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椒,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志强  孙福在 《植物检疫》1994,8(6):358-360
辣椒、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国内外研究进展杜志强,孙福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辣椒、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称疱病,国内也叫细菌性疮痂病。早在本世纪20年代,该病就有过报道。其病原菌于1920年经Doidge鉴定,1939年由Dowson正式定名...  相似文献   

2.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亦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其寄主主要为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和辣椒(Capsicumannuum),接种寄主有茄子(Solanummelongena),主要危害番茄。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在摩洛哥、...  相似文献   

3.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主要为害番茄,还可为害辣椒。2005年笔者在定州番茄上发现该病发生,受害田块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1病原及症状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此病主要为害番茄叶片、茎、果实和果柄。番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叶片感染,由下部老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先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mm,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叶柄和茎秆症…  相似文献   

4.
番茄疮痂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平 《植物医生》1999,12(5):15-15
番茄细菌性疮痂病又称斑点病,分布于全世界60多个国家,90年代初在我国不断蔓延,现已成为番茄上一个重要病害。近二年,该病在偃师市危害严重,影响生产很大。一、症状该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及果实,近地面老叶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展成圆形或连接成不规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粗糙不平,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叶片干枯质脆。茎部感病先在茎沟处出现褪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形成长椭圆形黑褐色病斑,裂开后呈疮痂状。果实上主要危害着色前的幼果和青果,果面先出现褪绿色斑点,后…  相似文献   

5.
Sijam  K 魏亚东 《植物检疫》1993,7(6):436-439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 是引起辣椒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细菌,该菌为种传。初期研究中,利用叶片富集培养基从辣椒种子回收到这种病原菌;亦有利用半选择性的Tween 培养基从土壤(Tween B)、植物材料(Tween A)和番茄种子(Tween B)中分离到这种病原菌。Tween B 改良培养基,把头孢霉素Ⅵ、托普霉素和硼酸的量分别缩减46%、50%和67%,能明显地  相似文献   

6.
辣椒病害及防治罗林钟,莫昌寿(四川省合川市科协631520)辣椒的病害有疮痂病、炭疽病和白绢病,多在高温多湿的季节发生。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常引起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绿色小斑点,扩大后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且...  相似文献   

7.
新疆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加工型辣椒主要产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细菌性病害。从发病辣椒叶片中分离细菌,通过烟草过敏性反应、马铃薯软腐试验和接种辣椒等致病性测定,确定了13个致病菌株,各菌株之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通过菌体形态、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寄主范围测定,结合16S rDNA和rpoD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病原菌人工接种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及黄瓜、四季豆、白菜、萝卜、芹菜等植物。P. syringae pv. syringae引起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8~1999年在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等地的大棚番茄上发现一种番茄病害,并从其病叶、病茎杆上分离得到了23个细菌菌株。接种番茄幼苗上,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到此病原细菌。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G+C mol%等鉴定,确认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Okabe)Young,Dye&Wilkie)。该病菌引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称叶斑病)。病菌除侵染番茄外,尚能侵染茄子、辣椒、龙葵、白花曼陀罗和毛曼陀罗。该病害尚属我国大陆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病原菌分类、检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细菌性病害,该病能引起辣椒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国外特别是美国对该病害研究较早且较深入,国内相关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主要围绕病原菌的分类、检测和病害综合防治等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辣椒炭疽病又叫辣椒重茬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分布普遍且为害严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流行蔓延快,为害时间长,为害重,损失大.该病除为害辣椒外,还为害番茄、茄子等.  相似文献   

1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Pst)为其病原菌,其与番茄的互作系统是研究植物抗感病机理的典型模式系统。Pst存在2种无毒基因:avrPto和avrPtoB,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均能与番茄抗性基因Pto编码的Ser-Thr蛋白激酶互作,符合Flor"基因对基因"学说。AvrPto和AvrPtoB在表达Pto的抗性植物中,与Pto互作,表现无毒功能,引发植物防御反应;而在缺失Pto的感病植物中,它们具有毒性,促进细菌的生长。本文综述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avrPto及avrPtoB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这有助于了解病原物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对认识植物的感病性、抗病性以及植物防御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细菌性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危害蘑菇和平菇。1.发病症状局限于菌盖上,菌盖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渐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成小斑,不规则,凹陷,凹陷处呈棕褐色。湿度大时,凹斑内有粘稠的菌液,当病斑干后,菌盖往往开裂。2.病原该病由托拉斯假单胞杆...  相似文献   

