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免疫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对免疫稳态的维持和免疫发病机制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菌群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色氨酸等代谢产物参与宿主免疫代谢过程.文章介绍肠道微生物菌群对不同免疫细胞亚型胞内代谢的影响,旨在阐述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免疫代谢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健康和疾病状态的影响,为开发能...  相似文献   

2.
共轭亚油酸调控动物体脂肪沉积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异构体混合物的总称.有位置异构和几何异构两类,其中顺9.反11-CLA和反10.顺12-CLA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约占CLA混合物总量的80%。CLA与亚油酸(IA)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结构式上两个双键连接方式的不同.CLA的两个双键是通过一个碳-碳单键直接连接的,  相似文献   

3.
猪体内脂肪沉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营养、环境、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的整合发挥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调控猪脂肪沉积的多种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肠道中大量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饲料养分的高效利用.正常稳定的肠道菌群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在促进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及抵御外源致病因子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家畜品种、养殖环境、饲料来源及生产目标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调控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基于外源措施...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是影响宿主健康的关键介质。肠道中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分解各种膳食营养素而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有益于宿主健康。微生物产生的色氨酸与宿主多种不同生理过程紧密关联,如宿主的生理防御、内稳态、肠道屏障免疫以及炎症性疾病等,但还不清楚这些色氨酸代谢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或竞争关系。因此,明确由微生物代谢产生色氨酸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与色氨酸代谢的特点及其代谢产物在肠道免疫屏障中的作用,色氨酸代谢物作为关键信号分子在不同的肠道炎症疾病中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色氨酸代谢物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旨在探讨肠道微生物的色氨酸代谢物对宿主健康的潜在影响,为今后肠道微生物代谢与哺乳动物健康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9,(5):56-60
传统动物营养学主要关注营养物质在肠道中被直接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部分,但忽视了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猪营养团队在此领域做了系统研究,文章将对此作一综述,以期为健康、高效、安全的动物生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柠檬酸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肠道栖息着数以亿计的共生细菌,在与宿主共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微生态系统,称之为"全功能体".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肠道细菌作为一个整体,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诱导、学习及调节至关重要;而菌群失调将导致多种免疫失衡相关的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细菌代谢产物,包括食源性代谢产物、经菌群修饰后的宿主细胞代谢产...  相似文献   

9.
王留  王向国 《养猪》2014,(6):7-8
为研究大枣多糖对保育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50头体重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药物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100 mg/kg,500、1 000、1 500 mg/kg大枣多糖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大枣多糖500、1 000、1 500 mg/kg。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大枣多糖1 000、1 500 mg/kg能够降低保育猪肠道食糜的酸度,抑制肠道大肠杆菌的繁殖,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繁殖,仔猪肠绒毛长度增加,肠道隐窝深度变浅,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代谢调节因子,通过结合靶细胞膜上的瘦素受体(Lep-Rb)后经过相关的信号转导体系来发挥生物学作用。Leptin可抑制脂肪的沉积,促进脂肪的水解。就其对动物机体脂肪沉积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脂肪沉积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63.53±0.40) kg]相近的三元杂交(杜洛克×长白×大白)阉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1)正常蛋白质饲粮组(作为对照组,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6%);2)低蛋白质饲粮组(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3%);3)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组(饲粮含10%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3%)。试验期为45 d。结果显示: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低蛋白质饲粮显著增加了体脂重量并显著降低了结肠中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但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缓解了低蛋白质饲粮的这些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育肥猪体脂重量与结肠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与低蛋白质饲粮相比,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结肠中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5),且显著增加了结肠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结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对猪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预防性调节,同时分析其在感染前的特征可以为利用该菌群预防猪感染疾病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的组成对宿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内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参与动物体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全过程。文章通过综述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年龄、饲养环境、日粮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方面)及肠道菌群与物质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与脂类、矿物质、纤维素相关关系综合解析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的作用,为人们了解、认识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脂肪性状因能影响肉质和育肥效率而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猪被视为研究人类肥胖症和代谢症候群等诸多疾病的模型动物。当前人类,由于脂肪过度沉积而蔓延全球的肥胖症已演变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比较基因组学的运用将会为遗传上研究脂肪和肥胖带来新的视点。脂肪性状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这些遗传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5左右。对猪全基因组扫描显示有500多个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跟脂肪形成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与之相关的多个候选基因多态性已分析出来,包括基因编码的LEP及其受体LEPR、IGF2、FABP3、FABP4、MC4R及FTO。在这些因子中,对猪脂肪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是IGF2;与人类肥胖症最为密切的是FTO,然而,该基因对猪脂肪形成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逐步揭示出更多跟脂肪沉积和油脂代谢相关的基因。近年来,以RNA干扰为主的表观基因组学被认为是获得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重要途径。总之,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脂肪性状多态性的遗传背景是高度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育肥金华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脂质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为(59.2±5.3)kg的健康金华猪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猪,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料,姜黄素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00 mg/kg姜黄素,试验预试期7 d,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300 mg/kg姜黄素对育肥期金华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姜黄素降低了育肥期金华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耗重增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姜黄素降低了金华猪的背膘厚和背部脂肪脂肪细胞大小(P<0.05),还提高了肌内粗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姜黄素下调了金华猪背部脂肪中脂肪生成相关基因PPARG、CEBPA的mRNA表达水平(P<0.05),且提高了背最长肌中PPARG的mRNA表达水平(P<0.05);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育肥期金华猪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组金华猪盲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布劳特氏属(Blau...  相似文献   

