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反映生态旅游地居民环境友好行为作用机理,基于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为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南朗森林小镇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环境友好行为;地方依恋2个维度均直接影响环境友好行为,同时地方依赖显著影响地方认同。因此,建议南朗森林小镇通过营造生态旅游地文化原真性,促进居民人地情感的形成,是居民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民宿发展作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环,最早在中国台湾发展起来,后从浙江的莫干山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后发展到云南更是成为了一种情怀与寄托。随着这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的口号越来越响,乡村旅游便随之登上舞台并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甚至多数地方的振兴就是旅游的振兴,住宿作为旅游的关键要素,研究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从民宿的互动性、原真性、时代性、创新性四个维度进行研究,最后对当前研究展开评述,并对未来研究提出期望。  相似文献   

3.
选取黄鹤楼景区作为实例,采用网络内容分析法,通过大数据采集器搜集了来自网页、论坛、博客等信息源中的数据,以马蜂窝、携程等旅游网站游客发表的网络游记和在线点评为研究样本,分析研究了游客感知的黄鹤楼景区的形象特征,同时找到目的地宣传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的异同并探讨了原因。结果认为:黄鹤楼官方宣传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是存在差异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黄鹤楼对景区合理规划建设的不足,例如周边交通混乱、缺乏指引、景区拥挤,以及现代化太过明显,商业化氛围过于浓厚等,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景区官方及媒体、网络的过度渲染与宣传,致使与游客的感知形象形成一定差异。综合官方宣传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的差异,提出了对黄鹤楼旅游景区的形象提升及景区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需要。经因素分析得到环境责任、生态关系、游客意愿和居民福祉4个游客环境态度因子,参与互动、积极参与、环境干扰、环境维护和后续保护5个游客环境行为因子。对环境态度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生态观光型、严格生态旅游型和一般生态旅游型3类游客。研究发现:游客环境态度因子与环境行为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游客环境态度类群与环境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出了大力发展可持续旅游、强化景区环境解说和提高游客管理水平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大众点评、携程网、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新浪微博5个网站抓取评论文本,以此为研究样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从游客认知、情感等方面挖掘游客对广州市儿童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广州市儿童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尤其对于在公园开展的休闲娱乐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消极感知主要来自自然环境、设施服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设施服务质量、发挥公园优势、加强人员培训管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居民社会经济因子、旅游影响感知、社区依附和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当地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持有态度之关系.研究发现居民人口统计特征因子对旅游影响感知有显著性差异;居民社会依附对旅游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居民社区依附程度不同,对生态旅游发展态度有显著性差异;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与生态旅游发展态度两者之间显著相关.并从社区居民培训、居民受权、社区赢利和共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施金凤  胡婷  张爱平 《绿色科技》2020,(5):173-176,181
指出了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实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公众未能较好地对其进行传承,使得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是发展的基础,节事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特性是增进公众对非物质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从节事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主体(居民与游客)出发,以运河嘉年华为例,探究了节事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形象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节事活动的召开提升了主客双方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和形象感知,但居民与游客对非遗认知与非遗形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整体感知均高于游客。基于以上结论,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节事活动,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及后续传承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植物景观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对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济南28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依发展类型分为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均衡发展型;通过实地调研、SD法和现场访谈,研究乡村居民对乡村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不同发展类型乡村的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济南美丽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满意度较高,持满意态度的人数占比为70.94%;各类型乡村的SD评价存在差异,农业主导型的突出评价为空间丰富、植物种类少、植物四季变化小等,商旅服务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变化大、互动体验不足等,均衡发展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多、充满自然野趣、富有美感等;氛围因子对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影响最大;均衡发展型、商旅服务型、农业主导型的乡村植物景观感知评价综合得分依次为31.00、21.81、-31.53分。因此,不同发展类型乡村植物景观存在不同特点与问题,乡村植物景观建设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与当地特色相结合、针对性解决存在问题,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概说民宿的起源以及国内外对民宿的定义。2015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2亿人次,传统农家乐已不能满足游客所需,开发乡村民宿项目为大势所趋,一大批乡村民宿正在重庆市兴起。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重庆市5个区的8家民宿为调查对象,进行乡村民宿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乡村民宿具有依托景区资源点状分布、规模小、改造周期短的特点,类型均为专营型,民宿主人多为"都市返乡人"尚存在缺乏良好的整体规划、分布零散、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等不足。