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蔬菜》1995,(1):12-13
广汉市蔬菜研究所所长刘光基从1986年起,先后从当地菜农手中收集了优良品种材料128个,进行田间观察,试验,对照,于1994年冬,已选育出适宜不同气候条件下栽培的18个不同特色的特大莴笋品种。特耐热型品种行将耐热大二白皮、大白尖叶;耐热型品种有耐热特大正宗二白皮、特人鼓节二白皮、特大高桩二白皮、特大正宗大白皮,特大大花叶、特大双尖叶、特大白尖叶;特耐寒型品种有特耐寒高桩水白条、高桩水挂丝、高桩青挂丝;耐寒型品种有耐寒特大正宗挂丝红、特大鼓节挂丝红、特大正宗一点红、特大高桩桩一点红、特大正宗二青皮、特大鼓节二青皮。这些莴笋品种的选育成功,使我国东起上海,西到新疆,北起黑龙江,南到海南,有了春、夏、秋、冬相适应的系列配套品种。本期主要介绍特耐热型品种和耐热型品种。 1.特耐热大二白皮 耐热性特强,叶片大,长椭圆形,先端钝圆,深绿色。叶簇紧凑,开展度大。皮白嫩,节间较密适中,节疤平直。肉浅绿色,单茎重0.9—1.2kg、在气温25—32℃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2.
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竹3号”是以茎肉翠绿、抗病性强的紫叶莴笋“红竹”为母本、以晚熟耐抽薹的绿叶莴笋QH13-9为父本杂交后,利用系统选育法,经过连续6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甘肃冷凉区春季露地栽培从播种至初采收期约75d;叶椭圆形、紫红色、多皱,株高53.4cm,肉质茎长棒型、茎粗约4cm、茎皮紫斑明显、茎肉翠绿色,笋味浓郁、富含铁、钾、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平均单株质量约0.75kg,每667m2产量4500kg以上,叶量少,可适当密植。适宜甘肃冷凉区及相同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莴笋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对5个品种莴笋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和营养特性及产量、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甲"株高最低,"挂丝红"叶片数最多,"润农"最大叶面积最大;"挂丝红"和"大白甲"的叶绿素含量较高,"挂丝红"叶片的养分含量较高.5个品种莴笋的产量以"挂丝红">"尖叶">"大白甲">"润农">"双尖", 硝酸盐含量以"润农">"尖叶">"双尖">"大白甲">"挂丝红", 营养品质指标(Vc、可溶性糖、氨基酸)以"挂丝红"、"双尖"较好.综合产量和品质,"挂丝红"为高产优质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4.
莴笋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引进的20个莴笋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产量、品质比较,筛选出青香红尖叶莴笋、红美人莴笋、紫金山、紫千红尖叶莴笋、红焰焰尖叶莴笋、号红良玉、长香小陶莴笋等栽培适应性较强、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优良莴笋品种。  相似文献   

5.
莴笋为菊科莴苣属作物,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叶用莴笋分为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茎用莴笋有青莴笋和红莴笋.红莴笋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为4 000 kg左右,其生长整齐,成熟一致,节省劳动力,收益高,因而深受菜农欢迎;其皮薄、肉质脆、香味浓,削皮后不易变色,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1].  相似文献   

6.
以永安红莴笋为试材,在3个生育时期叶面喷洒不同浓度的矮壮素,研究了矮壮素对红莴笋植株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处理水平中,在莴笋莲座初期喷施矮壮素600倍液抑制莴笋茎部的伸长,增加茎粗周长的效果最明显,使茎上各部加粗较均匀,植株蹲实,从而可以提高莴笋的外观质量。浓度和施用时期2个处理间的交互作用对株高影响不明显,但对茎粗周长和单株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说明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主要影响的是莴笋的茎粗周长,主要是通过增加茎粗周长来影响产量,即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是获取莴笋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引进了莴笋新品种,开展了大棚越冬高密度栽培,莴笋产品在春节前后上市,每667m2产量4000~5000kg,2011年种植面积约100hm2,平均售价360元/kg,667m2产值1.44万~1.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秋冬栽培莴笋应选择耐低温、市场适销的丰产品种,根据杭州市场的需求特点,应选择尖叶的紫红色品种和青皮品种,紫红色优良品种有挂丝红、金铭1号、大绿洲等;青色优良品种有种都5号、竹叶青、三青皮等.  相似文献   

8.
对红莴笋进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盖膜后能提高土温,保水保肥,提高土壤水肥气热协调能力,促进红莴笋生长健壮,长势旺盛,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对红莴笋进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盖膜后能提高土温,保水保肥,提高土壤水肥气热协调能力,促进红莴笋生长健壮,长势旺盛,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莴笋是我市的骨干菜之一,历年因霜霉病严重,影响莴笋生产的发展。1984~1985年,通过田间试验、示范,证实乙磷铝防治莴笋霜霉病效果好。一、试验、示范工作情况 1983年秋选多点,以挂丝红莴笋为供试品种,在霜霉病发病初期用硫磺胶悬剂(200倍)  相似文献   

