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对照组饲料不含酸化剂,试验组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20%(0.20%组)和0.50%(0.50%组)的酸化剂,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7.27±0.38) g的黄颡鱼6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养殖试验进行64 d。结果表明: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0.10%组达到最高值,0.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颡鱼全鱼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在0.10%组达到最高值,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0.10%组达到最高值。饲料添加酸化剂后,黄颡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水平的升高,酸化剂添加组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0.10%组的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20%组的黄颡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08±0.01)g的大鲵稚体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组大鲵稚体投喂5种不同的饵料,分别为鱼块、黄粉虫、水蚯蚓、卤虫和米虾,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的存活率以及全鱼水分、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米虾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和水蚯蚓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干物质效率表现为鱼块组和水蚯蚓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米虾组显著高于卤虫组和黄粉虫组(P0.05),卤虫组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各组间大鲵稚体蛋白质效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水蚯蚓组米虾组鱼块组卤虫组黄粉虫组;鱼块组脂肪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卤虫组和米虾组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黄粉虫组(P0.05),水蚯蚓组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米虾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黄粉虫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大鲵稚体全鱼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水蚯蚓组、卤虫组和米虾组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显著高于鱼块组和黄粉虫组(P0.05)。鱼块组和米虾组大鲵稚体胃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胃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胃肠道淀粉酶活性仅卤虫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米虾是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鱼块次之,水蚯蚓和黄粉虫最后选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蚕豆、蚕豆水提取物、缩合单宁和3,4-二羟基-L-苯丙氨酸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血液指标、肌肉抗氧化能力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468.49±10.84)g的罗非鱼1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在65 d饲养期中,对照组投喂常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添加50.0%的蚕豆(FB组)、4.0%的蚕豆水提取物(FBWE组)、0.2%的缩合单宁(CT组)和0.1%的3,4-二羟基-L-苯丙氨酸(DOPA组)的饲料,5种试验饲料等氮等脂。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FB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肥满度和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CT组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FBWE组脏体比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FB和FBWE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DOPA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CT组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液中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FBWE和CT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DOPA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FB组肌肉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CT组肌肉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FB和FBWE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4)各组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FBWE和CT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FB、FBWE、CT和DOPA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FB组肌肉组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FBWE组肌肉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罗非鱼肌肉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FB、FBWE和DOPA组罗非鱼肌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蚕豆显著降低了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而添加蚕豆水提取物、缩合单宁和3,4-二羟基-L-苯丙氨酸则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此外,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还能提高罗非鱼肌肉的抗氧化能力,添加蚕豆、蚕豆水提取物和3,4-二羟基-L-苯丙氨酸均能提高罗非鱼肌肉的质构特性,但添加蚕豆、蚕豆水提取物和缩合单宁会损伤肝功能。由此可见,3,4-二羟基-L-苯丙氨酸或蚕豆水提取物可作为蚕豆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相同水温条件下,3种不同的开口饵料对施氏鲟(♀)与欧洲鳇(♂)杂交仔稚鱼开口期(3-15日龄)生长、成活率的影响。开口饵料分别是丰年虫、水蚯蚓和微粒配合饲料,试验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日龄仔鱼3500尾。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苗成活差异显著。水蚯蚓组稚鱼成活率为99.3%;丰年虫组稚鱼成活率为93.2%;微粒饲料组稚鱼成活率为75.9%。提示:水蚯蚓、丰年虫等天然饵料作为鲟鱼仔鱼开口饲料更具有适口性,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索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将1 000尾南美白对虾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对照组,辣蓼黄酮提取物高(8.0 g/kg饲料)、中(4.0 g/kg饲料)、低(2.0 g/kg饲料)剂量试验组,连续给药35 d,于第17、35天测定对虾体长、体重,肝胰腺指数、血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含量及肝胰腺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用药后第17天,低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终末体长、体重和增重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35天时,低中高剂量组的iNOS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中剂量试验组南美白对虾血液中ACP和TP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终末体长、体重和增重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低、中、高剂量组血液中颗粒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血液中TP、SOD、T-AOC、iNOS、ACP、AKP等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含量以及肝胰腺组织中ProPO、PE、LGBP等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析比较3种生物饵料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027±0.010)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60条幼蛭。3组幼蛭分别以螺蛳(作为对照)、漂螺、蚯蚓为生物饵料。结果显示:漂螺组幼蛭体质量、体长及体宽3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之间幼蛭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生长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漂螺组、螺蛳组、蚯蚓组。幼蛭体质量与体长、体宽及体积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体积(R^2=0.912 0)、体长(R^2=0.8888)、体宽(R^2=0.7717)。幼蛭蛋白酶活性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漂螺组幼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蚯蚓组(P<0.05)。