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扇贝育苗中的单胞藻稳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正单胞藻,即单细胞藻类,又称微藻,俗称藻类水,是贝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饵料,为贝类幼体和稚贝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丰富营养。常用作贝类饵料的有金藻门(Chrysophyta)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3011(Isocrydid galbana)、3012(Pavlova riridis galban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绿藻门(Chlorophyta)的扁藻(Platymonas sp.)、  相似文献   

3.
曹红军 《科学养鱼》2007,(11):66-67
单细胞藻类培养是贝类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贝类养殖特别是种苗培育阶段饵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贝类人工育苗的成败。近三年以来,本单位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获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单胞藻饵料培养是关键,藻类饵料培养无菌操作是核心。单细胞藻类培养按培养规模大小和培养目的分为一级培养、二级培养和三级培养,即分为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  相似文献   

4.
陈爱华 《水产养殖》2002,(1):28-29,32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泥蚶人工育苗的基础,单胞藻饵料培养的品种、质量以及投喂数量,直接影响着泥蚶亲贝性腺发育、幼虫、稚贝的成活与生长。根据泥蚶幼虫发育的不同阶段,需培养和投喂不同品种的饵料,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1 材料方法1.1 单胞藻品种有硅藻:三角褐指藻、小硅藻。金藻:湛江叉鞭藻、3011、大溪地等。扁藻:亚心形扁藻、青岛大扁藻。1.2 泥蚶亲贝购自浙江温州自然海区,性腺尚未发育。亲贝经促熟培养后催产,获得所需的幼虫及稚贝。试验用池为5m× 6m ×1.1m的水泥池。1.3 饵料培养 藻种培养:5 …  相似文献   

5.
<正>海洋经济贝类的人工育苗是海洋经济贝类养殖的瓶颈,而贝类人工育苗的关键在于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如何提供优质稳定的单细胞藻类决定着贝类人工育苗的成败。在西施舌和双线紫蛤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常因藻类供应不足导致育苗失败。本文拟从单胞  相似文献   

6.
<正> 秦皇岛水产科技开发试验场于1992年11月开 始动工兴建,1993年3月投产,利用300m~3水体,培育出商品种苗1.2亿粒,平均单方水体育苗40万粒,总产值72万元,成本30万元,利润42万元。  相似文献   

7.
漂白液在单胞藻饵料生产中应用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随着苗种生产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单细胞饵料的生产也越来越广泛,培养器皿和培养用水的消毒已成为单细胞饵料培养的关键。下面仅就漂白液在单细胞饵料生产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1 漂白液的化学性质 漂白液严格地讲应该是次氯酸盐水溶液的总称,常见的有漂白粉(Ca(ClO)_2)溶液和漂白液两种。漂白液是一种略带黄色具有强烈氯气味的粘稠液体,化学名称为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8.
对虾育苗生产技术已基本为各育苗场所掌握。纵观我国各对虾育苗场的生产状况,可以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绝招”。凡是能达到一定生产能力的育苗场,都有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经验,而差异最大的要数育苗用的饵料和药品了。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一、育苗饵料目前各育苗场所用的育苗饵料早已突破了蛋黄、豆浆的束缚,开始向科学化、多样化和因地制宜就地  相似文献   

9.
微型饵料在河蟹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用的微胶囊饵料和微膜饵料1988年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研究成功后,便应用于生产中,育苗效果十分良好,它不仅可以取代卤虫,而且其饵料成本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猛升.生产应用效果表明,在人工半咸水的生产条件下,分别用卤虫和微型饵料培育出的大跟幼体,其平均体重为5.651mg和5.65mg;平均体长均为4.23mm.共育蟹苗37.01kg,其中微饵育苗33.99kg.单位水体产苗量,卤虫对照组平均为0.114kg,最高为0.151kg;微饵试验组平均为0.395kg,最高为0.692kg,大眼幼体成活率,卤虫组平均为4.3%,最高5.88%:微饵试验组平均为13.18%,最高为23.47%。经济效益水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单胞藻和轮虫是虾蟹类育苗的优良适口饵料。轮虫和单胞藻的培养大多数在室外进行,而冬季育苗池都处于闲置状态,合理利用闲置的育苗池进行饵料培养,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闲置时间和育苗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开春的育苗工作备好饵料。  相似文献   

11.
<正> 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是我省沿海地区众多海水育苗室多年来主要生产项目之一,曾产生过显著的经济效益。笔者今年在黄骅兴盛育苗场指导河蟹育苗技术期间,800余立方水体出苗近400kg,最高单产0.7kg/m~3。所采取的几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泥蚶育苗中优质单胞藻培养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泥蚶工厂化育苗中单胞藻的培养设施、保种与扩种技术、三级生产性培养技术及防法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杜尚昆 《齐鲁渔业》2008,25(9):44-45
毛蚶(Scapharca suberenata)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浅海人工增养殖事业的迅猛发展,毛蚶作为浅海底播的优势品种之一,它的人工育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毛蚶土池培养饵料育苗与毛蚶育苗的区别是利用室外土池培养天然饵料,不用室内人工培养各种单胞藻饵料。  相似文献   

14.
中科院海洋所于1982年12月将海湾扇贝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入我国,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使之在山东、辽宁等沿海得以迅速推广。我省于1987年由河北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小规模人工育苗或养成试验,均获成功。为了推动我省扇贝养殖生产,我校于1988年3月开始进行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在约110m~3的水体中育出壳高320~700um 的稚贝25746.4万粒(其中出售稚贝近1亿),  相似文献   

15.
16.
如何培养出大量的可供海珍品育苗使用的单细胞藻类,一直是海水育苗生产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20多年的教学和生产实践,发现教学中缺乏实践经验,对生产中的施肥认识不够、讲解不透,而生产中经营者过分注重育苗技术,忽视单胞藻生产培养中的施肥浓度调节,把培养失败片面归结为原生动物污染。单胞藻生产培养不稳定一度制约着海珍品人工育苗的正常发  相似文献   

17.
在育苗生产中对单胞藻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在贝类育苗中更为突出。单胞藻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造成培养失败,给育苗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胞藻在培养过程中受到敌害生物的污染。笔者初步总结出在单胞藻培养过程中的敌害生物防治方法,现归纳如下。一、单胞藻培养用水的处理单胞藻培养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作为生产性藻种培养用水,必须要经过煮沸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再使用,在冷却过程中必须加盖,无盖的容器可用清洁的白纸盖在瓶口。而二、三级藻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北方沿海苗种生产发展迅速,设备先进,规模巨大,但往往一年只能搞1.2个品种的育苗生产,其余时间全部闲置,设备利用率很低。为充分利用育苗生产设备,挖掘生产潜力,探索育苗设备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开拓海带低温育苗新途径,2003年我们在扇贝饵料车间进行了海带夏苗培育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单胞藻饵料培养九孔鲍早期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大菱形藻。研究结果揭示了适宜的底栖硅藻种类对鲍早期稚贝阶段生长和存活的重要性。个体小或者胞外产物量大的藻类很可能对九孔鲍早期稚贝的培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侯传宝 《齐鲁渔业》2005,22(9):50-50
单胞藻,是刺参育苗中必不可少的饵料,单胞藻培育的好坏有时成为刺参育苗能否成功的关键。现介绍刺参育苗过程中单胞藻培育技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