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季发酵床模式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 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 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 d,生长猪饲养期为57 d.全程记录饲养期...  相似文献   

2.
秦家毅 《当代畜牧》2014,(23):88-89
目的:依据养猪饲料的不同,对比发酵床与水泥地面的养猪效果。方法:选取育肥猪34头,体重均为25~35kg之间,将34头育肥猪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同样的饲料配方,对育肥猪进行3个月的饲养试验并对比效果,记录34头育肥猪的生长情况等。3个月饲养期结束后,每组抽取8头屠宰并检测肉的品质。结果:对比试验3个月后猪肉的相关特性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育肥猪各项指标均为正常;同时,观察组猪肉的整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酵床养猪方案优于水泥地面,能够成为目前养殖业发展的模板,能够确保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也有极佳的保护作用。从生产的角度看,发酵床有一定优势;而从环保的角度入手,发酵床养猪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有效饲养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比较了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养猪的养殖效果.通过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仔猪95 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30头)饲养在水泥地面圈舍,试验组1(30头)和试验组2(35头)饲养在发酵床圈舍.试验组2全程饲喂添加了0.5%益生素的饲料,试验组1饲料中不添加益生素,饲养137后出栏.结果表明:在各组平均断奶体重10.3 kg的情况下(P>0.05),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出栏时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01.98 kg、105.64 kg、108.00 kg;料重比分别为2.62、2.51、2.61;死淘率分别为5.0%、1.7%、8.9%.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头平均增重分别高出对照组3.87 kg和6.41 kg,试验组1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组2的出栏重和每头平均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发酵床养猪没有显著效果,使用益生菌效果显著.试验组2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0.103(3.94%),说明饲料利用率明显较高.另外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9%和7.2%,说明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猪只免疫力较高,抗病能力强.通过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分析,发现各组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4.
正本试验于2017年5月1日~7月1日和2017年11月1日~12月31日选择48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将它们分别饲养在发酵床和水泥地面,根据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的饲养对比试验,为实际生产提供有效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夏季最好是选用发育良好、日龄相近、体质健康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48头,公猪母猪数量对半,其体重保持在29.75kg左右;冬季选用的仔猪条件与夏季一样,仔猪的平均体重在30.12kg左右,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头,所有仔猪的基本状况不能有明显差异,这样可保证试验的对比性。  相似文献   

5.
选取生长发育良好、日龄相近、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46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3头,整个试验期为夏季2个月,冬季1个月,对照组仔猪饲养在水泥地面圈舍,试验组仔猪养殖在发酵床圈舍,对夏冬两季圈舍内外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生产性能、经济效益等进行整体比较。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地面传统养猪方式相比优势明显,能够为仔猪的生存创造良好的整体环境,且整体的饲养成本较低,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明显提高,值得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发酵床与传统模式的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分为小猪组和大猪组。小猪组36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头;大猪组32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头,分别在发酵床和传统模式两种环境中生长。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小猪和大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73%;料重比分别降低3.16%、7.43%;传统模式舍内环境与发酵床模式差异不显著。总体分析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可多获利126.24元。发酵床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优于传统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养猪与水泥圈舍养猪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集约化水泥地面养猪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坚固耐用,便于清扫和冲刷,但在养猪过程中易引起猪的矿物质缺乏、仔猪腹泻、导致猪的皮肤粗糙变厚。  相似文献   

8.
发酵床猪舍与水泥地面猪舍饲养生长肥育猪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胎次、日龄、体重相近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00头,采用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50头。在日粮相同的条件下,试验组饲养在发酵床猪舍,对照组饲养在水泥地面猪舍。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6.84%(P0.01),料重比下降16.09%,头均增重毛利增加149.67元,水劳药节支35元,且猪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有效解决了粪尿污染问题。证实发酵床猪舍具有提高增重,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猪舍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冬季水泥地面猪舍与发酵床猪舍养猪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床养猪为一种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即猪在发酵床上生长,猪粪污被发酵床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粪尿免清理,猪舍无臭味.该技术与我国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技术不同.目前对发酵床养猪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观察发酵床技术的养猪效果,于2007年11月份-2008年3月份进行了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日本酵素,日本上藤总株式会社提供;10%杆菌肽锌与10%硫酸黏杆菌素,天津市新星兽药厂生产.  相似文献   

