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以来,我们研究了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资源的主要性状,陆续鉴定出一些陆地棉和亚洲棉的优异特性种质。(一) 早熟性:1980年研究了棉花早熟性分类标准。根据棉花品种间全生育期天数差异极显著标准为5.44,将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资源的早熟性分为极早熟、特早熟、早熟三类。极早熟类:生育期118(103—126)  相似文献   

2.
早熟高产陆地棉新陆早36号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林  秦江鸿  艾尼江  万英 《种子》2012,31(4):108-109
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北疆早熟棉区第1个以高产类型审定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性突出、霜前花率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范围广;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已成为新疆早熟棉区近年来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新品种.从2010年开始,国家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和自治区棉花早熟组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均将新陆早36号作为对照品种,作为后续审定品种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90年代参试品种抗病性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河区试、长江抗病区试、麦套棉区试和夏棉区试三轮试验的60个品种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而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水平较低。90年代以来参试品种的抗病性发展趋势为抗枯萎病性在达到较高水平后趋于稳定;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为上升趋势。不同熟性品种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表现为早熟棉品种的抗枯、黄萎病性和兼抗性均优于中熟棉品种。来自黄河流域棉区参试品种的抗病性明显优于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4.
唐淑荣 《中国种业》2006,(12):39-41
通过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和北部特早熟棉区不同生态环境的布点试验,正确评价棉花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纤维品质的差异.为综合评价参试品种、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朝阳棉区是辽宁省特早熟棉区最大的传统优质棉基地,为满足当地棉花生产对新品种、新技术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将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 45号进行了示范种植,总结了该品种种植表现及其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以期为辽宁特早熟棉区增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棉花的一生要经历春、夏、秋三个季节,外界环境条件对它的影响大。特早熟棉区春季和秋后温度低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目前,采用地膜覆盖植棉能够解决这个矛盾,使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特早熟棉区产量低而不稳的老问题。晋棉6号生长势强,后发性好,是当前特早熟棉区地膜覆盖较理想的配套品种。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80—82年用晋棉6号做地膜覆盖栽培试验,3年平均亩产皮棉  相似文献   

7.
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6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61号(原代号新石H4)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1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杭病、适宜机械采收等特点,适宜新疆南、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及特早熟棉亚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低酚棉几乎不含棉酚(Gossypol),因此在棉籽综合利用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引进低酚棉以来,低酚棉育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选育出了一批出适合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低酚棉品种,年种植面积达10万公顷,从而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低酚棉品种的稳产性差,保纯较难,部分病虫危害较重,棉籽综合利用处于低谷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低酚棉的推广种植,从而给低酚棉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酚棉育种仍需以高产、稳产、为主要目标,同时选择抗病虫和其它类型的低酚棉品种,加强棉籽综合利用研究,促进低酚棉的扩大种植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石河子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采的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新陆早43号适宜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新疆巴州是个农业生态多样性地区。棉花是巴州的支柱产业,全州棉花生产区域主要划分为:1、焉耆、博湖、和静、和硕北四县特早熟棉区;2、且末县特早熟棉区;3、库尔勒、尉犁、轮台、若羌中早熟棉区。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棉花品种已达30多个,主栽品种不明显。棉花收购时无法做到单收单扎,导致棉花纤维一致性差,严重影响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和棉农的棉花销售收入,因此,如何规范棉花品种管理成了种子管理部门急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山东等地出现了市场上销售的品种与原审定品种不一致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审定品种纤维品质好,但抗病性难以满足生产需要,铃中等大小,结铃性较强,早熟性好。而生产上  相似文献   

12.
北疆早熟棉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区,筛选早熟棉花品系材料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保障,同时对选育早熟机采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14个自育早熟性品系进行筛选鉴定,以期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早熟性材料。结果表明:SP-3、SP-8、SP-14三个品系材料早熟性突出,生育期<120 d,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达到数值30以上,可为选育早熟机采棉品种提供优质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3.
新陆早35号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新陆早35号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以复合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早熟、优质、丰产、抗逆性好的棉花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熟棉区区域试验;2006年进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早熟棉区生产试验;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辽宁特早熟棉区位于中国植棉区的最北端,多年来选育出的早熟、抗病、优质棉花品种享誉国内。通过2022 年辽宁省区域试验的6 个区域试验点田间性状综合表现,鉴定11 个参试新品系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客观评价其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以后参试单位进一步提升棉花品种选育水平和品种审定及推广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短季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朱玉国 《种子世界》2003,(10):37-37
新陆中15(原选系号16-1)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育成的中长绒陆地棉新品种,2002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由于该品种在1999~2000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试中除早熟性略差外综合性状较优,被作为新疆中长绒优质棉专用、特用品种开发.于2001年由新疆自治区农业厅安排在南疆尉犁县、麦盖提县、阿瓦提县中早熟棉区重点繁殖,2002年起开展提纯复壮当选单株送海南岛南繁加代;在3a的试验、示范繁殖中,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深受欢迎.为了更好地推广该品种,尽早发挥该品种在棉花生产中的应有作用,现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的2004年以前的462个陆地棉品种(杂交种)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其中抗耐枯(黄)萎病品种占49%,抗棉铃虫和优质纤维品种各约占10%,低酚棉及彩色棉共占9%,杂交棉组合占15%。现按抗病、优质、抗虫、夏播、低酚、彩色棉品种(杂交种)性状作简要分析。1抗病性状1.1抗病品种分布在黄河流域棉区育成兼抗枯、黄萎病品种30个,抗枯萎、耐黄萎品种74个,抗枯萎、感黄萎品种27个,抗黄20世纪50~60年代已开始抗病育种工作,育成品种大都属于抗枯萎、耐黄萎类型,兼抗枯、黄萎病品种也主要在这两个棉区育成。辽河流域棉区育成的品种达到高抗水平,与重…  相似文献   

18.
秋淋对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2004年秋淋灾害年,对早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5和33B及中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1和SGK321的产量形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期阴雨寡照,导致烂铃增多,早衰加重。棉株上部和外围成铃率不足10%,早熟棉花烂铃率达25.4%,比中熟棉花高4倍多,失去早发优势,10月10日早熟棉花收获量比中熟棉花减产31.1%。中熟棉花伏桃比例较高,7月集中成铃性强,与关中棉区最佳成铃期吻合,对关中棉区秋淋发生率高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晋棉 3 0 (原名汾低 1 1 9)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 1 990年以高产、优质的低酚棉品种汾低 99为母本 ,以抗病、低酚的中无2 51 3 1 6与早熟、优质的晋棉 5号的杂交组合的后代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 ,后代经过无病田和病田的交替选择 ,定向选育而成。 2 0 0 1年 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5、1 996年品系比较试验 ,皮棉产量分别为 80 6kg/hm2 、651kg/hm2 ,比对照 (晋棉 1 0号 )增产 1 0 .6%和 9.6%。 1 997年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区域试验全省 8点平均产皮棉899kg/hm2 ,比对照 (晋棉 1 0号 )…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32个低酚棉品种(系)的1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7.49%:32个品种(系)中有7个综合性状较好,并可分成8类,其中大多数(78.13%)品种(系)同属第一类,表明现有低酚棉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要选育优良低酚棉品种,应极力扩大低酚棉品种群体的遗传基础;要利用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应在类间选配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