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饲料桑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取胎次、出生日期、体重相近的健康公湖羊24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湖羊。C组(对照组)湖羊饲喂50%花生秧+50%精料,F组湖羊饲喂40%花生秧+10%青贮饲料桑+50%精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组湖羊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酮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F组湖羊背最长肌的pH45 min值、pH24 h值、肌肉a45 min值、肌肉a24 h值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F组湖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F组的背最长肌中十七碳烯酸、油酸、α-亚麻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生长育肥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8头、3月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生长育肥猪。对照组为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200、250 mg/kg GSPs。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组生长育肥猪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150 mg/kg组生长育肥猪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0 mg/kg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pH24 h值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生长育肥猪肌肉的蒸煮损失均显著降低(P<0.05),半腱肌的pH45 min值显著提高(P<0.05);250 mg/kg组生长育肥猪半腱肌的pH24 h值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生长育肥猪半腱肌的24 h肉色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250 mg/kg组生长育肥猪半腱肌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株饲料桑比例对育肥湖羊屠宰性能、肉品质、瘤胃组织形态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54只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湖羊公羔[初始体重为(25.02±1.81) kg],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设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湖羊公羔。3组试验羊分别饲喂全株饲料桑比例为0(CON组)、4%(MUL4组)和8%(MUL8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试期7 d和正试期63 d。结果显示:1)GR值随着饲粮中全株饲料桑比例的增加呈一次线性增加(P<0.05),其中MUL8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MUL8组瘤胃重显著高于CON组和MUL4组(P<0.05)。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肝脏重、脾脏重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2)MUL8组背最长肌的pH45 min显著降低于CON组(P<0.05),而各组之间背最长肌的pH24 h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后45 min和24 h的背最长肌红度(a*)值MUL8组显著高于CON组(P<...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烟酰胺(RPN)对育肥湖羊生长和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肉品质与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2月龄、体重(20.45±1.18)kg的健康育肥公湖羊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补饲1 g/d RPN,预试期7 d,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基础饲粮中添加1 g/d RPN增加了育肥湖羊的最终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添加1 g/d RPN提高了育肥湖羊的胴体重及心脏、肝脏、脾脏重量和肝脏指数(P<0.05),有提高脾脏指数的趋势(P=0.078);添加1 g/d RPN降低了育肥湖羊背最长肌的黄度值(P<0.05),有降低红度值的趋势(P=0.075),对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添加1 g/d RPN能够促进育肥湖羊生长和肝脏发育,改善屠宰性能,提高背最长肌观感上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5.
饲用油菜混合青贮对湖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用油菜与其他粗饲料混合青贮对湖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0只湖羊公羔(3月龄)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饲喂玉米青贮全混合日粮(对照组)和油菜混合青贮日粮(试验组),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挑选10只湖羊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湖羊胴体重、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重极显著增高(P<0.01),肾脏重显著增高(P<0.05);宰后45 min、24 h背最长肌的红度值(a45 min24 h*)极显著降低(P<0.01);背最长肌中山嵛酸(C22:0)含量显著增高(P<0.05),花生四烯酸(C20:4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以饲用油菜混合青贮为粗饲料饲喂湖羊,可以达到与传统全株玉米青贮相近的效果,对湖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没有不利影响,为饲用油菜在养羊业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发酵精料添加水平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60只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则分别饲喂以5%(5%FC组)、10%(10%FC组)和15%(15%FC组)的发酵精料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基础精料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1)3个试验组的生长性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精料对肉兔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15%的发酵精料对肉兔背最长肌的剪切力、pH、肉色、蒸煮损失以及滴水损失等物理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发酵精料添加水平的升高,肉兔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天门冬氨酸(Asp)含量有增加趋势(0.05≤P<0.10);5%和10%FC组精氨酸(Arg)含量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0.05≤P<0.10)。4)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兔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提高趋势(0.05≤P<0.10),10%和15%FC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背最长肌中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0%和15%FC组背最长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15%的发酵精料可提高肉兔的抗氧化能力,改善兔肉品质及风味。