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我国,意蜂饲养户已普遍采用双王群饲养,许多蜂场所饲养的双王群数已占全场蜂群的90%以上。双王群的蜜浆产量都远远超过单王群。可是,长期以来中蜂饲养者习惯上都是养单王群,单王群在技术上比较简单,管理上也较方便。初学者当然较为容易掌握。不过,  相似文献   

2.
正近50年的养蜂实践,笔者深有体会,双王群具有能在短期内快速壮大的优点,并且在采集期变单王群蜂,出现蜜、粉、浆稳产高产。秦巴、绥汀地区大多养蜂人习惯养单王群,虽然在流蜜期也能收到一定的商品蜜,但远不及"双王群繁殖,单王群采集"的蜂群壮,产量高。而且单王繁  相似文献   

3.
饲养双王群,有利于养强群,取成熟蜜,还能节省劳力。方法是: 一、双王群的组织和管理在标准箱的巢箱内,中间放一个立式隔王板或隔蜂板,每区各放5框蜂和一只蜂王。当蜂群发展到10框时,在巢箱上加隔王板,蜂群在巢箱繁殖,继箱贮蜜。在蜂群发  相似文献   

4.
我很荣幸地跟随养蜂专家马德风老师在北京和北戴河进行了一段联合繁殖养强群提高早期蜜源产蜜量和质量的试验,已获得初步成功。经过这一段试验,可以看出:联合繁殖方法可使繁殖加快,随时组成5公斤以上蜂量的群势投入生产,既能提高单位产蜜量,也能提高蜂蜜的浓度,又能增加王浆采收量。在蜜源相同的条件下,经过1个月繁殖,联合繁殖群在刺槐花初期的群势达到6公斤,子脾20个,平均单位蜜蜂产浆量,双王群比单王群提高100%,联合群比单王群提高2.75%,比双王群提高87.5%。联合繁殖群一次取浆30多克,而单王群一次只取浆4克,相差悬殊。联合繁殖养强群的方法,可使蜂群迅速地增强,做到优质高产,提高养蜂者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曹日煊 《蜜蜂杂志》2008,28(5):25-25
陕西省关中地区5月份洋槐蜜源期,蜂群大量换王。被换下来的老蜂王罩在铁纱王笼内,放在老王群、新王群、已产子封盖的单王群或双王群继箱框梁上或空着一边的隔王板上,等到取蜜结束后的蜜源后期,不取蜂王浆的蜂群把继箱中的老王放出产子,取蜂王浆的蜂群等到不取浆时再把继箱中的老王放出产子,按常规管理,饲料不足者要补喂。  相似文献   

6.
韩令宇 《中国蜂业》2004,55(5):13-14
一、要养双王群 有人说养双王群麻烦,其实只要掌握了双王群的规律并不麻烦,还有的师傅说养双王群费饲料,我却认为省饲料,因为双王群相对强大,维持群体适宜生存的环境比弱小蜂群容易,也省力.所以我认为是省饲料的.双王群培育的蜂多、子脾多,饲料消耗肯定是多了些,但不能看到双王群吃得多而就说饲养双王群不足取,我们应该看到双王群产出得更多.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不能说饲养双王群是一种全优的养蜂方法,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养双王群是一种繁殖强群和保持强群的有效方法.春、夏、秋三季只要不让蜂群缺蜜断粉,双王群都能保持相对较强的群势投入生产和繁殖,饲养强群有很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了蜂群的抗病力和抗逆性.从而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蜂蜜,这对提高我国蜂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佑志 《蜜蜂杂志》2020,40(10):6-6
秋繁前期:蜜蜂在“立秋”后最后一次取蜜时,子脾上的边角蜜不取,只取无子脾上的蜜,为抽出多余空脾做准备,以确保蜂群秋繁的群数和群势。更换老弱残蜂王,如果是处女王,应在8月底前产卵,平均群势,单王群要保证8~10框的足蜂,双王群保证每王5~6框足蜂,蜂脾相称,用作秋繁的群保证子脾4~5张,过多蜂和子脾应补足弱群或利用产卵王联合分蜂。每周1次对蜂螨进行防治,连续治疗2周。  相似文献   

