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桑园的桑树行间养殖蚯蚓,同时放养土鸡,利用鸡吃虫、吃草的特点,既可减少除草和杀虫成本,又可减少养鸡成本,提升鸡肉品质,从而提高种养综合效益.试验作为“发酵床养猪及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一项技术创新环节,探索了“桑园-蚯蚓-放养土鸡”的新型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及其配套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0年,在淳安县畜牧兽医局的技术指导下,杭州银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实施了省、市农技推广基金项目"发酵床养殖及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该项目主要有2项技术创新环节,一是生物发酵床养猪,产生的粪尿通过生物发酵菌即时发酵成有机肥料;二是在桑园的桑树行间用生物发酵有机肥养殖蚯蚓,并在桑园中放养土鸡,形成一条"生猪养殖—粪尿即时发酵—有机肥肥桑养蚕和蚯蚓  相似文献   

3.
桑园养鸡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蚕-鸡模式即规模养殖户在养蚕的同时采取桑园放养土鸡,实现土地、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一般在第1年幼龄桑园中套种西瓜、九头芥等,第2年起在桑园中放养土鸡,土鸡不用配合饲料,让其食桑  相似文献   

4.
茶园养殖生态土鸡即是利用茶园里天然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资源,以放养为主、补饲为辅的方式发展本地鸡。这种放养方式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生态放养土鸡的果园、桑园、茶园、竹园等经济林和荒山库湾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该县利用“四园”资源进行土鸡规模生态放养发展迅速,但品种参差不齐,困扰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此,该县有关部门于2006年2月,帮助千岛湖绿源种禽有限公司从浙江光大种禽有限公司引进梅岭Ⅱ系土鸡父母代种鸡,生产提供苗鸡养殖。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放养土鸡疫病的发生,本文对土鸡放养前和放养中疫病防治要点进行阐述,并列举了放养土鸡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放养土鸡养殖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疏林草地放养土鸡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林草地由于小区域环境幽静、林间含氧量高,昆虫、蚯蚓繁多,适于各类土鸡、肉杂鸡放养.经疏林草地放养的土鸡,肉质鲜嫩,肉味鲜美,风味独特;鸡蛋蛋黄比例大、颜色黄亮,蛋清粘稠、色泽清鲜,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果园里放养土鸡,鸡在寻觅食物及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杂草、小虫等自然饲料,在土壤中找到自身所需的矿物质和其他一些营养物质,提高自身的抗病力,降低饲料成本、防疫成本和劳动强度。而且果园环境优越,土鸡饲养时间长达2.5~3个月,肉质好、味道鲜美,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水果品质。所以,在果园里放养土鸡是果农提高果园经济效益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土鸡在放养期间为节省饲料成本,每年3~10月可进行人工养虫,可以因地制宜饲养蚯蚓、育虫喂鸡。饲养蚯蚓、育虫喂鸡,可充分利用农家的各种下脚料和废弃杂物以及一些廉价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养鸡成本,提高养鸡效益。采用人工育虫喂鸡成本低,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废料,是解决当前农村缺少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有效方法。当前,许多养鸡专业户和农民家庭,经常由于缺乏动物蛋白饲料,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量。其实,各种昆虫、白蚁、蝇  相似文献   

10.
桑园放养芦花鸡的生态模式就是养殖户利用桑园自然的生态环境放养芦花鸡,使其生长在近似于野生的环境中,主要取食桑园中杂草和昆虫。芦花鸡活动空间大,自由活动时间长,适合于在桑园放养。饲养好的芦花鸡肉质细嫩、口感好、脂肪含量低,销售价格高。这种模式既可以节约成本增加养殖户收入,又低碳环保,对于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养殖工作的重要性变得更为突出,其中以生态放养鸡的饲养管理工作最为重要。但是在生态放养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人为及自然等2个方面,导致生态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养殖者应对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予以全面化重视,只有确保相关的技术要点得到实现,才能提升生态鸡的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12.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ulberry leaf meal and fermented mulberry leaf meal on slaughter performance,meat quality and cecum microflora of Huxu chicken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Three hundred and ninety-two Lingnan Ⅲ Huxu chickens aged ninety-five days were assigned to seven dietary treatments randomly,they were control group,5%,10%,20% mulberry leaf meal groups and 5%,10%,20% fermented mulberry leaf meal groups.Every treatment had 4 replicates,14 chickens per replicates (7 males and 7 females).The pre-trial period was 4 days,and the formal experiment period was 28 days.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①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expect the 10% mulberry leaf meal group,the semi-eviscerated percentag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other experimental groups (P<0.05).Adding 10% mulberry leaf meal or 20% fermenterd mulberry leaf meal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viscerated percentage (P<0.01) and 10% fermenterd mulberry leaf meal reduced it significantly (P<0.05).The leg muscle percentage of chickens in 5% fermenterd mulberry leaf meal group and 20% mulberry leaf meal group reduce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0.01) and significantly (P<0.05),respectively.②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hear force of chest muscle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s,and leg muscle in all mulberry leaf meal groups decreased,but only the shear force of chest muscle in 10% mulberry leaf me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Adding 20% mulberry leaf meal increased the pH45 min of leg muscle significantly (P<0.05).The b* value of leg muscle reduced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s,and only that in the 20% mulberry leaf group reduced significantly (P<0.05).③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of E.coli of the cecum of chickens in 5% and 10% mulberry leaf meal groups reduce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0.05),and the ratio of Lactobacillus to E.coli of cecum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P>0.05).All over,the content of mulberry leaf meal in Huxu chickens'diet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 could be up to 10%,and fermented mulberry leaf meal could be up to 20%.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粉和发酵桑叶粉对胡须鸡饲养后期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95日龄岭南黄Ⅲ号胡须鸡392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5%、10%、20%桑叶粉组,5%、10%、20%发酵桑叶粉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7公7母)。预试期4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除10%桑叶粉组外,其余各试验组鸡半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10%发酵桑叶粉组鸡全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20%发酵桑叶粉及10%桑叶粉组鸡全净膛率极显著降低(P<0.01);饲喂5%发酵桑叶粉或20%桑叶粉使胡须鸡腿肌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剪切力和桑叶粉各组腿肌剪切力值均有所下降,但只有10%桑叶粉组胸肌剪切力值显著下降(P<0.05);20%桑叶粉组腿肌pH45 min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腿肌b*值均有所降低,其中20%桑叶粉组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5%、10%桑叶粉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盲肠乳酸菌与大肠杆菌比值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桑叶粉可在胡须鸡生长后期日粮中添加至10%,发酵桑叶粉可添加至2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桑园种草养鸡模式对土壤化学质量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种草养鸡3年桑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探索桑园种草养鸡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鸡群生理代谢的作用和影响,桑园种草养鸡后,增加了土壤中N、P、K和Mg元素的含量,桑园土壤存在着酸化的趋势,种草养鸡模式加速了桑园土壤的钙素退化。  相似文献   

