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现有稻田绿肥紫云英种子收获时存在的割台适用性差、脱粒分离能力弱以及清选除杂能力不强等问题,设计了稻田绿肥紫云英种子联合收获机。对防落荚柔性扶禾割台、纵向杆齿式脱粒装置、风筛式分层控杂清选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参数设计,设计了紫云英机收专用扶禾器和割刀组件;确定纵向杆齿式脱粒装置结构参数(喂入段、脱粒段、排草段长度),对脱粒元件结构参数、数量及周向分布进行了计算;利用ICEM-CFD网格划分软件和Fluent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等对三风道清选装置离心风机转速1080r/min、叶轮直径385mm工作参数下的内部气流场开展数值模拟,并进行试验验证。以降低紫云英籽粒机收损失率、破碎率、含杂率为目标,选择对收获质量影响较大的机具前进速度、脱粒滚筒转速、清选风机转速、鱼鳞筛开度共4个因素,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使用Design-Expert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确定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3km/h,脱粒滚筒转速550r/min,清选风机转速990r/min,鱼鳞筛开度35mm。在此参数条件下进行了田间试验,实测紫云英籽粒损失率为2.35%,破损率为0.22%,含杂率为0.51%,均满足相关标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紫云英绿肥规模化种植区域的绿肥高效、低耗机械化翻压,基于前端埋切、后端翻压的结构配置思路,设计了一种无动力输入的紫云英绿肥盛花期埋切翻压组合作业机。对盛花期紫云英生物学特征及压切特性开展研究,进而设计了辊筒组件、前悬挂连接组件、栅条式翻转犁等主要工作部件;通过理论计算和力学分析,得到实现紫云英茎秆顺畅埋切的压切辊半径为305 mm、压切刀滑切角范围为34. 3°~55. 7°;采用水平直元线法设计了栅条式犁体曲面,推导得到导曲线抛物线方程,并绘制了犁体直元线角变化规律图。紫云英绿肥盛花期田间翻压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具作业速度为5. 8~6. 0 km/h条件下,茎秆切断长度合格率92%,耕宽稳定性变异系数3. 7%,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5. 6%,土垡破碎率85. 6%,植被翻压覆盖率98. 3%,试验指标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设计的埋切翻压组合作业机工作效率可达0. 67~1. 20 hm2/h,在翻压质量和组配方式上明显优于目前我国常用的畜力犁、铧式犁、旋耕机等翻压方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绿肥是重要的有机肥源,养分含量丰富,对培肥土壤,改良土壤物理结构,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具有较好的作用.种植紫云英能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还能减少农田化肥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的环境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5.
6.
目前紫云英为绿肥中的一种,尤其是作为水稻试验绿肥材料,具有肥效好,无污染,能够很好的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水性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达到水稻产量提高等优点,绿肥-紫云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化肥的施用。水稻移栽前,将紫云英翻压进行翻压处理,翻压时间的不同会影响紫云英的释放,从而影响水稻对氮钾等养分的利用。本试验通过对紫云英不同的翻压时间对水稻产量的测定。试验采用5个处理,化肥+早稻移栽前15天翻压紫云英(以早稻为例);化肥+早稻移栽前10天翻压紫云英;化肥+早稻移栽前5天翻压紫云英;施100%化肥;当地常规施肥(CK)。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0m2。结果表明:施用化肥+早稻翻压紫云英水稻产量高于100%施化肥、当地常规施肥(CK),其中施用化肥+早稻移栽前15天翻压紫云英水稻产量最高。紫云英的不同翻压时间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合理的翻压时间能提高紫云英促使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从而达到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7.
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积累的经验,介绍海城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模式及管理措施,总结项目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施肥作业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农机化生产和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下,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施肥的合理性,促进多种肥料的综合利用,该文分析了农业土壤特征及其对肥力的需求,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说明了土壤肥料的常见种类及应用价值,并结合现阶段农业生产特点给出了土壤肥料的施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沼肥对水稻增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本所4年沼肥肥效定位试验结果,证实沼气发酵剩余物是一种缓速兼性的优质有机肥料。不仅沼液、浮渣、沉渣单独施用对水稻有较为显著的增产作用,而且沼液、浮渣、沉渣合并施用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必须纠正某些地方“弃渣用液”或“弃液用渣”的片面施用沼肥的现象,大力提倡全沼肥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12.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缺锌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十分明显。水稻对锌敏感,缺锌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为了解锌肥在句容市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开展本试验。试验表明,施用锌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能提高水稻产量结构的每穗实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水稻的实收产量,实收产量随着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2013年~2018年全省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基本稳定,土壤肥力水平稳中有升;肥料投入总量基本稳定,有机肥施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施肥结构不尽合理,有必要加大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改善施肥结构,促进肥料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聂磊  周静雯 《南方农机》2023,(23):36-39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于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耕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专家经验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等。基于此,课题组先对耕地质量的含义和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评价方法的使用方法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和体系构建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耕地质量评价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完善评价指标和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可比性和精细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16.
雨水 《湖南农机》2002,(3):19-19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适时适量灌溉,控制土壤的适宜含水量。在水稻栽插浅水层返青活苗后,田间不再保持水层,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调节机能,使水稻生物体与环境的协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高产情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等因素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曹斌  王珊 《南方农机》2017,(12):64-65
耕地自身存在的限制因素是阻碍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设计的基础,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意义重大。文章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运用"自然等指数—主导因素"理论模型计算出耕地质量的限制性主导因素并测算其提等潜力,然后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当前科技水平测算出理论目标等别和可实现目标等别。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耕地国家自然等可提升至12.5等,提升潜力约1.3等。  相似文献   

18.
结合辽宁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养分失衡的情况,开展水稻留高茬还田技术对比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生育性状和耕地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留茬还田技术模式增产4.17%,增收72.23元/667 m2,且产投比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加深,容重下降,耕地质量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盐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孙书洪  薛铸 《节水灌溉》2020,(9):84-87,93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品种选取津稻919,研究其全生育期;单苗期、分蘖期;单孕穗期、单乳熟期盐分胁迫下的产量对比与变化。灌溉水矿化度选取为0(CK)、2、3、4、5、6、7 g/L共7组处理,水稻测量指标选取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盐分胁迫处理下,水稻产量整体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其中5、6、7 g/L盐分浓度灌溉下,对水稻影响最为严重,其中在S6、S7处理下水稻产量下降45.48%、44.97%,且稻米色泽出现异样。在单苗期、分蘖期盐分胁迫下,水稻性状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孕穗及抽穗过程未受到盐离子的毒害,产量相比全生育期盐分胁迫下略有提高。但在单苗期、分蘖期6、7 g/L处理下,稻米色泽仍然出现淡黄现象。在孕穗期及乳熟期单阶段盐分胁迫处理下,随着耐盐性的增强,水稻各处理之间差异性逐渐变小。在乳熟期单阶段盐分胁迫下,水稻产量与0(CK)处理组无明显差异。水资源短缺条件下,使用含盐量不大于4 g/L的微咸水,在孕穗期及乳熟期单阶段进行灌溉对产量的影响很小,只有9.2%,可实现替代淡水25%。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部明年将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主要内容,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实施重点,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夯实长远基础。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在切实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为促进粮食连年增产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