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洋葱、大葱、香葱、韭葱等葱类蔬菜,在多年连作、地势低洼、施未腐熟肥料、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等不适栽培条件下,病虫害防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危害葱类蔬菜蓟马的种类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1990~1997年对全国葱类蔬菜种植地区调查,发现危害葱类蔬菜(大葱、洋葱、韭菜、蒜、砂韭)的蓟马有3科7属20种。其中发生广、危害重的有烟蓟马、葱蓟马、稻简管蓟马等。在长江以北6~9月、长江以南4~6月是危害盛期。此类害虫大多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葱类蔬菜叶部取食,致使叶面形成许多细密连片的银白色条斑,受害严重的叶变黄干枯。百合滑管蓟马、烟蓟马还危害洋葱、蒜的地下鳞茎。  相似文献   

3.
朱之堉 《植物保护》1985,11(6):16-17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勃劳德博士(L.E.Browder)对标志禾谷类锈病侵染型提出了一个新系统,从而改进了有关描述侵染型的传统标志系统。这十进位的数字代号系统有助于数据的快速记录,并通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适应于当代广泛应用电算技术的新形势。笔者曾在1981—82年与勃劳德博士共同工作一年,现将这一新系统作一简介。 禾谷类锈病的侵染型,是特定的寄主植物和特定的寄生培养物之间,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互作用的表现型,在这些限度内,侵染型是一个不变的质量性状,标志侵染型的差异对描述孢子堆在小的量的变异是必  相似文献   

4.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是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病害,遍及东半球,我国南方秋大豆是重灾区。据报导发病始期各地不一:广东高州县(北纬22度)在3月下旬;湖北孝感县(北纬31度)在9月中、下旬。先南后北,与纬度相关。大约北纬每升高一度,  相似文献   

5.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近年来,商丘地区大豆田普遍发生造桥虫。其中大豆小夜蛾约占大豆造桥虫总数的60—70%,银纹夜蛾占20%,云纹夜蛾占10%左右,剩余的只是极少数的豆卜馍夜蛾、豆长须夜蛾、棉大造桥虫等。 由于大豆造桥虫种类多,发生世代和为害不一样。小夜蛾和云纹夜蛾一年发生3代,是以第二代为害大豆最严重;银纹夜蛾一年发生5代,对大豆为害最重的是第三  相似文献   

6.
当前手性农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在消旋体的农药中,如果构成消旋体的两个对映体对生物的活性有不同的作用,可以分离,物尽其用,更重要的是单一的光学异构体在生命科学应用中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在一对映体中,通常其生物活性存在于其中一个对映体,手性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梨锈病和苹果锈病近年来在我县泔河梨园和乾陵苹果园发生严重,并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蔓延,给我县果品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发生与为害损失泔河梨园已有几百年历史,解放前在我省就有一定声誉.它位于泔河河谷之中,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公里,现有梨园3743亩,在接近下端的龙王山地带河谷宽阔、向阳,梨品质最佳.河岸两边近十多年又相继建立了许多苹果园.1965年,部队在龙王山栽植  相似文献   

8.
甘蔗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锈病是甘蔗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为害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为此,综述了甘蔗锈病的分布与为害、症状类型与特点、病原种类与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学、病害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葱蒜类蔬菜的种子、蒜头、鳞茎、葱秧上吸附携带多种病菌,进行消毒,是防治病害最经济、简便、有效的1种防治措施。1)用50℃温水浸洋葱种子25min(分钟,下同),然后置冷水中降温,晾干后播种,可防治霜霉病、紫斑病。2)用鳞茎繁殖的洋葱,将洋葱鳞茎置于45℃温水中浸90min,或在43.5℃温水中浸2h(小时,下同)后立即用冷水散热,晾干后栽植,可防治霜霉病、线虫病。3)大葱种子、洋葱种子,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h,浸后及时洗净,晾干后播种,可防治大葱紫斑病,洋葱紫斑病、黑斑病、炭疽病。4)洋葱种子,用0.2%高锰酸钾浸20min,浸后及时洗净,晾干后播种,…  相似文献   

10.
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 LecRLKs)是一类在植物应答多种生物/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类受体激酶。本研究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转录组中筛选到1个在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中显著上调表达的LecRLKs基因TaLecRLK1。该基因全长2 292 bp,编码蛋白含有1个胞外信号肽、B-lectin结构域、PAN_AP结构域、跨膜域和胞内酪氨酸激酶域。qRT-PCR分析表明:TaLecRLK1在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早期诱导表达,在烟草及小麦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TaLecRLK1-GFP定位在细胞膜上。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BSMV-VIGS)沉默TaLecRLK1,接种无毒性条锈菌小种CYR23后,沉默叶片表面产生少量夏孢子堆,组织学观察发现沉默植株中条锈菌菌丝长度增长、侵染点附近活性氧积累面积减少;TaPR1、TaPR2、TaPR5的表达受到抑制,TaCAT和TaSOD则被迅速诱导表达。综上所述,TaLecRLK1对小麦抗条锈病起到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龚标勋 《植物保护》1998,24(1):47-47
咖啡锈病及其防治咖啡是热带经济作物,我县曾经一度把咖啡生产作为开发项目,但由于咖啡锈病流行等原因,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我县青年农场种植小粒种咖啡86.7hm2,因咖啡锈病发生严重,1993年改种橡胶。咖啡锈病发生部位主要是叶片,有时也侵害幼嫩的枝条和幼...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发生穿山龙锈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又名穿龙薯蓣、穿地龙等, 为薯蓣科, 薯蓣属缠绕藤本药用植物, 主产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1].其根茎入药, 具有舒筋活血, 消食利水, 祛风止痛功效.有效成份皂素是止痛药、避孕药和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我国穿山龙主要源于野生, 由于国内外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迅猛发展, 穿山龙需求量迅速增长, 近年来辽宁东部山区为了发挥野生资源优势, 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穿山龙.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穿山龙锈病发生危害严重.   相似文献   

