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Eimeria tenella rhoptry neck protein 2,EtRON2)基因的重组质粒pCAGGS-EtRON2,并转染293T细胞进行表达,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其核心编码区的一部分,将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构建pGEM-Teasy-EtRON2质粒,双酶切出目的片段后与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tRON2。该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进行表达,分别用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EtRON2基因的表达情况。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tRON2经过双酶切鉴定,可见一条大小约为1172 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所登录序列完全一致;免疫印迹实验可见大小约为43 kDa的目的蛋白条带,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可以检测到特异性红色荧光。研究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EtRON2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tRON2,并在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为深入研究EtRON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四种鸡球虫卵囊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球虫病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病原体为鸡艾美耳属球虫。目前公认的9种,以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 necatrix)致病力最强。巨型艾美耳球虫(E. maxima)和堆型艾美耳  相似文献   

3.
鸡球虫病是以危害雏鸡为主的一种急性流行性疾病,死亡率高。其病原体主要是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现已发现的艾美耳属球虫(Eimeria)有9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布氏艾美耳球虫(E.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外源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转基因球虫(TE1)和BJ株(野生强毒)的发育和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BJ株,转基因球虫TE1株繁殖力下降约4倍,低剂量感染时致病性下降明显,但是高剂量感染时依然保持较强的致病性.另外,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TE1有滋养体、第一代裂殖体/裂殖子、第二代裂殖体/裂殖子和大小配子体等内生发育虫体.孢子化卵囊内4个孢子囊并非全部表达黄色荧光蛋白.这些结果说明黄色荧光蛋白和乙胺嘧啶抗性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致病性和繁殖力.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或异源染色体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5.
1 病原体 鸡球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其种类很多,目前世界公认的有8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有艾美耳属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2种,分别寄生于盲肠和小肠中段.  相似文献   

6.
鸡球虫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鸡球虫病是由球虫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对全世界的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球虫为顶复门、艾美耳属的细胞内寄生虫,能够感染鸡的球虫有7种,包括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布氏艾美耳球虫(E. brunetti)、巨型艾美耳球虫(E. maxima)、和缓艾美耳球虫(E. mitis)、毒害艾美耳球虫(E. necatrix)、早熟艾美耳球虫(E. praecox)和柔嫩艾美耳球虫(E. tenella)[1]。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HAP2)对球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将HAP2重组蛋白(rEtHAP2)加弗氏完全佐剂或弗氏不完全佐剂免疫雏鸡后,用E. tenella孢子化卵囊感染雏鸡,以雏鸡增重效果、卵囊排出量、肠道病变记分、血清抗体水平、淋巴细胞转化水平,评估rEtHAP2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设PBS免疫对照组、正常饲养对照组。结果显示:rEtHAP2免疫组雏鸡的平均体重、日增重、血清抗体水平、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均显著高于PBS免疫对照组(P0.05);卵囊排出量,肠道病变记分则显著低于PBS免疫对照组(P0.05);抗球虫指数ACI值为176.18,保护效果良好。研究表明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HAP2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成为柔嫩艾美耳球虫新型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8.
鸡球虫病是一种普遍多发、危害严重的原虫病。我国已发现的有八种,致病最强的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有一定致病力的为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  相似文献   

