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籽仁游离棉酚含量,是选育无棉毒素或高棉毒素棉花新品种的重要生化指标,也是棉籽仁产品作为食品或饲料原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通用的苯氨分光光度测定法,在基层单位难于使用。本试验通过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比较,选择出既准确迅速又经济实用的测试方法,作为育种阶段材料初步测定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棉籽油是我国棉花主产区居民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随着油脂加工工艺的快速发展,棉籽油消费量快速增长。阐述了我国食用棉籽油生产、消费、棉酚脱毒以及质量安全状况,提出正确、科学认识棉籽油食用价值,安全食用棉籽油,对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保障植物油消费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种植棉花主要是为了获得纤维。尽管棉籽仁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油分含量也近30%),但由于其棉酚含量太高,不能食用或饲用。长期以来,棉籽榨油后,饼粕直接还田,造成很大浪费。通过遗传手段,培育低酚棉品种,使得这一蛋白质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使棉花由单一的纤维作物变成粮、棉、油、饲多种用途。特别是在中国,人多地少,蛋白质资源缺乏,发展低酚棉更见其意义之重要。 一、技术效果分析 1.低酚棉产量表现 我国低酚棉育种始于70年代初。1982年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持,组织了第一次全国低酚棉品种(系)联合试验。参试品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既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又是重要的油料。随着产品综合利用的扩大,它的经济意义越来越重要。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目前约占我国纺织原料的70%。棉花的产量中棉籽约占60%左右。棉籽中,棉仁占50%,棉仁中脂肪含量为35%~46%,蛋白质含量为30%~35%。所以棉籽是重要的植物油和蛋白质资源。此外,棉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是食品工业和油漆化工的重要原料。棉籽壳、棉秆中含有大量纤维素、木质素等,经一系列化工处理可生产糠醛、酒精、丙酮等,也可用来制造胶合板。棉籽壳是食用菌很好的培养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室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新品系KW1、KW2、KW3、KW4、KW5的营养成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棉仁和棉秆酚含量分别为0.018%、0.019 5%,脂肪含量分别为36.5%、3.8%;棉箔的蛋白质含量为42.6%,含有11种氨基酸;棉秆蛋白质含量为14.2%。通过对棉花副产品生产潜力分析可知,推广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可以很好解决可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粮棉和粮饲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低酚棉栽培技术湖南省湘潭农业学校(411134)邓定辉低酚棉是指棉籽仁含棉酚低于国际卫生标准(0.02%~0.04%)的棉花新品种。棉酚又叫棉毒素,对人和单胃动物有毒,破坏胃粘膜,危害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普通棉籽仁含棉酚1.6%~2.8%,必须脱...  相似文献   

7.
<正> 近二十年棉花育种工作进展很快,由一般有毒棉品种选育,发展到棉花无毒素品种选育,为棉花育种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一、无毒棉育种的重要意义:目前生产应用的棉花品种,棉株各部分都含有棉子酚,它是一种有毒物质,称为“棉毒素”。凡种子无棉子酚的棉花品种称之无毒棉。棉毒素是黄色晶体物质,分子式为C_(30)H_(30)O_8,以游离和络合两种状态存在。棉株的含量在0.2—2.3%之间,棉仁饼中含棉毒素超过0.04%时,能使人畜轻度中毒;含量达0.15—0.2%时,则产生严重中毒。饲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棉籽加工预处理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棉仁中的含壳率,使棉仁粕的蛋白质含量达到60%以上,并且可提高棉仁浸出生产能力和棉仁坯片一次浸出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钾对棉籽成分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钾水平处理下的棉籽成分与品质.结果表明:施钾能促进光合产物向棉籽运输,增加棉籽的百粒重,从而大大提高棉花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钾能显著提高棉籽仁中粗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降低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油脂品质的提高;但施钾可明显提高棉籽中有毒物质棉酚的含量,这对棉籽的综合利用是个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2013,(7):27
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棉籽加工预处理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棉仁中的含壳率,使棉仁粕的蛋白质含量达到60%以上,并且可提高棉仁浸出生产能力和棉仁坯片一次浸出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1.主要生产设备TYPT225X800剥壳机,  相似文献   

