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日本东京市一家研究所发明了一种用旧纸作主要原料制造合成木材的技术。合成木材是这样制成的:利用废旧的纸张,加上聚乙烯树脂和以合成橡胶为主体的特殊粘合剂制成原液,用细孔滤网将原液滤去水分,并使之成为厚一至二  相似文献   

2.
忠文 《木材工业》2005,19(6):46-46
在许多国家,倾倒木质废料垃圾需支付昂贵的倾倒费,而清除和消纳木材废弃物可得到一定的补助资金,为此,国外一些企业开始关注这一新兴行业。一家木制托盘制造公司新建一个木材再生工厂,利用旧托盘、建筑拆旧木材、碎单板等为原料,制造刨花模压制品。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造纸厂因陋就简地建成一个利用腐朽木材密闭干馏制造活性炭的小厂,制得的活性炭脱色能力很好,此用好木材干馏后得到的活性炭的性能还好,即  相似文献   

4.
利用黑荆树干材、枝桠材、树皮为原料制造粉状活性炭,与其他原料制造的粉状活性炭的质量对比,说明利用黑荆树干材,枝桠材、树皮废渣制活性炭是可行的,为活性炭的制造提供了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5.
早在公元105年,我国蔡伦便发明了造纸的方法。这对于我们人类文化事业上是一椿极大的贡献。那时候所用的原料有嫩竹、稻草、桑树皮、楮树皮以及一些旧麻织物等。后来造纸的方法流传各国,及至1844年,德国人开始用木材造纸,从此木材已成为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其中尤以针叶材中的云杉、泠杉为最好。但是这类针叶材的的蓄积量是很有限的,而且主要用在工矿基建等方面作更重要的用途,所以在苏联及其他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已在寻求供作  相似文献   

6.
竹材是重要的林业可再生资源,以竹材代替木材制备活性炭可节省大量木材。以竹粉为原料,经磷酸活化成型后进行水蒸气二次活化,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了高吸附性能活性炭。通过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N_2吸附-脱附等温线、二硫化碳动态吸附量等对所制活性炭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磷酸浸渍比1.2∶1、活化时间20 min、活化温度450℃,水蒸气活化温度875℃、活化时间1 h、流量3.0 m L/min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为1 264.60 m~2/g、总孔容积为1.227 cm~3/g、平均孔径为3.88 nm、碘吸附值为1 452.9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07.5 mg/g、强度为91.76%、得率为30.42%;在动态干燥和30%相对湿度条件下,对二硫化碳的单位质量吸附量分别为0.416和0.390 g/g。活性炭对CS2的吸附能力主要与活性炭的孔结构有关,微孔发达、平均孔径小、碘吸附值高的活性炭更有利于CS2的吸附。由于竹材表观密度相对较低,且受到竹材自身组分的限制,所制活性炭的强度低于椰壳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磷酸法活化工艺制造优质颗粒活性炭,经研究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制造的具有中孔占优势的颗粒活性炭完全可以取代木质粉状糖用型活性炭。对优质木屑严重缺乏,而玉米芯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发展活性炭工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碱/炭比、炭化温度以及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纤维孔结构的影响,以木粉为原料经液化、纺丝、固化、炭化及KOH活化工艺过程制备了木材苯酚液化物活性炭纤维;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活性炭纤维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诸因素中的显著性依次为活化温度〉炭化温度〉碱/炭比;优化组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为1546m^2/g;400℃炭化温度下制备的活性炭纤维具有较高的中孔比率。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芯酸水解制备糠醛的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制造活性炭,并做了不同的工艺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由糠醛废渣制得的炭质原料中加入2%的灰分促融剂,在900℃下进行水蒸气活化,活化料用15%的盐酸进行酸洗,极大的降低了物料中灰分的含量,可制得品质较好的活性炭。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到180 mg/g,灰分可控制在6%,铁盐质量分数为0.08%。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氢氧化钾和亚氯酸钠处理木材原料,以移去木材原料中的一部分半纤维素和木素。用这些特制浆料压制的无胶纤维板,无论是板的强度性能还是板的耐水性能都比未处理木材原料制造的无胶纤维板的性能有明显的下降。这一结果表明,木材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和木素都对纤维间自生胶粘因素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核桃壳和杏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法制备活性炭,以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和得率为指标,研究了原料粒径和含水率对磷酸法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粒径和含水率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原料粒径,对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有利,而原料含水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因不同原料而异。增加原料含水率,对核桃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提高有利,但会降低小粒径杏壳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时,选择粒径0.5~0.7 mm、含水率11%的原料为佳,得率可达41%,亚甲基蓝吸附值230 mg/g,碘吸附值874 mg/g;以杏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时,选择粒径0.7~1.2 mm、烘干的原料为佳,得率可达42%,亚甲基蓝吸附值87 mg/g,碘吸附值734 mg/g。  相似文献   