15.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养蚕综合技术体系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养蚕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省力化和低成本的经营目标,开展了大规模养蚕生产综合技术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试验设1户家庭的养蚕经营规模分别为2.67、5.33、8.0hm~2,并以经营0.13hm~2规模的农户为对照区。主要技术内容与体系:桑树栽培管理采用杂交桑密植,全年条桑剪伐收获,除草剂除草,桑园全年免耕等技术;家蚕饲育采用一日收蚁,3~5龄条桑给桑,全龄塑料大棚地面饲养,不除沙,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研究结果:各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土地利润率每公顷增加8325~14100元,劳动利润率每个标准工日增加16.5~27.1元,资金利润率增加1.8~3.7元;生产1公斤蚕茧的时间仅为2.4h,与日本的养蚕劳动生产率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7.
饲料桑生理活性物质及其饲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桑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纤维素含量低,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种优良的多年生饲料资源,对牛、羊、猪、兔、鸡、鱼等多种畜禽都具有很好的适口性。蛋禽日粮中添加桑饲料,可以显著改善蛋黄颜色,提高蛋黄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蛋清浓稠蛋白含量,改善蛋的风味和品质。肉类畜禽日粮中添加桑饲料,可以显著改善肉品色泽,提高肌肉中肌苷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胆固醇含量,降低肌肉滴水损失、延缓pH值下降及脂质氧化变质,提高肉品质量。牛、猪等大型肉类动物采食桑饲料后可减少皮下脂肪沉积,增加肌肉间脂肪含量,有效改善肉的品质风味。综述了饲料桑中主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种类、含量、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饲用价值;从生产性能和改善品质方面分析总结了饲料桑在多种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减轻抗营养因子不利影响、改善栽培利用效果的技术措施;展望了饲料桑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肖和良 《猪业科学》2020,37(2):76-79
桑叶养猪实用技术分为桑树种植技术和桑叶干粉发酵养猪技术两个部分。利用荒地种植桑树,降低生猪养殖饲养成本,桑叶养猪种养结合,成为生态农业典范。桑叶干粉发酵技术,提高了桑叶干粉的可消化率和饲料功能。桑叶干粉发酵料占配方6%~10%,做成桑叶猪饲料,替代3%~5%鱼粉、豆粕等蛋白质饲料,节约了饲料成本。桑叶喂养猪(简称桑叶猪,下同)的猪肉中含有肌苷酸等风味物质,显著提高猪肉胴体品质和猪肉风味。设计猪尿处理,采用红泥膜沼气池降解工程工艺应用后,降解水兑2倍清水对桑树喷灌工艺,减少人工处理劳力和成本费用。设计10%抗非洲猪瘟中药饲料添加剂+桑叶饲料,预期防治非洲猪瘟总效果85%以上。桑叶养猪实用技术可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桑树无根系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的桑树嫁接育苗采用有根系繁育技术,技术不易掌握、成本高、成活率低。为了解决常规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出了桑树无根系嫁接育苗技术,即把优良品种接穗芽嫁接在山桑系砧木上,通过山桑系砧木发根生成桑苗的最新育苗技术。该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成活率高、推广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我国桑树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伟彬 《蚕业科学》1996,22(4):235-240
桑树栽培技术的进步,表现在优良桑品种的普及,实生桑园的实用程度提高,无性繁育技术的改进。密植速成桑园和立体栽培技术的确立及节本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问题是,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和以节本增效为目的实用技术偏少;桑园经营规模偏小。发展对策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确立类型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系;加速桑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选育优质高产桑品种;重视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节水、节本和提高叶丝转化率栽培技术及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视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