11.
一、无毒棉的发展:1954年美国麦克迈琪尔(Mcmichaoc)发现了无色素棉突变体,并开始了与陆地棉的杂交育种工作。1966年选出无色素腺的品系23B。之后,不少国家先后引进并开展了无毒棉育种。我国是1973年开始引进无毒棉品种资源,对无毒棉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十几年来,先后选育出豫无19、豫棉二号、中无151、湘无11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棉籽油脂是植物油脂的重要来源,对其组成和含量的研究对提高棉籽油利用率以及棉花综合利用有重要作用。棉籽油脂肪酸合成途径受到多种相关酶的调节,明确棉花油脂代谢过程的一些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不仅能够阐明棉籽油脂组成的分子基础,而且还对定向改造棉籽油组成、专用型棉花品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本文以3种栽培棉为材料,提取棉籽油进行粗脂肪定量,利用气相色谱分析(GC)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qRT-PCR技术分析4个相关酶基因在胚珠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棉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油酸(18∶2)、棕榈酸(16∶0)、油酸(18∶1)和硬脂酸(18∶0),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18∶2),含量最低的是硬脂酸(18∶0)。表达分析表明,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2)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其它3个酶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本研究不仅比较了3种栽培棉籽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而且还明确了其脂肪酸组成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棉花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棉花的育种目标,要求新选品种,在高产、早熟、提高纤维品质的基础上,改进棉籽品质,(油分、蛋白质和棉毒素),适应综合利用,同时具有高度的多抗性状,以适应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目前生产上种植的主要品种,在棉属分类上,都是从陆地棉种中,经过人工选择、杂交和培育而成的各类品种。由于遗传种质所限,不易选出具有多抗性能和综合性状的棉花新品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应用种间杂交把棉属内野生棉种的有利性状,特别是各种抗逆性和纤维品质持性(强度、细度等),转移  相似文献   

14.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棉籽加工过程中生产棉籽壳、棉籽油、棉籽饼粕的方法,展示了利用棉籽制备具高附加值、且具特殊功能的棉酚、棉籽糖、维生素E的技术及应用领域,展望了棉籽资源高效综合加工利用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腺体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棉花的腺体内因含有棉毒素,影响棉籽蛋白的利用。二十多年来,很多产棉国相继开展了选育基本上不含棉毒素的无腺体棉花品种。无腺体棉育种因起步较晚,综合性状尚不及常腺体棉的优良品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腺体性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有无不利的影响,它关系到无腺体棉育种的前景,也是本研究的目的。鉴定性状的材料,通常采用等基因系。而等基因系是用回交方法要经8—10代才能产生,历时过长,而且少数等基因系未必能真正鉴定某个性状。Burton(1966)指出用“近似等基因群体”鉴定性状。Meredith(1982)用该法鉴定棉花叶型时,在F_2世代每株采收等量棉铃产生F_3种子,供研究之用。本研究的材料是用F_2世代,因此在“近似等基因群体”前冠以“F_2”,以资区别。一、材料和方法 1985年用安无112、安无291两个无腺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辟蛋白质资源和提高棉花作物的经济价值,50年代以来,棉花育种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种无腺体高蛋白的棉花类型,以弥补现存棉花品质资源的不足。美国最早开始无腺体棉的研究,Lewton(1912)和 Fulton(1938)先后报道了美国亚利桑那州高原地区印第安人栽培的原始品种“霍皮”棉(Hopi-Moencopi)材料中具有不同数目的腺体。1954年美国 Mc—Michael 从“霍皮”棉中经过连续选择第一次获得了棉花部分器官(胚轴、茎、叶柄及铃壳)无色素腺的突变体。1965年 Mc-Michael 育成陆地棉低酚品种23-B,从而在棉花育种中开辟了低酚棉育种的新领域。目前已发现有8个作  相似文献   

18.
研究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中早熟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表明:移栽棉铃重大于直播棉,差异随播期延后而减小;育苗移栽利于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移栽棉棉籽(仁)脂肪累积优于直播棉。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稳定,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影响较小;移栽棉、直播棉棉仁亚油酸含量随播期延后均递增,适时播种利于棉籽(仁)蛋白质累积,栽培方法间差异较小;晚播时移栽棉优于直播棉,但不利于蛋白质累积。3∶1式中麦套早熟春棉应选择育苗移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豫棉二号是河南省农科院选育出的低酚棉品种。该棉的特点是:抗盐碱能力强、产量高,适合盐碱地区种植。经中棉所测定,其棉叶、棉花壳、果枝、含蛋白质为6.53—14%,棉籽仁含蛋白质达40%以上。用于饲养畜禽,营养丰富,适口性强,无毒无害,是发展畜牧业的好饲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气候的频繁出现给棉花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为了解转iaaM基因棉花种质的高温适应性,以陆地棉标准系TM-1、转iaaM基因种质IF11及其相同遗传背景的IF11(无)为材料,对比分析了3个棉花种质在2013年棉花铃期极端高温与2012年相对正常温度条件下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棉仁营养品质的差异,探讨极端高温条件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铃期极端高温条件下,籽棉单铃质量、籽指和仁指明显下降,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等级降低,棉仁棉酚含量降低,脂肪酸不饱和度降低,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变化趋势则存在品种间差异;3个材料中,转iaaM基因种质的棉铃产量性状降低程度最大,而纤维品质表现相对稳定;IF11棉仁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棉酚含量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