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忻定盆地开发利用盐碱荒滩经济效益是明显的、直接的,是调动人们开发利用盐碱荒滩积极性的动力。随着经济效益的出现和提高,相应地也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形成,又促进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这种效益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又推动了盐碱荒滩的大面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盐碱湿地土壤pH的动态及对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的影响,揭示内陆盐碱湿地土壤特性,为盐碱湿地的科学管理与生态环境的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莫莫格内陆盐碱湿地沼泽土、沼泽化草甸土和草甸土3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土壤pH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土壤pH与有机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壤pH从表层向深层递增,3种土壤pH随季节变化表现为5月<7月<10月。土壤pH与TOC、MBC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DOC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1958年大跃进以来,中共忻定县委,根据中央三主治水方针和河网化的经验,结合本县的自然情况和几年来的治水实践,创造了一套适合忻定盆地的治水方法——水网化。而水网化的任务则是旱地变水地,下湿地变干地,碱地变好地,作到何时用水何时有,想用多少有多少,彻底消灭旱、涝、碱三灾,全面发展农、林、牧、副、鱼。要这一完成任务,必须解决水的问题。而解决水的问题,又必须在以蓄为主的方针下,大力开发地下水,拦蓄地面水,使防旱防涝、改碱三者并举,做到涝时排,旱时灌,平时蓄,常年用。因而,就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暗沟排盐技术对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荒地改良效果的影响,在科左中旗胜利乡盐碱荒地,通过设置暗沟并应用不同的改良措施,暗沟间距分别设置5 m (L1)、10 m (L2)和15 m (L3),以及无暗沟(CK)处理,在此基础上施入脱硫石膏30 t/hm2,腐殖酸4.5 t/hm2(F1)和9 t/hm2(F2),共8个处理,对暗沟排盐工程结合化学改良措施对苏打盐碱荒地土壤的脱盐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暗沟排盐技术对降低苏打盐碱荒地的土壤盐分有显著效果,0~40 cm深度土壤全盐量平均降低1.74 g/kg,暗沟间距越小,脱盐效果越显著。此外,施入腐殖酸对降低土壤盐碱度也有显著影响,平均降低了5.7%,其中间距5 m,施用量4.5 t/hm2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达到了8.2%。从试验结果来看,暗沟间距10 m和施用4.5 t/hm2腐殖酸的组合是最佳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西辽河平原盐碱荒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晋中地处汾河中游,是山西的腹地,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晋中盆地历史上形成了六大片水盐汇集中心,面积约96万亩,约占平川总耕地面积的1/3,这些低洼易涝、盐碱下湿地,产量低而不稳,制约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挥。建国以来,兴修了六大排水系统和1.38万眼井灌竖排农业用井,既发展了灌溉,地下水也普遍下降了几米或数十米,大大改善了平川地区的排泄条件和低洼易涝态势及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控制了内涝灾害,地力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6.
以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农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农艺措施下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以确定改善盐碱障碍农田土壤微环境的适宜农艺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灌水60mm/次和氮素施用量300kg/hm2条件下土壤脲酶活性较当地常规水肥管理分别提高51.07%、47.75%和63.68%;秸秆覆盖和氮素施用量150kg/hm2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当地常规水肥管理分别提高95.24%和81.04%。在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农田应当推广应用秸秆覆盖并适度增施氮肥。  相似文献   

