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水平粗脂肪对禾花鲤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机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饲料中最适粗脂肪水平。试验选用均重为(4.41±0.01)g的禾花鲤52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配制粗脂肪水平为6%、8%、10%、12%和14%的五种等氮不等能饲料。养殖周期63天。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粗脂肪水平的升高,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P<0.05),10%、12%、14%组显著低于6%组;蛋白质效率呈上升趋势(P<0.05),12%、14%组的显著高于6%;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肥满度呈上升趋势(P<0.05),1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脏体比、肝体比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增高,全鱼鱼体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12%、1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14%显著低于其他组;全鱼粗蛋白、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饲料中粗脂肪的增加,鱼体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P<0.05),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白蛋白/球蛋白呈先上升...  相似文献   

2.
试验探究柳叶蜡梅提取物对大黄鱼肌肉营养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大黄鱼1 5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L-0、L-0.5、L-1、L-2和L-4组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5%、1.0%、2.0%和4.0%柳叶蜡梅提取物。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L-0组相比,L-4组大黄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L-4组大黄鱼肌肉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L-4组大黄鱼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0组(P<0.05)。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适宜的柳叶蜡梅提取物可提高大黄鱼肌肉的营养品质,建议添加量为4.0%。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4种添加剂(包膜赖氨酸+包膜蛋氨酸、复合核苷酸、植酸酶、复合芽孢杆菌)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50±0.06)g的花鲈4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以含28%鱼粉的饲料作为基础饲料(对照组,G0组),在G0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71%包膜赖氨酸和1.30%包膜蛋氨酸(G1组)、0.04%复合核苷酸(G2组)、0.04%植酸酶(G3组)、0.10%复合芽孢杆菌(G4组)配制4种试验饲料。饲养周期56 d。结果表明:与G0组相比,G2组和G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花鲈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G3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2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G1组和G3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鸡血球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和免疫指标、血细胞数、肠道形态、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挑选300尾平均体质量为(6.66±0.17) g的健壮的卵形鲳鲹,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P0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以酶解鸡血球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5%(P1.5组)、3.0%(P3.0组)和4.5%(P4.5组)鱼粉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 P3.0和P4.5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P0和P1.5组(P<0.05)。2)各组之间全鱼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 P1.5组的血浆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P0、P3.0和P4.5组(P<0.05)。4)P1.5和P3.0组的血浆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显著高于P0和P4.5组(P<0.05),P1.5、P3.0和P4.5组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血液白细胞和...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德国镜鲤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德国镜鲤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为基础饵料,试验组分别采用蝇蛆粉替换基础饵料中20%、40%、60%、80%和100%的鱼粉。试验期102 d。结果显示,40%组、60%组、80%组、100%组鱼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组、40%组、60%组、80%组、100%组全鱼水分、肌肉水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组全鱼粗灰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80%组鱼肌肉粗灰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组、40%组、80%组、100%组全鱼粗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0%组、100%组鱼的肌肉粗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组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组、60%组、80%组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组、6...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对照组饲料不含酸化剂,试验组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20%(0.20%组)和0.50%(0.50%组)的酸化剂,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7.27±0.38) g的黄颡鱼6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养殖试验进行64 d。结果表明: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0.10%组达到最高值,0.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颡鱼全鱼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在0.10%组达到最高值,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0.10%组达到最高值。饲料添加酸化剂后,黄颡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水平的升高,酸化剂添加组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0.10%组的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20%组的黄颡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鱼粉、酪蛋白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40%、45%和50%的4种等能饲料,以确定乌苏里拟鲿稚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试验选用乌苏里拟鲿稚鱼[初始体重为(3.40±0.01)g]3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45%组乌苏里拟鲿稚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5%和40%组(P<0.05),但与50%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料系数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5%升高到50%,乌苏里拟鲿稚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乌苏里拟鲿稚鱼全鱼和肌肉水分以及全鱼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5%组乌苏里拟鲿稚鱼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5%和40%组(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乌苏里拟鲿稚鱼的全鱼粗脂肪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肌肉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则呈降低趋势。各组乌苏里拟鲿稚鱼的肥满度、肝胰指数和内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指标,乌苏里拟鲿稚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45%。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试验饲料50%鱼粉对鱼体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低牛磺酸含量的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4%、0.8%、1.2%、1.6%的牛磺酸,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将300尾平均体重为(19.14±0.06)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增加(P0.05),内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肥满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鱼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肝脏和肌肉中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游离丝氨酸含量以及肝脏游离蛋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鱼血清、肝脏、肌肉和全鱼中牛磺酸含量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与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07,P0.05)。