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选择20地位指数级、29 a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标准地并调查其生长量,随后采伐,设置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进行试验并营造第2代杉木林,开展杉木人工林连栽后的生产力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8 a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3.01 cm、9.20 m、16.23 m3/(hm2.a),而炼山(火烧采伐剩余物)处理的生长最差,其生长量分别为11.68cm、8.61 m、11.61 m3/(hm2.a).炼山处理的8 a生杉木林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不炼山(保留采伐剩余物)和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90.03%和71.50%,但各处理杉木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8 a生第2代杉木林立木蓄积量与采伐前的第1代的无显著相关,但与第1代的地位指数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4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1片29a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4a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均略有下降。BL3BM0(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4a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地位指数仅比1代下降0.67;其次为BL0BM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地位指数比1代下降0.85;BL1BM0(清走树木的所有部分)处理杉木生长最差,地位指数下降1.67。炼山处理(BL2BM1)与保留相同数量采伐剩余物而不炼山的处理(BL2BM0)相比,杉木生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立地管理措施对7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采取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营造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7年生时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对7年生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BL1(全树收获)处理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杉木生长最差。炼山处理的7年生杉木蓄积量仅为不炼山处理的85.73%,但不同试验处理之间杉木生长量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进行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31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16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16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全树收获)和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杉木生长最差。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贤权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24-27,36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研究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不同处理方式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BL3处理(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的10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处理(全树收获)、BL2处理(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和BL0处理(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而SB处理(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的杉木生长最差,炼山处理杉木蓄积量仅为不炼山的87.86%。  相似文献   

6.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5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1片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5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5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和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BL1(全树收获)和BL0(移走地上所有有机残留物)处理杉木生长最差.除了BL3与BL1处理的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外,其余任何处理间杉木生长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南平第1代杉木成熟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前测定每个标准地碳储量,采伐后采用5种方式处理采伐剩余物:全部收获(移走地面上全部有机剩余物,包括树木、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全树收获(收获树木的全部地上部分)、树干和树皮收获(仅收获树干与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仅收获树干和树皮,将全树收获处理的树枝和树叶移到这个处理中)、炼山(仅收获树干和树皮,然后火烧采伐剩余物),随后采用常规方法营造第2代杉木林。试验后12 a,对不同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第2代杉木林乔木层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61.03 t·hm-2)>全树收获(57.57 t·hm-2)>全部收获(55.64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54.38 t·hm-2)>炼山(49.00 t·hm-2);土壤层(0~40 cm)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99.49 t·hm-2)>全树收获(95.63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94.81 t·hm-2)>全部收获(91.55 t·hm-2)>炼山(91.23 t·hm-2,与第1代杉木林采伐前相比,第2代12年生杉木土壤层(0~40 cm)碳储量除了全部收获处理降低0.04 t·hm-2外,其他处理均有少量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第2代12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162.80 t·hm-2)>全树收获(155.56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151.24 t·hm-2)>全部收获(149.14 t·hm-2)>炼山(142.29 t·hm-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全树收获处理、树干和树皮收获处理、全部收获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比炼山处理高14.41%、9.33%、6.29%、4.81%,但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6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进行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6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6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全树收获)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杉木生长最差.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BL3和BL0处理分别上升0.56和0.27,其余3种处理则有下降.BL1、SB和BL2处理地位指数分别比1代下降0.39、045和0.63.