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月龄、体重[(20.30±1.27)kg]相近、体况良好的断奶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公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圈饲喂。对照组(CON组)不添加牛至精油,试验组分别添加4(EO4组)和7g/d(EO7组)牛至精油。预试期10d,正试期72d。结果表明:EO4组和EO7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EO7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EO7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CON组和EO4组(P<0.05);EO4组和EO7组每只羊的毛利润高于CON组,分别提高了2.0%、0.2%;EO7组半腱肌和股二头肌pH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且,EO7组背最长肌、半腱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饲粮中添加7g/d牛至精油对绵羊促生长性能较好,添加4g/d牛至精油经济效益更好,综合考虑,在生产实践中绵羊饲粮中添加4g/d牛至精油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4月龄平均体重38 kg的育肥湖羊公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6只羊。试验分为育肥前期(1~60 d)和育肥后期(61~90 d)2个阶段,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基础饲粮精粗比分别为60∶40和75∶25。育肥全期(1~90 d)对照组均饲喂基础饲粮;育肥前期,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A组)、10(B组)、20 g/d(C组)的YC;育肥后期,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A组)、20(B组)、40 g/d(C组)的YC。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在育肥前期,各组之间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育肥后期和育肥全期,A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GR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3)A组肾脏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心脏、肝脏、肺脏、脾脏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均不显著(P0.05)。4)各组之间瘤胃、网胃、瓣胃、皱胃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均不显著(P0.05)。5)各组之间肌肉pH、滴水损失率、肉色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YC对育肥湖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无改善作用,饲粮中添加10 g/d的YC提高了湖羊育肥后期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育肥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根据体重相近的原则,将75头17月龄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C0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YC; 2个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后期(第61~120天)基础饲粮中添加100(L100组)和150 g/d(L150组) YC,另外2个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全期(第1~120天)基础饲粮中添加100(W100组)和150 g/d(W150组) YC。预试期14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 W150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为1.02 kg/d,分别比C0、L150和W100组提高了10.8%、8.5%和12.1%(P0.05),比L100组提高了7.4%(P0.05); W150组肉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C0和W100组(P0.05)。2) L150组肉牛的背膘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W100和W150组肉牛的背膘厚度显著高于C0组(P 0. 05); W100组肉牛的大理石纹等级为2.81,显著高于C0组(P0.05)。3) L150组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0和W150组(P 0.05),C0组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L150和W150组(P 0.05)。4) W150组背最长肌的油酸比例显著高于L100组(P0.05),亚麻酸比例显著低于W100组(P0.05); C0组背最长肌的二十碳一烯酸比例显著高于L100组(P0.05)。各组间背最长肌的各氨基酸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试验全期(第1~120天)添加150 g/d YC对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和改善牛肉品质都有促进作用;试验后期(第61~120天)添加150 g/d YC对改善牛肉品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能量水平对育肥前期锦江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初始体重为(301.7±30.1) kg的锦江去势公牛,随机分成5个组,即A、B、C、D和E组,每组10头,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2~3头牛。参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配制基础饲粮,A组饲喂基础饲粮,B、C、D、E组饲粮的综合净能水平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依次提高6%、12%、18%、24%。5组饲粮的粗蛋白质水平保持一致,综合净能水平分别为6.02(A组)、6.38(B组)、6.74(C组)、7.10(D组)、7.46 MJ/kg(E组)。饲喂116 d后,禁饲12 h,每组选择3头体重接近于该组平均体重的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综合净能水平的提高,锦江牛背膘厚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C组锦江牛背膘厚度最低(2.01 cm),而眼肌面积则逐渐增大,以E组锦江牛眼肌面积最高(81.04 cm~2)。2)随着饲粮综合净能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pH_(45)min逐渐下降,D、E组显著低于A组(P0.05); C、D、E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A、B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背最长肌pH_(24h)、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值)、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3) C组锦江牛背最长肌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而背最长肌水分、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 E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A、B、C组(P 0. 05); C组血清瘦素含量显著低于A、B、D组(P0.05),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得出,C组饲粮的能量水平(综合净能水平为6.74 MJ/kg)比较适于育肥前期舍饲锦江黄牛生产优质牛肉所需的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60头初始体重为(88.16±8.0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分为4个处理组,采用2×2因子设计。试验日粮包括2个消化能水平(正常能量组:14.22 MJ/kg;高能组:16.21 MJ/kg,以10%椰子油替代10%玉米淀粉)和2个精氨酸添加水平(0%和1%)。