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肝脏牛磺酸保留率呈上升趋势,而肌肉中牛磺酸保留率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各组试验鱼肌肉牛磺酸保留率均高于肝脏。由此得出,饲料中一定含量的牛磺酸能促进斜带石斑鱼生长和摄食,降低全鱼脂肪沉积,增加全鱼蛋白质沉积,降低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饲料中牛磺酸的适宜含量为1.04%。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青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540尾初始体重为(5.25±0.25) 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鱼油(FO)、猪油(PL)、菜籽油(RO)、玉米油(CO)、花生油(PO)、豆油(SO)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投喂6种不同脂肪源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18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无显著差异(P>0.05)。FO组、RO组和SO组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PL组、CO组和PO组(P<0.05)。FO组和SO组肝体比(HSI)显著高于PL组、RO组、CO组和PO组(P<0.05)。2) PL组、RO组、CO组和PO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SO组(P<0.05)。SO组和PL组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O组、RO组、PO组和CO组(P<0.05)。FO组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FO组和RO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PL组、CO组、PO组和S...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2.02±0.02) g的杂交鳢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精氨酸水平为2.31%、2.42%、2.72%、2.92%、3.12%的5种试验饲料,分别记作G1、G2、G3、G4、G5,饲喂8周。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精氨酸水平升高,杂交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G4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料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并在G4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精氨酸水平对杂交鳢存活率、肥满度、脏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2)杂交鳢全鱼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均在G4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全鱼水分、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精氨酸水平上升,杂交鳢全鱼精氨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G4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丙氨酸...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L-精氨酸(Arg)或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幼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道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质量为(22.02±0.02) 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3个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0.60%Arg、0.03%NCG的3种试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60%Ar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添加0.03%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存活率(P<0.05),添加0.60%Arg或0.03%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的蛋白质沉积率、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各组间杂交鳢的全鱼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60%Arg或0.03%NCG对杂交鳢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及血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肠道Na+/K+ATP...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野生和养殖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4龄野生和养殖各6尾作为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营养成分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 显示,野生全鱼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肌肉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不同饲料来源对拟穴青蟹营养品质的影响,取体重(8.52±0.34) g的蟹,分成两组,分别饲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试验周期42 d试验结束后分别取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组)和冰鲜鱼(冰鲜鱼组)养殖的拟穴青蟹,分离其肌肉和性腺,测定了肌肉和性腺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等的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拟穴青蟹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鱼组(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冰鲜鱼组拟穴青蟹性腺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FAA)总量均显著高于冰鲜组(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氨基酸评分(AAS)高于冰鲜鱼组,赖氨酸低于冰鲜鱼组;异亮氨酸化学评分(CS)高于冰鲜鱼组,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评分低于冰鲜鱼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冰鲜鱼组。配合饲料组性腺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AAS评分低于冰鲜鱼组,赖氨酸...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扇贝蒸煮液酶解产物(enzymolysis product of scallop cooking liquid,EPS)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的生长性能以及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及肠道消化酶等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50尾初始体重为(28±0.50)g的体格健壮、匀称的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5尾。在以鱼粉等为主要蛋白质的基础饲料对照组(C组)中分别使用1%(D1组)、2%(D2组)、3%(D3组)、4%(D4组)的EPS,设定5组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PS能显著提升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P<0.05),2%、3%组幼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P<0.05),EPS使用水平对幼鱼的成活率、肥满度、摄食率、肠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2%~4%组的幼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的全鱼粗蛋白、水分、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幼鱼血清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胰蛋白酶活...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以鱼粉、小麦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葡萄糖、蔗糖、糊精、土豆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分别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平均体重为(7.06±0.48)g的大黄鱼幼鱼50尾,以重复为单位养殖于浮伐式网箱(1.5 m×1.5 m×2.0 m)中,每天饲喂2次。结果表明: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组大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大黄鱼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的脏体比、肥满度及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小麦淀粉、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糊精、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大黄鱼的肝糖原含量最高,肌糖原含量最低。土豆淀粉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土豆淀粉的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但肝脏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活性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结果得出,大黄鱼对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等结构复杂多糖的利用能力要高于蔗糖和葡萄糖。  相似文献   

17.
