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蚕(Bombyx mandarina Leech)亦称野桑蚕,属鳞翅目蚕蛾科,分布于我国桑树种植地区,北起辽宁,西至陕西、四川、贵州,南迄湖南、江西,东达沿海各省及台湾等地均有发生。总体上,野蚕年发生代数由北向南依次增加,据报道黑龙江省年发生1代;辽宁、河北省年发生2代,5~6月份危害最重;山东省年发生2~3代,以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陕西安康地区年发生3代,有3眠和4眠两种(彭云武等,2006)。黄尔田(1980~1984)对江浙沿太湖流域的野蚕调查表明,野蚕在浙江嘉湖一带年发生3代,个别孵化较早的越冬卵能够产生第4代,而太湖流域的吴县地区则以4代为主(李兵等,20…  相似文献   

2.
野蚕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野蚕(Bombyx mandarina Leech)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市大量发生,危害严重。为了弄清它在本地的消长规律,准确测报,指导防治,控制其危害,我市测报站于1991年至1993年对野蚕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一、野蚕的生物学特性 1.野蚕的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3.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危害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70年代末80年代初,该病在我市逐步扩散,特别是湖州郊区、长兴县的太湖沿岸部分地区危害成灾。安吉县苕溪两岸也有严重发生。郊区漾西乡由沿湖各村呈带状向南推进,太湖乡则以谢溇为中心呈放射型向东、西端和南端迅速扩散,严重影响了我重点蚕区的蚕茧生产。为此,于1987年冬开始组织协作组对本病开展了调查和试验研究,实行大面积防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市养蚕布局的改变,蚕病的发生规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市每年饲养春蚕、夏蚕、早秋、中秋、晚秋五期,至90年代未至今只养春蚕、早晚秋蚕二期,蚕病的发生原以中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危害为主,现以血液型脓病、僵病和农药中毒等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市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野蚕越冬卵孵化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野蚕越冬卵的孵化规律,前人已有报道,但近几年来,各地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5月10日前,野蚕越冬卵的孵化率已超过80%,也有报道4月30日野蚕越冬卵的孵化率已超过50%。总之说法不一。为此,作者于1992年春季对野蚕越冬卵的孵化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一.调查材料的准备材料1:1991年10月中旬采集野蚕茧100粒,用两个绿纱笼子罩到催青室内的桑树枝条上,每笼50粒茧子。让其自然发蛾、交配,  相似文献   

6.
浅析启东市桑园害虫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启东市是蚕桑发展新区,桑园面积由1980年的4777亩扩展到目前的6万多亩,蚕茧总产由1980年的170吨增加到5000吨多,蚕茧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80年代,全市病虫发生量较少,危害程度亦轻。但进入90年代后,我市桑园害虫发生面迅速扩大,危害程度加剧。特别是1994年秋季,桑螟、野蚕、斜纹野蛾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大暴发,全市所有桑园遭受其害,部分田块整株甚至整片桑园枯黄。由于桑叶质差量少,严重影响了秋蚕饲养,秋蚕单产极低,秋蚕生产连续受灾。 我市桑园随着面积的增加,树龄的增长,连片桑园的建立,带来了昆虫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引起害虫品种和数量的增加。但纵观病虫发生和发展过程,造成近几年害虫暴发的主要原因是: 一、气象环境恶劣,适宜害虫生长繁殖。 近几年夏秋季恶劣的气象环境给害虫的暴发创造了契机。1994年我市7、8月份平均气温分别比历年同期偏高1.8℃与0.7℃; 1995年同期平均气温又偏高0.1℃和1.6℃,并出现了7月7日出梅后大范围的持续40多天的高温干旱。另一方面,近几年“71  相似文献   

7.
1984年春蚕期,以群马县西部地区为中心蚕蛆蝇(Grossocosmiazebina WALKER)异常发生,蚕茧大受危害。那年的蛆蝇危害在藤冈市、吉井镇等的丘陵地、山坡地特别多发生。蚕茧危害:藤冈市藤冈有1.91吨(14.9%),藤冈市平井有6.08吨(9.3%),吉井镇入野有8.14吨(8.1%)等,藤冈市和吉井镇全区共有27.74吨(6.4%)。再有蛆蝇的寄生率:擦冈市藤冈为36.9%,藤冈市日野35.1%,吉井镇入野19.7%等,藤冈市和吉井镇全区平均为21.7%。不同的农家有所差异,受寄生  相似文献   

