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和RT-PCR检测对贵州省某鸡场一批230日龄疑似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蛋种鸡群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批发病蛋鸡群的眼观病变明显,肝脏、脾脏、肾脏、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肿大2~3倍;组织学检查显示肝、肾、法氏囊等组织中有大量大小一致的成淋巴细胞散在或呈团块状增生,挤压并破坏正常组织;选取针对禽白血病病毒群特异性抗原p27基因设计引物,经RT—PCR检测,可从发病蛋鸡肝和脾组织病料中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分子长404bp)的DNA片段,其中肝的特异性病原核酸的检出率达到90%,脾的特异性病原核酸的检出率达到50%。以上结果证实,该蛋鸡场存在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感染,且通过PCR检测可得知肝脏的病原核酸检出率明显高于脾脏。  相似文献   

2.
对湖北省某鸡场26日龄蛋鸡出现的鸡马立克氏病和J亚群禽白血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眼观肝脏表面和心肌上有弥漫性针帽大或拇指大的灰白色结节,镜检在肝、脾、肺、心肌组织中发现有局灶或条索状多形态的淋巴细胞增生,还有散在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3.
商品代罗曼蛋鸡发生禽J-亚群白血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徽某商品代罗曼蛋鸡场360日龄产蛋鸡出现渐进消瘦、瘫痪、脚底流血和最后死亡现象,发病期内全群死亡率达7%左右。经对6只病鸡解剖发现,大多数肝、脾等内脏器官明显肿大,有的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共同的特征病变是在胸骨内面、肋骨等处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白色肿瘤样结节,疑似禽J-亚群白血病。对发病鸡群随机采集血液样本35份,经禽J-亚群白血病ELISA试剂盒检测,阳性感染率达5.71%,从而确诊该商品代罗曼蛋鸡发生的骨性肿瘤病为禽J-亚群白血病。商品代罗曼蛋鸡发生禽J-亚群白血病的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一日龄雏鸡腹腔接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观察感染后不同时期肝、脾、心、脑、胸腺、腔上囊、腺胃、十二指肠、盲肠、胰腺和性腺等器官组织的肉眼,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根据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表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典型病变是实质细胞坏死和网状细胞增生。本病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其次是心、脾、腺胃、腔上囊、胰腺和性腺等。本病增生的网状细胞,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能区别于鸡马立克氏病和淋巴性白血病。此外REV可导致雏鸡发生生长抑制和腔上囊萎缩,因此对病畜的增重和其它禽病的免疲预防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实验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髓细胞性白血病肉鸡病例中,选取典型病例,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酶组化试验对不同组织进行了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在实验感染阳性肉鸡体内实质组织细胞及瘤细胞的核膜和细胞浆里可见不同程度的棕黄色阳性反应,可为探讨ALVJ对体内组织细胞的嗜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验感染肉鸡组织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抗原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髓细胞性白血病肉鸡病例中,选取典型病例。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酶组化试验对不同组织进行了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在实验感染阳性肉鸡体内实质组织细胞及瘤细胞的核膜和细胞浆里可见不同程度的棕黄色阳性反应.可为探讨ALV—J对体内组织细胞的嗜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8年11月,江苏省某肉种鸡场26周龄鸡群出现采食下降、精神沉郁、消瘦、产蛋下降、死亡等症状,临床剖检主要病变为肝脏、脾脏肿大,表面可见灰白色结节,腺胃、肾脏肿大,胸骨上可见圆形白色肿瘤病灶。为了明确肉种鸡发病的原因及确定病原,无菌采取肝脏、肾脏等病变组织,开展了PCR鉴定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等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病料PCR检测禽白血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脾脏、腺胃、心肌内弥漫大量MD和ALV-J特有肿瘤细胞。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病例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与马立克氏病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铜来源及水平对肉鸡肝铜沉积及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288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选用硫酸铜、蛋氨酸铜作为试验铜源,每种铜源均设4个水平,分为对照日粮(Cu11mg·kg-1)和高铜日粮(Cu110mg·kg-1;Cu220mg·kg-1;Cu330mg·kg-)1。试验期60d,并于12、36和60日龄采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60日龄取肝脏,测定肝铜沉积量并观察肝损伤情况。结果表明:2种来源日粮铜组随着铜水平的增加,肝铜沉积量存在普遍升高的趋势,当日粮铜水平达到330mg·kg-1时,除12日龄蛋氨酸铜组外,其他各组肝铜沉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铜源之间比较,除11mg·kg-1铜水平(对照组)外,在肉鸡36和60日龄时,硫酸铜各组肉鸡肝铜沉积量要低于相应的蛋氨酸铜组(P0.05)。随着日粮铜水平和日龄的增加,血清ALT和AST活性大部分呈现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220和330mg·kg-1日粮铜均可显著提高肉鸡36和60日龄血清ALT、AST活性(P0.05)。铜源之间比较,在肉鸡36和60日龄时,330mg·kg-1蛋氨酸铜组的肉鸡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高于330mg·kg-1硫酸铜组(P0.05)。