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在山羊小肠的早期发育中,杯状细胞起着重要的黏膜屏障功能,随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黏膜防御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日龄和20日龄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0日龄,小肠绒毛变短,尤其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约缩短了61.58%(P〈0.05),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比值)减小了59.04%~91.32%(P〈0.05);而黏膜和肌层厚度分别增加了8.66%~41.28%和36.22%~299.10%。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P〈0.05),20日龄比1日龄分别增加了78.80%~163.05%和28.23%~101.46%;但比较同一年龄的小肠不同肠段,从十二指肠至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则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藏山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藏山羊和藏绵羊在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结构的适应特征,本试验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成年藏山羊和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藏山羊小肠各段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均高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37.87%(P<0.05)、21.43%(P>0.05)和31.68%(P<0.05),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肥大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85.20%(P<0.05)、50.73%(P<0.05)和22.52%(P>0.05);而藏山羊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36.35±0.98)低于藏绵羊(48.84±2.12)(P<0.05)。结果提示,成年藏山羊的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强于藏绵羊;藏绵羊小肠中上皮内淋巴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而在藏山羊小肠中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物科学学院接收的送检病猪。经PCR检测确诊为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猪瘟、圆环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均为阴性。通过比较增生性肠炎阳性猪与阴性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猪增生性肠炎肠道的病理变化。研究发现,增生性肠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内的淋巴细胞数量都低于阴性猪。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不同剂量葎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GC)及肥大细胞(MC)数量的影响,采用32只健康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葎草乙醇提取物试验组低(100 mg/kg体重)、中(200 mg/kg体重)、高(300 mg/kg体重)剂量组,每组8只,按体重灌胃1次/d,连续30 d,取十二指肠做石蜡切片,分别经H.E.、PAS染色和MTB染色,显微计数IEL、GC和MC的数量。结果葎草乙醇提取物中剂量组(200 mg/kg体重)的IEL、GC和MC的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的IEL和MC与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中剂量组的GC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剂量组细胞数量提高均优于低、高剂量组。表明葎草乙醇提取物能增加肠道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提高机体免疫力,中剂量(200 mg/kg体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庆大霉素和不同剂量的“乳猪壮”在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时对仔猪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试验选用60头刚出生的0日龄的杜×大×长三元杂交健康仔猪,随机分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10只(雌雄均有),分别饲喂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4种不同剂量的“乳猪壮”,试验期为7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同肠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的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增加.4mL乳猪壮组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显示,4 mL乳猪壮组对改善仔猪小肠黏膜的防御功能,提高肠道的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可以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8.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与正常成年绵羊(对照组)的小肠各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9.11%、230.38%和233.42%(P〈0.01);嗜酸粒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16.78%、123.87%和164.51%(P〈0.01);浆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7.34%、72.97%和328.26%(P〈0.01);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3.40%、41.42%和133.17%。对照组和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减少,相反,对照组和感染组嗜酸粒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空肠增加,空肠到回肠减少,感染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空肠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但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成年绵羊后,成年绵羊通过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加强细胞免疫水平,浆细胞增生加强体液免疫水平,同时还通过非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进一步加强黏膜免疫水平以抵抗贝氏莫尼茨绦虫对绵羊的感染。可见绵羊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以监视虫体免疫逃逸来抵抗寄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观测和探讨其小肠结构与免疫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脾虚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绒毛长度与肠黏膜厚度均显著降低;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绒毛顶端与黏膜下层TLR2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小肠黏膜结构损伤是脾虚动物体重下降的原因之一;局部过强的免疫反应是造成小肠黏膜结构损伤的主要机制,且此过程并非通过TLR2介导;小肠结构损伤及TLR2表达的显著下降均提示其抵御病原侵袭的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选用8周龄Balb/c小鼠(均为雄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80 mL/d,试验期为10 d.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的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增加. 1%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5%组、10%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选择性益生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结合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介绍某些选择性益生菌(probiotics)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1β-白介素、γ-干扰素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作者将从肠道黏膜的重要性,益生菌与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NF-κB)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调节宿主肠道黏膜免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在健康硬骨鱼肠道中不仅起到抑制致病微生物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益生菌能够刺激和增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在肠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硬骨鱼黏膜免疫因其多样性及其不明确的定义,已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硬骨鱼与水生环境直接接触,使肠道黏膜表面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免疫调节是硬骨鱼中有效的预防性措施,而益生菌能够提高肠道黏膜表面固有的免疫活性细胞和因子,对病原体起颉颃作用。益生菌主要通过口服方式进入鱼体,而肠道作为其主要靶器官,对鱼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关于益生菌影响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研究值得关注。相比于哺乳动物,硬骨鱼具有更加弥散的肠淋巴系统。局部免疫应答所必需的免疫细胞大量存在于肠道黏膜中,并且可以在免疫后的鱼体肠道中监测到局部免疫应答。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硬骨鱼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以及益生菌对硬骨鱼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并对鱼类益生菌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益生菌与硬骨鱼之间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者综述了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系统、谷氨酰胺的营养生理功能、早期断奶对仔猪肠黏膜免疫的影响,以及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肠道屏障功能、肠道抗氧化能力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肥大细胞在动物肠道黏膜免疫屏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后者主要由肠黏膜吸收上皮细胞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构成。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等。其中肥大细胞是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之一,其不仅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能通过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获得性免疫。笔者综述了肥大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肠道免疫屏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肠黏膜免疫研究进展和仔猪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奶仔猪的营养是养猪业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较系统的综述了肠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肠黏膜免疫应答过程、断奶对仔猪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活性物质对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调控的影响。肠道黏膜免疫机理的充分研究对断奶仔猪的营养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从黏膜免疫角度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的饲用安全性.选用1日龄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含转基因豆粕和非转基因豆粕的饲粮,试验期21 d.于21 d屠宰取样.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小肠绒毛上皮...  相似文献   

18.
饲粮添加共轭亚油酸对肉仔鸡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内仔鸡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72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雄性肉仔鸡,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CLA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CLA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21日龄屠宰取样.结果表明:CLA组肉仔鸡空肠食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P<0.01)和空肠SIgA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1)均高于对照组;饲粮添加CLA显著提高肉仔鸡空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1),但转化生长因子β4(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4,TGFβ4)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CLA组肉仔鸡Peyer氏结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P<0.01)和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 CLA提高了21日龄肉仔鸡空肠SIgA水平,激活PPARγ可能是CLA调节SIgA表达的途径之一.饲粮添加1% CLA影响21日龄肉仔鸡空肠黏膜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