12.
微波氯化锌法马占相思木材剩余物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马占相思木材剩余物为原料,研究用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在微波功率900W、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锌屑比、氯化锌溶液的pH值及微波辐射时间对产品得率、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锌屑比2.5∶1、氯化锌溶液pH值为1、微波辐射时间6min,用此工艺制得的活性炭得率为47.5%,产品的亚甲基蓝吸附值达12.9mL/0.1g,是国家一级品标准(GB/T13803.2-1999)的1.43倍,该产品对Cr6 的吸附量为9.974mg(以1g活性炭计,Cr6 溶液pH值4.0,质量浓度50mg/L).  相似文献   

13.
油茶壳制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油茶壳为原料,用物理法(水蒸汽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汽用量等对活性炭的得率、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确定了用油茶壳制备活性炭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为850℃、活化时间为2.5h,水蒸汽用量为210g。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制取的油茶壳活性炭的得率为33.7%。活性炭的碘吸附值968mg/g,亚甲基蓝吸附值180mg/g,比表面积935m^2/g。  相似文献   

14.
非木材植物纤维原料人造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发展非木材纤维原料人造板的意义,介绍了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近年来开展的利用竹材、亚麻屑、蔗渣、棉秆、葵花秆、麦秸、谷秸、玉米秸、芦苇、豆秸和烟秆等非木材纤维原料制造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和硬质纤维板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上述非木材植物纤维原料适于制造人造板,这些人造板在很多场合可以替代木材人造板使用,因而,在中国发展非木材植物纤维原料人造板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RAUTE公司的胶合木材系统为单板层积材的制造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单板层积材长期使用,可保持稳定的高强度、机械稳定性和抗挠性,在建筑工业中很受青睐。胶合木材系统包含一系列尖端技术的生产线,通常它们用低等级木材原料生产高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我司于1971年建成了以木屑为原料的活性炭车间,使木料综合利用率达到90%。但在木材加工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刨木片没有合理利用。在公司党委及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人、技术人员决心将刨木片利用起来,作为活性炭生产的原料。可是,刨木片单独在立式多槽的炭化炉中炭化时,因为大  相似文献   

17.
为增强杜仲全树开发的力度,提高木材利用价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对杜仲木材的密度、顺纹抗压强度、硬度和握钉力4个力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木材的密度范围在0.63~0.70 g/cm3之间,平均密度为0.67 g/cm3;顺纹抗压强度平均达47.72 N,显著高于黄榆木、文县杨;平均硬度达6215.50 N;握钉力为49.92 N/mm。杜仲木材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是优良的商品木材原料,可广泛用于家具制造、木质工艺品、建筑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我厂于1971年建成了以木屑为原料的活性炭车间,使木料综合利用率达到90%。但在木材加工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刮木片没有合理利用。在公司党委及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人、技术人员决心将刨木片利用起来,作为活性炭生产的原料。可是,刨木片单独在立式多槽的炭化炉中炭化时,因为刨木片大小、厚薄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氢氧化钾和亚氯酰钠处理木材原料,以移去木材原料中的一部分半纤维素和木素。些特制浆料压制的无胶纤维板,无论是板的经度性能还是板的耐水性能都比未处理木材原料制造的无胶纤维板的性能有明显的下降。这一结果表明,木材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和木素都对纤维间自生胶粘因素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1961年来用混合木屑(杂木屑)和氯化锌法制造活性炭。现在年产量达到1,100吨,全部用作维纶中间体醋酸乙烯和聚氯乙烯合成用催化剂醋酸锌的载体。制造活性炭的主要原料是木屑、金属锌和工业盐酸。每生产1吨活性炭消耗木屑19立方米、锌锭0.5吨、工业盐酸(浓度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