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二化螟、稻水象甲、潜叶蝇、负泥虫等害虫在东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发展,文章对东北稻区的几种主要虫害发生特点,流行规律,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控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求提高防治效果,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在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在东北辽宁省发生较重,黑龙江省近几年来也有所发生。  相似文献   

3.
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我国各稻区,主要发生在东北,是寒地稻作区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多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芦苇、碱草等。  相似文献   

4.
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我国各稻区,主要发生在东北,是寒地稻作区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多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芦苇、碱草等。  相似文献   

5.
4月以来,华南和长江中游稻区早稻生产、西南稻区一季稻生产渐次进入育秧、插秧阶段,东北稻区等一季稻生产进入备耕阶段.抓好当前春耕备播和水稻生产田间管理工作,力争今年水稻丰收,对实现全年粮食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为此,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在专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水稻春季生产管理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毒病是水稻上一类重要病害,主要发生于南方稻区,东北稻区一般只有普通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14,(10):9-9
<正>7月29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指出,今年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显著重于上年和常年。目前,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达到防治指标,东北、华北玉米螟虫卵量是上年的1.2~1.5倍,东北稻区稻瘟病、北方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呈快速扩展蔓延态势。预计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将达23亿亩次,同比增加5%。其中,水稻"两迁"  相似文献   

8.
生产动态     
《新农业》2010,(10):11-12
东北稻区:稻瘟病穗率控制在1%以内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调查,东北稻区2010年7月中下旬以来,受连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稻瘟病发生重于去年。8月下旬辽、吉、黑三省水稻叶瘟累计发生1031万亩;穗瘟发生98.6万亩(其中黑龙江垦区发生78.6万亩),经组织有效防控未造成明显危害,病穗率大部分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9.
水稻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是东北稻区的主要害虫。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  相似文献   

10.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是全球性草害,它与单季稻争水、争肥、争光,可导致水稻减产。广东、湖南、江苏及东北等水稻主产区,杂草稻的发生普遍。2012年在长兴县开始出现杂草稻,2016年长兴县30%稻田遭受杂草稻的危害,初步分析杂草稻主要是由跨区作业的收割机从江苏、安徽等发生区带入的。目前主要采取人工拔除,未来可考虑通过加强植物产地检疫,严格控制种源,实施深耕轮作,单季晚稻种植前进行化学防治等措施来预防其发生,单季晚稻出苗后主要采用人工拔除。  相似文献   

12.
邵国军 《新农业》2011,(10):13-14
水稻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分布在东南沿海晚熟稻区、中南部中晚熟稻区、中北部中熟稻区及东北部早熟稻区,年播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作物面积的1/4,年产水稻50多亿公斤,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5。近年来,辽宁水稻生产中出现大面积增产不均衡、单产和总产徘徊不前的局面,对于如何科学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又称蛀心虫、钻心虫、蛀秆虫等,属鳞翅目、螟娥科。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稻区,但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发生的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田间增温1.5℃对高纬度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东北稻区不仅是我国高纬度优质粳稻的重要产区,约占我国粳稻总产50%以上;也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区域,近半个世纪来该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1℃.[目的]研究气候变暖情境下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保障我国优质粳稻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田间开放式远红外增温装置,设置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国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鼎  王晖 《北京农业》2012,(21):260-261
水稻纹枯病(Rhizctonia solani)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病,花脚杆,云纹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早、中、晚稻皆可发生,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例伏枯死.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特性、侵染、规律和防控措施,为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是三代粘虫等重大病虫的暴发危害期,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监测和各地反映,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重于常年和上年,尤其是玉米粘虫将在东北、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集中暴发危害,水稻"两迁"害虫在南方大部稻区将偏重至大发生,东北稻区稻穗颈瘟、华北西北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流行风险增加,对秋粮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在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危害性也大.在东北地区,辽宁省发生较重,已成为当地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黑龙江省近几年来也有所发生.稻株受害后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如果引起倒伏,茎、叶腐烂,则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在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危害性也大.在东北地区,辽宁省发生较重,已成为当地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黑龙江省近几年来也有所发生.稻株受害后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如果引起倒伏,茎、叶腐烂,则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是东北稻区的主要害虫.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水稻潜叶蝇以幼虫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咬食叶肉,剩下表皮.危害处最初在叶面出现芝麻粒大小的弯曲"虫泡",以后随着虫道的扩大和伸长,不贴在水面上的叶片,弯成黄白色枯死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化螟在水稻稻区普遍发生,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呈上升趋势,在部分稻区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对螟虫种群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