幼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蚯蚓组幼蛭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漂螺组(P<0.05),螺蛳组和漂螺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漂螺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并建议依据漂螺营养成分制定幼蛭饲料营养标准,同时可将蚯蚓作为饲料免疫添加剂成分。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2.56±0.12)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300、400、500和700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d。结果表明:1)各组间生长性能和常规营养成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0 mg/kg组血清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以及700 mg/kg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500和700 mg/kg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各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300和400mg/kg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100、400、500和700mg/kg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100和700mg/kg组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300mg/kg组肝脏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提高花鲈血清和肝脏一些抗氧化指标,但对于部分抗氧化指标和肝脏炎症因子指标却呈负面影响。因此,在本试验基础饲料条件下,花鲈饲料中应当慎重添加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球藻醇提物(EEFCV)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约1.85 g的瓦氏黄颡鱼苗54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T0组)、0.25%(T1组)、0.50%(T2组)、1.00%(T3组)、1.50%(T4组)和2.50%(T5组)EEFCV的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T4和T5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T4和T5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T0组(P<0.05)。各组的存活率、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5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T5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3)各组的胃、肠和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胆固醇、甘油三脂、尿素氮、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T3和T4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5)T4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T3、T4和T5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各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EEFCV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作为主要评估指标,饲料中添加1.50%的EEFCV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外源脂肪酶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6.26±0.02)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正对照组(G+组)饲喂高蛋白质低脂肪(41.76%粗蛋白质和8.34%粗脂肪)的正常饲料,对照组(G0组)饲喂低蛋白质高脂肪(37.64%粗蛋白质和11.15%粗脂肪)饲料,试验组(G100、G200、G400和G800组)分别饲喂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100、200、400和800 mg/kg脂肪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G+组相比,G0组花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量和肝体比均升高(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下降(P0.05),脂肪酸C16∶1-n9和C18∶3-n3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2)与G0组相比,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降低;其中G80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降低(P0.05),中肠脂肪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下降(P0.05);G20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饲料脂肪可以节约部分蛋白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等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脏体比和脂体比。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脂肪酶,花鲈生长性能有所降低,对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粗脂肪和部分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下降,但脏体比和脂体比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磺胺甲恶唑(SMZ)和土霉素(OTC)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3.20±0.09) 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27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0%磺胺甲恶唑(SMZ组)和0.25%土霉素(OTC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SMZ组和OTC组团头鲂幼鱼的存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降低(P0.05)。2)SMZ组和OTC组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SMZ组和OTC组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SMZ组和OTC组的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组织切片观察表明,SMZ组和OTC组团头鲂幼鱼肠道组织出现小肠绒毛形状不规则且杯状细胞减少现象,肝脏组织则出现部分细胞胞浆疏松或空泡状现象。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过量的抗生素会抑制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变肝脏和肠道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及饲料搭配对台湾鳗鳅仔鱼生长速度、存活率的影响,研究设置1~5次/d的不同投喂频率试验和用6种不同饲料搭配组合(人工饲料组、人工饲料+破壁酵母组、人工饲料+EM菌乳液组、去壳丰年虾虾卵组、虾卵+破壁酵母组、虾卵+EM菌乳液组)投喂的生长试验,试验期为20 d,对试验鱼初始体长、终末体长、终末体重和存活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台湾鳗鳅仔鱼的生长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存活率则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投喂频率为2次/d的存活率最高,为62.0%,投喂频率为5次/d的存活率最低,为40.0%。人工饲料组的台湾鳗鳅仔鱼的生长速度、存活率最低,终末体长、体重分别为0.81 cm、0.004 g,存活率只有40.0%;去壳丰年虾虾卵+EM菌乳液组的生长速度、存活率最佳,终末体长、体重分别为1.3 cm、0.011 g,存活率高达60.0%。说明采用去壳丰年虾虾卵、人工饲料、EM菌乳液组合,按照3,4次/d投喂,台湾鳗鳅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最佳。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及抗病能力的影响。选择体重(537.68±25.47)g、体长(46.27±5.71) cm的长江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添加0.5%、1.0%、1.5%复方中草药。试验期21 d,在试验第14、21 d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取长江鲟幼鱼20尾,使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 d,1.5%试验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 d,1.0%试验组和1.5%试验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21 d,1.5%试验组鱼血清IgG、Ig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14 d,1.5%试验组鱼血清补体C4、抗菌肽(AMP)含量及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第21 d时,1.5%试验组鱼血清AMP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大鲵生长性能、血液指标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44尾体质量为(34.14±0.15)g、体质健壮的大鲵,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各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D0组,对照组)、150(D150组)、300(D300组)、450(D450组)、600(D600组)和750 mg/kg(D750组)的维生素C。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D0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大鲵终末体重(FBW)、特定生长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分别以WGR和FCR为评价指标,大鲵饲料中维生素C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311.73和320.53 mg/kg。