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金 《农家致富》2005,(1):46-46
重庆市璧山县青和镇周厚吉反映:他妻子9岁时候,父亲患病瘫患,母亲(精神有点失常)后来改嫁。不久,她父亲就过世了.她一直与70多岁的婆婆相依为命.吃尽了苦头。妻子的母亲改嫁后生得一子.现年12岁,继父现在也过世了。母亲不久又回家嫁给他们邻村的一人,现没有任何手续,还希望过来与周厚吉他们一起生活,对此.周厚吉两口不禁起了疑虑。  相似文献   

2.
怀念一个人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惦记     
今年春节探家时,原本与母亲商定好的,“五一”来郑州我家住一段时日一不料,四月底突闯母亲患了肠癌.又一次使我孝敬母亲的愿望落空。我在震惊之余来不及多想,便匆匆地赶回老家新县.率弟、妹们送母亲去武汉医院进行复查.并做了切除手术?尽管手术很成功,我总算尽到了人子的孝道.但母亲癌细胞转移的重压,仍使我心似铅重,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母亲今年62岁,有轻微的精神病。由于我在外地上班,所以跟哥哥协议约定:母亲随哥哥一起生活,由他作为母亲的监护人,我每月给母亲一定的生活费。去年10月,我从外地回来才知道,哥哥不但没有细心照顾母亲,反而将母亲的10万元存款取出转到自己名下.而且就连我每月给母亲的生活费他也没有全部用于母亲的生活开支。  相似文献   

5.
现在各地加快发展的愿望都很强烈,而且总想走捷径.那么到底有没有捷径可走呢?邓小平同志说.搞现代化建设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惟一的捷径就是艰苦奋斗、搞现代化建设没有捷径可走.加快发展也没有捷径可走,如果非要找什么捷径的话.实事求是,才是加快发展的惟一捷径,  相似文献   

6.
刘素霞 《百姓》2001,(11):32-34
母亲不幸诊断出肺部肿瘤。全家又恐惧又难过,赶快把母亲送到附近城市一家全国知名的肿瘤医院。到了医院我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幸的人——医院十六层楼高的住院部竟然没有空床,我们在旅馆等了两天才住上院。这家医院为了避免不同医生诊断意见有差异,采用一位医生负责一位病人的制度。母亲的主治大夫姓吴,都叫他吴主任。吴主任四十岁左右,身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实,儿童肥胖有两个高发期:一是婴儿期;二是学龄初期。在1岁前和5、6岁时发胖.就意味着孩子体内生成了相当多的脂肪细胞,它们是肥胖的大本营。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知道.健康饮食习惯是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养成的。许多母亲抱怨说,孩子不吃蔬菜。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喂养。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镇读者沈某来电:母亲因病住院.我向别人借了3万元债务、现在.妻子欲与我离婚.她认为没有义务偿还我为自己母亲看病所欠的债务。我认为,这应是夫妻共同债务请问:妻子是否有还款义务?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存折     
李晓 《农家科技》2013,(10):80-80
“孩子,快点寄钱回来,妈妈需要一件冬衣了;孩子,把钱寄回来吧,爸爸需要一个电视机。”这是一位母亲的唠叨和催促,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维生。 几乎每个月末,母亲就要打来电话,让他赶快寄钱回家,说家里快断粮了。妈,您怎么这么急啊。在电话里,他有些烦躁了,对母亲也开始躲避起来。他暗暗埋怨母亲心狠,不知道儿子谋生的艰难。有一年,母亲的生口到了,父亲要他回家,他没有回去,他怕面对母亲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潘家永 《新农村》2007,(1):36-36
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直没有改嫁,把我抚养成人。我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母亲仍在老家独居生活。母亲今年58岁,已经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全靠我供养。前不久,母亲不慎造成邻居刘某财产毁损,损失金额约2万元。由于母亲无力赔偿,邻居就要我负责赔偿。我刚参加工作没两年,工资收入一般,只够自己和母亲的生活费,根本赔不起。而且是母亲惹祸,与我毫无关系,叫我代为承担赔偿责任觉得太冤。请问,靠子女赡养的老人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子女是否应该代替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魏东 《中国农垦》2009,(4):87-87
197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三团二连干部吴子珍才28岁的哥哥突然偏瘫了;2001年,77岁高龄的母亲又半身不遂。这些不幸的事,并没有击跨吴子珍、吴子璐、吴子兰三姐妹。为了方便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哥哥,  相似文献   

12.
就河南而言.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崛起的进程。可以说,没有贫困县的脱贫致富并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变成现实。为此。我们应该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使强者更强、中间跟上、弱者变强、整体推进。那么.如何促使贫困县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13.
潮湿的关注     
于全兴,43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幸福工程——以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的基金会。他以图片的形式见证那些不幸母亲,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2001年,他历时一年,行走西部9省34个贫困县85个乡镇106个村寨,为300多位母亲拍照。照片中的有些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这些照片有的是她们人生中的第一张,有的或许也是最后一张,  相似文献   

14.
母亲·山歌     
正对山歌,我们广西人都有那么点"瘾",高兴时唱、愤怒时唱、心酸时唱、思念时也唱,"一高兴就唱山歌""一言不合唱山歌",这是对广西人最形象的写照。我的母亲也爱听山歌、唱山歌。山歌,就像支撑母亲的力量,只要唱响,再艰苦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快乐。小时候,我们家姐妹多,每学期都要交大笔学杂费。母亲和父亲两人都是农民,没有什么赚钱的路子,他俩就靠着家里十多亩地赚钱养家。那时候种地十分辛苦,整地、插秧、施肥、收割,农活全靠双手劳作。但再苦再累,母亲都会唱起她的山歌,插秧时唱插秧歌,收割时唱丰收歌。山歌没有固定的唱词,唱调也不受拘束,自由  相似文献   

15.
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苫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年、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家的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16.
地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但是表面上地理知识点却给人一种琐碎的感觉,很多同学在学习地理时很发愁,因为要记的东西太多,这也要记住,那也要背下来,但是时间有限,在一定的时间里.记住如此多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有时恰好记住的那些知识又没有考到,费了很大的功夫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时间一长,自然对学习地理失去了信心。我们往往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不够透彻,那么.怎样才能扎实透彻地掌握地理知识点,学好地理呢?那就要了解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从而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这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生前厚待孝才真□余金华严文柳家住玉山县双明镇徐村村的郑老太太寿终,在县油墨厂工作的养子说:母亲年轻时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吃红薯、穿土布,生前没有享福,死后一定要让老母亲含笑九泉,为老母出葬好好热闹一番,尽最后一次孝心。于是为死去的母亲买衣服、...  相似文献   

18.
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相似文献   

19.
一天,王鸿飞在窗外看到母亲躲在屋里哭.原因是家里凑不齐他的10元学费……就这样,王鸿飞辍学了。  相似文献   

20.
案情: 2000年6月.农村姑娘王燕爱上了已婚男子周兀德,两人同居并生下一子,取名周小龙。当时,周兀德承诺离女色后与王燕结婚。可实际上周兀德不但没有离婚,而且不承担周小龙的抚养费。2003年,周兀德夫妻突然人间蒸发。身无分文的王燕为了生活,只好让母亲帮忙带毯子,她到洗浴中心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