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6,(5):30-33
分析了1981年以来商品林造林面积变化情况,指出倾向性政策对商品林营造存在差别化影响。通过剖析商品林概念和经营特点,梳理出商品林投融资受制约的四个关键因素:林业产权、经济扶持、林业科技、森林保险。通过对不同政策的缺陷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激发商品林的投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完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及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福建永安、顺昌2个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市)139户林农调查数据,分析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林农对赎买政策认知的影响因素,应用边际效应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1)从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情况来看,61.87%的林农了解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但从了解程度上看,仅有25.18%的农户表示非常了解。2)从影响认知的因素看,林农个体特征因素中,年龄、受教育年限影响显著,性别和是否有村干部经历影响不显著;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类型是否为纯非农户影响显著,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中从事林业的劳动力人数对林农认知没有显著影响;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林地特征中,家庭拥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面积、林地资源经营类型是否为用材林或毛竹林、林地经营方式均对林农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外部因素中,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周边农户讨论林业政策的频繁性、村干部对林业政策宣传的态度对林农认知具有显著影响,村庄与市中心的距离对林农认知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分析发现,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认知中"比较了解"的边际效应系数大于"完全了解"。【结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整体水平较低;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户类型是否为纯非农户、家庭拥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面积、林地资源经营类型为用材林、林地资源经营类型为毛竹林、林地经营方式、是否参与合作组织、周边农户讨论林业政策的频繁性、村干部对林业政策宣传的态度以及地区。永安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较顺昌高。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的认知程度倾向于"比较了解",反映出林农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了解还不够深入。可以通过提高精准宣传的深度、扩大宣传渠道特别是注重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以及提高政策实施力度,以促进林农对政策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当前商品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商品林与传统林业的区别,商品林的基本特性,商品林理论以及与公益林和林产工业的关系,提出了商品林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产物,它与传统林业具有本质区别:商品林与公益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商品林主要是解决林业的次要问题;商品林的发展要在体制上创新,必须树立商品林就是商品的意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商品生产一般规律的商品林经营管理模式;商品林最终发展有赖于林业市场繁荣和政策引导,同时对商品林经营管理有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林业投融资现状,根据林业的分类经营,探讨了公益林市场和政府失灵,商品林银行贷款风险高,资源配置不完善,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公益林要完善政府投资行为与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生态效益交易服务市场等体系,商品林应加快推进林业信用体系建设及完善担保体系,规范民间融资和发展林业合作组织等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商品林产业化中的引资定位及我国林业引资的比较优势,指出了我国商品林产业化中存在外资短期利益追逐、人工纯林多、项目贷款利率、利用国内资金和地区林业外资失调等风险,提出了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先进林业技术,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规范对外资投资的管理,出台林业贷款监控政策和鼓励林业间作种植的林业引资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后承包户投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黑龙江省伊春市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业局的195个承包户作为样本数据,分别建立承包户造林抚育投资和林下经济投资的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承包户后续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林权证政策、承包地立地等级和地区虚拟变量对承包户造林抚育投资和林下经济投资都有显著影响;森林经营方案政策、林地使用费政策、户主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等对承包户造林抚育投资有显著影响,而采伐限额政策、承包林离家距离、承包地面积、户主性别、兼业状况以及林业局木材产量等则对承包户林下经济投资有显著影响.根据对回归结果的分析,提出的政策建议是:第一,尽快完善与林权制度改革有关的配套政策;第二,发展林下经济还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第三,重视承包户将收取林地使用费政策与农民享受免收农业税政策进行的政策对比.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17县753户林农为例,首先通过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再构建ISM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政策接触能力、政策落实情况、补偿的标准、政策了解程度、补偿标准了解程度、补偿标准满意程度对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林地经营规模、经营资金畅通性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显著影响因素中,林地经营规模是表层直接因素;补偿标准满意度、政策了解程度、补偿标准了解程度、经营资金畅通性是中层间接因素;政策接触能力、政策落实情况、补偿的标准是深层根源因素。基于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了促进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桉树工业原料林的投资经济效益与最佳经济轮伐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已有相关研究存在选取技术经济指标和利率随意性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效果评价动态分析法的净现值指标、内部收益率指标,对福建永安林业集团投资经营的巨尾桉工业原料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巨尾桉工业原料林最佳经济轮伐期为7年.7年主伐的巨尾桉工业原料林,净现值达到5 718.50元·hm-2,内部收益率达到18.09%,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还表明投资桉树工业原料林的风险较高,影响桉树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最敏感的因子为木材价格和采伐成本:木材价格下降10%,内部收益率降低31.09%;采伐成本增加10%,内部收益率下降14.93%.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当前江西省商品林经营政策的现状,指出当前的政策依然受到传统经营的惯性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分类经营的形势,制约了商品林的发展而有待调整,其调整的依据是能保证商品林经营者将潜在的获利机会转变为现实,并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0.
