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杨树长截干深栽分阶段作业法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截干苗造林是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方法之一,采用“长截干分阶段作业”可真正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该法将苗木截干部位从距地表18cm提高到35~38cm挖径,深各60~70cm植苗坑,两次填土踩实分阶段作业,分别验收,该法一般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2~3年树高和胸径分别增加4.23%和10.57%。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互助县不同浅山干旱区以不同季节和不同截干方式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山杏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的成活率、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2.0%、29.04cm、0.22cm,较春季造林高。中度截干的成活率、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7.0%、36.5cm、0.270cm,均比其它截干方式高,说明山杏在我县干旱浅山造林中以中度截干在秋季10月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平罗县河东沙漠地区速生杨截干深栽造林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时间、栽植密度、苗木采收保存、造林方法等方面内容。该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降低了造林成本、延长了造林时间,为西北荒漠区造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低产栗树截干改造试验,结果证明:截干改造9年单位面积总产15689.1kg/hm^2,是重新截植单位面积总产7872kg/hm^2的1.99倍,是未行改造低产栗园单位面积总产2772kg/hm^2的5.66倍,截干改造第5年单位面积产量超过国颁I类栗产区丰产标准,是国标的2.8倍,5 ̄9年间也达到国标I类栗产区丰产标准。  相似文献   

6.
榆林市沙地灌木截干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年来灌木在防风固沙中被广泛应用,为榆林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主要作用。但生产实践证明,紫穗槐、花棒、沙地柏等灌木在榆林市沙地造林中成活率比较低,特别是顶梢风干现象比较严重。在同样的沙地条件下按相同的造林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截干留茬造林与留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与留干造林相比,沙地柏、花棒、紫穗槐截干留茬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4.0、16.3、14.4个百分点;新梢生长长度分别增加22.9、21.0、14.3 cm;每株发枝分别增加1.5、1.8、1.6条;地径平均增加0.6、0.5、0.4 cm。紫穗槐、花棒、沙地柏在榆林市今后造林、绿化中,建议定植好以后,将苗木的地上部分截去一部分,留茬10 cm(沙地柏留20 cm)左右。  相似文献   

7.
意杨截根插干造林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杨树产业的迅猛发展,意杨已成为我市农村造林绿化和防护林建设中的主要树种,在常规的带根造林过程中,起苗、栽植的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栽后因气候干旱等原因导致意杨成活率不高。2006年春笔者在海门市灵甸沙垦区江堤内侧进行了意杨截根插干造林与常规带根栽植对照试验,通过试验,发现采用意杨截根插干造林在栽植过程中降低了起苗、运输、挖穴等栽植成本,提高了意杨的成活率,减轻了造林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南酸枣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截干与不截干造林当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以及主干分叉数差异明显,同时造林第2年春截顶与不截顶其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及主干分叉数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以截干造林且第2年春再截顶较好。南酸枣生长对立地条件较敏感,营造南酸枣林时应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的立地。  相似文献   

