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过程观察和萌发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独蒜兰种子无菌非共生萌发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原球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或KT)对独蒜兰种子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独蒜兰种子的发育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胚转绿后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另一种是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  相似文献   

2.
彭翠仙  向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79-11281
通过对云南野生药用白及资源现状、标本记录和文献记载的调查研究得出,目前云南地区没有发现野生药用白及正品——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分布,市场白及药材均为混伪品;这些混伪品包括同属的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兰科的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苞舌兰Spathoglottis pubescens、筒瓣兰Anthogonium gracile、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紫花美冠兰Eulophia spectabilis和毛梗兰Eriodes barbata,百合科的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等。同时,由于近年来对药用白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白及属的各个种均遭到了过度采挖,野生白及属植物资源面临灭绝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对鹤顶兰属种间和属间进行6个组合的杂交试验,并统计其有胚率、着色率和无菌播种萌发率.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所得种子的有胚率、着色率和萌发率均差异显著,其中,有胚率最高的为银带虾脊兰×鹤顶兰,着色率最高的为中越鹤顶兰×保禄鹤顶兰,萌发率最高的为鹤顶兰×黄花鹤顶兰;(2)鹤顶兰×黄花鹤顶兰组合后代,在外部形态、着色率、萌发率方面均优于鹤顶兰同株自花授粉所得的种子,说明鹤顶兰与黄花鹤顶兰的杂交亲和力较强;(3)鹤顶兰与虾脊兰属植物进行属间杂交是可行的,但其杂交亲和力显著低于属内种间杂交亲和力.该试验为鹤顶兰属植物杂交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缩短育种周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独蒜兰的生物学特性、生境、经济价值、繁殖技术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独蒜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促进和提高白及种子萌发率的菌根真菌,进行了从兰科植物黄花白及分离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Epulorhiza sp.和Sebacina sp.株菌根真菌对白及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萌发率分别比对照高出8.61百分点和18.43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贵州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贵州兰科植物资源,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标本鉴定,收集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贵州原生兰科植物由84属280种组成,其中,含20种以上的有3属,即兰属(24种)、石斛属(23种)和虾脊兰属(21种);含10~19种的有3属,分别是玉凤花属(16种)、羊耳蒜属(18种)、石豆兰属(14种);含5~9种的有5属,含2~4种的有32属,含1种的有41属.同时阐述了影响贵州兰科植物的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兰科植物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独蒜兰属(Pleione)的适宜栽培条件。【方法】以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黄花独蒜兰(P. forrestii)、台湾独蒜兰(P. formosana)和艳花独蒜兰(P. aurita)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SPAD-502 PLUS叶绿素计和OS-5p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CO2补偿点、最大羧化效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研究比较4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1) 4种植物中,独蒜兰和台湾独蒜兰的光补偿点较低,属于阴生植物;(2)独蒜兰和台湾独蒜兰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对光的适应范围最广;(3)所测4种植物的最大羧化效率均在15~40μmol/(m2·s)之间,结合其较低的光饱和点和净光合速率,表明4种植物生产潜力较低;(4)独蒜兰的光合能力较强,但叶绿素含量最低,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能力并无显著相关性;(5)黄花独蒜兰在光强超过300μmol/(m2·s)时,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其生态幅较窄的原因。【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并结合野外自然环境条件,可调整栽培条件以提高独蒜兰属植物的栽培质量。  相似文献   

8.
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英文名Bletillae Rhizoma;兰科植物,白及属。又名小白及、白鸡儿、大白及、地螺丝、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等[1]。全球共有9个种群[2],而中国独4个种群:白及(Bletilla1striata Thunb1)Reichb1f1、小白及(B1yunnanensis Schlt)r、黄花白及(B1ochracea Schltr1)和华白及(B1sinensis(Rolfe)Schlt)r,分布  相似文献   

