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采割嫩茎供食。在芦笋有休眠期的地区,一般都于春夏季采割,嫩茎抽生所需的养分大部分依靠根株中所积累的贮藏养分。我国华南等地芦笋生长季节长,无明显休眠期,根株积贮养分少,都行国母茎采收,借母茎枝叶的光合产物来弥补贮藏养分的不足,直接供应撤茎的抽生,且全年行春、秋两季采收。 近年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浙江等地,也在推行留母茎采收。这对缩短养育根株年限,提早投产,夺取幼龄植株高产,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但有些地区为了提高当年产量,也采取闽、…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平湖市利用蘑菇栽培结束后的废料种植芦笋,开创了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在芦笋种植过程中,每年要进行2次割除母茎,产生的废料芦笋母茎再栽培平菇,减轻食用菌生产成本,延长了循环农业产业链,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石刁柏(芦笋.)是宿根性多年生植物。随着笋龄(定植年限)的增长,地下茎逐年扩大,根系和鳞芽群也逐年增多,采笋量提高。莒县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为187天,年降雨量为800mm,其中7月份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33%。芦笋4月上旬抽芽出土,10月下旬开始变黄枯死,其笋芽抽发出土特点为一个月左右出现一次高峰,全年一般出芽5~6批(不采收),7月份的一批笋芽出土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其它几批笋芽出土需7天左右的时间。其地上茎寿命的长短,与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肥、水管理条件有密切关系,春季抽发的3批笋芽一般寿命为130天,以后随笋茎抽发的增多,新抽发…  相似文献   

4.
杨新琴 《长江蔬菜》2013,(24):31-33
以三年生芦笋格兰德为试材,研究了单层白色地膜、谷壳和三层覆盖(稻草+鸡粪+谷壳)的增温效应及对大棚春绿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层白色地膜覆盖平均可提高地温2.65℃,促进绿芦笋提前萌芽出笋,使采笋期提前18d左右,绿芦笋产量和产值比对照(不覆盖)提高40.54%和61.14%,增产增效显著;但谷壳覆盖和三层覆盖对绿芦笋的采笋期、产量和产值均无显著影响,且地温比对照低;另外,3种覆盖方式对绿芦笋的一级笋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棚绿芦笋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其嫩茎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还有抗癌、降血脂、调节机体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所谓绿芦笋,就是芦笋生长过程中不培土,让嫩茎见光后采收,笋体青绿色浓,条形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大棚栽培绿芦笋可以大大减轻芦笋病害的发生,促使春笋提早采收,较露地春笋667m~2产量增加40%~50%,产值翻番,实现了春笋冬季采收、春节前后上市,既丰富了春节蔬菜市场供应,又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宣城市四季康蔬菜有限公司自2011年开始引进美国格兰德F1芦笋品种,在安徽省敬亭山  相似文献   

6.
3种秸秆覆盖物对大棚绿芦笋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有保健功能的高档蔬菜,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市场消费量不断上升。崇明地区种植芦笋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目前栽培面积已占上海郊区的80%以上。近年来,随着塑料大棚绿芦笋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绿芦笋产量,使其提早上市,而且减轻了芦笋茎枯病的危害。但是,大棚种植绿芦笋存在着棚内温度高、湿度小,有机质含量少,容易产生大棚土壤盐碱  相似文献   

7.
芦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芦笋在国内市场也日益畅销,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受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限制,浙江芦笋生产受病害影响较为严重,芦笋产量不稳定,产品质量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为规范芦  相似文献   

