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04-105
在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整合非常必要。中原城市群整合的内部基础是,第一,中原城市群的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水平和体制上没有较大差异,第二,中原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交通比较便利,第三,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存在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158-160
城市经济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联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城市联盟是将城市群进行有效协调而形成的合作组织,对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水平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原城市联盟合作拥有良好的政策推动基础和城市区位优势,发达的城市群网络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但各联盟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产业互动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乡发展思路:呼应郑州、科学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新乡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主要城市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原城市群的五个核心城市之一。新乡市的区位、交通、科教优势、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新乡市在中原城市群当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农家科技》2014,(12):100-101
湖南推行建设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构想,这是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在带动湖南省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等方面,将发挥更强的辐射带动功能。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和娄底这8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未来如何发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调研成果认为:要把“3+5”城市群打造成功能互补的产业集聚区、布局合理的城市连绵区、中部领先的现代大商业区、生态良好的国际化旅游区、环境优美的综合生态区、社会和谐的人性化宜居区。  相似文献   

5.
正《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坚持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即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格化空间格局。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地理空间格局,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特殊时空背景,深入分析当前中原城市群经济格局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是目前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可以加快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水平较低且具有分级现象;各要素承载力年际变化趋势差异和空间差异明显。提出从整体上优化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保护资源环境和增强科技创新,同时根据各市制约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是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出的重要部署。这一决策部署既是增强济南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站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山东和济南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以城市规模、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首位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实力和发展方向。与省内非省会城市中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的青岛市相比,作为省会,济南在以上各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省占比也比较低。因此,必须立足全省、放眼全国、面向世界来促进济南城市发展和首位度的提升。要进一步发挥省会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要突出济南特色,扩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要坚持深化改革,打造创新型城市;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体现,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探讨长三角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变,对于实现长三角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分解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1,总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农业生产效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对农业生产效率指数的贡献较大。从城市个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间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及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空间差异较大。分省域来看,浙江省各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较快,江苏省多数城市农业生产效率总体稳定且略有提升,安徽省多数城市和上海市的农业生产效率稳定中略有下降。进而提出长三角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着力于提高农业基础研发、核心技术攻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的发展是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然而,城市群的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跨区域府际合作的优质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其府际合作的实施与推广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如何完善合作措施,以促进三角城市群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48-250
从人类发展角度分析了中原城市群9市的综合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9市发展程度相差较大,在健康、教育和收入方面都存在差异,存在互补的可能性,并利用协同效应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潜力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熵权系数法可定量地计算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而计笋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值。阐述了熵权系数法模型的构建,在构建城市竞争力测度3个方面(经济竞争力、社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15个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熵权系数法对湖北省12个城市(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荆州、黄冈、成宁、随州)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张恩广  张明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50-18952
构建了综合评价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成渝经济区16个地级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城市经济联系模型计算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模拟城市发展趋势和方向,综合评价成渝经济区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并运用ARCGIS对矩阵数列进行可视化处理,明确城市经济发展的实体空间方向。结果表明,成都和重庆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这2个城市的联系强度最高;以成都为核心,以德阳、绵阳为方向的经济联系趋向性最强,其次是眉山、乐山、资阳;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关联趋向性不明显。成渝经济区经济联系的地理空间指向性明显,城市经济联系的趋向性很大程度上受交通和区位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城市模型,以城市首位度,城市群序位规模分布为参数,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特征.结构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划分为5个节点等级,节点城市培育方向为将四级节点城市如宁乡、望城等发展成为三级节点城市如湘乡、浏阳等.从节点互补、交通优化、节点增长、城市协调等方面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体系发展设想.该模型和设想对中等规模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体系的构建,合理规划中等规模城市群空间格局,加强城市间的协作以及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是实施河南省跨世纪宏伟蓝图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相比“珠三角”、“长三角”.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比较分析这些差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求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方法]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利用城市流强度的方法,对济南、青岛等8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计算.[结果]在研究区域各个行业中制造业的外向性最为明显,而服务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各城市城市流强度差距较大,根据计算结果将8个地级市分为高城市流强度、中城市流强度和低城市流强度三个等级;青岛城市流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居于核心地位,与周围城市经济联系较为紧密,济南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较为松散.[结论]各城市城市流强度在波动中上升,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吉献  杨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32-5133
综合运用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在中原经济区最新统计数据中选取能够反映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借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分析各城市排名差别的原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经济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中心,是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发动机,对周边的区域起着辐射和带动作用;城市的规模等级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城市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配置。以江西省县级市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收集江西省各城市的人口规模数据,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等计算方法,分析得出江西省城市规模结构为典型的首位分布特征,缺少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等城市偏少,小城市偏多,城市规模总体偏小,城市规模分布南北差异大等。在空间分布领域,从赣北城市群、赣中城市群、赣南城市群三大区域入手,分析得出江西城市空间分布具有城市群的聚集性、南北差异性、交通干线指向性等特点。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农家科技》2011,(10):6-7
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今后可发展成种粮大省。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交互耦合关系,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TOPSIS模型分别评价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综合评分,在此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耦合协调度及演变。结果发现:2007-2016年五大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城市群间差别较小;二者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向基本协调转变,整体达到基本协调水平,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可见,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深化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促进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协调发展,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20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线性加权回归、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探究中原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原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研究区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数占比、土地垦殖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域空气质量指数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影响中原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同一影响因子在不同时间段的探测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