结果表明:高能组可显著降低猪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饲料增重比(P<0.01);精氨酸的添加对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和精氨酸水平对猪的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高能组可极显著提高猪背最长肌剪切力(P<0.01),降低肌内脂肪含量(32.39%,P>0.05);在高能组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可提高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P<0.01),而在正常能量组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和精氨酸水平对肌肉剪切力的影响有交互作用趋势(P=0.061)。由此可见,育肥后期饲粮添加椰子油可提高消化能浓度,能显著改善饲料利用率,但不利于猪肌内脂肪的沉积,提高了肌肉剪切力,而在高能量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则有助于提高肌内脂肪含量,降低剪切力,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条件下饲粮添加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羔羊屠宰性能、器官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为(18.60±0.10)kg的60只4月龄阿尔巴斯断奶羯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亚麻油组(LSO组)和亚麻籽组(HLS组)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在育肥前期(1~30 d)、中期(31~60 d)和后期(61~90 d),CON组饲喂基础饲粮,LSO组分别饲喂添加2.0%、2.0%和2.5%亚麻油的试验饲粮,HLS组分别饲喂添加5.5%、5.5%和7.0%热处理亚麻籽(120℃翻炒10 min)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LSO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肾脂重、尾脂重和脂肪组织重显著高于HLS组(P<0.05)。2)与CON组相比,LSO组羔羊的蹄、毛皮和头+蹄+毛皮+血液重显著增加(P<0.05),而HLS组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和HLS组相比,LSO组羔羊的心脏、肾脏和内脏器官重显著增加(P<0.05),肺脏和胰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和HLS组羔羊的网胃重显著降低(P<0.05),HLS组羔羊的瓣胃重显著降低(P<0.05)。3)HLS组羔羊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和红度值显著高于LSO组(P<0.05),亮度值显著低于LSO组(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羔羊背最长肌的黄度值显著增加(P<0.05),而HLS组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和HLS组羔羊的臂三头肌干物质、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亚麻油降低了绒山羊羔羊外部组织器官、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占体重的比例,屠宰性能较好,脂肪沉积也有所增加;饲粮添加亚麻籽的羔羊肉色和肌肉营养价值优于饲粮添加亚麻油的羔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52.31±2.28) kg的生长猪72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和10%亚麻籽的饲粮。试验分2个阶段(50~80 kg和81~110 kg),每个阶段结束时对猪进行称重,试验结束后每栏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猪进行麻醉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显著降低了生长育肥猪50~80 kg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50~110 kg阶段料重比(P<0.05),并且10%添加量还显著提高了50~8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P<0.05)。2)饲粮添加亚麻籽能显著增加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但对胴体长、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能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值(P<0.05),显著提高α-亚麻酸、二十二碳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含量及PUFA总含量(P<0.05),且当添加量达到10%时,还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P<0.05)。结果提示,亚麻籽能一定程度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增加背最长肌中n-3PUFA含量,降低n-6/n-3 PUFA值,且对胴体性状及肉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4.8±1.3)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对照组)、 300 (300GAA组)、 600(600GAA组)和900 mg/kg(900GAA组)的GAA。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900GAA组羔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2)900GAA组的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净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回肠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00GAA组的回肠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4) 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GAA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GAA能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羊肉品质。本试验中,饲粮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竹醇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80日龄左右、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35.50±1.50) 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屠宰前30、60、90 d持续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试验饲粮。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6头试验猪进行屠宰,取其背最长肌样品,检测其抗氧化指标、肌纤维类型组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与p300活性以及肌纤维类型和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生长育肥猪全程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Ⅱ型肌纤维的比例(P0.05)。4)各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的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MyHC-Ⅰ和MyHC-Ⅱa的mRNA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MyHC-Ⅱb的mRNA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p300活性(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PGC-1α活性(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或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可以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增加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且具有生理阶段效应。  相似文献   

16.