9.
台湾独蒜兰(Pleione formosana)为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濒危植物,研究其种群动态与繁殖方式对于其保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福建省德化县戴云山自然保区内的后宅村白水漈13个台湾独蒜兰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和繁殖方式观察记录,编制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结果表明:台湾独蒜兰以10-200基株的中型种群为主,种群结构为金字塔结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为稳定型种群;繁殖方式兼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中有性繁殖对种群子代数量增加贡献最大。种群净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周限增长率较高,表明该地区台湾独蒜兰为上升型种群。采取严格限制生境破坏、人为采挖和干扰等措施,将有助于台湾独蒜兰的保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独蒜兰种子为试验材料,探索其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钙进行浸种处理,采用NAA、6-BA和活性炭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探讨其对独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观察独蒜兰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结果]采用0.05 mol/L的次氯酸钙浸种处理独蒜兰种子10 min后,将其接入B5+NAA 0.5 mg/L+6-BA 0.3 mg/L+活性炭1.0 g/L+20.0 g/L蔗糖培养基中,培养50 d后统计种子萌发率为100%。[结论]该研究为独蒜兰植物大规模栽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流苏石斛组织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27-628
[目的]探索流苏石斛离体快速繁殖途径。[方法]以流苏石斛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试验流程为种子无菌萌发,继代培养,炼苗移栽。[结果]在培养基1/2MS+马铃薯汁50g/L+蔗糖25g/L中种子无菌萌发情况良好;在继代培养基1/2MS+6-BA0.50mg/L+NAA0.10mg/L+马铃薯汁50g/L+香蕉汁50g/L+活性炭5g/L+蔗糖25g/L中幼苗增殖效果显著,生长状况良好;炼苗移栽后存活率高。[结论]为保存濒危流苏石斛种质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功能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其内生真菌密切相关,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组培繁殖及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它们与兰科植物之间的共生营养机理,及其在兰科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功能和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莉  张明  高宏秀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34-2135,2147
就目前兰花在根、茎、叶、花梗和种子等方面的组织培养效率作简要综述,介绍了兰花组织培养在培养基、植物激素、蔗糖等理化因子及外界条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愈伤组织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兰种子细小,种皮细胞壁加厚,表面覆盖一层不透水不透气的膜状物质.种胚为发育不完全的球形胚,仅含脂类作为储存营养物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以蕙兰和墨兰的种子进行试管培养,种子萌发后用激素处理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产生于表皮和皮层细胞,由于细胞发育程度不一致,出现胚状体、不定芽、不定根、愈伤组织交织在一起的愈伤组织块,这是种子发育成苗的另一途径.由于愈伤组织可以切割继代培养,也可以进行快速繁殖,但愈伤组织材料以致密愈伤组织为好.  相似文献   

15.
早熟葡萄种子培养和胚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前一周取样的种子培养后胚长1560μm,成熟期及成熟后一周取样的仅为953μm及830μm。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在2—20%范围内浓度越低,效果越好。胚培养时培养基由加入GA,IA-A及IAA+KT均能促进胚的萌发,但对幼苗的生长有不同影响,在添加GA的培养基上幼苗生长正常。种子培养过程中胚不能自然萌发,种子培养后再结合胚培养可使胚萌发率达73.2%,不经种子培养而直接进行胚培养的,胚萌发率仅为5.6%。  相似文献   

16.
3种石斛兰种子非共生萌发和离体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流苏石斛(D.fimbriatum)和报春石斛(D.primulinum)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激素浓度配比下种子萌发情况,并对流苏石斛幼苗进行离体保存。结果表明:25℃时,Knudson C(KC)+BA2mg/L+N从0.2mg/L最利于金钗和流苏石斛原球茎诱导和幼苗分化;KC+NAA0.5mg/L时最适报春石斛原球茎诱导和幼苗分化。幼苗保存在15℃,每天12h光照(20001x),添加3%甘露醇(mannitol)的KC培养基中,10个月后存活率为96%。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燕芬  王岩  龙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47-2248,2250
对中国兰花(Chinese Cymbidiums)组织培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对中国兰花组织培养中组织培养程序,原球茎的来源,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梨种胚休眠解除的影响。[方法]以低温处理20 d的杜梨种胚为材料1、/2 MS为基本培养基,以培养基中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对照,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梨种胚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6-BA和赤霉素均有助于杜梨种胚的休眠解除,提高种胚萌发率。当培养基中添加6-BA时,在培养的第24天和第36天种胚萌发率、苗高和根长分别较对照提高18.2%和21.39%、0.86和0.16 cm、0.94和1.65 cm;当培养基中添加赤霉素时,在培养的第24天和第36天种胚萌发率、苗高和根长分别较对照提高16.86%和21.46%0、.70和0.16 cm0、.94和1.39 cm。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吲哚乙酸和活性炭效果更好。[结论]在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杜梨种胚的休眠解除。  相似文献   

19.
大棚早熟油桃胚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大棚栽培的2个早熟油桃品种超五月火和曙光进行胚培实验。结果表明:先带种皮胚培后再剥去种皮胚培的两步胚培方法,不用低温处理,即可获得高的胚培成株率。  相似文献   

20.
金桔无性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靖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60-62,70
以金桔的成龄叶片、带腋芽茎段及种胚为外植体,将它们接种于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中,并进一步诱导分化出芽及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剥去种皮的种胚诱导效果远好于成龄叶及茎段的诱导效果。而MS+蔗糖30g/L且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配方最适宜种胚初代诱导。诱导获得的上胚轴节段在MS+BA2.0mg/L+NAA0.5m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分化成苗,将无根苗接在1/2MS+NAA0.02mg/L的培养基中,经3周培养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