13.
茭白广泛栽培于许多地方,对调剂蔬莱淡季起重要作用。根据南昌、抚州调查得知,茭白锈病发生普遍,危害一般减产10%~20%,危害严重的可减产30%~40%。1989~1990年间进行了观察和防治研究。一、症状茭白锈病病原菌为茭白单孢锈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属锈菌目蔬单孢锈菌属。茭白锈病发生在叶部,叶面及叶背生黄褐色斑点(夏孢子堆),冬孢子堆与夏孢子堆生在同一叶面,呈黑褐  相似文献   

14.
我站对稻曲病的防治进行了3年工作。现重点简介化学防治研究。 1.药剂: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庆丰霉素、春雷霉素等。 2.施药适期:多年来国内外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uiruns(cooke)Tak]侵染时间说法不一。据作者观察,孢子球最早出现于水稻扬花初期,灌浆期不再发现新的孢子球,说明病菌是在开花前侵入的。故施药期分别定在孕穗中期、末期及抽穗始期。 3.药效试验:以不施药为对照,各处理设3次重复,结果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15.
河南红枣产量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由于枣锈病流行,损失甚重,据内黄、新郑两大枣区估计年减收干枣3千余万斤。1980年红枣采收季节,曾测定新郑枣区重病树和轻病树的鲜枣百粒重,灰枣因锈病使鲜枣百粒重减少50.2%,鸡心枣减少37%。病株的果粒大多皱缩,果肉很少,不堪食用。枣锈病引起早期落叶后,还促使病株在秋季二次发芽,影响次年产量。 夏孢子的越冬和侵染  相似文献   

16.
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豆锈病是小豆的重要病害。然而,小豆锈病病原菌在我国还没有被鉴定。本文对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5个小豆锈病菌样品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形态学观察表明,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芽孔位于赤道线或赤道线上方,冬孢子平均壁厚为2.0 μm。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小豆锈病菌不能被疣顶单胞锈菌特异性引物对UA-ITSF/UA-ITSR扩增,小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不能被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UV-ITSF/UV-ITSR区分。对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扩增的4个小豆锈病菌样品PCR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分析表明目标序列与小豆单胞锈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基于夏孢子的芽孔位置、冬孢子壁的厚度、疣顶单胞锈菌及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和ITS序列分析,小豆锈病菌被鉴定为小豆单胞锈。  相似文献   

17.
自1867年锡兰(斯里兰卡)发现咖啡叶锈病和伯克利(Berkeley)记述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lxBerk&.Br.)以来,咖啡锈病成为世界各咖啡产区的主要问题。另一种危害咖啡的锈菌(H.coffeicicda Maubl.& Rogers)局限於非洲中部和西部,因此不太重要。 19世纪后期,咖啡驼孢锈菌引起的咖啡锈病毁坏了亚洲的咖啡园,使英国的主要饮料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筹委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6月27—28日联合召开了小麦锈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为北京地区有关单位的锈病工作者30多人,会议交流了小麦锈病研究工作本年在流行规律、抗病品种、药剂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针方向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根据向日葵锈病的流行规律,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三项对向日葵锈病新的防治技术并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花生锈病在广东省始见于1956年。1970年后迅速蔓延流行,致使花生产量遭受严重损失,轻病年损失约15%,大流行年损失为25—59%。本病原菌能侵害花生叶片、叶柄、托叶、茎、果柄及荚壳。在花生植株上只产生夏孢子,其发芽适温为24.5—28℃,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未发现冬孢子。在24.5—26.5℃接种,潜育期为6—8天,21℃以下和29℃以上相应延长。在冬、春季室温条件下,夏孢子可贮存120—150天。强烈光照对夏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病原菌多数从寄主气孔侵入,也能通过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花生锈病的流行,与菌源、气候、品种的抗病性、栽培技术等条件关系密切,而湿度则是我省花生锈病流行的主导因素。春植花生锈病的初次侵染源来自秋植花生落粒病苗、病藤和带病荚果,而落粒病苗是主要侵染来源。鉴定了国内约1000个花生品种,未发现兔疫或高度抗锈的品种,但品种间的抗病力有明显的差异。种植抗病品种,春植花生早播,秋植花生适当迟播,发病初期每隔8—10天喷药一次,连续3—4次,有显著防效。供试药剂以“百菌清”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