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高寒旱作区域苦荞产量的影响,实现最佳苦荞产量目标下的最优施肥方式和施肥组合,一方面提高苦荞的产量,另一方面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进而减少农田的面源污染.结合拉萨河谷区域的苦荞种植和肥力特征,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肥料效应方程,探索苦荞的最佳施肥模式和最优肥料配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对苦荞产量表现的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施肥方式为N2P2K3(氮、磷、钾含量分别为34.5,36.0,30.0 kg/hm2)下苦荞的产量最高;肥料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磷互作效应最高,土壤养分限制产量分析显示其提高顺序从大到小为 N,P,K;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推荐苦荞最佳施肥量尿素施用量 44.50 kg/hm2、过磷酸钙用量256.17 kg/hm2、硫酸钾 40.82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求滴灌条件下不同磷钾肥配比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和寻求优质苹果适宜的磷钾肥施肥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磷钾肥配比苹果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试验共设置5个滴灌处理:低磷中钾(P1K2)、中磷中钾(P2K2)、高磷中钾(P3K2)、中磷低钾(P2K1)、中磷高钾(P2K3),以及地面灌溉对照组CK:中磷中钾(P2K2)。结果表明:各处理中,P2K3处理苹果的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值最大,酸度值最小;P2K2处理苹果的果形指数及果肉硬度值最大;滴灌施肥比传统的地面灌溉更有利于苹果树果实的生长发育,可明显提高苹果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等品质指标;对各处理的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考虑施肥量以及经济效益分析认为滴灌条件下,P2K2处理(P2:70 kg/hm~2、K2:100 kg/hm~2)的磷钾肥配比最有利于提高苹果树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水肥适宜用量主成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水肥适宜用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试验区内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得出高产高效的最优水肥处理.设置灌水、施肥2个因素,其中设灌水处理4个水平:6 000(W1),6 750(W2),7 500(W3),8 250 m3/hm2(W4);施肥处理3水平:450(F1),750(F2),1 050 kg/hm2(F3).结果表明:滴灌葡萄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品质受水肥交互作用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滴定酸受灌水量与施肥量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灌葡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分别受灌水量和施肥量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量最大处理W3F2相对于最小处理增产29.76%,可溶性固形物以处理W3F2的含量最大,可滴定酸在处理W4F2下取得最大值,且处理W3F2与最大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肥处理的维生素C每100 g溶液质量为7.37~8.52 mg,且处理W3F2与最大处理W4F3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质指标在处理W3F2下取得较优.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最佳水肥处理为W3F2,其中N,P2O5,K2O分别为300,150和300 kg/hm2.  相似文献   

4.
调亏灌溉对枣树生长与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开花坐果期调亏灌溉对南疆绿洲区灰枣树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大田生长7年的成龄灰枣树为试验试材,在开花坐果期进行轻度调亏处理T1(80%ET0,其中ET0为阶段水面蒸发量)、中度调亏处理T2(60%ET0)、重度调亏处理T3(40%ET0)、对照处理CK(100%ET0),探究开花坐果期调亏灌溉对灰枣树枣吊生长、果实品质、产量、经济效益等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调亏对枣吊生长速率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对枣吊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调亏灌溉对提高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影响显著,其中,中度处理T2灰枣最终产量提高了9.6%,经济效益增加33.92%.因此,开花坐果期中度调亏有利于提高灰枣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于模拟中国南方湿润地区太阳总辐射的经验模型,将中国南方地区划分为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4个区域,选用36个辐射站点逐日数据(1994—2016年),采用最小二乘算法优化3种基于温度模型(T1,T2和T3模型)、3种基于日照时数模型(N1,N2和N3模型)和2种混合模型(M1和M2模型)的经验参数,并在日、月和年尺度上评价各模型在4个分区的精度.结果表明:在日、月和年尺度上,日照时数模型精度最高,其次为混合模型,温度模型精度最低,日尺度R2分别为0.847~0.898,0.654~0.904和0.435~0.687,月尺度R2分别为0.529~0.857,0.368~0.858和0.334~0.766,年尺度RE为-1.78%~21.86%,-32.88%~24.14%和-37.54%~72.36%;日照时数模型中,N2和N3模型精度最高;混合模型中,M2模型精度最高.