质量浓度分布受压力、体积含沙量及管径等因素的影响;当压力及管径较小时,泥沙淤积厚度为6.3~8.0 mm,压力及管径较大时,在Y=-0.07区域以下淤积较多,淤积厚度达到8.6~9.4 mm;(2)同一管径及流速下,随着体积含沙量的增大,该区域流速梯度增大,最大增幅为14%;(3)随着水流速度增大,水流挟沙力增大,悬移质质量浓度也越大,但是悬浮指标逐渐变小。【结论】在低压浑水管道中,管径越大、泥沙质量浓度越大、压力越小,水流挟沙力越小,泥沙越容易淤积。  相似文献   

7.
陡坡河道洪水过程中常伴有强烈的泥沙输移,导致河道行洪断面缩小及水位的异常激增,但洪水过后泥沙往往被冲刷输往下游,在河道中难以发现泥沙的踪迹。泥沙造成洪水漫溢仅在洪水过程中发生作用,使得人们通常认为洪水发生的根源是强降雨,而忽略了泥沙的附加致灾作用。为了探索泥沙在洪水灾害中的影响,本文在变坡水槽中研究了在上游来沙量突变为零时床面前期淤积泥沙的冲刷发展及水位变化规律,解释了非超标洪水条件下,河道洪水位畸高而又未见明显的断面萎缩异常灾害的现象,探明了泥沙与洪水灾害的因果联系。试验结果表明上游来流量、加沙强度和泥沙粒径越大,冲刷水深越大。上游来流量、加沙强度和河床比降越大、泥沙粒径越小,冲刷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8.
河道堤岸建设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堤岸设计是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河道整治工程尤其是山区性河道整治工程的设计中,河流冲刷深度的确定,对堤岸设计起关键的指导作用。通常,河流的冲刷深度与流速、水深、泥沙粒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主要受水流流速控制。为了确定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自19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及理论推导,提出了很多用于计算河道冲刷深度的公式,但这些公式大多为经验公式,且各有侧重,计算值差别较大。因此在具体的河道整治工程中,对各种冲刷深度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十分必要。以西苕溪上游的山区性河道护岸设计为例,研究探讨如何结合工程实际和相关设计规范,合理计算冲刷深度,指导堤岸设计,保障防汛安全。  相似文献   

