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采割嫩茎供食。在芦笋有休眠期的地区,一般都于春夏季采割,嫩茎抽生所需的养分大部分依靠根株中所积累的贮藏养分。我国华南等地芦笋生长季节长,无明显休眠期,根株积贮养分少,都行国母茎采收,借母茎枝叶的光合产物来弥补贮藏养分的不足,直接供应撤茎的抽生,且全年行春、秋两季采收。 近年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浙江等地,也在推行留母茎采收。这对缩短养育根株年限,提早投产,夺取幼龄植株高产,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但有些地区为了提高当年产量,也采取闽、…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平湖市利用蘑菇栽培结束后的废料种植芦笋,开创了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在芦笋种植过程中,每年要进行2次割除母茎,产生的废料芦笋母茎再栽培平菇,减轻食用菌生产成本,延长了循环农业产业链,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石刁柏(芦笋.)是宿根性多年生植物。随着笋龄(定植年限)的增长,地下茎逐年扩大,根系和鳞芽群也逐年增多,采笋量提高。莒县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为187天,年降雨量为800mm,其中7月份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33%。芦笋4月上旬抽芽出土,10月下旬开始变黄枯死,其笋芽抽发出土特点为一个月左右出现一次高峰,全年一般出芽5~6批(不采收),7月份的一批笋芽出土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其它几批笋芽出土需7天左右的时间。其地上茎寿命的长短,与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肥、水管理条件有密切关系,春季抽发的3批笋芽一般寿命为130天,以后随笋茎抽发的增多,新抽发… 相似文献
4.
以三年生芦笋格兰德为试材,研究了单层白色地膜、谷壳和三层覆盖(稻草+鸡粪+谷壳)的增温效应及对大棚春绿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层白色地膜覆盖平均可提高地温2.65℃,促进绿芦笋提前萌芽出笋,使采笋期提前18d左右,绿芦笋产量和产值比对照(不覆盖)提高40.54%和61.14%,增产增效显著;但谷壳覆盖和三层覆盖对绿芦笋的采笋期、产量和产值均无显著影响,且地温比对照低;另外,3种覆盖方式对绿芦笋的一级笋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石刁柏不同时期留母茎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芦笋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改变芦笋留母茎时期,以植株生长速度的加快来避开芦笋茎枯病的发病峰期,以期养好母茎,为优质丰产打下基础。常规留母茎,前期产量低。推迟留母茎,提前20~25天采收,提高了前期产量,弥补了工厂生产淡季;同时也延长了采笋时期,提高总产量达17%~30%。1992年度在金华产区推广33.3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芦笋的生育特性及无公害绿芦笋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龙须菜、石刁柏,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嫩茎供食用,其味芳香鲜美,柔软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是当今世界发现和公认的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的植物。我县于2008年11月开始引种绿芦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大棚种植面积达270余hm2,1年生芦笋每公顷产值近4.5万元,2年生和3年生芦笋每公顷产值近13.5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芦笋施肥技术,实现省肥节本增效,以3年生的"格兰德F1"为试验材料,采用调查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主要养分和芦笋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减少固态化肥施用量,并追施水溶肥料,可提高芦笋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适当缓解土壤酸化;适当追施高氮低磷中钾水溶肥料,可促进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利用,缓解土壤中磷钾的富集,并对芦笋有明显增产增效的作用。建议分别在春母茎留养前、春母茎清园时和冬季清园时开沟施入有机肥和固态化肥,每667 m~2年总施肥量为商品有机肥1 000 kg、生物有机肥318 kg、48%复合肥81 kg,667 m~2追施高氮低磷中钾水溶肥料以49 kg为宜,要少量多次平衡追施,年总施氮磷钾比例以1.28∶1∶1.09为好。 相似文献
12.
绿芦笋嫩茎产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天门冬、龙须菜,以使用其嫩茎为主,其嫩茎香肥脆嫩,滋味鲜美,有特殊的芳香味,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1.嫩茎形成嫩茎是由地下茎的鳞芽萌生而来的,鳞芽的多少与同化养份的供给有关。同化养份供给充足,形成的鳞芽群多而粗壮。而鳞芽的萌发与伸长更依赖于同化养份的供给。初舂采笋前期,嫩茎的形成全依赖于前一年由茎叶光合作用合成、运转储蓄在根中的同化养份。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