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棚室番茄和豇豆田间自然感虫或人工控制虫量的方法,采取在不同虫情指数梯度下对产量的测定,得出产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斑潜蝇对番茄的为害随着虫情指数的增大番茄的单株产量下降(y1=1168.69-6.795 8x1),产量损失率增高(y2=0.584 5x2-0.527);防治指标为当虫情指数达到2.18时,就应及时用药防治.斑潜蝇对豇豆的为害,随着虫情指数的增大,豇豆的单株产量下降(y3=413.99-2.41x3),产量损失率增高(y4=0.584 3x4-0.3613);防治指标为当虫情指数达到2.76时,就应及时用药防治,为较好的控制全年的为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棚室蔬菜受斑潜蝇为害的产量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田间自然感虫或人工控制虫量,测定在南美斑潜蝇不同虫情指数下的棚室芹菜和油菜的产量,得出受害棚室蔬菜的产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南美斑潜蝇虫情指数的增大,芹菜单株产量下降(y1=490.7-2.062x1),产量损失率上升(y2=0.42x1-0.215);油菜单株产量下降(y3=125.99-1.033x2),产量损失率上升(y4=0.325+0.817x2)。防治指标是当南美斑潜蝇为害芹菜和油菜的虫情指数分别达3.49和1.45时,应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3.
早秋蚕桑蓟马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伐后的桑园,根据桑藓马虫口密度的不同,将桑叶受害水平发为个等级。利用没等级的桑叶饲有蚕,得出在桑藓马不同为害水平下桑叶和蚕茧的产量,建立了桑蓟马虫日指数(X)与桑叶产量损失率和茧层量损失率的关系式分别为Ym=-0.00532+0.0029X,Ys=-0.00139_0.00011X根据当地桑树害虫防治与蚕茧产品价格的有关经济数据,得到桑叶早秋蚕期间的防治指标为3级受害水平,即桑叶受桑蓟马为害的  相似文献   

4.
花生根结线虫病产量损失估计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2年采用池栽与田间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花生根结线虫的为害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土壤中线虫初始密度的对数值与花生荚果产量损失率及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曲线;而病情指数、收获前土壤中的线虫密度与花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得出防治指标为:中等产量水平的田块中播种前每kg土壤中含有侵染期幼虫和卵31.14条(粒)。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大多在15%~45%之间,客观证实了不同病虫发生级别相同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病虫发生量与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理论上为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另一方面病虫发生级别的判定存在着人为的经验感知比较,加之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一般低于50%,为统一简化关系且便于计算,我们将病虫1~5级相邻发生级别间自然危害损失率近似确定为倍率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6.
四个苜蓿品种无性系大田抗蓟马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室内筛选的4个不同抗性级别的苜蓿品种(HA 3、Ta、M8和Ja)的无性系,以大田苜蓿地牛角花齿蓟马为虫源,任其自然受害,以喷药小区为对照,于现蕾期测定分析各品种无性系的受害指数、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损失率,结果表明,7月和8月,4个苜蓿品种无性系的受害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HA 3<Ta<M8<Ja,HA 3与Ja之间受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受害指数与虫口密度之间无相关性;各无性系受害株的株高、茎粗、节间长、叶面积及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分枝数和节间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HA 3的各农艺性状表现均优于其他苜蓿品种,产量损失率也最低。苜蓿对蓟马的抗性主要表现为耐害性,其中HA 3的耐害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评价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田间为害水平,采用5级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植株上的为害程度,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5级法与其他分级法评估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该方法在田间药效评价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采用叶片5级法与Williams 9级法评估的虫情指数之间、植株5级法与Davis 9级法评估的受害等级之间以及叶片5级法评估的虫情指数与植株5级法评估的受害等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表明5级法可用于田间草地贪夜蛾为害水平的评价。植株受害程度较低时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出现频次较高,植株受害程度高时高龄幼虫的出现频次较高。不管是在未施药小区还是施药小区,采用叶片5级法调查的小区玉米倒一叶和倒二叶的平均受害等级及基于上部4片叶片的平均虫情指数均与小区总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采用植株5级法调查的小区玉米植株整体平均受害等级与小区总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基于5级法调查的玉米倒一叶、倒二叶、植株整体平均受害等级推算的农药田间防治效果与基于虫量法推算的防治效果接近,说明5级法能用于评价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为害后玉米冠层光谱变化和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在河北农林科学院植保所农场夏播高感亚洲玉米螟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上,于大喇叭口期人工接种2龄玉米螟幼虫以造成不同梯度为害,利用便携式遥感光谱仪(ASD FieldSpec UV/VNIR)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收集冠层光谱信息,调查食叶级别,并在收获时统计蛀孔率和产量。结果表明:(1)各生育期食叶级别和对应生育期内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值呈显著负相关,且各个级别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显著;(2)各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值和每株虫孔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性曲线,750~900nm相关系数较高,可作为监测的敏感波段;(3)乳熟期光谱数据、平均每株虫孔数量和产量及产量损失率之间均可建立极显著回归方程。用光谱仪所测数据估测产量损失率的精确度比用传统查虫数据估测产量损失率的精确度高,且省时省工。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及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增大;千粒重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病情指数与千粒重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