16.
小型猪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稀释滴种的细菌定量方法对饲养在相同环境中的三种猪(小型猪、北京黑猪、两者杂交一代猪)四个年龄(2、4、6、8月龄)、四个部位(空脑中部、回肠、盲肠、结肠中部)和九种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真杆菌、拟杆茵、分叉杆菌、小棱菌、韦荣氏小球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进行了定量分析。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得到了小型猪正常肠菌群的一些生理值;并认为2月龄后猪肠道乳酸杆菌、消化球菌、韦荣氏小球菌占优势;三种猪2、4、6、8月龄间正常肠菌群无显著性差异;种群间肠菌群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物在调节宿主生理机能、代谢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影响猪健康和重要经济性状表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对猪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越来越深入,了解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将有助于为从肠道菌群方向入手改善猪群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参考。作者首先综述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肠道部位以及主要商品猪和中国地方猪肠道核心菌群组成;其次系统总结了宿主遗传背景、饲粮种类、性别、环境以及抗生素、益生菌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等因素对猪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最后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主要功能及其对饲料利用率、脂肪沉积、宿主行为和免疫炎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找到适宜猪有益菌群利用的低聚糖,利用模拟猪肠道内环境的体外试验研究了含有不同的功能性低聚糖(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发酵液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及其pH值在不同发酵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酵24小时后含糖发酵液大肠杆菌增加的幅度与无糖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6和12小时,各发酵液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酵24小时后,含糖发酵液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无糖发酵液(P<0.05),其中含葡萄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发酵液中增加的幅度最高,但葡萄糖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酶分解利用,含糖发酵液的pH值显著低于无糖发酵液(P<0.05)。可见,低聚糖通过降低肠道pH值并作为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底物促进其生长,以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效果最佳,但对大肠杆菌促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猪脂肪沉积的品系差异及其cAMP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8月龄混系和丹系长白肥育猪16头,空腹采血测定cAMP、胰岛素、激素敏感脂酶(HSL)、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屠宰后测定胴体指标,并采背部脂肪和肝脏组织,分析了cAMP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以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与混系相比,丹系瘦肉率、眼肌面积和后腿比分别高9.44%(P<0.01)、9.67%和4.00%,背膘厚、脂肪率和板油比分别低7.97%、18.10%(P<0.05)和14.25%。血浆cAMP、HSL和FFA分别比混系高32.85%(P<0.05)、7.41%和123.41%;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则分别低12.23%和18.06%.丹系脂肪组织中总脂,14碳和16碳脂肪酸分别高10.85%、39.66%(P<0.01)和7.31%,而18碳脂肪酸则低4.31%;丹系肝和脂肪组织中cAMP和AC显著高于混系。结果证明,猪脂肪沉积的品系差异与肝、脂肪组织及血中cAMP的水平有关,脂肪沉积的cAMP调控具有明显的品系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0,37(9):62-65
通过营养技术手段调控猪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和降低肠道p H等路径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加猪体免疫力,促进猪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生产性能以及改善猪胴体品质。文章综述了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及营养调控路径,以期为通过营养技术手段改善猪肠道健康的深入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