商品林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林业,它要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来进行经营管理,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现行的林业政策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商品林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的阻碍.本文详细分析了文安县商品林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各种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200 hm2黑木相思与速生桉用材林培育为例,采用动态经济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及投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两者投资经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计算期(13a)内,黑木相思和速生桉用材林的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和资本金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8%),项目可行。黑木相思的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高于速生桉,其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图回答集体林地不同经营模式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以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江西省集体林区10个样本县50个样本村50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分析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结果】联户经营对农户是否参与资金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影响系数为1.013,且联户经营对农户资金投入规模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资金总投入和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4.174 和1.909;股份合作经营对农户劳动力投入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劳动力总投入和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21 和0.180;股份合作经营对采伐政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能够减轻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对劳动力投入的限制;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林地状况、经济能力等禀赋对农户林地经营投入也具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能够促进农户林地经营投入,但目前发展程度较低,对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应引导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规范化、程序化,尤其在交通偏远的地区,倡导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发挥其成员多、信息广等优势;同时,加强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和林区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农户营林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2010-2015年连续6年7省的农户数据,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期以后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投资和涉林收入增长乏力;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规模和配套扶持政策会显著促进农户对集体林的经营和投资,而林权不稳定和不完整对农户林业投资有较大的负向影响。应积极稳妥推动流转,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稳定和加强有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户持续经营投入;完善相关基本立法,强化农户林权的安全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enhancing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FCS) can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Given the uncertainty about carbon pricing and the outcomes of FCS management, household perceptions of FCS management will be heavily dependent upon their risk attitudes,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rich forest resources. Using a survey of 200 smallholder forest manag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 and a risk experi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he risk attitudes of households drive their FCS supply. We simulated the carbon supply with different risk attitudes of households based on a revised Faustmann model an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A key finding is that compared with a timber benefit only, FCS management will generate more investment value. However, households have little incentive to change their harvest decision-making when the carbon price is low. Among the three identified risk attitude groups, although they have the same optimal rotation age when the carbon value is considered, their carbon supply per hectare is different due to difference in their planting densities. Also, the rotation age with FCS management and the FCS supply per hectare do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unless there is a substantial change in the carbon price, the management costs and the discount rate for all three risk attitude groups completely.  相似文献   

15.
充分考虑和预见通货膨胀对林业投资项目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应用通货膨胀期内两种项目评价方法(实际价格分析和名义价格分析)对桉树投资项目进行了经济分析。该两种评价方法对林业实际投资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林业投资和林业发展的概念、林业投资机制与林业分类经营、林业投资体制与林业经营思想以及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论述,进而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据 1998年原始林副总体清查成果 ,论述了原始林副总体森林资源现状 ,并通过与前次清查成果对比 ,分析了副总体在这五年内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森林经营和森林采伐效果等。评价了森林经营质量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森林经营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land costs, site quality, and forest location are major concerns in forestry investments, but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these or other factors on financial returns. In response to this issue, the effects of land prices, wood transportation costs, site productivity, and discount rates on timber investment returns for pine plantations in the Andean Region in Colombia were estimated. For all the scenarios analyzed, th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varied between 6.4 and 15.6%. High site quality with high growth rates were profitable in all scenarios at real discount rates ranging from 8 to 12%, but low site qualities seldom had positive net present values. Less expensive land and locations close to mills had better rates of return. More distant locations, poor quality sites, or areas with high land costs generally did not meet the discount hurdle rates. Site quality, which is the factor most easily manipulated by intensive forest management and improved technology, was substantially more important than land prices and transportation differences in determining timber investment retu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