8.
正确诊断蚕病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蚕茧的生产。但是在生产中,不少养蚕者由于不懂或忽略蚕病防治技术,所养的蚕常遭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非生物致病因素的危害,轻者造成蚕茧的欠收和品质下降,重者因蚕病暴发而一无所获。蚕病的防治是夺取蚕茧丰收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谭鸿 《四川蚕业》2013,41(2):49-51
<正>米易县蚕茧在上世纪80-90年代初曾因茧丝长、解舒率高、上车率高等诸多优点深受省内外客商的喜爱,并一度成为攀枝花市生产"出口茧"的原料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蚕茧质量急剧下滑,蚕农养蚕效益下降,严重打击我县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也是影响我县蚕桑业竟争力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就影响我县蚕茧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对如何提高蚕茧质量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0.
家蚕和野桑蚕的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兵  沈卫德 《中国蚕业》2008,29(2):11-13
综述了家蚕和野桑蚕的起源研究进展,从殷墟的蚕茧、钱山漾的丝线和丝绸残片、南杨庄的陶蚕蛹、河姆渡的“蚕纹”骨盅等出土的文物研究证明:家蚕起源于中国的古野蚕;从近年来对家蚕染色体数(家蚕及中国野桑蚕的染色体数2n=56,日本野桑蚕的染色体数2n=54)、DNA多态性和线粒体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和日本的家蚕都起源于中国的野桑蚕。  相似文献   

11.
蚕桑生产受大气污染的危害,在国内外早已见诸报导。日本五十年代初开始发生蚕桑煤烟为害,研究证实主要为氟中毒。国内某些工厂(例如玻璃、钢铁、磷肥、炼铝、砖瓦)周围,蚕桑生产受氟污染的危害也陆续发生,但多数还是局部的,零星的。近年来,珠江三角洲蚕区桑叶因受到大气氟污染,使大批桑蚕中毒死亡,蚕茧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为害的机理、发生的规律、防治的措  相似文献   

12.
<正>1995年秋期我市蚕桑生产遇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野蚕严重暴发的情况,其发生面之广,虫口密度之高,为害程度之严重,是我市历史上罕见的。据1995年9月份统计,造成野蚕为害的桑田面积有1908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5.2%,其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桑田面积572亩,占总面积的7.5%左右。全市饲养中秋蚕种7610张,平均张产仅17.5公斤,比1994年同期张产水平下降8.1公斤。特别是在我市占相当比重的蚕桑大镇—梅村镇野蚕发生的情况和造成的为害尤为严重,为此对梅村镇野蚕发生情况作了调查。 1、发生面积广。全镇1574.08亩桑田,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野蚕。 2、虫口密度高。据8月15日田间调查,梅村镇西场巷20棵桑树有野蚕84条,每亩虫量3360条;沈家弄10棵桑树有野蚕86  相似文献   

13.
王汉生 《中国蜂业》2007,58(8):19-19
齐齐哈尔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是大豆、葵花籽主产区,秋季蜜源资源丰富,养蜂能获得可观效益,但是爬蜂病的发生严重妨碍蜂群发展。爬蜂病在本地春、夏、秋都有发生,危害严重的减产50%以上,一些初养蜂者因治疗不及时或用药  相似文献   

14.
海盐县是我省蚕茧主产区之一,全县有桑园3500hm2。近几年我县桑园害虫多发,桑叶损失大,给养蚕生产带来不少威胁。1虫害发生总体态势近几年桑园害虫发生面广、量大,种类多,为害重。主要害虫有桑尺蠖、桑螟、桑毛虫、野蚕、桑白毛虫、桑蓟马、天牛等。其中桑尺蠖等害虫在几年中一直保持在很高水平;桑螟、螨类在一些年份暴发成灾。桑虱等害虫出现了突发性为害。桑粉虱、蜗牛等为害少,桑樱蚊没有为害。从发生量来看,近几年害虫属偏重发生。并且各种害虫发生世代重叠较严重,发生为害时间较20世纪90年代前要早一些。2常见害虫发生概况2.1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15.
胡萃  叶恭银 《蚕业科学》1993,19(2):121-122
<正> 野蚕(野桑蚕)Bomyx mandarina是我国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它有多种天敌,其中卵期的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是影响其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为了准确测报野蚕发生数量,在开展测报时,务须查清其卵粒的黑卵蜂寄生率。然而卵粒寄生率的考查颇为繁琐,故于1985—1990年系统采集、饲养并考查了野蚕的卵粒寄生率与卵块寄生率,探明其间相关性,以便从卵块寄生率推算出卵粒寄生率,供生产上参考。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十多年来的系统调查,掌握了野蚕的发生规律,并对消长原因进行了分析,野蚕的发生与气候、繁殖率、种群、防治等因素有关,同时提出了野蚕的主要暴发危害代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80年代以来,我国蚕茧生产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我省珠三角洲的蚕茧生产萎缩消失,继而转向粤西、粤北山区发展。然而,由于三高农业的发展,其他农作物生产中高新科技的应用,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转移,蚕茧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加上国际市场及国内有关政策的影响,我省蚕茧生产连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及其耐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大肠杆菌病是现代养禽业危害最大、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随着江苏地区养禽业的发展,该病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养禽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就江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病原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春蚕期,以群马县西部地区为中心蚕蛆蝇(Grossocosmia zebina WALRE)异常发生,蚕茧大受危害。那年的蛆蝇危害在藤冈市、吉井镇等丘陵地、山坡地特别多发生。蚕茧危害:藤冈市藤网有1.91吨(14.9%),藤冈市平井有  相似文献   

20.
近年乳源县因各种原因导致桑树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影响了桑叶的产量和蚕茧减产。本文论述了乳源桑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情况,提出了对乳源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