因此,N2和N3模型在南方湿润地区模拟效果最好,该研究可为气象资料有限条件下精确计算南方地区太阳总辐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当地主栽品种“紫花白”为研究材料,按前期(苗期+块茎形成期,ES)少、后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LS)多的施肥比例,基于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占全生育期总施肥量的比例设置了8个处理(T1-T8),研究了同一滴灌施肥水平下,生育期内施肥比例分配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LAI和干物质值均表现为苗期和块茎形成期,ES0.4~0.5处理大于ES0.2~0.3,在块茎膨大期时,处理ES0.2大于ES0.3~0.5;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处理T7的LAI和干物质下降明显.而块茎形成期开始施肥的处理T1,T2在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时都获得了较高的LAI和干物质.对于干物质转运而言,开花后块茎积累量表现为ES0.2>ES0.3~0.5,块茎干物质累积主要是在花后同化作用下建立的.产量变化规律为ES0.2>ES0.5(处理T7除外)>ES0.4(处理T5除外)>ES0.3(处理T2除外).各处理马铃薯单株商品薯质量变化规律与产量一致,而平均单薯质量、单个商品薯质量和单株结薯数间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施肥处理水分利用和肥料偏生产力变化趋势与产量类似,各处理耗水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从产量和节水角度考虑,试验条件下滴灌施肥马铃薯生育期内比例分配最优方案为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总施肥比例20%(苗期不施肥,形成期20%),块茎膨大期占施肥总量的55%和淀粉积累期占施肥总量25%.  相似文献   

7.
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指导日光温室番茄高产节水优质的灌溉施肥,以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施肥方式(总施肥量相同,施肥时间不同,其中F1:不施底肥,番茄移栽后随水追施总肥量的30%,剩余70%平分6次追肥,F2:底肥施1/2,剩余平分6次追肥,F3:全施底肥不追肥)和3种土壤水势的灌水下限(W1:-30 kPa,W2:-50 kPa,W3:-70 kPa),研究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番茄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番茄的耗水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灌水下限对耗水量有极显著性影响,且耗水量与灌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产量最大处理F2W1相比,F2W2处理产量降低6.91%,但节水14.8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51%;TTS质量分数与平均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除糖酸比外其他影响品质指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产量、WUE及TTS质量分数,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温室滴灌条件下番茄节水调质的最优灌溉施肥模式为:移栽前施入底肥为总肥量的50%,移栽后灌水20 mm,进入开花坐果期以后,20 cm土层的土壤水势控制在-50 kPa以上,每次灌水定额为10 mm,剩余肥料每隔1次灌水追肥1次,将剩余50%的肥料分6次追肥.研究成果为制定日光温室番茄节水高产优质的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供液量:450 mL(T1)、650 mL(T2)、850 mL(T3),供液频率:3 d/次(C1)、2 d/次(C2)、1 d/次(C3)共9个处理。研究了在分根区交替滴灌下供液量及供液频率对基质培番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营养液供液量的增加,会降低番茄果实的品质,不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从果实品质上而言,T1C2处理可溶性固形物量为6.97%且单果质量适宜,果实Vc量最高。其次,T1C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67.06kg/m3,较CK提高154.40%,T2C3处理番茄的总产量最大,为13 409.10 kg/667m2,T2C3处理较CK增产2 886.4 kg,增幅达27.4%。T2C3处理番茄的单果质量可达226.44 g,番茄果质量偏大,色泽红润,具有良好的商品性。此外,T2C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40.29 kg/m3,较CK提高52.85%。【结论】从果实品质上而言,T1C2处理即分根区交替滴灌营养液模式下,供液量:单株滴灌450 mL,供液频率:2 d/次的供液方式下(T1C2处理)果实品质较优,每天每株滴灌650 mL营养液,T2C3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在干气密封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一般将密封气体按理想气体处理.但在高压情况下,某些气体的实际效应明显偏离理想气体.以工业上常见的空气、CO2(二氧化碳)、H2(氢气)和N2(氮气)为例,针对广泛使用的螺旋槽干气密封,利用CFD商业软件的三维数值模拟功能,考虑实际气体效应,并同时考虑了气体流经密封环端面时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得到了实际气体效应对干气密封开启力和泄漏率等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压力不超过4.6 MPa研究范围内,空气、N2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密封性能基本相同,而CO2实际气体的开启力和泄漏率大于理想气体结果,H2实际气体开启力和泄漏率则略微小于理想气体结果.实际气体效应对干气密封的泄漏率影响较大,对开启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和灌水盐分下老化生物炭对温室气体排放与玉米生长的影响,设置2个生物炭水平:0 t/hm2(B0)、60 t/hm2(B1),2个灌溉水含盐量:0.71 g/L(S0)和4.0 g/L(S1),2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1/2 W1),于2022年4—9月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春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亏缺灌溉相较于充分灌溉CO2累积排放量减少24.13%~52.68%,但二者的N2O排放没有显著差异。