10.
马明 《湖南饲料》2010,(5):48-48
发酵床是把目前通行的猪圈水泥地面,改成铺设具有发酵功能地面的一种新型养猪模式。发酵床地面由添加了发酵菌的垫料铺成。垫料的原料最好是锯末,也可以用稻壳和农作物秸杆等。发酵就是在锯末等垫料的帮助下,专用发酵菌群以猪的粪尿为主要食物生长繁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复方除臭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舍内氨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验证一种新型复方除臭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研究选取体重40kg左右的健康长大二元断奶仔猪480头,随机分为A、B、C 3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和新型复方除臭剂的试验日粮。每个处理一栋猪舍,每栋猪舍16栏,每栏10头猪,畜舍条件及通风管理一致。每日测定舍内5个监测点在6∶00、10∶00、14∶00和18∶00的氨气浓度,取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氨气浓度,分别绘制不同处理在试验期的日平均氨气浓度变化图。选定不同处理对应位置的3栏猪作为3个重复,测定生长性能。结果表明:(1)在15d试验期内,复方除臭剂对畜舍氨气的平均除臭率为33%,最高除臭率可达61%;(2)日平均氨气浓度与日平均温度存在二次曲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0.638X2+0.02X+6.249(P0.05);(3)除臭剂组的平均日采食量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了0.02kg/d(P0.05)。试验表明,新型复方除臭剂对畜舍氨气具有良好的除臭作用,其除臭能力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通过可拆迁式猪舍与传统(固定)猪舍的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冬季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及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选取同期转群、体重30 kg左右杜大长生长猪216头,随机分成可拆迁式猪舍组和传统猪舍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头。试验至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出栏结束。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试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传统猪舍组提高17.28%(P0.01)和12.13%(P0.01),饲料料增重比降低7.00%(P0.05);可拆迁式猪舍的舍内平均温度为20.33℃,比固定猪舍的16.86℃高3.47℃,比室外的15.15℃高5.1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育肥的生长性能和室内环境控制优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3.
将96头体重27kg左右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公、母各半),分别饲喂添加0、10.0mg/kg镉的饲粮,进行了83d的饲养试验,期间每隔两周固定从每个重复中选2头猪(公、母各半)前腔静脉采血。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组中各选取12头试验猪(公母各半)屠宰,并采集血清、内脏器官样品测定铁、铜、锌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10.0mg/kg镉显著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其日增重降低18.6%(P<0.05),饲料转化率降低15.1%(P<0.05);10.0mg/kg镉引起了一些组织中铁含量的显著降低(P<0.05)及铜含量的显著升高(P<0.05),肾锌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心脏、胰脏中锌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镉对淋巴结和心脏铁含量、淋巴结和胰脏铜含量及肝脏和脾脏锌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30kg商品猪60头,随机分为4组,设1个对照组及3个试验组,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每100kg日粮添加50g、100g、150g甜菜碱,探讨甜莱碱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效果。表明,甜菜碱能有效地促进商品猪生长、改善胴体品质。添加剂量以每100 kg日粮中添加100g~150g甜菜碱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选择用笼养和平养两种育雏方式对不同品种1日龄雏鸡进行饲养,试验设计分处理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笼养育雏,对照组为平面育雏,都以煤炉作为育雏保温源.每处理10个重复,每重复120只鸡,试验全期记录鸡的采食量、疾病发生率,并分别在第10、20、30日龄时,称取每重复体重,计算处理组保温成本(煤耗费用)、日增重、料肉比、生长均匀度、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平养育雏相比,30日龄时笼养育雏4个品种(青脚麻E、广西花鸡、广西土2号、新矮脚黄A)的保温费用分别减少0.12、0.24、0.30、0.12元,累积增重分别提高170 g(P<0.05)、102 g (P<0.05)、35 g(P>0.05)、60 g(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0.23 (P<0.05)、0.12(P>0.05)、0.23 (P<0.05)和0.21(P<0.05);30日龄鸡群均匀度分别提高11% (P<0.05)、7%(P>0.05)、9%(P>0.05)、15%(P<0.05);笼养育雏组未发生球虫病,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平养育雏.结果表明,笼养育雏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性能,是有效阻断疾病发生的科学育雏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应用生物制剂对发酵床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选取健康无病的70 kg左右的苏钟猪1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生物制剂(包括植酸酶、复合酶、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62%,料重比降低了6.53%,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中甲状腺素(T3、T4)、生长激素(GH)含量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发酵床育肥后期猪日粮中添加生物制剂,可提高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营养物质代谢水平,降低血清中TG的含量,并提高猪血清中IGF-Ⅰ及INS的含量,改善猪体内内分泌激素的水平,建议生产中在发酵床育肥后期猪日粮中应用由植酸酶、复合酶、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组成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讨复合酶制剂对以玉米—杂粕为基础日粮的断奶仔猪生长、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断奶仔猪,分为2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日粮基础上添加1%复合酶制剂。试验分2个阶段,试验前期(1~21 d)和试验后期(22~50 d)。结果表明,试验前期日增重、料重比、腹泻发生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全程(1~50 d)的日增重、腹泻率和料重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21 d时除粗灰分外,其他养分的消化率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 d时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养分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21和50 d时试验组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尿素氮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21 d时差异显著(P0.05);血糖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21 d时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feeding environment on individual pigs (small, medium and large barrows) housed in groups of 16 pigs was studied. The experiment comprised the following four treatments: trough feeding, four dry feeders, one dry feeder and one wet/dry feeder per 16 pigs, respectively. Performance, skin injuries, plasma cortisol, agonistic behaviour, ingestive behaviour and activity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for feed was most clearly evident for the small pigs. The small animals in the one dry feeder treatment were forced to eat more during the night, had more forced withdrawals from the feeder, and tended to have more scratches and skin injuries than did the small animals in the four dry feeder treatmen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is competition led to impaired well-being in the smallest pig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plasma cortisol levels, when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feeding systems within each pig size category. Trough feeding greatly affected pig feed intake pattern: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 when pigs had ad libitum access to feed, the pigs fed in a trough ate mostly at feeding times, while the pigs in the four dry feeder treatment ate at times spread out over the entire 24 h perio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a confounding effect between pig size category (small or large) and feeding system with regard to ingestive behaviour and aggressive interactions at f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