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控CRBSI及持续质量改进(CQI)提供病原学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ICU留置中心静脉脉导管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资料。结果 659例患者CRBSI发生率为3.60例次/1 000导管日,引起CRBSI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1.4%)、金黄色葡萄球菌(14.3%)、肺炎克雷伯菌(12.5%),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G球菌,加酶抑-制剂的内酰胺类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G杆菌普遍敏感。结论基层医院CRBSI病原菌呈高耐药趋势,应加强ICU病原学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并按照CQI实施集束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追踪方法学在ICU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方法对ICU MDRO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追踪,将实施追踪前所收治的310例患者设为追踪前组,追踪实施后所收治的352例患者设为追踪后组。比较追踪前后ICU 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对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的情况。结果追踪后组患者MDRO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追踪前组(10.7%vs 17.7%,P〈0.05);追踪后医护人员执行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均优于追踪前(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可提高ICU医护人员对MDRO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率,有效降低ICU 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进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培训的效果,以增强ICU护士对VAP的预防意识。方法对30名ICU护士进行预防VAP知识的培训,具体措施包括:调查护士对预防VAP知识的认知情况,根据其认知情况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集中授课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训后,评价培训的效果。结果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ICU护士对预防VAP的洗手、卧位护理、气道护理、肠内营养护理、气囊套管护理、口腔护理和呼吸机管道护理的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提高(均P<0.01),上述各项的规范性操作(除外洗手项)也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对ICU护士进行预防VAP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强化护士预防VAP规范操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6年至2018年湖南省脑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以及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出795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分析对象,就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统计分析,2018年ICU分离的13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科室主要为神经外科(24.53%),其次为呼吸内科(22.26%)和重症医学科(13.21%);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20种抗生素耐药率和敏感率0-100%不等,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13株多重耐药菌株6株Ⅰ类整合子阳性。结论 及时统计细菌分布情况、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12月入住本院30 80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64例流行病学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2.48%,1月份感染率最高,60岁以上发生感染最高,重点发生在ICU,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医院感染发生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骨科病房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后护理方法的分析,为预防及处置类似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1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治疗及换药后细菌培养多重耐药菌均转阴,创面愈合。结论:正确处理创面,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营养,心理疏导,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显示,ICU中近10%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严重威胁患者的安全。先进医疗器械的使用提供了更科学、广泛的治疗手段,但也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ICU中发生医院感染排前三位的依次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CAUTI)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吉林市区肺炎克雷伯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分类及耐药情况,并对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扩增法检测118株肺炎克雷伯菌产CTX-M型ESBLs基因型情况,调查其阳性株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产CTX-M型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P-PCR同源性分析,并绘制基因分析图谱.结果 11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扩增出CTX-M型菌株25株,占21.19%;其中CTX-M-1组13株,占11.02%;CTX-M-9组16株,占13.56%;同时含CTX-M-1组和CTX-M-9组菌株4株,占3.39%;扩增未发现CTX-M-2组、CTX-M-8组和CTX-M-25组阳性株.25株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为多重耐药菌(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对红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其次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噻肟92%,氨苄西林92%,四环素8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美罗培南均敏感.25株CTX-M型阳性菌株做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共发现13种RAPD.结论吉林市区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均为多重耐药,且对红霉素、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类耐药率均很高.CTX-M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知信行理论模式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19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96).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知信行理论模式.比较两组口腔卫生状况、口腔溃疡、口腔霉菌发生情况、VAP及护士对口腔护理预防VAP的认知、行为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口腔卫生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6.0% vs 72.9%,P<0.01);口腔霉菌、口腔溃疡及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对口腔护理预防VAP的认知、行为及态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将知信行理论模式应用于护士对内科ICU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有助于预防VAP,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新生儿VAP 72例的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72例痰培养标本中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1例(84.7%),革兰阳性菌6例(8.3%),真菌2例(2.8%),另3例痰培养阴性。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是最为多见,分别为20、13、11、10例;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以及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低。结论 VAP主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避免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效果。方法 386例入住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置管后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并发症出现的时间亦较对照组的晚(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堵管、导管脱落、CRBSI发生率及延长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黄地榆散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制备中药含药血清用于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然后建立烫伤大鼠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模型,分别给予西药硫酸庆大霉素和中药三黄地榆散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在给药后的第3、7、10天检测血液中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体外抑菌实验显示,三黄地榆散含药血清与庆大霉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均为512 μg/mL。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下调大鼠血清WBC、IL-1β、TNF-α的水平(P<0.05)。结论 三黄地榆散能抑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烫伤大鼠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感染糖尿病足(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情况,分析浅部与深部溃疡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及耐药性.结果 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3株(41.25%)是多重耐药菌,30株(37.50%)是产ESBLs,在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中90.0%(27/30)为多重耐药菌.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在多重耐药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5);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在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P<0.05);深部溃疡的多重耐药菌比率、产ESBLs比率和既是产ESBLs菌又是多重耐药菌比率均明显高于浅部溃疡(P<0.05).