60日龄时,高水平日粮铜可造成肝细胞肿胀、胞浆内颗粒变性、肝细胞索和肝窦结构模糊等组织病理变化,在电子显微镜下则可见到胞浆内吞饮空泡增多、线粒体膜模糊和形态不规则、胞浆和核内出现电子密度沉积体等病理学损伤。结果提示:高铜日粮可增加肉鸡肝铜沉积,肝功能受到抑制,并导致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损伤,相同添加水平的蛋氨酸铜比硫酸铜可导致更多的肝铜沉积,也相应地出现肝功能下降及组织病理学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致瘤性病毒REV、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肉鸡后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用一定剂量的REV和ALV-J单一感染及共感染1日龄肉鸡,取感染后不同日龄鸡的血液和脾组织,无菌分离淋巴细胞,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并对脾脏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抗体结合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分析组织病毒感染量变化。【结果】感染REV和ALV-J的肉鸡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增值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在整个感染监测期出现降低,单一感染比,共感染两种病毒的肉鸡在某些阶段出现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加重;检测感染后17 d和37 d的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感染病毒的脾脏组织出现间质稀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生发层被破坏或减少,17 d较37 d出现病理变化更为明显;同时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IFA检测发现脾内淋巴细胞含有大量病毒粒子,在共感染两种病毒的肉鸡脾细胞内均检测出两种病毒,且含有病毒数量明显多于单一感染一种病毒的肉鸡。【结论】REV和ALV-J共感染后肉鸡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更为严重,这可能与两种病毒在肉鸡体内数量积聚增加、互为促进有重要关系;同时这两种病毒感染后造成T免疫细胞增殖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降低,可能是病毒持续感染、增殖及组织病变、产生肿瘤细胞的前提,本研究为家禽临床生产中防治REV和ALV-J感染提供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诊断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的诊断: 禽结核病临床症状上诊断常不可靠。文献中提出鸡群中存在结核病时的临床诊断方法: 1.不产蛋或产蛋很少; 2.病鸡逐渐失重; 3.胸肌萎缩和肉髯颜色变为灰白或淡黄色。上述症状仅能供作初步诊断。最方便的诊断方法为病理剖检,在肝、脾、肠道可见到特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圆小囊在免体全身抗感染免疫中的功能作用,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观察了2日龄、1月龄及2月龄实验免感染RHDV后圆小囊的病理变化,同时采用ELISA方法对实验兔的血清及肝、肾、脾中的RHDV含量进行了测定,重点对实验兔圆小囊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显示:2月龄以内兔人工感染RHDV后,临症表现、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未见异常。血清及RHDV的靶器官肝、脾、肾中均未检测出RHDV抗原。2月龄以上兔感染RHDV后,无论从临床症状,还是大体剖检,组织病理学观察,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而且感染后血清RHDV抗原检测呈阳性反应。圆小囊、肝、脾、肾等组织器官都呈现RHDV免疫组化强阳性反应。2月龄以内的乳兔及仔兔感染RHDV后,圆小囊虽未出现明显的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也未见RHDV抗原阳性反应物,但IEL明显增多,2日龄兔IEL由1.2%增加到4.2%;1月龄兔的IEL由10.1%增加到26.1%。1月龄仔兔还表现出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2.
对2例疑似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Subtype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的病禽进行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结果发现肝脏和脾脏均肿大,肝脏、心脏、肺脏、腺胃有肿瘤样结节;设计1对引物针对ALV-J的gp85基因,对2例病死鸡的肝脏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 2份组织样品均扩增出与预想结果一致的924 bp的ALV-J特异片段;取病死禽的心、肝、脾脏等组织制做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肝组织有大量成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瘤细胞,呈灶状聚集;脾组织结构松散,白髓和红髓界限不清,脾小体消失,间隙有大量淋巴样瘤细胞;心包脂肪、心肌间、心脏血管中大量淋巴样瘤细胞;腺胃肌层、腺胃乳头间隙有淋巴样瘤细胞,1病例腺胃乳头可见出血;肺泡隔及肺泡腔中有大量淋巴样瘤细胞填充等病理变化。试验结果证实,2例土鸡均为淋巴细胞性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中国分离株的人工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接种 1日龄AA肉用型鸡和 11日龄SPF鸡胚 (蛋用型鸡 )对 4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V J)中国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在连续观察的 6个月中 ,只有从病鸡分离到的SD990 2株ALV J可诱发急性髓细胞瘤(ML)。在SD990 2株病毒人工接种的 12只 1日龄的AA肉用型鸡中 ,有 9只分别在 2 2~ 38日龄死亡 ,其肝、脾显著增生性肿大 ,并显现弥散性分布的细小的灰白色结节 ,心肌上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肿瘤结节。病理组织切片中 ,在肝脏、心肌和骨骼肌等组织中均可见胞浆中大量充满嗜酸性颗粒的髓细胞样肿瘤细胞。其余 3株病毒感染的肉用型鸡无肉眼可见的肿瘤性变化 ,生长和临床表现正常。显然 ,SD990 2株ALV J为急性转化型病毒 ,而SD990 1、YZ990 1和YZ990 2这 3株病毒仍属致病性较弱的非转化型病毒。 11日龄的SPF鸡胚 (蛋用型鸡 )在接种这 4株病毒后孵出的鸡 ,在近 7个月的连续观察中 ,没有发现肿瘤性变化 ,其生长和临床表现基本正常 ,表明这 4株中国株ALV J对蛋用型鸡不表现致瘤性  相似文献   

14.