9.
用RAPD技术进行鸡球虫不同种株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随机引物成对组合的方式,对和缓艾美耳球虫(Eimeria,mitis)、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和柔嫩艾美耳虫(E.tenella)3个种各2个单卵囊感染纯株、E.tenella6个抗药性表型不同的单卵囊感染性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发现,RAPD技术能非常有效地用于上述球虫种、株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检测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鸡的血清和盲肠液中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变化,来分析中药“球康”的抗球虫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中药“球康”能增强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的IgA免疫应答反应,但是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河北株的致病性及其ITS-1基因序列遗传变异特点,对临床分离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通过人工感染雏鸡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并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_(50)),采用RT-PCR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的IT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序列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对雏鸡有较强的致病性,其LD_(50)为3.16×10~4个/只;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的ITS-1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TSH4PF3-17株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上海株的相似性在97.7%~99.0%之间,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与GenBank发表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TSH4PF3-17株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上海株聚为一支,亲缘性最近,与其它虫株亲缘性较远;与GenBank发表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TSH4PF3-17株序列相比,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的ITS-1基因序列中在第4、13、16、425位4个碱基发生缺失;第258、348位2个碱基发生变异,由C变为T,由G变为T。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遗传变异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球虫病原体单卵囊分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球虫病是一种普遍发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据我国已发现的八种,致病最强的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有一定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 SO7重组酵母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效果,试验用E.tenella的保护性抗原基因SO7与鸡IL-2基因串联在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进行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表达是否成功。分别以重组酵母全菌体破碎蛋白和诱导表达纯化的重组酵母蛋白免疫鸡只,并以1×10~4个/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进行攻虫,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诱导后的重组酵母全菌蛋白pPICZαA-SO7-IL2成功表达;两种蛋白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75.48,174.35,说明pPICZαA-SO7-IL2对感染鸡只具有较高的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原核细胞表达产物免疫雏鸡,观察其对球虫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将可溶性重组蛋白和包涵体重组蛋白经肌肉注射分别于7日龄、14日龄两次免疫罗曼小公雏,同时设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第2次免疫后1周(28日龄)用1 ×104个E.tenella卵囊进行攻毒,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表明,3-1E可溶性蛋白组免疫无论从卵囊计数、盲肠病变计分和相对增重均优于包涵体免疫组.说明3-1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世界性疾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常见疾病。1病原分类鸡球虫病的病原隶属原生动物门的艾美耳科(Eimeridae),艾美耳属(Eimeria)。目前世界公认的有9种,分别是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巨型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顶膜抗原1结构域Ⅰ(apical membrance antigen 1 domain I,E tAMA1-DⅠ)与棒状体颈部蛋白2(rhoptry neck protein 2,EtRON2)的互作关系,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cDNA为模板,PCR扩增出492 bp的E tAMA1-DⅠ片段和1395 bp的E tRON2片段,并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相应重组质粒。获得的阳性重组质粒及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的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55和pBiFC-VC155用E c oRⅠ和B g I II进行双酶切,将E tAMA1-DⅠ、E tRON2分别与pBiFC-VN155、pBiFC-VC155连接,构建真核重组质粒pBiFC-VN155-E tAMA1-DⅠ和pBiFC-VC155-E tRON2。将2个真核重组质粒分别转染BHK细胞进行表达,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可在BHK细胞中成功表达。将2个真核重组质粒共转染至BHK细胞中,同时将pBiFC-bJunVN155和pBiFC-bFos(deltaZIP)VC155、pBiFC-bJunVN155和pBiFC-bFos(delta)VC155共转染至细胞中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BiFC结果发现真核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阳性对照组的BHK细胞均产生绿色荧光,而阴性对照组无荧光,表明E tAMA1-DⅠ与E tRON2蛋白之间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E tAMA1及E tRON2在球虫入侵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8株不同来源柔嫩艾美耳球虫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对其艾美耳球虫微线体3(Eimeria tenella microneme protein,EtMIC3)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柔嫩艾美尔球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研究EtMIC3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获得2976 bp的目的片段,各株与FJ374765.1 CDs的序列相似性在99.8%~99.9%之间,各株之间的序列相似性为99.9%~100.0%,各株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记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tMIC3蛋白(ACJ11219)相似性在99.6%~99.9%之间,不同地理来源或耐药性虫株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本研究首次对中国EtMIC3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株EtMIC3基因高度保守,为有效的疫苗候选因子,为进一步进行柔嫩艾美耳球虫基因工程疫苗构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一种商品化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对E.necatrix和E.tenella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基于试验鸡血便记分、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值、卵囊值及抗球虫指数(ACI)等指标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攻虫组抗E.necatrix和E.tenella的ACI分别为157.3和135.6,均低于160,表明该球虫疫苗抗两种球虫的效果均为低效.然而,免疫攻虫组鸡血便数量、血便记分、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等指标均优于阳性对照组.综合指标显示,该疫苗对E.necatrix和E.tenella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但单纯采用疫苗并不能够达到防控鸡球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江津地区鸡球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重庆江津地区 12个养鸡场和 18个养鸡户的鸡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养鸡场鸡球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 ,一般有 4种以上的艾美耳球虫。本次共检出有 7种艾美耳球虫 ,即 :柔嫩艾美耳球虫 (Eimeriatenella) ,巨型艾美耳球虫 (E.maxia) ,堆形艾美耳球虫 (E.acervulina) ,毒害艾美耳球虫 (E.necatrix) ,布氏艾美耳球虫 (E.brunetti) ,变位艾美耳球虫 (E.mivati)和和缓艾美耳球虫 (E.mitis) ,其致病虫种主要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海南株SO7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对E.tenella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力,分别于8和16日龄采用SO7基因可溶性重组蛋白和包涵体重组蛋白经肌肉注射两次免疫文昌鸡公雏,同时设立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免疫组和攻虫对照组雏鸡于27日龄接种5×10~4个E.tenella卵囊,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显示,与攻虫对照组相比,SO7可溶性蛋白组雏鸡的相对卵囊产量降低了82.9%,攻虫至试验结束的增重增加了76.3%,盲肠病变减少了29.8%;SO7包涵体蛋白组雏鸡的相对卵囊产量降低了60.4%,攻虫至试验结束鸡增重增加了42%,盲肠病变减少了18.7%。结果表明,E.tenella海南株SO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且SO7可溶性蛋白的抗球虫效力优于包涵体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