微咸水灌溉导致CO2和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9.06%~24.79%、9.95%~18.03%。在4种灌溉处理下,老化生物炭使CO2和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小7.33%~18.78%和21.14%~29.76%。不同处理间的CH4排放无显著影响。亏缺和微咸水灌溉抑制了作物的生长;老化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生物量,总体增加7....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肥处理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苹果树的最佳灌溉施肥模式.以7a生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不同灌水下限和施氮量为控制变量[3个灌水下限处理:50%θc(W1)、60%θc(W2)、80%θc(W3);3个施氮量处理:50 kg/hm2(F1)、100 kg/hm2(F2)、200 kg/hm2(F3)],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施肥灌溉模式下的果实品质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软件,构建了GC-ITOPSIS果实评价模型,进而确定最佳灌溉施肥模式.①灌溉施肥模式为W2F2处理时,果肉硬度、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单果重最大;灌溉施肥模式为W3F1处理时,果皮硬度和果肉细度最大;灌溉施肥模式为W2F1处理时,果皮脆性最大;灌溉施肥模式为W1F1处理时,酸度最大.②经过GC-ITOPSIS模型的综合评价,发现灌溉施肥模式为W2F2处理时,综合贴近度越大,果实品质最优.③经过相关性分析,采用GC-ITOPSIS模型确定的苹果品质综合排序与大多数单一品质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即GC-ITOPSIS模型完全可以用于果实综合品质的评价.果园滴灌灌水下限为60%θc、施氮量为100 kg/hm2时,果实品质最佳,即中水中肥的灌溉施肥模式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调亏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辽宁地区花生农田CO2固定排放的影响,于2018、2019年设置测坑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全生育期充分灌溉(F)和花针期、饱果期调亏灌溉(D))下施氮量(0 kg/hm2(N0)、50 kg/hm2(N50)、100 kg/hm2(N100)、150 kg/hm2(N150))对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D处理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分别提高了7.59%、15.08%和7.16%(2年平均)。两种灌溉模式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00 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从苗期至饱果期,花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花针期达到最大值。与F处理相比,D处理显著降低了花针期、结荚期及饱果期土壤CO2平均排放量及全生育期CO2累积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液体硅肥对青脆李树进行“根部灌施”和“叶面喷施”两种处理方式。果实成熟后测定其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糖、酸组分和Vc含量。结果表明:施硅处理后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糖、Vc等品质指标较对照有明显提高,根部灌施有效硅为34g(0.4kg液体硅肥原液)、叶面喷施有效硅为1.92g(16ml硅肥稀释900倍)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4.
<正>红阳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6%,维生素C每100 g高达135.77 mg,含总糖13.45%,总酸0.49%,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其中微量元素硒2.98 mg/100 g。猕猴桃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抑制胆固醇的沉积,从而防治动脉硬化,还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脏病等,也能对抗癌起到一定作用。多食用猕猴桃,还能阻止体内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防止老年斑的形成,延缓人体衰老。苍溪大力发展绿色苍溪猕猴桃,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痕量灌溉条件下适合温室黄瓜的施肥规律。【方法】采用对照试验方法,设3种总施肥量(高肥、中肥、低肥)和3种底肥与追肥比(K=0、1/3、1),共9个处理,分析了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1)在总肥量一定时,K=1/3有利于黄瓜增产;而K值一定时,高肥处理产量最高,中肥处理产量较低于高肥处理,但差距不大。(2)K值一定时,随着总肥量的增加,果实内可溶性糖和Vc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硝酸盐量一直增加,而可溶性固形物量在施中肥后增加趋势减缓;果实内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型Vc量在施中肥(T5)时基本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高肥(T8)处理;果实内硝酸盐量在施高肥(T8)时达到峰值;K=1/3时果实内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型Vc、硝酸盐积累量均高于K=1的。【结论】综合产量与品质各指标,施中肥且K=1/3为更适合痕量灌溉条件下温室黄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对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作用不明晰的问题,基于反硝化分解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DNDC),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估了气候与种植结构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农业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和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15年,研究区气候向暖湿化方向发展,其中年均最高温度无显著变化,年均最低温度上升0.7℃,年降水量增长46.5 mm; 1995年研究区玉米、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分别约为7.9×106、1.4×107、2.9×106 hm2;2015年3种作物种植面积均增大,而水稻、小麦种植比例减小。