7.
不同排水措施对青海高寒区盐碱地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解决青海高寒区盐碱地治理的问题。【方法】采取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中度盐渍化)与诺木洪(重度盐渍化)2处试验区建设排盐工程与田间试验的方法,在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地安装毛细透排水带与暗管进行排水,分析了毛细透排水带降盐技术对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1)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壤表层(0~10 cm)盐分下降最快,其他土层盐分量呈现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土壤最高脱盐率分别为81.19%和96.62%,重度盐渍化土壤盐分可降低至中度水平;(2)2处试验区0~10 cm土壤盐分中Cl-、SO42-、Na+和K+量较原始土样明显下降,毛细透排水带对Cl-、SO42-、Na+和K+有显著的淋洗作用;(3)毛细透排水带降盐技术在青海高寒区中度盐渍化地区土壤脱盐率可达98.61%,重度盐渍化地区淋盐定额土壤脱盐率可达94.41%。在1 500 m3/hm2灌水量、灌水次数4次的淋盐定额下,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在1 650 m3/hm2灌水量,灌水次数4次的淋盐定额下,重度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结论】毛细透排水带可以有效治理盐碱土壤,中度盐渍化地区改善土壤性质,恢复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新疆盐碱地长期利用盐水灌溉土壤盐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地下水位3~5m、壤质土壤条件下,利用盐碱地时用2~5g/L盐化水灌溉,土壤1m剖面均为脱盐状况。灌溉盐化水15年后,1m土壤残留阴离子浓度较小,多点平均为3.709毫克当量/100克土。其中HCO-3相对较多,1m多点平均为0.404毫克当量/100克土。K++Na+浓度很大,1m多点平均为2.492毫克当量/100克土。这时,土壤1m全盐多点平均为0.248%,在灌溉水矿化度不直接危害作物生长时,不影响耕作和作物正常生长。由此可见,盐化水在盐碱地上无排灌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农机项目工程连年业绩凸显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与晋中盆地脊梁地带,是太原市郊区县北大门。全境东西长82km,南北宽54km,总面积2070.67km2。年平均日照2627.02h,属高中日照区,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0.
原平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的忻定盆地,是一个农业资源大县(市)。  相似文献   

11.
利用NDVI指数识别作物及土壤盐碱分布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监督分类、NDVI指数等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在黄河上游的宁夏青铜峡灌区开展识别作物及土壤盐碱分布的应用研究。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依据NDVI指数推断作物及土壤盐碱分布,得到灌区作物及土壤盐碱分布状况和相应的估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灌区上、下游之间在作物长势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北部地区明显低于南部,土壤盐碱分布差别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受盐碱影响的作物面积在年度内随气候条件的改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灌区年内受土壤盐碱危害的面积约为100000hm2,近1/3的作物面积受到程度不一的土壤盐碱化影响,且灌区下游的盐碱地面积及盐碱化程度均高于上游。  相似文献   

12.
雁北地区盐碱滩是我国北方受盐碱下湿危害重点区域之一。全区现有耕地面积977万亩,其中盐碱下湿地292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0%。全区共有农业人口220万,其中盐碱区内有人口70万,约占全区农业人口的32%。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盐碱区人民开始了盐碱滩的治理。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政策落实,一个全区性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土壤盐碱胁迫对加工番茄生理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各生理指标间及其与产量间的联系,寻找种植加工番茄适宜的土壤盐分含量范围.采用桶栽试验,人工配制4种不同处理的盐分含量土壤:非盐碱土壤(CK)、轻度盐碱土壤(S1)、中度盐碱土壤(S2),重度盐碱土壤(S3),盐分质量比分别为1.5,4.0,7.0,10.0 g/kg.结果表明,与处理CK相比,处理S1对加工番茄各生理指标及水肥利用效率基本无抑制现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工番茄的光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合能力,水分利用效率与CK持平,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3.85%,增产1.28%;处理S2和S3较CK抑制情况显著,光合荧光参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和非光化学淬灭量子产量在生育中后期大幅上升,且处理S3抑制现象最为显著,水肥利用效率较CK显著降低了52.27%和50.00%,加工番茄减产率达到51.91%;处理S2和S3较CK和S1的生育进程加快,生理指标提前达到全生育期最大值;加工番茄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有着很高的关联度,结合以上3个参数的生理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适宜加工番茄种植的土壤盐分质量比的范围为1.5~4.0 g/kg.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土壤含盐量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的影响,采用桶栽试验,人工配制不同盐碱含量土壤(CK:1.5 g/kg,S1:4.0 g/kg,S2:7.0 g/kg,S3:10.0 g/kg),研究滴灌条件不同土壤含盐量下加工番茄生理生长指标、叶绿素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1处理对加工番茄的生长指标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绿素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显著(P0.05),S2与S3处理对以上指标均表现出抑制性,S3处理尤为显著(P0.01);S1处理较CK增产2.1%,S2与S3处理较CK分别减产18.7%和65.4%;生育后期,加工番茄光合能力下降主要是由高土壤含盐量导致叶片气孔关闭的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可以考虑在4.0 g/kg以下的盐碱土壤进行加工番茄的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良盐碱地。【方法】通过引水冲刷的方法,研究盐碱地盐分因子的时空变化,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对样点土壤的盐碱度进行分析,并比较土壤的阴阳离子和生态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冲洗的次数增多,土壤中SAR从11.87 mmol/L降到3.02 mmol/L,pH值(从8.47降到8.25,夏季盐碱因子量最低,而秋季为返盐期盐碱因子小幅增加;盐度量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10月份最大为8.30‰;EC和TDC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分别从982.67μS/cm到1 037.67μS/cm和491.33 mg/L到523.67 mg/L;上、中、下层土在不同月份间有差异。本试验盐碱离子主要是Na+、CL-构成,表现为CL->Na+>Mg2+>SO42->Ca2+>HCO3->K+>CO32-,SAR与Na+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减少土壤中Na+量对治理盐碱地具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同盆地由于受内陆半干旱气候的影响,干旱、内涝、风沙、霜冻、盐碱等自然灾害交替出现,尤以干旱、内涝、盐碱危害严重。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390~410mm,而年蒸发量却达到1 800~1 900mm。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盆地内形成了类型多、分布广的内陆盐碱地,总面积达23.6万ha,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60年代末70年代初粮食亩产仅为80~100kg,且均为谷黍、豆类等大秋作物。  相似文献   