8.
正张老师:我是一定地养蜂户,喜爱饲养双王群,因为饲养双王群有许多优越性,蜂群繁殖期间增长特别快,为蜂群多采蜜、早取浆提供了保证。但饲养双王群有一件很麻烦的事,就是经常会出现蜂群失王现象,而且无蜜源的时候给失王群补王还很困难,请问张老师双王群为什么容易失王?怎样才能预防失王的情况发生呢?  相似文献   

9.
正赣南中蜂的早春繁殖应从2月初开始。首先将全场蜂群换箱、缩巢,换箱、缩巢可以同时进行,在换箱抽脾的同时要仔细检查蜂群,如发现失王群应及时补上产卵王。在这个时候补王要先补子,即从别群中提出有小面积的并且有各种虫龄带有封盖蜜的巢脾调进无王群,原无王群的巢脾全部提出另行处理。补充子脾的数量要看无王群的群势而定,如果在3张脾以下就补1张子脾,4张脾以上就补2张子脾。补上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蜂群蜜浆双高产的心愿 ,我将单一品种的双王群改养一蜜一浆王。因为分区管理法改变了传统双王群的蜂巢结构 ,适于调控 2只不同品系蜂王的产卵力。具体管理简介如下 :1 春繁群势与最佳开繁日乐陵第 1个蜜源是 5月 5日的刺槐 ,最佳开繁日应选在蜜源流蜜前 6 7天。因为 ,要求春繁群开繁后 4 2天 (2个产卵周期 ) ,也就是刺槐流蜜前 2 5天采蜜群应达到 8~ 9框蜂 ,子脾卵、虫、蛹之比为 1∶2∶4 ,到刺槐流蜜时才能达到 18~ 2 0框蜂 (内勤蜂与外勤蜂之比为 1∶1 5 )。经实践 ,4框蜂的春繁群能达到预期群势 ,为此 ,春繁期要以蜂定群 ,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观察,蜂群王台突然被毁,有以下几种情况:a.当蜂群内的多个王台中有1只新王出房后,她会逐脾搜索,咬毁其他王台。b.在流蜜期,当有王群大量摇蜜后,王台被工蜂毁掉;但是无王群即使摇蜜,工蜂也不毁台。c.双王群一方失王后所造的新王台在隔板不严时,另一方蜂王窜入有王台的群中咬毁王台。d.当养蜂者从大群中提出带蜂子脾补充弱群时,弱群若有王台,补入的脾上由于检查不严,不慎带有强群蜂王导致蜂王咬掉王台。e.由于气候突变,蜜源突然中止流蜜,有王群内的王台被工蜂咬毁。f.盗蜂蜂拥而来,导致被盗群王台被破坏,等等。关于蜜蜂咬毁王台现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养蜂技术迅速提高的今天,有些养蜂员争相养起了双王群。其中有不少成功者,但也有的虽下了不少功夫,蜂群群势却时涨时落,不见增收。究其原因,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首先,思想上和物质上没有充分准备。有些养蜂员看到人家养的双王群,已经是群势强大,产量高,再看养双王群无需上下调脾,就片面地认为比饲养单王群还要容易。事实上,饲养双王群更要管理精细,碰到棘手的事更多;另外,双王群蜂群大,蜜源期收获量虽多,而缺蜜期就得大量饲喂。据统计,饲料消耗量通常比单王群多三成左右。饲喂若跟不上,蜂王浆产量减少不说,还会盗蜂四起,全场大乱。因此,改…  相似文献   

13.
在流蜜期子脾的数量与布置,对蜂群的产蜜量有直接的影响。去年来我处采葵花蜜的左大出和秦小川两位同志就是一个实例: 秦小川同志20个双王群,每群平均12脾蜂。葵花流蜜时,每个双王群的巢箱里8张子脾,继箱里2张子脾4张空脾。8月下旬葵花尚未结束荞麦又开始流蜜时,他又调进巢箱2张空脾供蜂王产卵,隔王板上面的继箱里4~6个空脾,蜜源结束时每群产商品蜜40市斤。左大山是20个单王群,平均10脾蜂。从准备采蜜时,他就将蜂王控制在5张子脾的  相似文献   

