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种金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红白龙睛蝶尾、狮头、黑龙睛、红白高头珍珠鳞四个品种金鱼进行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试验从选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72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大小为300bp~2500bp,其中4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各品种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8.98%,40.29%,48.61%,30.56%,Shannon信息指数为0.1704~0.2954。遗传距离显示四个品种金鱼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狮头与红白高头珍珠鳞遗传距离最大(0.2303),红白龙睛蝶尾与黑龙睛遗传距离最小(0.0784)。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红白龙睛蝶尾和黑龙睛亲缘关系最密切,其次是狮头,最后为红白高头珍珠鳞。引物OPY17扩增获得的350bp片段为红白高头珍珠鳞的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红白高头珍珠鳞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4个湖区(东太湖、南太湖、西太湖、北太湖)的各20尾太湖秀丽白虾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7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200-1500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2.94%-38.82%,遗传多态度为0.2134-0.2518,群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545,最小遗传距离为0.0094。用UPGMA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太湖秀丽白虾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不同湖区的群体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长江、瓯江和辽河3个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遗传多样性,应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COⅠ基因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共检测出6种复合单倍型,其中瓯江群体检测出5种复合单倍型,长江和辽河均有2种复合单倍型。经数理统计分析,3个群体内线粒体DNA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 7(长江)、0.016 7(瓯江)和0.000 3(辽河),瓯江群体的遗传多态度最高,其次为长江群体,而辽河群体在3个群体中遗传多态度最低。结果说明,中华绒螯蟹具有一定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瓯江群体>长江群体>辽河群体。在群体间,辽河与瓯江群体的净遗传距离最大为0.023 7,长江与瓯江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次之为0.020 7,而长江与辽河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最小为0.004 3,说明3个种群中长江与瓯江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辽河与瓯江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4.
冰草属植物ISSR遗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和吉林6省区,经引种栽培筛选出的5种12个冰草属植物居群,进行DNA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和评价。构建了国内冰草属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检测出8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3条,多态性条带的比例为94.32%,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多态性丰富。不同物种居群间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不同,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最大,其次为冰草,光穗冰草最小。种间遗传分化占冰草属物种遗传多样性的56.35%,冰草物种地区间遗传多样性高于地区内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显示,同种不同材料基本能够聚在一起,但有交叉现象,部分材料表现出地域性;生态环境相似的物种遗传距离较近,聚类在一起。种间亲缘关系能够推测冰草属5个种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10个温州特色茶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15条十聚体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05个清晰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54%。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10个样品遗传距离在0.2236~0.4777之间,其中样品大朱砂与快乐王遗传距离最大(0.4905),而金盘荔枝与快乐王最小(0.2236);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 0.62时,10个茶花品种共分三组,其中样品弁天神乐、点雪分别自成一组,其余样品聚类一起。  相似文献   

6.
采用覆盖20条染色体的68对多态性引物在120个大豆品种(系)[包括67个中国大豆品种(系)和53个引自美国的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份大豆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a=1.9852,Ne=1.4343,H=0.2776,I=0.4361);中国大豆比美国引进大豆遗传多样性水平高;7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为,黄淮海地区组>引种资源组>热带亚热带地区组>长江流域地区组>北方春大豆组>西南山区组>鲜食大豆组;7个群体间总遗传多样度(Ht)为0.2807,群体内遗传多样度(Hs)为0.2361,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589,基因流(Nm)为2.6468,群体间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群体间Nm较丰富;以群体和单个品种(系)为单位进行UPGMA聚类的结果基本一致,部分材料相互交错。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同时,不同地区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地区、西南山区、热带亚热带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的大豆材料遗传距离较近;引进大豆、北方春大豆和鲜食大豆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拓宽中国栽培大豆遗传背景的物质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年份育成的21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分析遗传距离和染色体区段/位点,明确其亲缘关系远近和遗传差异。