13.
简芳 《植物医生》2014,(1):18-19
玉屏县番茄常见病害有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细菌性斑点病、溃疡病和青枯病等,在防治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改善番茄品质,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正>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属于茄科番茄属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们喜欢的一种物美价廉的蔬菜。随着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番茄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番茄的茎、花、叶柄和果实[1]。2021年春季,发现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设施番茄温室,番茄植株表现出的症状与已报道的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相似。叶片症状为不规则的褐色及深褐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聚集变成叶片的坏死区,  相似文献   

15.
京郊和大同地区发生番茄细菌性疮痂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0年7-8月,在京郊和大同地区的番茄上普遍发生一种类似溃疡病的病害,作者分离出12个菌株,做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等项鉴定,确定病原菌为疱病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1978。称之番茄细菌性疮痂病(见封二)。 该病主要危害番茄的叶、茎和果实。病叶早期在叶背出现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展,近圆形或连结成不规则型黄褐色病斑,粗糙不  相似文献   

16.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Okabe) Young, Dye& Wilkie]是为害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印度、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仅报道在吉林省长春市郊区的番茄大棚内发生,山西未见报道。 2000年 11月份,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的 54棚温室 (约 3.6 hm2)番茄普遍发生了该病,番茄茎秆上出现大面积的黑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致使植株发育迟缓,果实膨大受阻或幼果开裂,产量损失极大。据调查,严重发病地块约 1.3 hm2,发病株率 80%~ 90%;轻发病地块约 2 hm2,发病株率 35%~ 40%。该…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霉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辣椒疫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除危害辣椒外,也可侵染番茄、茄子、黄瓜、西瓜、南瓜等作物。该病于1918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现已遍及世界各地的辣椒种植区。近年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我国青海、新疆、浙江、湖北、上海等10几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疫病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短期内就可暴发,使辣椒生产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辣椒疫病是多循环的病害,在一个生长季可以发生多次接种体的产生和多次再侵染,因此感病部位接种体的传播在疫病的流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辣椒青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秀琼 《植物医生》2007,20(6):17-17
辣椒青枯病是兴仁县辣椒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属细菌性病害,具有发病快、防治难、为害重等特点。近几年,兴仁县普遍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因其致病的特殊性和某些客观因素限制,该病一旦发生便难以控制,对辣椒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为减少农民经济损失,笔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并总结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辣椒是云南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病毒病尤其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发病严重,影响了辣椒产量和品质。利用RT-PCR技术对从云南辣椒主产区采集的疑似感染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25份辣椒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2份样品检测出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检出率为48.0%,其中6份是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 (TSWV),检出率为24.0%;5份是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 (TZSV),检出率为20.0%;有1份是TSWV和TZSV复合侵染,检出率为4.0%,这是在云南辣椒生产上首次发现TSWV和TZSV的复合侵染。通过鉴定,初步了解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云南辣椒生产中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制定云南地区该属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病毒病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近年来在番茄种植新区发生严重, 疑似为种子带毒传播。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番茄种植新区的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 RT-PCR验证的方法检测病毒种类;对番茄病果种子进行超薄切片制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将病果种子播种后对种苗进行RT-PCR带毒检测。结果表明, RNA-seq高通量测序及RT-PCR检测到的病毒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 TZSV)、番茄黄斑驳相关病毒(tomato yellow mottle-associated virus, TYMaV)、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i veinal mottle virus, ChiVMV)、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 STV)。透射电镜观察到种胚细胞及胚乳细胞中分布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体。病果种子播种28 d后的种苗具有病毒病症状, 通过RT-PCR检出TZSV、ChiVMV、STV, 检出率分别为60%、100%、80%。上述研究结果为TZSV通过种子传播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并为源头防控番茄病毒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