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毛虫是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莎草科、禾本科、豆科等各类牧草,严重影响牧草生长。近些年,青海省草原毛虫危害呈现出态势重、来势猛、危害大的趋势,其重点危害区主要分布在青南地区的玉树、果洛两州和黄南州的河南、泽库县以及环湖地区的海北、海南州部分县。为更好探索草原毛虫防治的有效途径,本次研究就影响草原毛虫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区域及为害等级划分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面积达106.19万hm^2,其中为害面积70.17万hm^2(≥30头/m^2)。为了便于开展草原毛虫的监测预报工作,为防治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青海省草地分类原则,通过对影响草原毛虫外界因素的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毛虫分布为害的主要因子,结合草原毛虫长期形成的自然分布状况和为害程度,以及草原毛虫主要分布区多年的虫口平均密度资料,采用极限等差法,将青海省草原毛虫的分布区域划分为4个区和5个亚区,为害级别划分为7个级别。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控制方法(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草地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调查期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7月10日,最小值是8月11日。草原毛虫对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影响不大,但对莎草科和杂类草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草原毛虫显著降低莎草科生物量,增加杂类草生物量(P0.05),草原毛虫移除试验区莎草科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6.92%,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仅为对照的64.08%。草原毛虫对群落盖度影响不大,能够显著降低群落高度(P0.05),移除试验区的高度是对照区的1.43倍。草原毛虫对丰富度指数没有影响(P0.05),显著降低了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P0.05)。草原毛虫对草地群落的影响主要是由其选择性采食,改变了群落植物种的竞争关系,使其生态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河南县草原毛虫危害严重,是由于其气候和草场类型适宜草原毛虫的生长.本研究从2010-2012年对河南县的草原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并与三年的降水量和气温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气候因素都与草原毛虫的虫口密度呈正相关,两者相比气温因素对毛虫密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草原毛虫定位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毛虫定位观察初报来得珍,孙宝琛,才拉加(果洛州草原工作站)前言为了控制我州草原毛虫的扩散,保护草地资源,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根据省鼠虫害预测预报中心的部署,1994年度我们对草原毛虫进行了定位定期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其生活史、习性、雌雄比等数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受控放牧试验(放牧和不放牧)和人工控制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方法(草原毛虫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植被群落(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牦牛(Bos mutus)放牧区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及增长趋势均高于无牧区。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群落的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牦牛与草原毛虫都不存在,CK)差异不显著(P0.05),而牦牛与草原毛虫共存时群落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都显著低于CK(P0.05)。牦牛干扰了草原毛虫对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作用,植物重要值发生了显著变化。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植物多样性指数与CK间无显著差异,单独放牧牦牛和牦牛与草原毛虫共存时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CK(P0.05)。本研究表明,牦牛显著加剧了草原毛虫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玉树县草原毛虫的发生及其防治马玉海玉树县草原站一、草原毛虫的发生及其分布草原毛虫属鳞翅目,异角亚目,毒蛾科,草原毛虫属,俗称红头黑毛虫(GynaephoraalpherakiiGrum—Grech)。(1)一九九一年春夏之交,玉树县与治多县交界的纯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草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V·B草原毛虫生物防治剂的一些特性,研究出一套适用于V·B草原毛虫生物防治剂大面积防治草原毛虫的技术,以每亩50ml,温度20℃左右时对三龄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能有效地防治草原毛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主要害虫之一,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草原毛虫虫害发生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草原管理政策。【方法】基于从公开文献获取的 24 个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位点 ,利用 MaxEnt 模型和 GIS 软件模拟了两种社会共享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下当前(2021-2040 年)和未来(2081-2100 年)草原毛虫虫害的潜在发生区。