分析可知,获得的2029个SNP基因位点在B基因组拥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次是A和D基因组;在7个同源群中,第3和第6同源群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第1和第4同源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21条染色体中,3A、1B、6B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1A、6A的遗传多样性偏低。对21份供试材料依据审定(育成)年份分析其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不同年份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先增大后减小,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21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99之间,大致可聚为4个类群,同一年份的品种一般聚在一起,与其系谱关系吻合。构建并分析供试材料的基因型图谱发现,00s、10s和现在育成的小麦品种(系)共有SNP和共有染色体区段分别主要在A、D和B基因组,对应已发表性状同不同年份育种目标吻合。同时发现21份供试材料均含有25个共同SNP位点,分布在1A、5A、6A、7A、2B、3B、6B、1D、2D、3D和7D染色体上,且每条染色体上分布的SNP位点数目均不相同,通过对应已发表性状进一步证实在品种(系)组配与选育过程中注重产量、株高、分蘖数、抽穗期、灌浆速率和抗病等性状的选择。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小麦新品种组配和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酚氧化酶是茶叶加工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关键酶类,在任何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品种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多酚氧化酶单核苷酸多态性。本研究主要对著名红茶产区选育出的宜兴群体品种与引进的部分优良品种多酚氧化酶基因编码区进行传统克隆测序,研究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远近,以及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独特SNP位点进行品种鉴别。结果表明:32个品种共发现了120个SNP位点,其中81个为非同义突变,39个同义突变,核苷酸多态性指数pi为0.011 06,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1.0,说明多酚氧化酶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香山早与梅占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2,这个两个品种亲缘关系最远,遗传距离最小的是鸿雁12号与白叶一号、湘波绿、玉兰、两两之间遗传距离均为0.001,横岩3号和乌牛早之间遗传距离也为0.001,亲缘关系最近。利用不同品种间的多酚氧化酶基因SNP位点,可以成功鉴别区分开32个品种,研究结果将在茶树遗传育种、利用遗传工程手段提高茶叶品质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亚洲棉种质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棉花中期库保存的200份不同地理来源的亚洲棉代表性样本进行了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83个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368个等位基因变异,其中多态性的等位基因数为329个,平均每个SSR位点3.964个。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010~0.882,平均0.578,PIC值大于0.7的标记有33个(占39.8%)。基因多样性(H′)变幅为0.031~2.16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幅为1.010~8.496。华南棉区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从理论上支持被广泛接受的亚洲棉在我国的传播路线是由南到北,华南棉区是中棉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富集中心。利用软件NYSTS-pc2.20,采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种质间SSR相似系数变幅为0.58~0.997,平均0.745,在阈值0.73处200份亚洲棉聚为8个类群,贵池小子棉白子单独聚为一群,与其他种质遗传距离较远。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必然联系,但种质间亲缘关系处于极端远或极端近时,则地理距离一般也趋于较远或较近。  相似文献   

10.
选取53个SSR标记,分析了55份参试水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期为选配组合与改良亲本提供参考.本试验共检测到26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5.04个,变化范围为4~7个;53个SSR标记的多样性指数(PIC)平均为0.624,变化范围是0.287~0.786.55份不同材料大体上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类,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588~0.996之间.明恢86与53份供体亲本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655~0.850,蜀恢527与53份供体亲本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640~0.873.试验结果表明检测SSR多态性是研究水稻品种之间遗传差异的高效、准确的手段之一,为高代回交导入群体的有利基因发掘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国内外64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DNA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21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215个位点,其中112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52.09%,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0.24个位点和5.33个多态性位点。不结球白菜各类型中普通白菜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0.1410)和遗传丰富度[(190) 88.37%]最高;各生态区域中江淮流域不结球白菜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0.1451)和遗传丰富度[(185) 86.05%]最高;国内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0.1293)和遗传丰富度[(188) 87.44%]分别高于国外。遗传变异估算表明,不结球白菜遗传分化系数58.22%,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间;基因流为0.4031,说明群体间基因流动较少,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以遗传相似系数0.872为截值,可把不结球球白菜分为Ⅵ个类群。  相似文献   

12.
