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赤眼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进行了野生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人工驯养、繁殖及苗种培育,并对其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以胸腹注射法进行一针或两针人工催产,效果都较好,效应时间一般随水温升高而缩短,24℃~27.5℃一针注射后的效应时间为10~12 h;22℃~23℃两针注射(距第二针)的效应时间为8h左右;浮盘与水泥池组合式孵化方式合理、可靠,3年累计孵出鱼苗218.2万尾;赤眼鳟的孵化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在21~24℃时,一般需32 h孵出,而当水温上升至24~27.5℃时,则仅需20~24h即可出膜;鱼种培育阶段,生长较快,冬片鱼种规格也能达到10 cm~15 cm,3年累计育出赤眼鳟冬片鱼种22.81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2.95%.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是一种适应于静水水体繁殖生长的名贵经济鱼类,多生活于水的中下层。产孵期5~6月,卵具粘性,产出后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成鱼主食植物性饵料,但也食少量浮游动物;幼鱼以枝角类和其他甲壳动物为主食,也食少量植物嫩叶。近年来已成为池塘和湖泊水库放养的对象。因其以食草为主、适应性强、易饲养、疾病少、增收潜力大,深受养殖户欢迎。现将亲鱼培育、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启春 《淡水渔业》2001,31(5):14-15
我所于 1998年、 1999年两次从浙江省引进巴西鲷夏花苗种进行养殖试验 ,初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笔者于 2 0 0 0年 6月在泉州育苗点进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 ,取得较理想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人工繁殖1 1 1 池塘条件及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为 5 0 0m2 的旧养鳗池 ,水深 1 0m。底部为鹅卵石底 ,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此次人工催产的亲鱼系 1998年从浙江引进的夏花苗种 ,先在土池经过 16个月养成 ,于 1999年底共转移尾均重 0 4 5kg的后备亲鱼 30尾至水泥池进行培育。与银鲈、条纹鲈亲鱼进行混养 ,不再单独投饲。1 1 2 催产、孵化条…  相似文献   

4.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俗称红眼睛,我省的闽江、九龙江、汀江等水系均有自然分布.在闽江上游地区,该鱼曾是当地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但多年来由于水质污染、酷渔滥捕等多种原因,野生赤眼鳟资源已日趋减少.2002年我们取得亲鱼驯养和人工繁育成功,2003年已达到批量育苗的规模,所育苗种已陆续向外推广,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两年来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赤眼鳟苗种培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鱼苗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和轮虫,以后逐渐转为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鱼体全长3cm以后,主要摄食配合饲料和腐屑。仔鱼阶段常栖塘边,3cm以后分散活动。临界温度2~40℃,适温18~30℃。  相似文献   

6.
浅色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俗名白奈,金丝鲵,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其鳔是名贵的中药补品。浅色黄姑鱼属于温水性的鱼类,适温范围8℃~33℃,最适生长水温为24℃~29℃,产卵水温24℃~28℃,性成熟年龄为2周龄,生长适盐范围10‰~40‰。为探讨浅色黄姑鱼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  相似文献   

7.
虹鳟鱼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大大促进了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自 1984年起步试养到目前已发展到养殖面积 1.5万米 2,年产商品鱼 400吨,产值 1000万元,成为名特优养殖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受自然条件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养殖所需的苗种全部依赖于外埠购卵孵化培育,养殖成活率及生产的主动性都受到了较大限制。因此,搞好虹鳟鱼的人工采卵孵化,提供充足的优质卵苗,对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虹鳟鱼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我们进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一 )试验…  相似文献   

8.
9.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氧,适温范围0~38℃,杂食性,可食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省淡水良种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能生肌补血、滋补身体,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在当前水库养殖中风行混养少量乌鳢,既可清除水中野杂鱼、又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目前乌鳢养殖的苗种来源一般是从市场收购或野外采捕,苗种供应得不到保障。为解决苗种供应,探索切实可行的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我们在上高县鱼种场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伯仁 《水产养殖》2005,26(2):30-31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淡水温水性鱼类,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由于该鱼适应性强,生长较快,食性杂,饲料易解决,又适于池塘、水库等各类水体的增养殖,且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已被人们所重视,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淡水名优养殖对象。为推动赤眼鳟人工养殖的发展,现结合两年来的试验观察,将其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角鲂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催产三角鲂亲鱼30组,催产率达到83.33%,水泥池孵化,水温26~28℃时经30~36h开始出苗。经仔鱼(2.5mm左右)培育、鱼苗培育,5月中旬可出塘,鱼苗普遍长至4.5cm,成活率80%~90%。  相似文献   

