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岁牦阉牛,饲喂相同精料,粗料为麦秸和氮化麦秸,分二期进行瘤胃内代谢水平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氨化麦秸期牦牛瘤胃内的pH值,NH_3-N浓度,TVFA、TCA-P的含量以及纤毛虫密度均显著地高于麦秸期,证明氨化麦秸能为牦牛提供更多的能量和细菌蛋白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测定不同物候期牧草营养价值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牦牛瘤胃内环境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于返青期、青草期和枯草期采集牧草样品,测定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选取平均体重为(108.06±2.86) kg的10只3岁全年放牧的健康青藏高原牦牛(公母各5只)进行序号标记,分别在返青期、青草期和枯草期清晨放牧前空腹经口腔采集瘤胃液,用于分析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牧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青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枯草期高于青草期和返青期(P0.05)。瘤胃液氨态氮、乙酸、异丁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在青草期最高;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在枯草期显著低于青草期和返青期(P0.05)。不同物候期牧草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有影响,青草期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最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在3个物候期均较高;青草期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在种水平上,瘤胃微生物以纤维素降解菌为主。由此得出,不同物候期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物候期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引起了牦牛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青草期瘤胃液氨态氮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高,在枯草期瘤胃液总挥发性性脂肪酸含量下降,能量源减少,因此在枯草期应对放牧牦牛进行补饲才能保证牦牛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频率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采用3种饲喂频率 ,按4×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 pH值、氨态氮(NH3-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规率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梅花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P<0.01)。不同饲喂次数 ,对瘤胃内NH3-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率。  相似文献   

4.
牦牛瘤胃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瘤胃在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牦牛作为一种反刍动物,其瘤胃代谢是牧草进入体内开始消化利用的关键环节.由于牦牛是一种常年生活在青藏高原特殊地域环境中的放牧家畜,因此牦牛的瘤胃代谢与其他反刍动物相比存在许多特异性.本文对牦牛瘤胃代谢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暖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选取健康的2岁公牦牛6头,随机分为补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放牧不补饲,补饲组在归牧后补饲精料。120d后,取牦牛瘤胃液,测定pH值、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补饲组牦牛瘤胃液乙酸丙酸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饲组牦牛瘤胃液pH值和异丁酸含量低于对照组,而NH3-N浓度、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饲组牦牛瘤胃液长链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得出,暖季补饲精料能够提高生长期放牧牦牛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促进其生长育肥;同时,对瘤胃长链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不会造成冲击,从而能够保持放牧牦牛肉乳的天然脂肪酸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放牧条件下各主要季节及舍饲条件下牦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总酸(TVFA)以青草期为最高,各期之间均呈高度显著差异(P<0.01),排列顺序为:青草期>舍饲期>枯黄期>枯草期;丙酸仍以青草期高于其它三组(P<0.01),舍饲期丙酸与桔黄期比较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枯草期(P<0.01);乙酸/丙酸比例,虽然青草期显著高于舍饲期(P<0.01),但发酵类型变化不大。冬季采食量不足是造成 TVFA 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秸秆饲料(小麦秸、甜燕麦秸)和青刈栽培牧草(燕麦干草、早熟禾干草)为试验材料,于1988—1089年用尼龙袋法测定生长牦牛在舍饲和放牧青草期、开始枯黄期、枯草期条件下的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结果表明:ADF含量低的干草类的消失率高于ADF含量高的秸秆类饲草;营养较丰富的青草放牧期能显著提高ADF的消失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与舍饲2种饲养方式对大通牦牛瘤胃组织结构及瘤胃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以期为大通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科学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牦牛,放牧组牦牛只进行自然放牧,舍饲组牦牛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屠宰2组牦牛,采用瘤胃组织切片和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进行瘤胃组织结构和瘤胃菌群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1)舍饲组牦牛瘤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上皮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1),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5),肌层厚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牦牛(P<0.01)。2)放牧组牦牛瘤胃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舍饲组牦牛(P<0.01),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舍饲组牦牛(P<0.05);主坐标分析(PCA)显示,2种饲养方式之间瘤胃菌群Beta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在门水平上,2种饲养方式的牦牛瘤胃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176.3±14.7) 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20头,随机分为舍饲组(全混合日粮)和放牧组(放牧),每组10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瘤胃p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瘤胃微生物菌群Chao1指数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在门水平上,舍饲组瘤胃Saccharibacteria、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属水平,舍饲组瘤胃Candidatus_Saccharimonas、醋酸杆菌属(Acetoba...  相似文献   

10.
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高寒草甸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另q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kg/hm^2、19.41kg/hm^2和36.55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别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 kg/hm2、19.41 kg/hm2和36.55 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瘤胃积食也叫急性瘤胃扩张。是指瘤胃内积滞过量的食物,致使胃体积增大,瘤胃壁扩张、运动机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放牧牦牛中比较少见,多见于育肥牦牛。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季节高寒草甸牧草瘤胃发酵特性和体外消化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喜喜  才华  刘皓栋  李长慧 《草地学报》2021,29(8):1729-1737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生育时期高寒草甸牧草的牦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CH4产量。通过测定返青期、青草期和枯草期3个生育时期牧草的营养品质、瘤胃发酵参数和CH4产量。结果表明:青草期牧草总能(Gross energy,GE)、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等均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青草期牧草在各发酵时间点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粗蛋白消化率(Crude protein digestibility,CPD)和有机物质消化率(Organic matter digestibility,OMD)均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青草期牧草12,24和48 h瘤胃NH3-N、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黄期(P<0.05);不同发酵时间牧草总产气量和CH4产量变化规律为:返青期>青草期>枯草期。综上所述,青草期草地生物量最高,牧草营养品质和体外消化率最高,CH4排放最低,瘤胃发酵模式最优。建议选择青草期牧草放牧。  相似文献   

