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寻找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压实度下的沉降量特点以及沉降量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本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高填方路堤进行建模,对不同的压实度下的路堤沉降及压实功进行分析,得出了改变下层压实度比改变上层压实度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等结论,对施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压实度下的沉降量特点以及沉降量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本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高填方路堤进行建模,对不同的压实度下的路堤沉降及压实功进行分析,得出了改变下层压实度比改变上层压实度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等结论,对施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放牧强度和时期对内蒙古草原土壤压实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在不同牧压下,测定土壤容重,硬度,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与土壤压实作用的有关物理指标。结果表明,供试放牧强度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仅局限于0-10cm,其中以0-5cm最显著。0-10cm土壤容重的为y=1.236+0.595x-7.764*10^-3x^2,R=0.978。相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时期对土壤容重的表现丰夏季放牧对于土壤的压实作用最轻,秋季最重,春季居中。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真菌和高羊茅对压实土壤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改善土壤肥力、调控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和修复退化土壤的作用备受关注。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城郊流动人口增加,对城郊土地产生一定土壤压实作用,进而影响城郊园林植被的生长与景观状况。为探究不同AMF和高羊茅组合对压实土壤的改良作用,设土壤不同容重1.2、1.3、1.4、1.5 g·cm-3下,以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分别单接种和共同双接种,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5 g·cm-3土壤容重下,共同接种F. mosseae+R. intraradices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38%,土壤孔隙度提高9%,土壤pH下降7.6%,土壤容重下降9%;真菌增加166%,细菌增加64%,放线菌增加127%;速效钾含量增加123%,速效磷含量增加176%;土壤中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单接种处理和不接种对照;与不接种对照相比,蔗糖酶活性提高271%,脲酶活性提高24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8%,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268%;易提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分别是不接种对照的3.4和3.8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共同双接种F. mosseae+R. intraradices+高羊茅组合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根围微生物群落和养分有效性,以及提高土壤酶活性和球囊霉素含量等改良压实土壤方面的效果最大。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生物共生学的知识和内容,而且在改良城郊园林植被土壤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理化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出现不规律的波动,苜蓿地土壤容重值整体偏大;土壤有机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并且在种植5年的苜蓿地中提高最明显,在种植8年的苜蓿地中最低。各年限苜蓿地均表现出土壤有机质的“表聚性”。在一定的种植年限范围内,种植苜蓿对土壤有机质具有累积作用;土壤全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种植苜蓿4年时土壤全氮含量最大,8年时苜蓿地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并且土壤全氮含量主要集中于0-40 cm土层,全氮显著累积作用于表层土壤;土壤硝态氮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对土壤硝态氮有累积作用,并且与苜蓿种植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铵态氮含量在剖面上变化不大,与苜蓿生长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今后需从栽培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上深入探讨栽培苜蓿地的最佳种植和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苜蓿地的土壤呼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大量农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为了摸清退耕后土壤碳排放的变化,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对退耕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农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相关性较强,土壤水分和土壤呼吸没有显著相关性;苜蓿地、农田、天然草地的年均土壤呼吸值分别为1.60、1.03和0.85 μmol·m-2·s-1,苜蓿地土壤呼吸比农田高出55.3%,比天然草地高出88.2%;年CO2排放量分别为1 461.96、940.66和777.36 g·m-2·a-1。农田转化为苜蓿地9年后,土壤CO2排放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下降。在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初级阶段,生态恢复措施对固碳增汇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为了探讨前茬作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地杂草种子库的影响,采用诱萌法,于2010年在内蒙古林西县研究青贮玉米(Zea mays)、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和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3种前茬作物下生长第2年的紫花苜蓿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前茬为青贮玉米时苜蓿地杂草主要是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前茬为尖叶胡枝子时主要是马齿苋、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和反枝苋,前茬为沙打旺时主要是刺藜和反枝苋;前茬作物为尖叶胡枝子时,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密度与其他两种前茬作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种子库杂草的种子主要集中在0~5 cm的土壤耕作层,下层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水肥耦合对苜蓿地土壤分形特征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水肥处理下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和养分变化规律,以连续4年进行4个灌水梯度(W1,W2,W3,W4)和5个施肥梯度(F1,F2,F3,F4,F5)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水肥处理下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指标,运用分形理论计算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灌水和施肥量对土壤分形特征和养分含量均影响显著,且水肥交互作用显著。