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微量血清中的(SN)试验跟踪抽检出了同群两种不同免疫程序的12组次共142只鸡的传染性囊病(IBD)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表明,该群日龄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高达8.3log2并且较整齐,雏鸡母源体半衰期约为4.3-5.0天;用SN免疫监测不同的等距离及其实际效果,说明在中和抗体滴度降至6.0-6.5log2(15-18日龄)时首免效果最好。该方法准确且繁感性高,可用于鸡群免疫监测,指导  相似文献   

2.
用引起肾病/肾炎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Kagoshima-34株实验感染2、4和6周龄的鸡,根据临床症状、粪便中病毒的排泄和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比较了每组鸡的易感程度。结果表明,虽然所有的鸡对IBV均表现为易感,但在2周龄组观察到最严重的临床反应,其病毒排毒期也最长。感染后第4周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效价,在4和6周龄组的鸡中,高抗体效价至少可维持16周;相反,2周龄组鸡在感染后8 ̄12周才检到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鼻炎因其治愈后极易复发而困扰着养鸡场(户)和临床兽医工作者。1996年4月至1998年10月,笔者为118个鸡群诊治了该病,治疗后在半年内复发的为103个,占87.29%,其中有69个(占诊治鸡群50.47%)鸡群停药后2-4周即复发。该病对养鸡业尤其是蛋鸡业造成的损失很大。 为了寻求控制该病的方法,自1996年4月起,笔者试着使用国内某些科研所生产的鼻炎灭活菌苗,对健康鸡群于7周龄和15周龄各进行1次预防接种,然后观察到第40周龄,并以同期未接种灭活菌苗的鸡群作为对照组。数据见表1。 经…  相似文献   

4.
4鸡群管理措施不当4.1密度过大超密度饲养,不随鸡龄、个体增大及时分群(稀群),未强弱分群。鸡群自身引起的应激反应强烈,啄羽、啄肛严重,鸡群不均匀,抵抗力差。适宜的密度应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季节、饲养方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1周龄最大密度不超过60只/m2,2周龄不超过30只/m2,3周龄不超过20只/m2,4周龄不超过10只/m2。4.2断喙不当断喙是饲养蛋鸡、土鸡、山鸡(野鸡)的重要管理措施。若鸡的断喙时间过迟,或用烙铁断喙等土法断喙,会导致雏鸡的应激反应增强。一般情况,断喙时间在7~18日龄为…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V4株弱毒变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稀释法通过SPF鸡胚传代,从新城疫V2弱毒中克隆出一个变各,即20代以后的继代毒,命名为新城疫V4克隆20弱毒株,(ND-V4C20)。毒以10^-1-10^13×0.1ml接种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150小时内,鸡胚极少死亡。每个滴度5个胚有尿液均可凝集鸡红血球。第10代和第20代的每个滴度5个胚有的混合尿液以10^-6×0.5ml一次饮水免疫鸡,即能引起HI抗体反应,也能抵抗新城疫强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关节炎又称病毒性腱鞘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的重要传染病,常发生于2-16周龄的肉鸡群,4-7周龄仔鸡发生最多,以损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为特征。病鸡关节肿胀,腱束变粗,肌腱破裂而跛行,发病率很高,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停滞、淘汰率上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最新研究资料表明,本病更大的危害性在于诱发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本文对鸡传染性关节炎的病原生物学特性、流行特点、鉴别诊断、防制措施等进行了简要阐述。预防接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发生流行,种鸡群常用免疫程序:1-7日龄和4周龄各接种一次活…  相似文献   

7.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曲霉菌病都是以呼吸困难、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鸡病,本文就这几种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简述如下。1慢性呼吸道病1.1病原鸡败血霉形体。1.2流行病学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易感,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可经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播,被霉形体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垂直传播可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的发生。1.3症…  相似文献   

8.
周宗清  刘晨 《中国家禽》1997,(12):25-26
1997年3月下旬,上海市郊区某蛋鸡场发生以产蛋下降为第一指征的非典型新城疫,通过临诊调查、抗体测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了确诊。结果:感染鸡群产蛋下降的幅度可高达50%;新城疫HI抗体滴度高达12log2或以上;用泄殖腔棉拭接种鸡胚的分离物用标准血清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DV),初代尿囊液的ELD50为10-7.5(0.2mL),1日龄SPF鸡胚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1.725和2.32,其毒力接近标准毒株—NDV北京株F48E9。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捕获ELISA检测鸡多杀性巴氏杆菌IgM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步  陈溥言 《中国家禽》1999,21(6):12-15
应用抗鸡IgM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鸡抗多杀性巴氏杆菌(P.m.)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的单克隆抗体捕获ELISA,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优于间接ELISA。用于检测鸡抗P.m.的特异性IgM抗体发现:鸡在注射免疫P.m.灭活苗后第4天即可检测到IgM抗体,并且上升较快,峰值在第2周为1:5120;鸡在口服免疫P.m.弱毒活苗后IgM抗体上升缓慢,峰值在第4周左右,滴度较低为1:320;鸡在由不同途径感染不同的P.m.强毒后第8天时,IgM抗体滴度都明显上升。同时应用间接ELISA检测IgG抗体滴度进行比较。本项研究对建立检测鸡抗其它病原微生物特异性IgM抗体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鸡蛋破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市15个蛋鸡场的统计资料表明 ,鸡蛋破损率约为3 %~5 % ,经济损失巨大。1原因1 1鸡的品种与品系一般褐壳蛋比白壳蛋的蛋壳强度大 ,破损率低 ,高产鸡比低产鸡的蛋破损率高。1 2周龄随着蛋的增大 ,蛋壳表面积每增长1cm2,蛋壳的重量则相对减少7 %左右 ,蛋壳强度降低 ,根据对多层笼养的蛋鸡调查表明 ,不同周龄蛋的破损率是 :23~27周龄为0 91 % ,33~37周龄为1 62 % ,53~57周龄为2 74 % ,63~67周龄为3 38 % ,78~82周龄为4 58 %。1 3鸡的产蛋姿态对笼养鸡来说 ,产蛋时站立或蹲得较高 …  相似文献   