13.
锦鲤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淡水黑鲷是我国于199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名优新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食性广、适应性强、易上网、肉味鲜美等优点。2001年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对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1亲鱼培育亲鱼的培育是指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个体,在良好的水质条件,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科学地管理,促进性腺发育、转化、使亲鱼性腺成熟并在人工创造适宜条件下,进行繁殖,产卵。可分夏季池塘培育与冬季温室培育。1.1夏季池塘培育池塘准备选择面积667~2000米2,进排水方便,不渗漏,淤泥少的池塘,抽干水,每667…  相似文献   

15.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忠臣 《淡水渔业》2003,33(6):57-58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 ,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深受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市场的欢迎 ,且价高畅销 ,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市养殖泥鳅的苗种 ,大部分是靠天然捕捞 ,优劣不等 ,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 ,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旨在推进该项事业的发展 ,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1 泥鳅的人工繁殖1 1 泥鳅亲种的选择及培育 ①亲鱼来源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尽量避…  相似文献   

16.
宋长太 《内陆水产》2004,29(11):8-8
为了解决黄颡鱼苗种来源,我们依据黄颡鱼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同一对鱼产卵受精要分几次进行和雄鱼在穴口护卵孵化等特殊习性,于2004年在承担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大规格优质河蟹与名贵鱼类混养技术推广”的项目过程中,采取半人工繁殖黄颡鱼鱼苗生产性试验,并获得了成功。现将其苗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根据萍乡肉红鲫生物学特点,本文系统地研究出了一整套人工繁殖技术:即亲鱼培育、亲鱼雌雄鉴别、亲鱼选择、人工鱼巢、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技术。在自然条件下,当水温达到17℃以上(清明前后)即能自行产卵。该鱼对市售的渔用催产激素没有明显的选择,都能使其发情产卵,LRH—A的注射标准为10μg/kg,HCG为1000IU/kg。产粘性端黄卵。催产率为96%,受精率为85%,鱼苗孵化率为87%。在水温18—20℃时孵化时间为96h。萍乡肉红鲫苗种培育技术分为夏花培育和冬片培育阶段,其培育方法同其它鲫鱼苗种培育方法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8.
红鳍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 )俗称“白刀”,属鲤科、鲌亚科、鲌属,为闽江流域优质经济鱼类之一。红鳍鲌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长期以来,市场销售的红鳍鲌一直来源于江河天然捕捞,上市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把红鳍鲌开发成淡水名优养殖新对象,自1998年以来,我们连续多年开展了红鳍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本文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1材料与方法 1.1亲鱼来源与培育 1.1.1亲鱼来源 用于人工繁殖试验的亲鱼,系福州琅岐经济区附近江河水域采捕的野生红鳍鲌鱼种(个体重0.2~0.3Kg),在普通养鱼池塘培育至性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河道污染严重,野生泥鳅苗种资源日见匮乏,为满足养殖户对泥鳅优质苗种的需求,1998年进行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共获受精卵43万粒,培育各种规格苗种28.6万尾。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基本设施本试验在华村水库管理所内进行,水源来自管引库水。3月底即人工繁殖前1个多月,在避风向阳、光照充分的地方,建造水泥他15个,其中:面积10m2培育他1个,池深1m;面积4.5m2孵化池4个,地深0.5m;面积20m2育苗池10个,池深0.8m。另外,管理所内有4亩池塘可用于泥鳅种的培育。水泥地池底平整,呈长方形,池边设注排水…  相似文献   

20.
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东方鲀在湛江地区的繁殖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中旬,盛产期为3月份。网箱培育的亲本性腺可成熟并可自然产卵。28组亲鱼催产率为100%。水温17~19.5℃效应时间38~74h,水温22~25℃效应时间25~58h。水温19.5~24℃,88~10lh出苗,水温23.5~25.5℃,8l~85h出苗。28组受精孵化率10%~96%,平均58.8%。23.5~25.5℃仍为受精孵化的适宜水温。初孵出仔鱼在卵黄囊消失前从孵化桶直接移到上池,经71d培育平均全长达5.5cm,体重4.4g,成活率38.4%。其主要技术措施是肥水放苗、壮苗下池,及时补充和调整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