11.
莴笋是春秋两淡的主要蔬菜之一。为有效地利用、开发各地的莴笋品种资源,我们在多年引种试种的基础上。筛选出内蒙、陕西、四川、云南、山东、北京等地区的几个主栽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参试品种。12个,其中内蒙2个(尖叶生笋、尖叶莴笋);陕西4个(尖叶莴笋,圆叶莴笋,八斤棒莴笋、  相似文献   

12.
成都二白皮莴笋是成都地方品种,栽培历史长,面广,在市郊各区县均有栽培。因其品质好,产量高,不易抽苔等特性而受到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3.
秋莴笋丰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田利 《西南园艺》2001,29(4):38-38
莴笋为易管理、效益高的蔬菜品种 ,其栽培方式主要有秋莴笋及越冬莴笋两种 ,现将秋莴笋丰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 选用良种  莴笋以茎为食用部分 ,应选笋长、粗壮、产量高、肉细质脆、水分较少、成熟期不易裂笋、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尖叶白笋、圆叶白笋、紫叶莴笋、铁杆笋等。2 整地施肥  秋莴笋生长时间短 ,一般以直播为主 ,因此要为莴笋苗期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要求土地平整、疏松、肥沃、墒好。在播种前半月左右应对准备种莴笋的地块浇灌 1次透水 ,播前 2~ 3天对土地深翻 1次 ,深度以 3 0~ 40cm为宜 ,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华笋3号是河南安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农家品种中选优育成的尖叶莴笋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叶色深绿色,叶呈披针形、全缘,叶面稍皱,最大叶片长44cm,宽11cm,肉质茎长38cm,横径6cm,平均单笋重600g左右。笋茎皮色白绿,肉浅绿色,肉质密,口感脆嫩。抗茎裂,品质好,商品性优,高抗病毒病,耐寒,适应性强。在中原地区早春栽培病虫害少,每667^m2产量4000~5000kg。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引进的20个莴笋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产量、品质比较,筛选出青香红尖叶莴笋、红美人莴笋、紫金山、紫千红尖叶莴笋、红焰焰尖叶莴笋、号红良玉、长香小陶莴笋等栽培适应性较强、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优良莴笋品种。  相似文献   

16.
优质一号莴笋是我所继苦荬叶后选出的优质丰产良种.株高45~50 cm,株型紧凑,生长势较强,叶椭圆形,淡绿色,叶面微皱,肉质茎棍棒形,长30~33 cm,横径5.0~5.5 cm,茎皮绿白色,肉绿色,节间长1.0~1.2 cm.肉质细腻、味甜、质脆、口感较好,故又名甜脆莴笋.单株重500~800 g,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  相似文献   

17.
杨代松 《蔬菜》2004,(10):8-8
莴笋,即茎用莴苣,属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蔬菜,主要食用肉质嫩茎,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作用。莴苣适应性强,可春(越冬)秋两季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一、品种特征特性1.白皮香又名鸭蛋头,南京著名地方品种,植株半直立,株高45.4 cm,开展度45.8 cm,叶长椭圆形,先端尖。叶片浅绿色,叶面皱缩,茎短圆锥形,茎部外皮有纵向裂纹,茎长25 cm,横径5.4 cm,茎皮与肉均为绿白色,单茎质量250 g。早熟,抗霜霉病,香味较浓,纤维少,品质好。2.紫皮香南京著名地方品种,植株半直立,株高42.2 cm,开展度40.8 cm。…  相似文献   

18.
莴笋栽培省力省时省工,投入少,收益高,越冬莴笋(冬栽春收)皮薄肉厚品质好,亩纯收入7 000元以上。栽培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早期抽薹(叶少节稀茎细长),防控霜霉病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19.
大棚莴笋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笋即茎用莴苣,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肉质嫩,可生食、凉拌、炒食,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保健蔬菜。在嘉兴地区一直以冬春栽培为主,少量秋季栽培。近几年来,为提高莴笋栽培经济效益,嘉兴地区蔬菜基地引进多个品种,逐步探索出一套大棚莴笋周年栽培技术,同一大棚1年可栽培4-5茬。  相似文献   

20.
一号圆叶莴笋一号圆叶莴笋是我所继苦荬叶选出后的适应性强,可四季栽培的优质、高产良种。株高52~60cm,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近全缘(叶柄基部具浅裂),叶色淡绿,表面微皱。肉质茎棍棒形,长35~40cm,横径5.5~6.0cm,茎皮绿白色,肉绿色,节长1.2cm。质优、味甜、纤维少、口感好。单株重800~900g,667m2产量6000~9000kg。该品种系耐抽薹的中晚熟种,生长期80~120天,除本省外也适于西北、西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各省栽培。昆明地区冬末辅之地膜覆盖后可月播种可于次年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