正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能引起多种传染性的恶性和良性肿瘤。经过科学家和育种公司的十几年共同努力,白羽肉鸡禽白血病病毒发病率已显著下降,近年白羽肉鸡禽白血病病毒不应发生大的疫情。但我国蛋鸡种鸡场  相似文献   

15.
无菌采集可疑病禽的肝、胰、脾组织,经过分离接种鸭胚,取盲传三代尿囊液,经病毒分离.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麦康凯琼脂培养、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结果:20只10日龄鸭回归试验.攻毒组10只小鸭在接种后24h出现症状,30h出现死亡,而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死亡情况。综合诊断为麻鸭大肠杆菌性脑炎。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安徽巢湖某地方品种养鸡场的疑似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病原,以DF-1细胞从肿瘤组织中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感染细胞上清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同时对送检病鸡的心、肝、脾及腺胃等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最后将扩增出的gp85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ALV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大小约为928 bp,经测序证实为ALV gp85基因,将该分离株命名为AHCH-2018株。透射电镜观察到具有囊膜的大小约100 nm的病毒粒子。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鸡的心、肝、脾及腺胃中有大量成灶淋巴细胞增殖。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gp85基因与多株ALV J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1%~99.5%,且与GD1401J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5%,与A、B、C、D、E亚群同源性为46.5%~49.7%。该分离株与J亚群原型毒株处于同一大分支。本研究为了解安徽土鸡种群中禽白血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5年8月,河南新郑某鸡场30日龄肉鸡突然出现死亡。病死鸡心包内存在大量积液,肝脏充血、肿大。PCR检测禽腺病毒4型核酸,呈现阳性,结合发病情况和剖检病变,诊断为禽腺病毒4型感染。然后对该鸡场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生产性能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在生产性能上的差异,在对安徽省某地方品种鸡开展禽白血病和鸡白痢检测净化研究中,对获得的净化鸡群和非净化鸡群在死淘、产蛋、种蛋孵化以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净化鸡群及其后代的死淘率较非净化组有较大程度降低;6~11月龄间月均产蛋率较非净化组提高5.91个百分点;蛋重显著高于非净化组(P0.05),且料蛋比较非净化组低0.46个点;净化组鸡群种蛋在合格率、受精率、出雏率和键雏率指标上均高于非净化组;净化组后代3月龄内体重除1月龄母鸡体重外,其他均高于非净化组,其中2月龄母鸡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非净化组相比,净化组后代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3月龄总增重较非净化组增加24.80 g,料重比降低0.05。综上结果可见,鸡群经过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后在生产性能上明显优于非净化鸡群,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开展种鸡群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对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与非净化鸡群在生产性能上的差异,在对安徽省某地方品种鸡开展禽白血病和鸡白痢检测净化研究中,对获得的净化鸡群和非净化鸡群在死淘、产蛋、种蛋孵化以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净化鸡群及其后代的死淘率较非净化组有较大程度降低;6~11月龄间月均产蛋率较非净化组提高5.91个百分点;蛋重显著高于非净化组(P<0.05),且料蛋比较非净化组低0.46个点;净化组鸡群种蛋在合格率、受精率、出雏率和键雏率指标上均高于非净化组;净化组后代3月龄内体重除1月龄母鸡体重外,其他均高于非净化组,其中2月龄母鸡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非净化组相比,净化组后代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3月龄总增重较非净化组增加24.80 g,料重比降低0.05。综上结果可见,鸡群经过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后在生产性能上明显优于非净化鸡群,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开展种鸡群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对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情况 2008年11月5日,一养殖户刘某带鸡前来就诊.19日龄的肉鸡,存栏3100只左右.17日龄开始出现呆立、呼吸道症状、死亡的现象.经某门市兽医技术员诊断为包心包肝型大肠杆菌病,投药后,18日龄死亡减少,而在19日龄早上死亡率突然增加,遂来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