14.
李永亮 《中国蜂业》2013,(11):19-19
笔者多年观察,饲养双王群比单王群,工蜂密集,采集力强,卵虫脾整齐,能保持强大群势。到立秋蜂群经历了夏季的炎热,双王群加继箱必然能保持强大群势。继箱不仅能通风散热,疏散工蜂,管理也十分方便。尤其是用十六框箱饲养意蜂,采用分区管理,每区放7张脾,各放1只蜂王。处暑前每区满6框子,由于玉米粉充足,每区至少有1框粉蜜脾。继箱放6~7张巢脾,其中2张粉蜜脾,其余为封盖子脾。巢箱与继箱之间放隔王板,隔王板的中间梁正对巢箱中间隔堵板。继箱两边各放1块15cm宽的厚木板。20框左右的蜂群在管理上比十框加继箱、双王管理的蜂群省工省力,群势也强大,在处暑时很难去掉继箱。  相似文献   

15.
弱小群怎样才能多采刺槐蜜对于全场平均只有4~6框蜂的弱小群可用如下方法做到产蜜、繁殖、分蜂三不误:在距刺槐流蜜约10天前把蜂群调整到蜂脾相称,不加脾控制蜂王产卵,同时组织一育王群育王,使处女王在流蜜后4~5天内出房。以6框群为例:在取第一次蜜前,在箱...  相似文献   

16.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9,29(6):24-24
我自1975年开始饲养中蜂,经过观察发现意蜂群比中蜂群大,于是将郎式蜂箱缩短20 mm但比中标箱长10 mm. 开始用单王群饲养,越冬和春繁只有3~4框蜂,呈长条形,从而出现了部分巢虫和死蛹.随后改为双王群,两边各放2~3脾,呈椭网形,繁殖到4脾以上时改为单王群,效果得到好转.继续用双王群加继箱饲养,开始把子脾全部放在巢箱中,发现工蜂爱在巢箱中贮蜜,但继箱内却很少.  相似文献   

17.
张功勋 《蜜蜂杂志》2005,25(12):15-16
(1)选哪种蜂王省饲料?有人说:浆王耗蜜量大,想选一种能节省饲料的蜂王。首先要弄明白浆王为什么耗蜜量大。浆王不管是否有蜜源都一个劲地产卵,幼虫多。幼虫又是蜂群耗蜜的主体,还需要一定数量的蜜蜂来哺育。与有蜜源就积极产卵,无蜜源就降低产卵量的品种相比,浆王群消耗饲料当然就多。不让蜂王产卵不就省饲料了嘛。我用“分区法”搞过浆王与蜜王(乌克兰)的产值对比,枣花流蜜期浆王比蜜王少采蜜20%,而浆王产的浆却超过蜜王蜜产值的50%。因此,养蜂不能光看投入,而要看产出,养蜂业的产出总比投入多得多。为什么吝啬的养蜂员难以取得好成绩?!(2)…  相似文献   

18.
我自1975年开始饲养中蜂,经过观察发现意蜂群比中蜂群大,于是将郎式蜂箱缩短20 mm但比中标箱长10 mm. 开始用单王群饲养,越冬和春繁只有3~4框蜂,呈长条形,从而出现了部分巢虫和死蛹.随后改为双王群,两边各放2~3脾,呈椭网形,繁殖到4脾以上时改为单王群,效果得到好转.继续用双王群加继箱饲养,开始把子脾全部放在巢箱中,发现工蜂爱在巢箱中贮蜜,但继箱内却很少.  相似文献   

19.
蜂群越冬剩下的蜜蜂是秋繁结束扣王时刚出房几天的蜜蜂和扣王时子脾出房的蜜蜂。如果扣王时有5张子脾,越冬剩下的蜜蜂也就在5脾左右。双王群扣王时,蜂群内一般都有8张以上子脾,越冬剩下的蜜蜂也都在8脾左右。因此,双王群蜂多,2只蜂王产卵,起群快,投产早。只有越冬时用小群临时组成的双王群,群势较弱,起群稍缓。如何使各种情况的双王群同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春季培育蜂王不单是为了及早更换产卵异常的蜂王,更主要是根据椒树泌安大小年的规律,适时组织双王群培育大量的采集适龄蜂或进行人工分蜂O为了培育优质、健壮的蜂王,应采取如下措施:1.利用强群育工。4月中下旬,在外界气温不稳定、蜂群并不强壮时,就应着手育王。为了提高王台接受率,培育优质蜂王,要努力克服群内、群外的不利因素。首先在全场内选择最强壮的蜂群,育王前3天进行组织养王群。使用框式隔王栅将蜂箱隔成有王区和无工区(用无工区育工),并用报纸把隔王栅封严,采用模拟无王群进行育王。养王群的样数要稠密,这样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