饲粮纤维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纤维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25头初始体重为(48.88±0.81) kg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以及添加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小麦麸纤维和豌豆纤维的4种试验饲粮,饲粮纤维的添加量为30%.试验猪体重约为100kg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大豆纤维组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大豆纤维组、小麦麸纤维组和豌豆纤维组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小麦麸纤维组和豌豆纤维组猪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4种纤维有降低猪屠宰率的趋势(P=0.06),但对猪的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纤维组、小麦麸纤维组和豌豆纤维组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饲粮中添加4种纤维有增加猪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含量的趋势(P=0.07),但对背最长肌PH45min亮度值、大理石纹评分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豌豆纤维组猪的背最长肌pH24h显著提高(P<0.05),背最长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而大豆纤维组和小麦麸纤维组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提示,饲粮中不同的纤维来源会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豌豆纤维对保障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沙葱精油对肉羊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平均体重为(35.5±1.5)kg、月龄(4~4.5月)相近的健康断奶杜寒杂交母羔羊,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羔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40 mg/kg沙葱精油。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在肉羊饲粮中添加沙葱精油能够显著提高胴体脂肪含量(GR)值和眼肌面积(P0.05),有提高其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背膘厚度的趋势(P0.05);(2)试验组羊屠宰后24 h背最长肌的p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屠宰后1 h的p H高于对照组(P0.05),背最长肌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低于对照组(P0.05),剪切力大于对照组(P0.05),亮度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的粗蛋白质、灰分含量高于对照组,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背最长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MDA含量有所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肉羊饲粮中添加沙葱精油可以提高其屠宰性能,改善羊肉品质,提高羊肉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3月龄小尾寒羊16只,平均体重(27.36±0.59)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菌组在饲粮基础中添加活菌数为5×108CFU/g的丁酸梭菌,添加量为每只羊5 g/d。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丁酸梭菌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丁酸梭菌组的背最长肌pH24 h、亮度(L*)值、黄度(b*)值、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丁酸梭菌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丁酸梭菌组的背最长肌硬脂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背最长肌油酸、花生四烯酸、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丁酸梭菌组的背最长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背最长肌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α2 (AMPKα2)和肉碱脂酰转移酶1-B(CPT1-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可影响小尾寒羊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并通过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影响小尾寒羊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128只5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组3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0、20、30 mg/kg的盐酸小檗碱。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27 d。结果表明:对照组屠宰率极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20 mg/kg组和30 mg/kg组背最长肌总能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10 mg/kg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而10 mg/kg组显著高于20 mg/kg组和30 mg/kg(P<0.05);对照组和10 mg/kg组背最长肌pH和熟肉率均极显著低于20 mg/kg组和30 mg/kg组(P<0.01),而失水率和剪切力均极显著高于20 mg/kg组和30 mg/kg组(P<0.01);对照组背最长肌滴水损失极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30 mg/kg组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20 mg/kg组和10 mg/kg组。结果提示,饲粮添加小檗碱可提高肉兔屠宰率,改善肉品物理性状,但会降低肉品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0.
饲用油菜混合青贮对湖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用油菜与其他粗饲料混合青贮对湖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0只湖羊公羔(3月龄)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饲喂玉米青贮全混合日粮(对照组)和油菜混合青贮日粮(试验组),试验期90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挑选10只湖羊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湖羊胴体重、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重极显著增高(P0.01),肾脏重显著增高(P0.05);宰后45min、24h背最长肌的红度值(a*45min及a*24h)极显著降低(P0.01);背最长肌中山嵛酸(C22∶0)含量显著增高(P0.05),花生四烯酸(C20∶4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以饲用油菜混合青贮为粗饲料饲喂湖羊,可以达到与传统全株玉米青贮相近的效果,对湖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没有不利影响,为饲用油菜在养羊业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