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大鲵血液血栓细胞数量(P<0.05),且D30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300组和D450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降低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且D450组血浆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300组~D750组血浆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D300组~D750组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添加适宜水平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各器官组织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且上述2个指标与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存在一定正相关性。综上所述,饲料添加适宜水平维生素C可提高大鲵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并提高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种等氮等脂饲料,通过添加加丽素粉红(含10%虾青素),使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分别为587.46、1 073.29和1 574.57 mg/kg,依次记为低虾青素组、中虾青素组和高虾青素组。然后选择大小均匀、体格健壮的雌雄亲虾各108尾,随机分别分为9个养殖池中,每组3个重复,每池12尾雌虾或雄虾。试验期16周,其中前12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试验饲料和鱿鱼混合投喂。结果表明:1)高虾青素组雌虾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低虾青素组雄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3个组亲虾性腺指数、产卵量以及血清性激素含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卵巢卵黄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与低虾青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低虾青素组无节幼体数量和受精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低虾青素组蚤状幼体数量显著低于中虾青素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达氏鳇幼鱼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5 000尾达氏鳇幼鱼随机分为5组(A组、B组、C组、D组和E组),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分别以不同的养殖密度(1 111尾/m3、1 481尾/m3、1 852尾/m3、2 222尾/m3、2 593尾/m3)进行养殖,每组3个重复,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测定各组的生长指标(终末体长、终末体重、体长绝对增长量、体重绝对增长量、体长相对增长率、体重相对增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和体重特定生长率)、血清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三酰甘油、球蛋白、血清钾、血清钠、血清钙含量)和脂肪酶活性,分析不同养殖密度对达氏鳇幼鱼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的终末体长、终末体重、体长绝对增长量、体重绝对增长量、体长相对增长率、体重相对增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及体重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其中A组的终末体长和终末体重均显著高于B组、C组及E组(P<0.05),...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丰年虫幼体、熟蛋黄、豆浆、商业开口料、脱壳丰年虫卵5种常见的淡水鱼开口饵料对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仔鱼进行了25 d的培育试验,探讨不同开口饵料对其开口摄食率、存活率、生长率和形态参数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淇河鲫最理想的开口饵料。研究结果显示:投喂24 h后,蛋黄组的开口摄食率达到100%,其他各组的开口摄食率也都大于88%,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0~15 d时,各组存活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15 d后,各组的存活率基本保持稳定,25 d后,丰年虫幼体组的存活率显著大于蛋黄组和豆浆组(P <0.05);25 d后,丰年虫幼体组的生长效果最好,其体重和体长分别增长了39.10倍和1.65倍,其末体重、末体长、日增体重、日增体长、体重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其次为蛋黄组,而另外三组表现出较差的生长效果;在形态参数方面,25 d后,丰年虫幼体组的肥满度显著大于其他组(P <0.05),其次为脱壳丰年虫卵组。综上,5种常见开口饵料中,丰年虫幼体是淇河鲫仔鱼最理想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锌源(肠溶型甘氨酸锌、甘氨酸锌、一水硫酸锌)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脂肪代谢以及血清和肝胰脏中抗氧化相关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含量的影响。将240尾初重为(47.54±0.84)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锌含量为72.22 mg/kg),试验组罗非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0 mg/kg(以锌计)肠溶型甘氨酸锌、甘氨酸锌、一水硫酸锌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对比,饲料中添加肠溶型甘氨酸锌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还可以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肝体比和饲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相比,甘氨酸锌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溶型甘氨酸锌组、甘氨酸锌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溶型甘氨酸锌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同时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P<0.05)。各组血清中铜、铁、锰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溶型甘氨酸锌组血清和肝胰脏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肠溶型甘氨酸锌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脂肪代谢,增加血清和肝胰脏中锌含量,且肠溶型甘氨酸锌的促生长效果优于甘氨酸锌。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儿茶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8.5±0.2)g的草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1、0.3、0.5、0.7和0.9 g/kg儿茶素的6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随着儿茶素的添加,各组间鱼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0.5、0.7和0.9 g/kg儿茶素显著提高了鱼体肥满度(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除0.1 g/kg组外,其余各儿茶素添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在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脱氢酶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2)在肌肉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方面,0.5、0.7 g/kg组的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和C20∶5、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组间在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质构特性、肌肉失水率以及肌纤维密度和直径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0.7和0.9 g/kg组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显示,儿茶素对草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可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肉品质。草鱼饲料中儿茶素的推荐添加量为0.5~0.7 g/kg。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壳寡糖(COS)对黄河鲤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270尾体重为(35±2)g、体长为(11.2±0.5)cm的健康黄河鲤鱼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添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不含壳寡糖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添加组分别饲喂含0.2%、0.4%、0.6%、0.8%、1.0%壳寡糖的饲料,饲喂8周后取血液,分离血清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壳寡糖提高了黄河鲤鱼幼鱼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含量,降低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各添加组T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组最高,0.6%组和0.8%组显著高于0.2%组和0.4%组(P<0.05);GLB含量仅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LB含量0.6%组最高,除0.2%组外其他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LT活性0.6%组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