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中华绒螯蟹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其进行投喂,并定期检测其生长性能及消化生理指标 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为38%的Ⅰ号饲料对河蟹的壳长、体重及丰满度等生长性能指标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并且Ⅰ号饲料对河蟹体内消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由此可见,在中华绒鳌蟹的生长阶段较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可有效地提高河蟹机体生长性能及消化生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关于河蟹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国内多数学者是根据河蟹蟹体组织蛋白质的组分,作为设计配合饲料蛋白质组分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河蟹对天然饵料的选择摄食习性,进行试验设计。徐新章等(1988)用20μm~40μm胶囊饲料饲养蚤状幼体,以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的成活率为分析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45%。韩小莲等(1991)根据幼蟹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贻贝、糠虾、乌贼、玉米蛋白粉、黄豆粉为主要蛋白源,研究指出河蟹从大眼幼体至II期幼蟹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5%,幼体蜕皮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池塘中水草覆盖度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青海地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最佳的水草覆盖度,对中华绒螯蟹在不同水草覆盖度下的体重、成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池塘水草覆盖度在60%~80%时,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发育,且成活率较高,规格较大。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俗名河蟹,是属于杂食性甲壳类水生动物。生存在自然界中,既摄食动物性的饵料,又摄食植物性的饵料,其中有活体的,也有死亡腐烂的,直至腐殖质土。随着河蟹人工养殖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激增,近年来养殖单位和养殖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5.
挑选体重为(10.49±0.13)g健康的中华绒螯蟹180只,平均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含0、0.25×109、0.5×109、1×109、2×109、4×109 cfu/kg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以探讨芽孢杆菌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添加1×109 cfu/kg时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通过方差分析,各个组全蟹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试验组能降低肝体指数,1×109cfu/kg组的肝体指数最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且不会明显改变全蟹的营养成分组成,适宜添加量为1×109 cfu/kg。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幼体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消化酶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程度。甲壳动物消化酶活力研究在国外已有60年的历史,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成体消化酶的产生、生化特性及消化酶活力变化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等方面。而幼体(尤其是蟹类)这方面的研究仅在少数几个种类有过报道。Hirche和Anger测定了蛛形哈蟆蟹各幼体消化酶活力研究,潘鲁青等对山东地区中华绒螯蟹幼体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汤鸿等对锯缘青蟹幼体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但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受海域、环境因子等的影响较大,其消化酶活力可能也存在种质和地区差异。本文主要研究了浙…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颤抖病近年来在我国有大量蔓延趋势,为养蟹业造成重大损失。对此种流行病的症状、流行、病原及防制措施的研究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日粮对高海拔地区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与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3组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开展60 d饲养试验,A组(70%玉米+30%稻谷,补饲干鱼+水草+紫花苜蓿)、B组(70%玉米+30%豆饼,补饲干鱼+水草+杂草)、C组(100%玉米,补饲干鱼+水草),测定其生长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A组、B组、C组中华绒螯蟹的增重率分别为158.11%、152.21%、136.32%,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02%/d、1.80%/d、1.56%/d,A组生长性能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血清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70%玉米+30%稻谷,补饲干鱼+水草+紫花苜蓿"饲料配方在高海拔地区饲养中华绒螯蟹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紫花苜蓿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代谢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中华绒螯蟹。对照组为基础饵料,5%组、10%组和15%组分别在饵料中添加5%、10%、15%紫花苜蓿。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紫花苜蓿含量的升高,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0%苜蓿组中华绒螯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苜蓿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饵料中添加10%的紫花苜蓿能够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胃中的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P<0.05)及肠道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P<0.05)。10%紫花苜蓿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蜕皮激素受体(EcR)、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糜蛋白酶(Chymotrypsin)、淀粉酶(Es-AMY)、甘油三酯脂肪酶(Es-ATGL)、细胞色素c氧化酶(Es-COX)、ATP合酶(Es-ATP syntha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s-GPx)和过氧化氢酶(Es-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饵料中紫花苜蓿的适宜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17,(16):37-40