17.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葵花,属菊科植物。向日葵在栽培中对土壤的选择并不严格,在瘠薄盐碱地上也能生长,特别是耐盐的能力比一般作物强。一般含盐在0.4%以下的盐碱地都可以种植向日葵,而且在盐碱地上种植向  相似文献   

18.
腐殖酸强化脱硫石膏改良油污盐碱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腐殖酸为表面活性剂进行了脱硫石膏改良油污盐碱土壤的土柱实验,研究了不同洗盐条件下土壤渗透性能、电导率和pH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油污显著影响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淋洗前后油污土壤的碱化度仅从42.78%下降到37.72%;而加入腐殖酸表面活性剂后,油污盐碱土壤碱化度由42.78%下降到23.20%,淋出液电导率值显著增高,且pH值有所变化,证明加入腐殖酸表面活性剂可显著强化脱硫石膏改良油污盐碱土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盐碱地区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燕麦耗水特性、产量及土壤盐分的影响。【方法】以坝莜18号裸燕麦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W1(120%ET)和W2(100%ET)2个灌水水平,N0(0)、N1(70 kg/hm2)、N2(140 kg/hm2)、N3(210 kg/hm2)4个施氮水平,探究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下的燕麦产量、耗水特性和土壤盐分的响应。【结果】W1灌水水平与N2施氮水平可显著(p<0.05)提高燕麦的耗水量与产量,同时水分利用效率随之增大。增施氮肥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加;W1灌水水平更有利于淋洗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分累积风险。N2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燕麦产量最大,分别为2.9 kg/kg和1 079.0 kg/hm2。【结论】灌水量和施氮量为120%ET和140kg/hm2时,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分别保持在22.02%~23.39%和2.24~3.03dS/m,既能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又能取得较佳的燕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田块尺度下的苏北滩涂新垦农田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消减盐碱障碍和提升地力,研究了苏北典型滩涂新垦农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盐分东低西高,整体上属轻度盐渍化(含盐量1.27~1.98g/kg),但存在着盐斑(含盐量大于2g/kg)。表层及次表层土壤含盐量空间自相关程度强烈,其结构方差比分别为88.88%、80.75%;而其余土层含盐量间自相关程度为中等。垂直方向上,土壤盐分主要集中在犁底层(20~4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