巴西网藓原变种(Syrrhopodon prolifer var.prolifer)是花叶藓科(Calymperaceae)网藓属(Syrrhopodon)植物,分布于中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研究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对采集于海南省尖峰岭主峰、海南省尖峰岭雨林谷、海南省吊罗山基地、海南省吊罗山槟榔林、广东省鼎湖山西坑老鼎以及广东省鼎湖山庆云寺6个自然种群的38份标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巴西网藓原变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筛选出的5对引物共扩增出208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4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0.67%,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0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702,表明巴西网藓原变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6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4185,种群间基因流为0.6948,表明58.15%的遗传变异在种群内,41.8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说明其种群内的遗传分化相比种群间遗传分化较为明显。聚类分析显示,同一采集地点的标本有些并没有聚在一起,而地理位置较远的标本聚在一支,表明巴西网藓原变种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关系很小。本研究为巴西网藓原变种的种群间遗传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传光  张桂权 《作物学报》2010,36(11):1843-1852
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300个SSR标记对95个华南地区不同年代常规籼稻主栽品种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常规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检测到236个SSR标记有多态性,共获得77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2~12个,平均3.29个,共有206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4个,占全部多态性位点的87.3%。多态性标记位点的PIC值平均为0.42,变化范围为0.041~0.790。不同染色体的位点多态性差异显著,其中第10染色体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最多,PIC值最高,而第5染色体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最少,PIC值最低;6个年代中,50~70年代育成品种包含等位基因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70年代达最高值2.83,随后逐渐下降。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不同年代间遗传变异仅占总体变异的3.77%,但仍达极显著水平(P0.001)。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GD)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85处可将品种区分为5大类,表明华南地区各时期的常规稻品种遗传改良都是围绕少数骨干亲本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华南地区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狭窄且随年代而变化,70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在今后的育种中应扩大亲本选材范围、拓宽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以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RAPD)技术对红叶李与安哥诺李及其杂交子代中的10株植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然后对所有子代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所得图谱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用DPSv2.0软件依据所得到的遗传距离,按照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1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条带89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54%,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9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74,说明杂交后代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树状图可以看出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1号植株与母本亲缘关系最近,最有可能稳定遗传母本的红叶性状。  相似文献   

15.
旨在分析5个不同居群蓼蓝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蓼蓝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依据。以5个不同居群的蓼蓝为实验材料,利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Popgene 32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使用NTsys2.10e软件按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构建居群间遗传距离聚类图。结果表明,23条引物共扩增出155个位点,其中148个为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38,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23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96,基因流(Nm)为0.7206;以遗传距离0.234为阈值可将5个居群分为三类,其中日本居群和其他居群间显示出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蓼蓝居群间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相关性,对蓼蓝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18份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菲律宾、巴西和法国的118份甘蔗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31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9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2%。118份种质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83~0.929之间,平均为0.750,多态信息量为0.2332,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789。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0.69处切割时,可划分为2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粤糖00-236、云蔗04-622和SP80-1816;第II类群有115份种质,在相似性系数0.74处切割时,可将第II类群划分为5个亚群。各国甘蔗种质亲缘关系较近,其中美国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17.
人工栽培石斛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给石斛品种的人工选育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种药用栽培石斛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备选的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179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4.71%。Jaccard相似性指数显示:15个铁皮石斛样本的相似度介于0.264~0.536之间,6个齿瓣石斛样本的相似度介于0.351~0.561之间,不同种间的相似度介于0.115~0.371之间。虽然种内与种间的相似度值存在一些交叉情况,但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种的石斛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杂交情况。ISSR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源于不同栽培地区栽培的的石斛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re are few estimates of genetic variability within and among populations of the nine annual Cicer species and for the wild species this information is based on few accessions.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annual Cicer species. One hundred and thirty-nine accessions of nine annual Cicer species were used for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at ICARDA. High levels of polymorphism in all eight wild annual Cicer species was found. This is in contrast to earlier research which had shown high polymorphism only in C. reticulatum. Cicer reticulatum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polymorphic loci. However, for the cultigen, among 14 loci assayed, only two were polymorphic, ADH and PGD2. The nine species formed four phylogenetic groups based on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The first group comprised C. arietinum, C. Reticulatum and C. echinospermum, the second C. bijugum, C. judaicum and C. pinnatifidum, the third C. chorassanicum and C. yamashitae; and the fourth group consisted of one species, C. cuneatum. The phylogenetic tree developed from the neighbor-joining technique illustrated that C. reticulatum is the probable progenitor of C. arietinum and that C. echinospermum split off from a common ancestor at an earlier stage i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icer. Genetic diversity data showed that the greatest diversity was within C. reticulatum and the lowest with the cultigen, C. arientinum. With the exception of C. reticulatum, genetic diversity increased with genetic distance from the cultigen. Little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genetic diversity was found.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两种多样性参数所展示的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对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数据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飞蝗各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率为59.17%-77.38%,平均香农指数为4.95-6.09。尽管两参数在不同引物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种群的两参数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将香农指数分解为种群内和种群间两种水平的多样性,种群内多样性都比种群间的要大,平均所占比率分别为66.85%和23.15%,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类似。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展示出中国飞蝗不同地理种群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多样性性参数分析RAPD数据来展示昆虫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