岱衢族大黄鱼为我国优质大黄鱼养殖群体,养殖中所投喂的饵料往往影响着鱼体和肌肉营养成分、体色和肉色,这些均为衡量岱衢族大黄鱼品质的重要指标.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岱衢族大黄鱼鱼体和肌肉营养成分、体色和肉色指标,研究投喂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岱衢族大黄鱼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2组,分别投喂鲜杂鱼和配合饲料22个月,采样后所测鱼体和肌肉营养成分指标包括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氨基酸含量,体色和肉色指标包括L、a、b值.结果表明:与投喂鲜杂鱼相比,投喂配合饲料显著降低了岱衢族大黄鱼全鱼的粗脂肪含量(P<0.05),但显著提高了肌肉的粗脂肪、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谷氨酸(Glu)、总必需氨基酸、总呈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P<0.05);饵料类型对岱衢族大黄鱼的体色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但岱衢族大黄鱼体表不同部位颜色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背部相比,腹部的颜色较亮,且偏红黄.由此得出,相较于鲜杂鱼,采用配合饲料养成的岱衢族大黄鱼肌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450尾体质健康、初始体重(32.37±0.13) g的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含12%豆油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BA0)、200 (BA200)、400 (BA400)、600 (BA600)、800 mg/kg (BA800)胆汁酸,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BA0相比,BA400和BA600异育银鲫的末重(FBW)显著升高(P<0.05);BA600异育银鲫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脏体比(VSI)显著降低(P<0.05);BA200、BA400、BA600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异育银鲫肝体比(HSI)均显著降低(P<0.05),BA800异育银鲫肥满度(CF)显著升高(P<0.05)。与BA0相比,各试验组异育银鲫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BA400和BA...  相似文献   

19.
刘祥  易新文  胡毅  钟蕾 《中国饲料》2023,1(3):95-103
为精确斑点叉尾鮰蛋白需求量及其饲料中喷浆玉米皮的添加量,试验以初始体重(50.0±0.2)g的斑点叉尾鮰作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上添加0%(对照组,CON组)、3%(CG3组)、6%(CG6组)和9%(CG9组)的喷浆玉米皮配制成蛋白含量依次为34%、35%、33%、32%的四种饲料,研究其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体色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各组间斑点叉尾鮰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CG3、CG6、CG9组斑点叉尾鮰腹脂率显著降低(P <0.05),但CG3、CG6、CG9组斑点叉尾鮰背部肌肉b*值均显著提高(P <0.05);CON、CG3组斑点叉尾鮰肠道肌层厚度显著高于CG6、CG9组(P <0.05);各组间斑点叉尾鮰肠道优势菌门均为梭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与对照组相比,CG9组使斑点叉尾鮰肠道梭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下降,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上升。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喷浆玉米皮低于9%(粗蛋白质水平32%)时不影响班点叉...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需要量。以酪蛋白、明胶和糊精等为主要饲料原料,配制维生素B_2含量分别为0.4、2.6、5.4、10.8、20.4、39.7 mg/kg的6种试验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9.5±0.9)g的吉富罗非鱼10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肝脏维生素B_2含量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随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先呈线性增加,在达到10.8 mg/kg后趋于稳定,饲料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类似;10.8、20.4、39.7 mg/kg组脏体比显著高于0.4、2.6 mg/kg组(P0.05);10.8、20.4、39.7 mg/kg组肝体比显著高于0.4 mg/kg组(P0.05);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对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4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鱼水分含量以5.4 mg/kg组最低,显著低于除39.7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39.7 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除5.4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各组之间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对肌肉和肝脏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肝脏中维生素B_2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达到20.4 mg/kg后趋于稳定;0.4 mg/kg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折线模型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获得最佳生长速度和最大肝脏维生素B_2蓄积量时,其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需要量分别为10.2和19.3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