14.
体外试验研究表明,试验管NH_3-N浓度于培养过程中逐渐下降。而三氯醋酸沉淀蛋白(TCA-P)浓度则迅速上升,2.5小时后超过对照管。同时丁酸向乙酸转化。利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皱胃瘘管的湖羊,进行体内试验,以挥发性脂肪酸胺(AS-VFA)替代日粮总氮34%。饲喂后瘤胃NH_3-N、TVFA和丁酸浓度迅速上升,瘤胃内稻草粉纤维素48小时消失率为38.6%,显著高于对照期的31.94%(P<0.05)。试验期1昼夜通过皱胃的总氮量为14.27克,非氨氮(NAN)13.02克,微生物氮4.06克,均有提高趋势。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提高70%(P<0.01),而前胃有机物消化率则趋于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饲喂频率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选用 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采用 3种饲喂频率 ,按 4× 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 (NH3 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梅花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P <0 0 1 )。不同饲喂次数 ,对瘤胃内NH3 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5)。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候期天然牧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对放牧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分别在牧草生长的不同时期(绿草期、盛草期和枯草期)选择不同的样方测定其混合牧草的营养成分,同时段选择6只放牧绵羊测定其瘤胃pH,氨态氮(NH_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显示:(1)牧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在绿草期含量最高(13.95%),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而枯草期最低,为5.14%;中性洗涤纤维(NDF)随着牧草的生长不断增加,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绿草期含量最少。(2)瘤胃内环境参数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而变化,瘤胃pH在盛草期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0.05),NH_3-N含量在枯草期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阶段(P0.05),VFA含量在枯草期最低,盛草期显著高于绿草期(P0.05)。综上所述,放牧绵羊在枯草期由于摄入的CP含量减少,NDF增加,导致消化率降低,不能满足放牧绵羊的营养需要,故在枯草期到绿草期这一阶段应对其进行合理补饲,调控瘤胃发酵,以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青蒿提取物对牦牛瘤胃液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四期牧草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年龄相近的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四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分别添加0%、0.25%、0.5%、1.0%和2.0%的青蒿提取物,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同期牧草体外发酵的累积产气量,显著增加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并有改善牦牛瘤胃发酵的作用,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生成,提高有机物质消化率(OMD),增加代谢能(ME)和泌乳净能(NEL)(P0.05);在维持瘤胃正常发酵的条件下,青蒿提取物作为甲烷抑制剂在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枯黄期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5%、2.0%、1.0%、0.25%。当返青期添加0.5%时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从瘤胃发酵和纤维消化来研究粗饲料分级指数(GI)优化牦牛饲粮粗饲料科学搭配的组合效应。选取4种不同GI的粗饲料[苜蓿干草(9.52)、青贮玉米(1.81)、燕麦干草(1.34)、小麦秸秆(1.24)],体外发酵试验以苜蓿干草与青贮玉米、苜蓿干草与小麦秸秆、苜蓿干草与燕麦干草的3种组合进行,各组合比例分别为70∶30、60∶40、50∶50、40∶60、30∶70,每种比例设3个重复,共发酵48 h并且进行2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苜蓿干草与青贮玉米组合时,各GI之间的产气量(GP)及氨态氮(NH_3-N)、甲烷(CH_4)、丁酸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且在GI=7.20时有最大值;各GI之间的干物质消失率(IVDMD)及中性洗涤纤维(NDF)、总蛋白(TP)、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GI减小,IVDMD及NDF、TP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并且在GI=4.89时达到了最小值;乙酸、丙酸、TVFA含量随GI减小而减少。2)苜蓿干草与小麦秸秆组合时,各GI之间的GP、IVDMD及NDF、NH_3-N、TP、CH_4、乙酸、丙酸、丁酸、TVFA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且GI=6.21时有最大值;IVDMD及NDF、NH_3-N、TP、CH_4及TVFA含量随着GI减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在GI=6.21时达到了最大值。3)苜蓿干草与燕麦干草组合时,各GI之间的GP、IVDMD及NDF、NH_3-N、TP、CH_4、丙酸、丁酸、TVFA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且在GI=6.25时达到最大值,各GI之间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IVDMD及NDF、CH_4、NH_3-N及TP、乙酸、丙酸、丁酸、TVFA含量随着GI减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在GI=6.25时达到了最大值。基于GP、pH、IVDMD及CH_4、NDF、TP、NH_3-N含量及单项组合效应值(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等指标得出:苜蓿干草-青贮玉米组合中GI=7.20时组合效果最优;苜蓿干草-小麦秸秆组合中GI=6.21时组合效果最优;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合中GI=6.25时组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以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混合天然牧草为发酵底物,添加不同水平的菜籽油,测定体外培养48 h后,各试验组的相关瘤胃发酵参数,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菜籽油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后,各试验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纤毛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适量添加菜籽油对牦牛瘤胃发酵无显著影响;从产气量上看,添加7%菜籽油时,瘤胃累积产气开始下降,添加量为9%时,菜籽油对瘤胃累积产气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建议菜籽油的添加量不宜超过日粮的7%。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试验牦牛被分为放牧、放牧补料、舍饲和舍饲补料4种饲养方式。结果表明:在DGGE指纹图谱中,不同饲养方式处理的牦牛都获得了丰富的细菌条带,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统计显示4种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差异不显著;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各泳道代表的个体仍会按照放牧、放牧补料、舍饲和舍饲补料的处理方式聚集在各自的饲喂处理下形成分支,进一步形成放牧分支和舍饲分支,这也表明本试验中的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还是有影响,只是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