气候变化影响下,黄淮海地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灌溉需水量小幅减小。与1995年相比,2015年CO2、CH4、N2O排放强度分别增长至3 730.5、443.2、5.9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水、氮对梨树生长和果实品质指标影响,分析水氮耦合处理下梨树生长与各果实品质指标间关联程度,开展了为期1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定2因素2水平,亦即2个灌水下限(W1:75%Fc, W2:65%Fc)和2个施N水平(F1:324 kg/hm~2, F2:168 kg/hm~2),共4个试验处理(低水低肥:W1F1;低水高肥:W1F2;高水低肥:W2F1;高水高肥:W2F2)。试验过程中量测了梨树营养生长指标(新梢长度、新梢基径、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品质指标(单果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型Vc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对黄金梨树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指标都有一定影响,但规律不尽相同,提高灌水下限和增加施氮量能显著增加新梢长度和基径,但叶片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对水氮耦合方案响应较为复杂,不存在单向递增关系;单果重量对灌水下限的响应最为明显,其他2个品质指标对施氮量响应较为明显,提高灌水下限和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单果重量和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但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型Vc含量对水氮耦合响应较为复杂,受水氮交互作用影响显著。果实品质指标与梨树生长指标存在一定关联性,相比而言,梨树新梢长度和基径对多数品质指标贡献度最大。因此,将灌溉施肥管理与农艺管理相结合,协调梨树各器官对养分的吸收和分配关系,进而优化新梢生长量,促进梨果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中国西南湿润区猕猴桃园不同尺度光利用效率(LUE)的变化规律,探明生理、环境和植被因子对猕猴桃园不同尺度LUE的影响机理,以四川省蒲江县猕猴桃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18—2020年采用涡度相关系统(EC)开展了连续3 a的水热碳通量综合观测,研究了猕猴桃叶片尺度瞬时光利用效率(LUEi)、冠层尺度光利用效率(cLUE)和生态系统尺度光利用效率(eLUE)的变化规律,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量化了生理因子[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象因子[总辐射(Rg)、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H2O浓度(CH2O)、CO2浓度(CCO2)、2 m处风速(U2)、水汽压差(VPD)]、土壤水分因子(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和植被因子[叶面积指数(LAI)]对猕猴桃园不同尺度LUE的总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LUEi随PAR增大而降低,变化范围为0.006~0.026 μmol/μmol;猕猴桃cLUE和eLUE月平均日内变化均呈先减后增的“U”形,月累积cLUE与eLUE变化幅度分别为0.77~2.67和0.58~1.63 g/MJ, 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未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叶片尺度LUEi主要受气象因子(PAR)和生理因子(Pn)影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AR和Pn对LUEi分别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量化值为-0.99)和间接影响(量化值为-0.81);冠层尺度cLUE和生态系统尺度eLUE均受气象因子(Rg,Ta和VPD)以及植被因子(LAI)影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g和VPD主要通过影响光吸收过程以影响eLUE和cLUE,而Ta和LAI则通过碳同化过程以影响eLUE和cLUE.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表明,苹果树全生育期施用沼肥,能有效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促进苹果树提前萌芽、开花结果,产量增加显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商品果率和苹果全红果率明显提高,品质大幅度改善。同时也可显著提高树体抗性,防治和减轻病虫危害,增加优质果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土壤水分和养分在井式节水灌溉方式下的分布特征,以8 a生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井式节水灌溉方法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水梯度:低水[W1,99 m3/(hm2·次)]、中水[W2,148.5 m3/(hm2·次)]、高水[W3,198 m3/(hm2·次)]和3个施肥梯度:高肥[F3,225 kg/(hm2·次)]、中肥[F2,150 kg (hm2·次)]、低肥[F1,75 kg (hm2·次)],设置灌溉量为W3的不施肥对照处理(CK),分析井式灌溉施肥条件下苹果园土壤水分和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井式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表层0~60 cm,以水平移动为主,移动距离随灌溉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W1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