在0~6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和分形维数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砂粒含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黏、粉粒含量和分形维数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砂粒含量反之;不同灌水和施肥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同。当灌溉量为6 000 m3·hm-2,施肥量为585 kg·hm-2时,土壤结构较为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模拟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土壤物理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牦牛和藏羊践踏对高寒草甸的影响分异,于甘肃天祝高寒草甸布设试验,研究了模拟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土壤物理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践踏强度和降水量的增大,0~10 cm土层土壤的紧实度和容重也随之增大,而土壤饱和导水率呈递减趋势。0~10 cm土层土壤呼吸速率随践踏强度的增大而降低,牦牛和藏羊重度践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7%和45%,而土壤呼吸速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大,土壤表层的细菌菌落数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而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菌落数均逐渐减少;三大类土壤微生物随降水量的增大均呈递增趋势;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微生物数量均呈递减趋势。10 cm以下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受家畜践踏的影响不显著(P>0.05)。同一降水量下牦牛践踏对土壤的压实效应高于藏羊;藏羊践踏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0%和39%以上,牦牛践踏后的土壤容重和紧实度较对照增幅达23%和44%以上;且牦牛践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饱和导水率、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小于同践踏强度下的藏羊处理。总体而言,随着家畜践踏强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数量受其影响越大;家畜的践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主要作用于0~10 cm土层,且牦牛对土壤的压实效应和对微生物分布的抑制作用均大于藏羊。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高寒草甸土壤对家畜践踏的响应机制,于甘肃天祝进行了牦牛和藏羊的模拟践踏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践踏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和容重,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而呼吸速率和饱和导水率呈递减趋势。0~10 cm土层的3大微生物数量随践踏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同一践踏强度下,牦牛践踏后0~10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和容重均大于藏羊践踏处理;而饱和导水率、呼吸速率和微生物数量均小于藏羊践踏处理。综合分析认为,家畜的践踏强度越大,土壤的压实效应越显著;一个生长季的模拟践踏主要影响0~10 cm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且牦牛对土壤的压实效应和对微生物分布的抑制作用均大于藏羊。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年限苜蓿地(3年、8年、20年),自然恢复地和耕地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N随复垦年限延长递增,P相对稳定;耕地和20年苜蓿地,C、N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20年苜蓿地0~10 cm土壤C、N分别较耕地提高30.1%和28.8%;0~40 cm与耕地接近,说明复垦能提高,特别是提高表层土壤C、N质量分数。C∶P,N∶P随复垦年限增加而上升,C∶N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年苜蓿地0~40 cm土壤C∶N,C∶P,N∶P均与耕地接近。土壤C和N极显著相关,C∶P,N∶P与C、N极显著相关,C∶N与C、N相关性不显著,说明C∶P,N∶P分别由碳、氮控制,C∶N受碳、氮共同控制,生物措施对复垦土壤C、N的提升作用比P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锚杆挡土墙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水平构造应力下锚杆挡土墙的逆作法施工过程。计算结果表明:①边坡开挖面的水平位移为中上部大,下部小的特点,②锚杆轴力体现为两端小,中间大的抛物线状,③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随水平初始应力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特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青海湖鸟岛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减少50%降水(NJ)、增加50%降水(NZ)试验处理和对照(NCK)3组不同降水条件,探究土壤理化因子及微生物群落对不同降水梯度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NJ,NZ处理均增加了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降低了其多样性;NJ处理增加真菌群落的丰富度降低了其多样性,NZ处理增加了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了其丰富度;NJ处理增加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NZ处理降低了真菌群落相对丰度增加了细菌群落相对丰度;NZ,NJ处理下土壤温湿度及生物量变化差异显著,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及全碳含量变化显著;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综上,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明显,真菌对降水处理的响应比细菌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是目前各个工程项目都不容忽视的环节.在施工中由于受到地形条件和地质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就需要在施工中对土方进行开挖和填筑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工程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土质情况、环境因素等影响而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阶段要注重对土方的填筑与压实阶段,做到各个施工环节的严格控制.本文就土方工程施工中填筑与压实环节的施工重点分析,提出有效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