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 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1)BL3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4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 ,对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pH值的作用最大 ,是最佳的立地管理措施 ;(2 )BL1BM0 (清理树木的所有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3)BL0 BM0 (清除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的杉木在 1~ 2年生时生长为次好 ,但对土壤肥力的维持最为不利 ,3年生后杉木生长略为落后 ;(4)BL2 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 )处理的杉木生长比BL2 BM0 (商业性收获 )的略好 ,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5 )采伐剩余物分解至质量残留 5 0 %的时间需要 2 0个月 ,估计分解至质量残留 5 %需要 90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试验表明:(1)BL3BM0(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3年生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BL0BM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2)BL1BM9(清走树木的所有地上部分)处理生长最慢;(3)BL2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处理的杉木生长比BL2BM0(商业性收获)的略好,但未达到差异显著;(4)除了BL3BM0处理与BL1BM0处理间的杉木单株总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任何处理间的生长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开展杉木人工林连栽后长期生产力变化研究,笔者于1995年在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溪源村湖尾寮山选择1片28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标准地,调查其生长量,当年年底采伐,之后在采伐迹地建立试验区,设置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进行试验。第2年营造2代杉木林,连续18 a对其生产力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处理(收取树干,清除地被并均匀填放)杉木林生长最好,接下来依次为B处理(收取全树)、C处理(收取树干)和A处理(收取地上所有有机物),E处理(炼山)杉木林生长最差。但是它们的生长指标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沈宝贵 《绿色科技》2021,(6):157-158,161
为了解采伐剩余物不同清理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了炼山、清除和劈条带3种采伐剩余物清理方式对杉木生长及生物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处理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炼山处理杉木干、根、地上和总生物量均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但叶和枝生物量各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炼山处理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小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为此,提出了炼山处理在杉木幼林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但其长期的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多代经营对人工林林生产力的影响及影响人工林林地生产的因素,并指出,多代经营会使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质量恶化,林地生产力下降。从林业技术措施来说,造成林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轮伐期短,全树采伐利用,火攻清理采伐剩余物和强度整地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一种能代替炼山的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风炮机"和"二锄法"等高工效免炼山综合管理技术,探究免炼山处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炼山处理4年后,林分的蓄积量、胸径和树高分别比炼山处理高出20.66%、1.8...  相似文献   

15.
炼山是中国南方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处理采伐剩余物的常用手段。但近年研究表明炼山会引起土壤养分流失等负面问题。为研究炼山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文章以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炼山及不炼山2种造林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能降低表层土壤容重,改善土壤蓄水保水功能并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能;炼山后土壤表层pH值提高,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降低,水解氮、速效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闽北林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及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力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有较大影响。随栽植代数增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平均木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及林分净生产力均呈逐代下降趋势,表现为1代>2代>3代,其中2代16地位指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比1代下降1 45%~11 68%;3代杉木比1代下降17 44%~60 53%,比2代下降16 23%~55 31%,多代连栽导致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信阳市南湾实验林场不同演替阶段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的林分蓄积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杉木人工林的蓄积量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然后林分密度逐渐下降。杉木林蓄积量的年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则在中龄林阶段最高,近熟林和成熟林时期的生长量逐渐下降。因此,杉木林经营应该在中龄林阶段加强间伐管理,从而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林分轮伐周期以恢复林地地力。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之一,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值得深思.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皆伐和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库的影响.结果如下:(1)皆伐所造成的干材C转移量为85.9(±7.6)t·hm-2、(2)炼山所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和凋落物C量损失分别为8.8(±0.3)t·hm-2、0.19(±0.02)t·hm-2和2.80(±0.08)t·hm-2、(3)炼山能显著降低0 ~60 cm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其C损失量为39.5(±1.0)t·hm-2.炼山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燃烧所释放CO2量为188.1 t·hm-2.在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人工林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青钩栲和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6 a生青钩栲与杉木人工林生长和生物量测定,进行青钩栲和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青钩栲人工林单株材积为0.229 3 m3.hm-2,比杉木人工林高14.76%,但其林分蓄积量小于杉木林;青钩栲林分生物量为148.59 t.hm-2,是杉木人工林的1.13倍;其干、枝、叶和根的生物量均高于杉木林,可见青钩栲人工林的林分结构比杉木林更有利于林分光合产物的积累,表明青钩栲是一种生长迅速的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6 a生拉氏栲与杉木人工林蓄积生长、林分生物量和林分空间格局的测定分析,进行拉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拉氏栲人工林单株材积为0.229 3 m3/hm2,比杉木人工林高14.76%,但其林分蓄积量小于杉木林;拉氏栲林分生物量为148.59 t/hm2,是杉木人工林的1.13倍;其干、枝、叶和根的生物量均高于杉木林,拉氏栲根系十分发达,其根系分布较杉木更为合理,说明拉氏栲人工林的林分空间格局比杉木人工林更有利于林分光合产物的积累.拉氏栲生产力较高,可望在南方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