以平均初始体重为(9.91±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试验,探讨在幼蟹基础饲料(D0)中添加50 mg/kg虾青素+50 mg/kg角黄素(D1)对蟹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了虾青素和角黄素后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以及肌肉和全蟹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虾青素和角黄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幼蟹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的水平(P<0.05),两组间过氧化氢酶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虾青素+角黄素混合物(11)可以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珍品,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营养价值享誉中外,了解和掌握河蟹的营养需求,对研制和开发适合河蟹生长需要的饵料,推进河蟹养殖水平再上新台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杭州地区患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从病蟹体内分离到 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 ,单极生鞭毛 ,运动 ,兼性厌氧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 ,七叶苷、蔗糖、水杨素阴性 ,还原硝酸盐 ,对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敏感等 ,同易损气单胞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本相同 ,故将这 2株病原菌鉴定为易损气单胞菌 (Aeromonas trota)。人工注射感染健康蟹后 ,均在 2 d内死亡 ,死亡率为 10 0 %,从而证实易损气单胞菌为此次患病中华绒螯蟹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河蟹作为研究对象,在蛋白含量为35%与38%的两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的中草药,并监测其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蛋白含量为38%的2号基础饲料对河蟹的促生长效果最优,中草药添加组对河蟹的生长性能并无显著性作用,但是添加中草药后,显著提高了河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降低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果证实,添加中草药饲料可有效地提高河蟹机体的非特异性及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 (Eriocherisinensis) (俗称河蟹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甲壳动物 ,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和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 ,也是世界各国水产增养殖的重要对象。 2 0世纪 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育苗技术的突破 ,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型湖泊养殖、围拦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 ,养殖技术的开发、推广等科技进展 ,把我国的养蟹业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蟹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养殖产量逐年上升 ,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效益。1 生物学特征河蟹常穴居于水质清澈、水草丰盛、螺蚌…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0(对照)、50、100和200 mg/kg体质量的剂量将皮质醇拌入基础饲料,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d,在试验开始后第1天、第4天和第7天,分别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在试验开始后第7天,以0.2 CFU/kg体质量的剂量,体腔注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7d后中华绒螯蟹的累计病死率.结果表明:对中华绒螯蟹饲喂50、100和200 mg/kg体质量剂量的皮质醇7d后,3个试验组的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0和200 mg/kg组的血清LSZ和AC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试验组的血清PO和POD活性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3个试验组的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以200 mg/kg组的病死率最高,高出对照组26.67%.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0(对照)、50、100和200 mg/kg体质量的剂量将恩诺沙星拌入基础饲料,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 d,在试验开始后第1、第4和第7天,分别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在试验开始后第7天,以0.2亿CFU/kg体质量的剂量,体腔注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7 d后中华绒鳌蟹的累计病死率。结果表明:50 mg/kg组中华绒螯蟹在大多数采样时间点的血清POD、LSZ、AKP和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mg/kg组中华绒螯蟹的血清POD、LSZ及ACP活性,200 mg/kg组的POD、LSZ、AKP及ACP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转变,其中,200 mg/kg组在试验开始后第7天,上述4个免疫指标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50 mg/kg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00和200 mg/kg组的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0 mg/kg组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20%。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螫蟹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养殖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我国河蟹养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56 d的生长试验确定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对苏氨酸的需求量。试验设计了6种以酪蛋白、明胶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质源的等氮等能纯化饲料,通过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得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为饲料干物质的0.86%(对照,无外源苏氨酸)、1.24%、1.61%、2.04%、2.42%、2.81%。选取初始体重为(0.36±0.00) 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幼蟹。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升高,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先升高后降低,在苏氨酸含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61%时,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且此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且该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86%、1.24%、2.42%和2.81%组(P<0.05),消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0.05)。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对幼蟹的成活率及体成分无显著影响( P>0.05)。幼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随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分别在苏氨酸含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61%、1.61%和2.42%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回归模型分析,得到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求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59%(饲料蛋白质的3.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