8.
9.
石刁柏不同时期留母茎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芦笋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改变芦笋留母茎时期,以植株生长速度的加快来避开芦笋茎枯病的发病峰期,以期养好母茎,为优质丰产打下基础。常规留母茎,前期产量低。推迟留母茎,提前20~25天采收,提高了前期产量,弥补了工厂生产淡季;同时也延长了采笋时期,提高总产量达17%~30%。1992年度在金华产区推广33.3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芦笋的生育特性及无公害绿芦笋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龙须菜、石刁柏,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嫩茎供食用,其味芳香鲜美,柔软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是当今世界发现和公认的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的植物。我县于2008年11月开始引种绿芦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大棚种植面积达270余hm2,1年生芦笋每公顷产值近4.5万元,2年生和3年生芦笋每公顷产值近13.5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芦笋施肥技术,实现省肥节本增效,以3年生的"格兰德F1"为试验材料,采用调查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主要养分和芦笋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减少固态化肥施用量,并追施水溶肥料,可提高芦笋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适当缓解土壤酸化;适当追施高氮低磷中钾水溶肥料,可促进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利用,缓解土壤中磷钾的富集,并对芦笋有明显增产增效的作用。建议分别在春母茎留养前、春母茎清园时和冬季清园时开沟施入有机肥和固态化肥,每667 m~2年总施肥量为商品有机肥1 000 kg、生物有机肥318 kg、48%复合肥81 kg,667 m~2追施高氮低磷中钾水溶肥料以49 kg为宜,要少量多次平衡追施,年总施氮磷钾比例以1.28∶1∶1.09为好。  相似文献   

12.
绿芦笋嫩茎产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天门冬、龙须菜,以使用其嫩茎为主,其嫩茎香肥脆嫩,滋味鲜美,有特殊的芳香味,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1.嫩茎形成嫩茎是由地下茎的鳞芽萌生而来的,鳞芽的多少与同化养份的供给有关。同化养份供给充足,形成的鳞芽群多而粗壮。而鳞芽的萌发与伸长更依赖于同化养份的供给。初舂采笋前期,嫩茎的形成全依赖于前一年由茎叶光合作用合成、运转储蓄在根中的同化养份。  相似文献   

13.
《长江蔬菜》2012,(3):59-59
正近日,联盟蘑菇产业园的负责人杨健云忙着将采收下来的袖珍菇送给亲朋好友们尝鲜。他的袖珍菇可跟别人的不一样,是用芦笋母茎作培养料,是2011年新仓镇农业循环经济实验园区建设项目5项实施内容之一。按照年初计划,产业园在上半年进  相似文献   

14.
南方绿芦笋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蔬菜之王。我国是世界上芦笋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但在南方尤其是江西春夏季雨水较多的地区,因茎枯病等病害危害,其栽培面积受到限制。为了探索在南方春夏多雨地区高效栽培芦笋技术,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提高菜农收入,我们经数年栽培实践,获得每667m^2年产绿芦笋1500kg、产值15000元以上的效益。现将其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温室绿芦笋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芦笋是一种高效益绿色经济作物,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一次定植可连续采收10—15年,省工省力,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一个很好的种植项目。以其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著称于世,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随着温室绿芦笋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绿芦笋的产量,使其提早上市,而且减轻了绿芦笋茎枯病的危害。在我国北方地区芦笋生产季节短,鲜芦笋供应市场时间集中,仅两三个月时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当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冒牌Grande和美国进口F1代全雄杂交种Jersey Knight两个芦笋品种,在露地和保护地(普通塑料大棚)两种栽培方式下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栽培方式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积极推广F1代杂交种和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是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崇明绿芦笋合理施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绿芦笋的不同肥料品种、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试验对芦笋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缓释肥料在减氮20%条件下,仍能获得比对照高7.9%的产量;通过各元素间的平衡施肥,比对照节本增收154.9元/667m2叶面喷施复合微肥可提高产量6.86%~8.2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绿芦笋的不同肥料品种、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试验对芦笋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缓释肥料在减氮20%条件下,仍能获得比对照高7.9%的产量;通过各元素间的平衡施肥,比对照节本增收154.9元/667m^2;叶面喷施复合微肥可提高产量6.86%-8.2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注重品种选择、科学管理大棚、物理生物防病虫、滴灌技术等有机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不仅有效防控了芦笋茎枯病等病虫害的危害,而且提早上市,延长了采收期,实现了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以富阳区主栽品种阿特拉斯为对照,对大棚不同芦笋品种进行延年留养处理,研究西德全雄、格兰德、UC157、早生帝皇在茎质量、茎直径、产量、产值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芦笋年平均茎质量以早生帝皇最大,比对照增加52.7%,西德全雄最小,比对照减少53.4%;年平均茎直径早生帝皇最粗,比对照增加13.9%,西德全雄最细,比对照减少26.9%;年产量西德全雄最高,比对照增加6.0%,早生帝皇最低,比对照减少27.9%;年产值西德全雄最高,比对照增加6.1%,早生帝皇最低,比对照减少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