9.
朱勇  杜宏彬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93-94,119
在树木无性繁殖中,封蜡是指对植株的某一器官,用石蜡液作封闭处理。它能起到密封、保水、护芽的作用。比用塑料薄膜包扎更好,效果显著。封蜡时,要有适宜的蜡液温度,浸(蘸)蜡时间须短。用石蜡液封蜡的历史不长,它对于树木嫁接和扦插成活率提高、促进新植株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杨截杆造林较植苗造林好,成活率提高31.5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38.0个百分点,生长量也优于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成本费用是截杆造林的3.5倍。在西部大开发的退耕还林还草中,青海东部干旱山区利用当地优势,大力提倡青杨截杆造林,减少境外和远距离大量调苗,可大大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对加速生态环境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昆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07-308,350
[目的]探讨切梗丝宽度对梗丝填充值、梗丝结构和堆积体积等梗丝工艺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烟梗切丝宽度,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着切梗丝宽度的加大,烘梗丝出口梗丝的填充值、结构和堆积体积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含末率呈现了降低趋势;形成梗丝长丝率、整丝率、含末率和堆积体积随切梗丝宽度变化相关关系模型。[结论]研究可用于指导卷烟生产实践,以提高梗丝加工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切梗丝厚度对梗丝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切梗丝厚度,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切梗丝厚度对梗丝填充值、梗丝结构和烟梗损耗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切梗丝厚度与梗丝填充值、整丝率、碎丝率、膨化后烟沫量、梗签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当切梗丝厚度为0.17 rmm时,梗丝加工质量较好.[结论]研究可为卷烟工业企业在降耗、降焦、提质和增效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梗丝贮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对梗丝质量的影响,从而确立贮梗丝环节的优化控制方向.[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不同梗丝水分条件下,贮料高度、贮料时间对贮梗丝前后质量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贮料时间和烘丝水分对梗丝整丝率变化差值影响较大;贮料时间对梗丝碎丝率变化差值有一定影响;烘丝水分对梗丝填充值变化差值影响明显;烘丝水分和贮料时间对贮后烟末比有一定影响;贮料时间扣烘丝水分是成团比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据生产过程中对各指标的关注度,研究认为贮料时间、烘丝水分是贮梗丝过程控制中的重要因素,贮料高度则为其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烟梗回潮与切丝过程因素对梗丝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分别对洗梗水温、贮梗时间、压梗间隙及切梗丝宽度等影响梗丝物理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系统分析研究所生产出梗丝的物理指标和感官质量.[结果]在试验范围内,洗梗水温对膨胀梗丝填充值和贮梗后回透率有显著性影响,当洗梗水温50℃,贮梗时间4h时,膨胀梗丝填充值和贮梗后回透率较高;当压梗间隙为0.8 mm、切梗丝宽度为0.11 mm和压梗间隙为1.2 mm、切梗丝宽度为0.11 mm的梗丝外观形态更接近叶丝,与叶丝的配伍性较好,其感官质量皆优于传统梗丝.[结论]研究对提高梗丝的综合利用率,拓展其使用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侯明  冯兴龙  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93-1394,1407
为验证数字近景图像在造林成活率监测中的使用价值,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造林坡面近景图像,结合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在延安市吴旗县薛岔乡德援造林项目的作业区进行了造林监测,将数字图像处理的结果用于造林坡地幼树数量的识别,统计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及评价造林质量。与传统的样方调查方法比较,可以大为简化外业工作,其监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6.
菅威  谢道良  宋金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100-102,105
为了提高干燥后梗丝的综合质量和利用率,通过加工过程参数的优化,在卷制过程中减小烟支的目标重量,降低烟叶消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工过程参数的优化生产出来的梗丝,经掺配后(掺配比例38%)短支烟在相同目标重量的情况下,提高吸阻(在控制吸阻的情况下,减小目标重量),从而降低烟叶消耗。  相似文献   

17.
梗丝在卷烟减害降焦及提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烟梗的膨胀方式、制丝工艺、外观形态及微生物和酶处理工艺在卷烟提质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改进加工工艺,降低卷烟有害成分释放量,提升梗丝在卷烟中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卷烟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廖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98-15899,15902
[目的]优化卷烟烘丝工序工艺参数。[方法]对烘丝生产工序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优化,通过对内在品质的评价,寻求适宜工艺运行控制参数。[结果]卷烟烘丝工序工艺运行控制最优参数为:烘丝工作蒸汽压力0.25 MPa,热风温度120℃,热风风速0.5 m/s。在此工艺条件下,烟丝的填充值和结构有明显改善,烟支单重下降了6 mg/支,烟叶原料消耗下降0.42 kg/箱,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得出的烘丝过程中适宜的工艺技术参数不仅能改善烟丝的物理质量,利于减少烟支单重、降低消耗,而且能有效提高产品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9.
清蜡技术在中洛管道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油气储运》2005,24(7):53-55
分析了中洛管道受打孔盗油等因素影响结蜡和凝管的原因.介绍了中洛管道清蜡的具体步骤,比较了其清蜡效果.结果表明,在输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基础上,定期对管道进行清蜡,可有效提高管道输送能力.  相似文献   

20.
提升梗丝品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丝在卷烟减害降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如何提升梗丝品质,提高烟梗利用率已成为烟草行业的研究热点。对近年来提高梗丝抽吸品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加工工艺、生物技术、化学及物理方法等在提高烟梗利用率方面的应用现状,对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烟梗使用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