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美育是运用生态美学观念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的美育教育,是传统美育的转型与发展,花艺疗法是生态美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生态美育能使大学生认识生态的重要性,从情感上热爱保护环境,从行为上自觉养成环保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该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农林高校特点,提出花艺疗法融入生态美育的多彩愈疗模式,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途径融合开展学生身心素养教育,希望为高校普及生态美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工作,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特有的辐射功能,努力使其成为实践和传播生态文明的主力军。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概念的了解程度、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渠道、生态文明实践行为的现状、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形式等方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及实践活动缺乏评价指标、活动的宣传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组织有待加强、活动缺乏延续性等;并提出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班级为单元开展实践活动、发挥环保社团的引领作用、优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促进生态文明网络社区建设、有效利用高校的特色资源、以高校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等。  相似文献   

3.
林科高等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草原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适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新林科"建设既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和林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林科"建设的愿景目标包括推进林业草原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整体构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劳动教育是林科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文中在分析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单一且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浅显且教育形式窄化、课程效果有限且考核机制功利化等问题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为例,提出"新林科"背景下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可通过构建"劳动教育+"四维培养体系,即"思政劳育" "专业劳育" "实践教育""课程劳育"的多样化组合方式,不断深化大学生劳动认知,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切实培养出符合"新林科"要求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专业情怀日趋坚定,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很少,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论基本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较低,所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普及和拓展;同时,通过课后的实践教学,指导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践行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此外,高校还应从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关乎大学生人格品德养成、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分析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实困境的基础之上,尝试构建了高校生态德育的路径:通过生态知识与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修养;通过体验教育扩展学生的生态道德视野;借助行为教育、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生态道德自觉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园艺疗法是园艺操作与心理调节相结合的一种心理疗愈方式。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积极品质,该研究通过为期一年的试验,验证了园艺疗法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园艺疗法在高校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生态文明的产生过程及其内涵,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绿色精神教育。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两山"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两山"理论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意义。结合浙江省15所高校5 330个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抽样调查结果,提出坚持"五个融入",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生态文明的产生过程及其内涵,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绿色精神教育。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实践育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倡导学生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高校作为大学生发展的培养者和教育阵地的坚守者,应通过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将实践育人落到实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立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提出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专业知识,积极弘扬生态民生协同建设意识,在实践的同时,反思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对策。同时,通过生态民生协同建设中多项实践实例证明了育人成效:大学生思想修养、团队合作、适应社会、社会责任、实践能力、知识运用6个维度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新开设了“自然生态摄影”全校公共选修课。该课程融合艺术审美与自然教育,将理论、实践和研讨3类授课形式有机结合。“自然生态摄影”理论课程注重强化摄影基础,鼓励学生提升生物认知水平;实践课程由易到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拍摄实践;研讨课程重在经验分享和小组之间的沟通。将审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等育人元素融入“自然生态摄影”课程教学中,总结了备课、注重课堂记录、构建“课代表-组长”运行模式的教学经验。提出“自然生态摄影”课程改革建议:理论课优化、实践课拓展、开展教材建设、强化师生沟通、突出学习小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了美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双重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园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应用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价方法,在大学生成长小组中实施园艺疗法。以"缤纷生活"为主题,多肉植物为主要材料,小组成员合作,自主设计、制作一幅园林缩微景观实景。结果表明,园艺疗法可增强大学生自我觉察与心理调节能力,体验"团队"与"过程"的意义,既拓展了园艺疗法的角度与深度,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都需要大批有较高生态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将大学生生态素质培养作为生态学教学的核心,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学生个人发展以及生态学自身特点的要求。在高校开展生态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生态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校应将大学生生态素质的培养作为贯穿生态学教学全过程的主线,不断调整生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采取实例教学、课外教学和综合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较高生态素质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认为,高校建设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要先行。首先,高校要切实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促进生态道德的建设。其次,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人格,通过工程、自然科学类的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力,通过营造自由和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第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风尚。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了大学生的绿色认知情况,并运用SPSS20进行了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绿色认知的因素为绿色意识、绿色宣传、绿色实践及绿色课程等主因子,该结果可以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绿色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劳动是人类生存和不断发展的需求,劳动教育既是促进人类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提升、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劳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改革内容。以郑州商学院的劳动育人工程为例,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育人工程的培育对策,以期为高校劳动育人工程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其能在高校教育和工作岗位上无缝衔接,是每一个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法国国立园艺与风景园林学院是法国培养园艺和风景园林工程师的唯一的高等专业学院,以出色的专业培养和就业指导而著称。通过对法国国立园艺与风景园林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个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提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从课程的丰富性、培养环节的系统性、实践环节的针对性方面进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未来的导向者,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基于对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起源及内涵的阐述,对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存在教育目标不具体、课程设计有欠缺和授课教师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质量的建议,包括基于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通用性和专业性2个特性明确教育目标;完善课程设计,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丰富授课方式,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组建教学团队,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加强绿色大学建设。绿色大学建设的关键,是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培养具有明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正确对待生态文明的态度、高度的生态文明建设热情和实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技能的新型人才而实施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存在教育内容较为散乱、缺乏独立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等突出问题。因此,高校要在处理好生态文明教育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承接关系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结构、建设原则、组织实施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现代生态意识必须与传统生态意识相融合,才能真正具有实践指导和历史发展的意义.为此,在阐述哈萨克族概况及其民族风俗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哈萨克族民俗中崇拜、禁忌、装饰图案、清洁卫生和衣食住行等的生态价值,指出无论是哈萨克族古老的自然崇拜还是其贯穿于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都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指出哈萨克族民俗的生态价值对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基于此提出民俗生态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多样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