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在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 ,于 1 999年 8月以来对 5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A) ,成功放置支架 6枚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8~ 52岁 (平均 50岁 ) ,自入院至 PTCA时间平均为 ( 8± 2 ) h。5例中属前壁心肌梗死 4例 ,下壁心肌梗死 1例。 2例有高血压病史。心功能 Killip分级1~ 2级 4例 ,4级 1例 (伴有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1支以上血管闭塞 ,梗塞相关血管为前降支 4例 ,右冠状动脉 1例。病变特点均为 A型或 B型 ,梗塞血管相关血流 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都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等的出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AMI行PTCA的术后早期康复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行直接介入治疗时术中并发症的特点及发生率.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记录不同梗塞相关动脉术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急性右冠脉闭塞行直接PCI治疗术中较左冠状动脉更易发生低血压、缓慢性心率、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结论急性右冠脉闭塞行直接PCI治疗术中并发症更常见,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张谷  陈晓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0,28(4):413-414,474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88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深陛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心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14d后,观察组患者心泵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即新活素(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对20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和评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0例中有效17例,有效率为85.0%。经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率明显减慢,呼吸困难缓解,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时,配合完善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C)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分析27例AMI并心源性体患者应用IABP后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的12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1例发生再梗死,2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存话15例,死亡12例,存活率为55.6%。结论: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再梗死,为再血管化治疗赢得了时间,提高了生存率,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护士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7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急诊主诉头痛5例。牙痛8例,颈项痛2例,上腹闷痛2例,上肢痛9例,无痛1例。通过密切的护理和及时的救治,27例均转危为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满诊,护士在护理观察中除要熟练掌握专科知识的培训外,还需加强其它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能力,以及在疾病早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住院且初步诊断为肝/脾破裂患者56例,根据血压数值计算休克指数(SI),再根据SI预测出血量并判断休克程度,并以此结果进行针对性急救、护理及手术。结果根据SI计算方法,本组56例患者中SI1者1例(1.8%),SI=1者42例(75.0%),SI1者13例(23.2%)。根据手术前SI预测出血量与手术中收集实际出血量比较,基本符合者54例(96.4%)。56例肝/脾破裂患者根据SI进行了急救与护理后,均及时采取了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且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SI评估肝/脾破裂患者出血量及休克程度,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较高,以此为依据对肝/脾破裂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及手术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对70例术后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给予整体护理(观察组),同期70例患者给予普通护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恢复较好且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上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行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流量透析血泵辅助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5只小型猪制成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模型,右侧下肢股动脉穿刺留置动脉鞘及IABP导管外接制成驱动泵,双侧前臂动脉穿刺,留置动脉鞘,首先送7F猪尾巴导管至左心室和升主动脉并分别连接血泵的入口和出口,以流量600 mL/min驱动血泵,右侧股静脉穿刺留置静脉鞘,送swan-gans导管直肺动脉测定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然后再送8F猪尾巴导管至左心室和升主动脉分别连接血泵的入口和出口,再以流量800 mL/min驱动血泵,再次测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采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小型猪,mPAP、PCWC较治疗前下降,CI、mAP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1);采用7F导管、600 mL/min流量驱动血泵同时联合IABP处理,使mPAP、PWCW进一步下降,CI、mAP进一步提高(均P<0.01);换用8F导管、800 mL/min流量驱动血泵同时联合IABP处理,mPAP下降、mAP升高更明显(均P<0.05)。结论在降低左心室后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容量负荷,有利于降低猪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提高左心室心排指数,增加导管直径和血泵的流量,可进一步改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上较少见,如未能及时观察和护理,将产生严重后果.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9月共收治前列腺癌患者15例.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者3例,经严密心电监护和护理,配合临床治疗,均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同步治疗和休克期大范围切痂植皮治疗成批烧伤的效果。方法:对5批共46例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同类伤情患者进行同步治疗及休克期大范围切痂植皮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除1例烧伤面积84%并严重吸入性损伤者气管切开后于15d意外死于呼吸道大出血外,余45例均治愈。结论:采用同类病情同步治疗及休克期大范围切痂植皮治疗,能避免部分患者拖后治疗,使全批患者获得治愈,提高成批烧伤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的施护效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82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74例,成功率为90.2%。结论在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药物护理、饮食与排便护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腭裂修复术后并发症4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裂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以期提高腭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对我科10年间收治腭裂患者4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腭裂术后的并发症有:呕吐65例(15.6%),穿孔46例(11.1%),出血26例(6.2%),呼吸道梗阻7例(1.7%)。结论:术前作好各项检查、术中注意细致操作、术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是预防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34例重症胰腺炎术后护理体会,旨在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28例治愈,6例死亡。发生并发症情况为:麻痹性肠梗阻22例,休克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肾功能衰竭7例,糖尿病急症3例,心功能不全3例,MOF3例,胰周脓肿2例。结论采用积极的护理方法,注意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可以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术后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25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护理(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腰椎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以及功能锻炼。结果通过健康宣教和实施预见性干预护理计划,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及椎间隙感染,仅有2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因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积极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尽早发现术后临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床旁血滤(CRR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利用床旁血滤用进行亚低温治疗与护理.结果1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全部转好.结论早期识别感染性休克,配合医生利用床旁血滤改善肾功能,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低温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体会。方法:针对93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93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1 a,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正确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骨创伤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患者术后第2、4天的疼痛程度,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天的疼痛评分均较第2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2、4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减轻了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患者实行专科护理,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根据医疗过程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3例均获临床康复。结论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配合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