【结果】1)在两种 SSPs 下主导当前和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均为年降水量和坡度;2)在两种 SSPs 下,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最适宜年降水量较当前有所升高,最适宜坡度较当前降低;3)在两种 SSPs 下,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中高风险区面积较当前有所降低;4)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中高风险区海拔范围在 SSP126 下下移,其海拔分布上限和下限在 SSP585 下分别下移和上移。 【结论】气候变化将不利于草原毛虫虫害的发生。未来制约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降水量。现有的基于野外控制试验的草原毛虫研究不足以模拟气候变化情境下的情况,未来草原毛虫相关研究需着重关注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若尔盖毛虫(Gynaephora Ruoerg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s,OTCs)和氮素添加模拟气候变暖与氮沉降的方式,研究气候变化对草原毛虫生长发育、体长、体重和存活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增温、施氮及增温+施氮条件下,草原毛虫在三龄期、七龄期、化蛹期、羽化期和产卵期的生长物候历期缩短;同时,伴随着草原毛虫生长发育模式(新陈代谢速率加快)的改变,毛虫个体体长和体重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增温和增温+施氮条件下,草原毛虫存活率显著增加,暗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毛虫爆发及成灾的可能性增强。本研究在尝试揭示草原毛虫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的同时,也为草原毛虫将来发生爆发概率的评估与科学防治草原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草原毛虫大量取食植物幼嫩茎叶,严重影响牧草生长,妨碍畜牧业发展。本文介绍了草原毛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防治方法,为草原毛虫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青海省同仁县草原毛虫为害现状及定位监测情况进行介绍.对4种生物药剂防控草原毛虫示范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草原毛虫治理对策,以期为该地区有效防控草原毛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四种草原毛虫卵壳表面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青海省鳞翅目昆虫──青海草原毛虫(Qnaephoraqinghaiensis),门源草原毛虫(G.menyuanensis),曲麻莱草原毛虫(C.qumalaiensis),久治草原毛虫(G.jiuzhiensis)的卵壳结构特征,并比较了卵壳的受精孔区和气孔等细微结构特征,以作为不同草原毛虫卵壳分类鉴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也叫红头黑毛虫,隶属鳞翅目毒蛾科草毒蛾属,主要发生在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山草原。青海发生的草原毛虫主要为青海草原毛虫(G.qinghaiensis)、金黄草原毛虫(G.aureata)、门源草原毛虫(G.men yuanensis)。毛  相似文献   

15.
对于草原而言,毛虫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为它们有严重影响到牧草的生长,从而给草原带来严重的威胁,并最终影响到草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做好草原毛虫的防治刻不容缓。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草原毛虫"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做好草原毛虫的防治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积极探索草原毛虫防治新技术,开拓防控草原毛虫的新途径,本研究利用MGIS、 XF615无人机开展草原毛虫的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防控草原毛虫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强、节省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治草原毛虫,减少草原毛虫危害,选用2.0%阿维·苏云菌和1.2%瑞·苏微乳剂对海晏县天然草地进行草原毛虫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生物试剂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能达到青海省防治草原毛虫的标准要求。说明可以利用2.0%阿维·苏云菌或1.2%瑞·苏微乳剂防治草原毛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微生物药剂对草原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草原毛虫3龄期,选用微生物药剂防控草原毛虫,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对优良牧草安全,因此,微生物药剂适宜在青海省大面积防治草原毛虫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按照放牧强度递增的顺序在高寒矮嵩草草甸上选取冬季自由放牧、轻牧、中牧、重牧4个样地,每个样地随机选取10个0.5m×0.5m的样方,对每个样方中的植被高度、盖度、虫口密度、毛虫的垂直分布高度等指标进行测定,根据空间分布指数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度的放牧干扰会增大门源草原毛虫的虫口密度,过度放牧则可抑制该物种密度的增大。门源草原毛虫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均呈现聚集分布。放牧干扰不会改变该物种的聚集分布特征,但可通过对其食物及生境的作用,影响其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   

20.
<正> 茫茫草原寻病毒草原是畜牧业的牧草基地。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草毒蛾属(Gynaephora)的草原毛虫,是牧草的严重害虫。该虫与鼠害和寄生虫并称为草原三害。草原毛虫分布很广,仅川西北草原就有1600万亩以上草场遭受危害。为害时间长,通常每年四月越冬幼虫开始出现活动危害,至九月化蛹,为害期长达半年。草原毛虫危害的草类,如莎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