9.
分汊型河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河流平面形态。当河道宽广时,河道行洪断面极有可能形成复式断面形态。存在江心洲的河道在演变过程中,洲头分流段水流运动往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江心洲分流作用叠加复式断面滩槽交互作用,将共同对分流分沙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河道形态的演变。为探究江心洲洲头水流运动特性对复式分汊河道演变的影响,设计了复式分汊河道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式分汊河道中,江心洲前的单一复式段,垂线流速分布基本满足对数分布;分流段流速主要受分汊形态的影响;复式断面形态是分汊口主槽和滩地流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复式分汊河道的整治防护中,要着重关注江心洲洲头以及两侧的冲刷和两汊流速差异导致的淤积与冲刷;当流量增大到某一特定值时,复式分汊河道的断面形态可简化为简单的矩形河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疆地区水库由于建库初期蓄水运行,库容快速淤损,虽然改变了运用方式,库区仍淤积严重。结合实际工程以水流运动方程及经过作者修正的泥沙运动方程为基础,同时引入与实测资料相符合的水流协沙力、动床阻力、泥沙级配等计算公式作为补充方程,构造出新疆卡拉贝利水库泥沙淤积二维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卡拉贝利水库进行坝前冲刷计算初探研究,并进行了模型验证,以达到模拟水库泥沙淤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感潮河流的入海口河段,因受海潮的影响,存在着海口淤沙被潮水带回河内淤积的情况。该现象加重了河口的淤积,影响了河口段的行洪能力,加上淤沙颗粒细小,清淤难度大,对河流的防洪管理极为不利。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合理控制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冲积河流河型控制的模糊聚类方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冲积河流河型自然分类方法、冲积河流河型成因的输沙平衡程度理论假说、冲积河流水沙项输沙平衡程度公式、冲积河流自然分类的河流模糊等价矩阵聚类方法和冲积河流河型模糊控制的3个关键步骤。3个关键步骤为控制指标量选择、控制指标量取值表的制定、河型控制的模糊等价矩阵聚类方法验证。在黄河下游花夹河段的试应用结果表明,在水沙项数可以控制的条件下,河型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其河床演变和河道整治对保护塔里木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水沙特征分析,塔里木河年输沙量变化与年径流量的丰枯变化相应;输沙量和径流量年内高度集中,最大四个月出现月份基本一致,最大四个月的年内集中程度均大于70%。经过河床稳定性计算,上游阿拉尔站和新渠满站纵横断面不稳定,中游大坝站相对稳定。从河道冲淤变化来看,淤积量大于冲刷量,河床总体趋势为抬升;由于上中游河道断面变化频繁,洪水漫溢严重,必须进行河道整治。针对塔里木河的特点,提出了河道整治措施,分析了河道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灌渠泥沙迁移特性及泥沙级配的沿程变化规律,找出减少渠道泥沙淤积的方法,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方法】通过对尊村灌区典型干渠高含沙水流实时监测采样,分析了悬移质泥沙沿程含沙量变化及级配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带入4个典型挟沙力公式,筛选出适合尊村灌区的挟沙力公式,进一步改进得到尊村灌区渠道挟沙力计算公式.同时,通过一干渠改造段实测数据,推求出一干渠冲淤平衡比降计算公式。【结果】不同粒径泥沙的输移特性不同,总干渠悬移质含沙量随来水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渠道淤积主要与粉粒和砂粒量有关,其中砂粒对来水含沙量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敏感,而黏粒更多的被水流带走,渠道由非平衡输沙经冲刷、淤积达到冲淤平衡输沙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沉沙池能有效地减小引水中砂粒量。二干渠末清淤修缮段依旧存在泥沙淤积问题,一干渠剩余未改造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增大比降。【结论】含沙量在2 kg/m3内时,一级站来水量在8 m3/s左右,渠道基本实现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15.
弯曲分汊河道江心洲对横向环流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长江中下游监利河段弯曲分汊情况拟定出概化模型,通过对江心洲从右到左的演变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在同级流量时,随着洲头及边滩的推移,江心洲对水流的作用:产生的横向环流和环流强度分布规律,环流的存在引起水流的循环和泥沙的横向搬运作用,对于弯曲型河段的造床过程起作用,为解决弯曲分汊河段浅滩的演变机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回声测深仪等测量仪器,对黄河沙坡头段连续弯道中10个典型断面的流速、水深、河床高程等进行了实测.通过分析各断面流速等值线、平面流场和近几年河床高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弯道断面流场的主流分布与河床底部泥沙冲淤分布基本相一致,满足弯道水流的一般规律:凹岸冲刷,凸岸淤积.  相似文献   

17.
水电开发下的河流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电开发对河流水质、水文情势、泥沙等物理化学状况有着较大的改变,从而引起其中的水生生物及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重新调整,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探讨这些影响并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正确的管理,关系到河流生态系统甚至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述了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过程以及水电开发对河流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总结了对应的河流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为水电开发下河流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嘉陵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预测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水沙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流域水沙变化的规律,并得到了水沙变化趋势的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引黄灌区非均匀沙的输送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均匀沙输送机理是实现灌区泥沙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山东簸箕李灌区近20年来的泥沙观测资料,分析悬移质在渠道中的运动、冲淤规律。由于不同粒径的泥沙在水流中运动方式和沉积特点不一样,将非均匀沙按粒径粗细分组,研究了不同粒径泥沙的起动与止动、沉降与悬浮的差异,统计分析了分组沙的输沙能力、沿程衰减规律和上限平衡含沙量。结果表明,粗颗粒泥沙对流量因素敏感,若要使更多的粗颗粒泥沙实现长距离输送,应提高水流流速;细沙对流量因素的敏感度较粗沙小,同时挟沙力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