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机械旱直播栽培法是我国北方各大型国营农场新兴的栽培方式。我省滨海盘锦垦区幅员广阔,尚有60%种稻面积急待开发利用。在垦区发展上劳力不足是主要存在问题之一,因此在水稻种植方式上积极地推广机械化旱直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盘锦水稻高产栽培的培育壮秧、控制温度、合理施肥等方面作一些简单阐述,对盘锦水稻高产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的进步,水稻的种植技术方法也越来越普及,本文针对辽宁省盘锦地区气候特点及其优越的地利条件,对盘锦种植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稻育种专家许雷,1966年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在基层单位从事推广、教学和水稻育种研究工作。1985~1995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任水稻育种室主任。1995年至今,在辽宁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原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这期间他还兼任辽宁省经济理事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5.
顾蕾 《吉林农业》2010,(6):125-125
文章旨在对辽宁省盘锦市有机水稻效益模式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依据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有机水稻生产的综合分析,以其对推动盘锦有机水稻生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菜、水稻复种为2008年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自选课题,该课题是针对盘锦稻区的温度、光照自然资源优势以及盘锦稻未来发展趋势,以充分挖掘资源潜力而提出的,通过研究探索盘锦稻区发展特色农业之路,推动盘锦稻区实现节水、高效、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正>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河下游,渤海之滨。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盘锦成为优质、高产的水稻种植区,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大米出口基地。盘锦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又被称之为"辽河金三角"。盘锦大米更是以外观品质好、加工品质好,理化性质好、食味品质好、卫生品质好等五大特点享誉国内外,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8.
水稻已成为黑龙江垦区第一大作物,特别是近年来,水稻栽培水平不断提高,连续3年水稻面积超过66.7万hm2、公顷产量超过7500kg,优质品种率达90%以上,为垦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垦区水稻生产水平,增强垦区入世后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通过调研及问卷的形式对垦区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从而掌握和研究制约垦区水稻生产进一步提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农四师六十八团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为了适应伊犁垦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筛选出适合六十八团水稻种植的最佳栽培模式,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通过试验对比在不同密度栽培条件下水稻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等性状,为有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中晚稻区2个主栽品种辽星1号、盐丰47为试材,分别在2个主栽区(盘锦、沈阳)穿梭种植,分析了2个品种株型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差异以及生态区域对其影响。该文旨在通过主栽品种的株形特征和环境因子内在相关性研究,进一步探索适合在辽宁省栽培的高产水稻品种的高光效株型及生理特性,为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盘锦农垦局水稻试验站,1959年更名为辽宁省盐碱地稻作研究所,1962年改名为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原隶属于辽宁省农垦局,2017年归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是主要从事盐碱地水稻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盐生植物、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林绿化、农田水利和水产畜牧等以盐碱地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三江垦区主栽作物之一,种植区域广,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栽培技术、耕作措施先进,有很大的单产与总产实力。本试验应用当前最新栽培技术,攻关出三江垦区水稻的较高产量,攻关目标800kg/亩,攻关面积10亩。本试验为提高三江垦区水稻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供科学依据。为水稻新品种、新的栽培模式推广起指导作用,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预警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在我国3次流行,给水稻造成严重损失。最近1次于1989~1992年期间流行,影响了辽宁省盘锦等地的水稻生产。笔者在承担辽宁省“十五”攻关项目中,一直关注各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动态。近年来咨询水稻病虫害的事件中,表现条纹叶枯病症状的送检样本越来越多。遂于2004~2005年在全省调查田间表现与该病害类似症状的稻株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作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作施肥技术研究高秀兰于天林杨连华(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营口市农科所)(抚顺市农科所)水稻旱作是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主要靠自然降水满足水稻需水的一种栽培方式。因此,水稻旱作整个生育过程所要求的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与水田栽培不同,需要有相应的施肥管...  相似文献   

15.
渤海区水稻技术座谈会今年的第二次会议于8月16日在盘锦农垦局召开。会上除总结了“旱直播”,“苗期旱长”以及“水育苗”,“旱育苗”,“水直播”等项栽培方法和土地规划,水旱轮作、盐碱改良等问题外,并结合当前生产着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加强水稻后期管理,保证丰收。参加会议的农场,除了盘锦地区各场因为遭受旱灾,影响水稻产量外,如清河、汉沽、双林、军粮城等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     
而东 《新农业》2005,(11):44-45
富禾6号,原名盘锦96—20.是盘锦水稻研究所以盘锦4号为母本,辽粳5号为父本.经人工杂交系选而成。2005年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黑龙江省垦区重要粮食作物,在垦区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寒地水稻规范化旱育壮苗技术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垦区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是新技术推广的重中之重。此项技术是针对垦区以往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垦区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粮食商品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率(农业机械化程度)居国内领先的大型国有农场群.长期以来,垦区种植业一直以小麦、大豆和杂粮为主,机械化率较高(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5%),而水稻种植面积到1985年只有2.59万hm2.1986年,垦区提出了"压麦、稳豆、发展水稻"和"以稻治涝"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和发展战略,随着水稻生产"三化"栽培、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水稻生产"六化"建设的提出,垦区水稻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九五"期间发展更快.到2000年底,水稻种植面积超66.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3%),公顷产超7500kg,总产超50亿kg(占粮食总产的64.9%).水稻已成为垦区粮食作物的主栽品种,是垦区粮食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9.
从水稻减叶角度出发,在阐述寒地水稻品种特性的同时,着重介绍了寒地水稻减叶的成因,明确了寒地水稻减叶的诊断方法和田间生育特点,并针对2010年垦区水稻的实际生育调查状况,提出了水稻减叶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前言盘锦农垦局西安农场洼边子良种繁育场,从1960年以来,连续获得了大面积水稻高产。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大面积水稻高产是各项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培育壮秧,栽培形式已定的前提下,田间管理是主要的措施。田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