藉此,提出构建独特场所精神,整合资源,加强民宿主人特色等重庆市民宿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游憩利用影响感知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其对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部分游客可感知游憩利用影响;②在社会人口特征中,除性别与年龄外,其他因子对3种游憩利用影响感知均无显著影响;③游客对“社会性影响”与“管理性影响”的感知显著降低总体满意度,而对“资源影响”的感知对总体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节庆期间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以杭州超山梅花节为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把近4a梅花节期间游客在各大旅游网站上的评论和游记作为研究样本,以景区整体环境、景区旅游资源、游客行为活动、旅游设施服务作为游客旅游形象感知的构成元素,对游客关于梅花节期间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整体环境认知良好;认为景区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在对景区内开展的各项娱乐活动较为满意的同时认为景区旅游元素过于单一;对景区的旅游设施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游憩动机类型及差异,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升级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游憩动机进行实地调研,利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开展描述统计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均值计算、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AMOS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5个游憩动机均值表现为健康放松4.37>社会交往4.03>学习教育3.96>自我实现3.86>逃避压力3.79;不同学历游客在逃避压力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游客在学习教育、自我实现以及逃避压力动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家庭年收入的游客在学习教育、社会交往及健康放松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康放松是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体验森林游憩活动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为社会交往、学习教育和自我实现,而逃避压力位居最后。在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前提下,建议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森林康养、森林研学、森林度假、森林养老和森林体育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全面了解森林公园的游憩冲击状况,采用游客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计算机视觉模拟方法,初步探索游客对垃圾数量和植被践踏的可接受程度,结果表明:游客对公园内设施损毁缺乏维护及抄近路最为关注,游客在平旺季对公园内过度开发等7项游憩冲击的感知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有4项是旺季的感知值高于平季,还有3项却是平季的感知值高于旺季;平旺季游客对垃圾数量和植被践踏的可接受程度有差异。另外,就降低游憩冲击及平旺季差异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游客管理方面可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场地管理方面要做好设施的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老门东为例,构建游憩者个人涉入和地方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及南京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吸引力和中心性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受到吸引力、自我表达和地方认同的显著正向影响;中心性对地方认同影响最大;对地方依赖影响最大的是地方认同;多群组分析显示,南京居民和外来游客在7个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鹰潭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案例地,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景区民宿景观评价体系,探究了景区民宿景观中各项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景区内民宿样本分析,从宏观外环境、水体景观、绿化景观、建筑景观、园林小品、园林铺装6个方面,选取地形地貌、建筑特色与风格、水质清洁度、铺面材料生态性等31个评价指标.通过构建判断矩阵...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影响游客乡村旅游价值感知的影响因素,促进乡村旅游及绿色文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对广西钟山县龙岩生态村234名游客实地调查,建立了乡村旅游游客价值感知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IPA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价值、游玩价值、产品服务价值和感知价格是影响游客价值感知四大重要方面,旅游地娱乐与购物价格、游玩项目、地方特色农产品等是影响游客感知价值评价重要因素,据此提出发挥当地优势、实施差异竞争、建立立体宣传、加强规范管理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永济五老峰为例,基于抽样调查资料,综合运用因子分析、IPA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定量分析游客对24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基本服务与设施及文化景观、旅游保障设施等8个方面最为关注;24项评价指标的均值差均为负值,五老峰的旅游环境质量不能满足游客期望;今后改善旅游环境质量的工作重点在于公共厕所、休闲设施、自然资源品质、水体质量、门票价格和通讯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宣传水利文明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了解旅游者对自然河湖型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感知及偏好,有助于增强风景区的吸引力和旅游发展方向。本文以国内三大在线旅游运营平台的莆田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评论及点评量为数据样本,选取评论信息的时间跨度为2018-2022年,从词频、感知特征、情感方面,揭示了国内游客对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内容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九鲤湖风景区的总体形象感知较好,“不错”“瀑布”等为其核心词语;2)游客的感知形象集中在景观资源及旅游收获方面,在设施与服务评价中的感知内容呈极化;3)游客的满意度呈现较高的水平。探究莆田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形象感知内容,既可为九鲤湖景区增强吸引力提供理论依据,也对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景区,文章以中国和加拿大的千岛湖景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通过收集网络平台上的游客点评,采用内容分析法获得景区游客形象感知,对文本进行旅游要素编码及要素等级评定,通过IPA分析法获得景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旅游感知要素。结果表明:游客对中国千岛湖感知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基础服务设施3个方面,对加拿大千岛湖的感知则集中在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个方面;中国和加拿大千岛湖游客情感态度上都倾向积极,但也都存在一定的消极评论;中国、加拿大千岛湖景区24个旅游要素的重要性和游客的满意度情况显示加拿大千岛湖较中国千岛湖获得游客的认同更高;针对两景区的旅游感知要素水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景区之间相互学习、完善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云水谣古镇为例,采用网络文本和IP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携程网、蚂蜂窝、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同程网、TripAdvisor等旅游网站上获取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数据,使用GooSeekerv9.0.4软件在高频词汇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的结果中构建分析模型,评价游客景区体验要素结构和体验质量,剖析基于网络数据的历史古镇景区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该景区体验要素的关注度相对集中;游客对该景区体验要素的重要性感知度差异较大;未来历史古镇景区可从景区内外部环境、景区热门景点、历史文化背景、活动策划项目、基础服务设施5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从而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游览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