结论 感染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产ESBLs和来源于深部溃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堆肥过程中高温持续时间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及其携带的接合型质粒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ARGs)消减规律的影响,本研究在鸡粪堆肥初始物料中外源添加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液,并设置延长高温时间组(CT组)和常规堆肥组(NT组)两种堆肥条件处理,利用选择性培养及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多重耐药菌群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数字PCR定量检测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接合型质粒转移酶基因(MOBP)、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b]及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l1)等污染物相对丰度变化,对比获得了延长高温时间对多重耐药菌及其ARGs消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能够明显抑制堆肥中多重耐药菌的生长,并且CT组对其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NT组。堆肥结束后,五种基因在CT组的相对丰度消减率为79.82%~99.99%,但NT组中腐熟期结束后APH(3)-Ib、sul2、intl1等基因相对丰度均高于初始物料。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及其接合型质粒的消减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但APH(3)-Ib、sul2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85例革兰氏阴性杆菌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情况。结果78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较高耐药,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为严重,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并检出产超广谱口一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常出现多重耐药,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防范、监测与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止或廷缓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朱艳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416-418
目的:探讨全面快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实现从普通护士到新生儿病房(NICU)专科护士角色转变的有效途径。方法:明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低年资护士强化职业道德、法律观念,实行一对一的临床责任带教,加强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的培养,采取集中讲授示范、模拟训练、临床带教的互动模式,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整体素质。结果: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适应NICU工作的需要。结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病情观察、应急技能的培训是NICU低年资护士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强度和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为持续医疗护理质量改进和开展目标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患率调查的方法对医院659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调查。结果:659例住院患者中有医院感染患者31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70%,发生医院感染33例次,例次感染现患率为5.01%,其中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是产科17.0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占36.0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18.18%;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为47.95%,总体以治疗性用物和一联用药为主。结论:现患率调查提示产科应为该院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呼吸道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和导尿管相关性医院感染为该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安全和严防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并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严防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从福州地区9个猪场不同来源的饮用水中分离获得42株肠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这些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测定了它们对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这些分离菌对土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0.95%、66.67%、35.71%、19.05%、16.67%、14.29%;水池进水口及蓄水池分离菌对土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略低于饮水器饮用水分离菌的,但对氯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饮水器分离菌的;保育舍饮水器分离菌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更高的耐药率;所分离的肠球菌共有11种耐药谱,发现有11株分离菌对45种抗生素耐药,其中5株来自保育舍饮水器;水池进水口及蓄水池分离菌的多重耐药率均低于饮水器分离菌的,以保育舍饮水器分离菌的多重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明确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间的相关性,为科学防控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及揭示耐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B纸片扩散法检测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高度敏感抗生素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以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包括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和blaCARB、磺胺类耐药基因Sul II和Sul III、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trA和str 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及I类整合子inT1基因。【结果】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六重耐药1株(4.76%),五重耐药3株(14.29%),四重耐药5株(23.81%),三重耐药8株(38.10%),二重耐药4株(19.05%);AMP/PG/SMX和PG/SMX为优势耐药菌谱。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率最高(90.48%),对应的MIC为0.10~1.60μg/mL、MBC为3.20~12.80μg/mL。blaTEM、blaCARB、Sul II、Sul III、str B和inT1等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71.43%、33.33%、19.05%、9.52%和23.81%,未检测出strA和tetA基因。从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中共检出11种耐药基因型,其优势耐药基因型有blaCARB(28.57%)、blaCARB-blaTEM(14.29%)、blaCARB-Sul II(14.29%)和Sul III-inT1(9.52%)。除str A基因和tetA基因外,其余耐药基因与其对应抗生素耐药表型间均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最高,故可考虑将恩诺沙星作为上海地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控的备选药物。此外,针对对虾源副溶血弧菌日趋严重的多重耐药问题,应同时加强副溶血弧菌耐药基因及整合子携带情况的监测,掌握其流行趋势,以提高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当前西藏地区牦牛源沙门菌耐药性与分子特征,本研究对源自西藏地区内的30株沙门菌牦牛粪便分离株,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相关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三大类共2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扩增的方式检测bla-TEMbla-CTXbla-CMY等18种耐药基因,并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和费希尔精确检验(Fisher)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的相关性,将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应用序列综合分析软件(CLC Sequence Viewer 7.5和MAGA7.0)分析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A)编码翻译相关的氨基酸关键位置点位差异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离的30株沙门菌对于β-内酰胺类存在比较严重耐药现象,30株沙门菌对苯唑西林(OX)耐药占比最多,为60%,对青霉素(PG)、哌拉西林(PRL)、阿莫西林(AMX)、氨苄西林(AM)、羧苄西林(CB)、头孢氨苄(CN)、头孢呋辛(CXM)、头孢曲松(CRO)、头孢拉定(RAD)、头孢他啶(CAZ)、头孢哌酮(CFP)和头孢唑林(CZO)耐药率分别为56.67%、43.33%、40.00%、53.33%、53.33%、46.67%、56.67%、53.33%、50.00%、46.67%、56.67%和30.00%;对喹诺酮药物均为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链霉素(SM),耐药率为60.00%,卡那霉素(KAN)、妥布霉素(CAS)、阿米卡星(AKM)耐药率分别为13.33%、33.33%和30.00%。2)30株沙门菌的优势耐药谱型为PG/OX/PRL/AMX/AM/CB/SM。3)β-内酰胺类相关的耐药基因bla-TEM携带率较高(53.30%,16/30),且bla-TEM与β-内酰胺类药物对青霉素(PG)、苯唑西林(OX)、哌拉西林(PRL)、阿莫西林(AMX)、氨苄西林(AM)、羧苄西林(CB)、头孢氨苄(CN)、头孢呋辛(CXM)、头孢拉定(RAD)、头孢他啶(CAZ)和头孢哌酮(CFP)的耐药性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基因armA携带率为60%(18/30),且与妥布霉素(CAS)、链霉素(SM)、阿米卡星(AKM)的耐药性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4)部分bla-TEMarmA编码翻译的氨基酸存在可能与沙门菌耐药能力有关的差异位点。综上,西藏地区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耐药情况形势十分严峻,西藏地区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其携带耐药基因bla-TEMarmA,且与氨基酸位点突变有关。本研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牦牛源沙门菌耐药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