11.
用活的和灭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接种鸡,以ELISA和West ern印迹(WB)试验测由单一结构蛋白S1、S2、M和N所引起的抗体反应。无论用活的或灭活的IBV接种,4种结构蛋白均在鸡体内激发抗体反应。用活的IBV接种后,S1、S2和N蛋白诱导相似效价的抗体,而M糖蛋白诱导的抗体滴度明显较低,S1、S2和N蛋白的ELISA抗体出现时间和形成过程相似。均在接种后2周首次检到,且和病毒中和  相似文献   

12.
以泰乐菌素、硫氰酸红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作为供试药物,通过鸡毒支原体人工感染鸡群的治疗试验,对其药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鸡毒支原体敏感性高的泰乐菌素治疗组鸡群的抗体阳性率,特别是抗体滴度明显比低敏的强力霉素组低,且抗体滴度的高低与鸡群炎症变化率呈正相关。数据表明,抗体滴度可作为鸡毒支原体药物疗效的又一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鸡甘保罗病免疫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常发生于2~15周龄的鸡,其中又以4~6周龄的鸡多发,但有资料表明20周龄的鸡也可感染IBD。目前,IBD疫苗在我国已普遍应用,其免疫效果反映不一,究其原因十分复杂。除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不过关以及鸡群健康状况不良以外,还可能有新变异株的出现及母源抗体的存在等,都可引起免疫效果不佳,造成免疫失败。为此笔者就IBD疫苗的免疫应注意的问题作一叙述,以供参考。一、母源抗体的存在1.母源抗体及其水平是影响IBD免疫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脾脏转移因子对粤黄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20只1日龄雌性粤黄鸡随机分为四组,每周三个实验组胸肌注射0.5ml不同浓度的鸡脾脏转移因子(STF)提取液,对照组注射0.5ml灭菌PBS。第4、8周龄时分别采集血样,用酯酶染色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鸡新城疫(ND)抗体滴度,同时取出胸腺、脾脏、法氏囊称重。结果表明:注射STF能提高粤黄鸡外周虫T淋巴细胞百分率,并提高鸡血清中ND的抗体滴度,但脾脏与胸腺的相对  相似文献   

15.
福州地区鸡新城疫疫情严重。我们从35日龄免疫鸡群中通过HI法,选出不同抗体滴度的鸡,分组感染现场强毒。结果表明,HI抗体滴度在1∶128以上才能避免该地区鸡新城疫现场强毒的感染。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鸡的选择:以两个鸡场共14万羽35日龄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以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免疫15日龄AA鸡,采用间接血凝试验(PHA)分别检测免疫后第5、10、15、20。25、30、35、40天的病毒抗体绘制成免疫抗体形成曲线;采用15日龄无母原抗体AA鸡对比试验,分别检测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强毒株攻毒后不同时间的病毒抗体,绘制成抗体形成曲线。比较两曲线可知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油性剂灭活苗免疫后第5天可检测到病毒抗体.抗体水平高峰期出现在免疫后第10~20天,免疫保护力至少可维持一个月以上、分析攻毒发病鸡群的抗体形成规律,可初步确定采用PHA检测免疫鸡群的病毒抗体其免疫临界限为2-4~2-7。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鸡新城疫病毒株制备油乳剂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鸡新城疫病毒La-Sota,Ulster,B1和PMV-Ⅰ分别作为抗原,制备ND油苗。每组苗颈部皮下接种非免疫来航鸡,每隔1~2周采血检测HI抗体一次,直至免疫后第8周。用同源抗原检测ND苗免疫的HI抗体滴度普遍高于非同源抗原检测的HI抗体滴度(La-Sota油苗除外),不同ND毒株油苗中,Ulster油苗和B1油苗的HI抗体水平最高,其次是La-Sota油苗,PMV-Ⅰ油苗HI抗体水平最  相似文献   

18.
经嗉囊接种108.5EID50鸡新域疫病毒V4株,接种后第4天到第8天能从粪便中分离出病毒。5周龄鸡拌料口服108.5EID50鸡新域疫V4株病毒一次,半年内HI抗体平均滴度为25左右,100EID50鸡新域疫F系标准强毒攻击,保护率100%。健康鸡同免疫鸡混合饲养,14天后可获得免疫鸡同样高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猪场4种猪瘟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Dot-ELISA检测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4种猪瘟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结果,在7,14,21,28和35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60.0%,13.4%和6.7%,其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GMT)分别为1;88、1:69、1:59、1:40和1:35。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关节炎又称病毒性腱鞘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的重要传染病,常发生于2-16周龄的肉鸡群,4—7周龄仔鸡发生最多,以损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为特征。病鸡关节肿胀,腱束变粗,肌腱破裂而跛行,发病率很高,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停滞、淘汰率上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最新研究资料表明,本病更大的危害性在于诱发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 病原本病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Reov)。病毒粒子无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排列,直径约75nm,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6-1.37g/ml。病毒的耐热性较强,能耐受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