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瓜蔓枯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西瓜蔓枯病的症状识别方法,总结了西瓜蔓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以期为西瓜蔓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瓜蔓枯病是黄瓜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叶片、茎蔓、卷须及瓜条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及茎蔓,严重时,造成植株连续死亡,直接造成损失,应以农业预防措施为主,科学合理的用药防治黄瓜蔓枯病。  相似文献   

3.
西瓜蔓枯病是西瓜栽培中普遍发生且较难防治的病害,尤其是连作瓜田发生更为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是当前限制西瓜高产和稳产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甜瓜蔓枯病的危害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等,总结其防治技术,以期为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蔓枯病是西瓜主要的病害之一,西瓜蔓枯病发病株率一般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蔓,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由于西瓜重茬面积较大、抗病品种较少等原因,西瓜蔓枯病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燕 《河北农业》2004,(3):22-2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西瓜的农户越来越多,由于连年种植西瓜蔓枯病日益严重,综防技术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7.
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斑点病、朽根病,可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等,以叶片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8.
孙凤龙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15-116
介绍了西瓜蔓枯病的发生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对策及措施,为西瓜蔓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黑斑病,病菌在有性世代为子囊菌瓜类球腔菌属真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西瓜二壳孢属真菌,在西瓜种植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是我国西瓜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福安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潭头上白石、晓阳、松罗等以中稻种植为主的乡镇,多采用瓜稻轮作的方式,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增加效益。近几年,由于西瓜发生蔓枯病,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效益。该病害的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可达30%-50%:一般减产在5%-10%,严重的可达50%以上。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一、病害症状 茎蔓受害多在茎节处形成水浸状深绿色斑,以后变成灰白至浅红褐色不规则坏死斑,空气湿度高时,迅速扩展造成茎折或死秧。在田间,病部常产生乳白至红褐色流胶,病斑表面形成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柄染病,呈水浸状腐烂,后期亦产生许多小黑点,干缩萎垂至枯死。有时病菌沿瓜柄或瓜蒂侵染致瓜果逐渐呈水浸状褐色坏死,最后腐烂,在病瓜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发生与危害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称黄叶病、香蕉巴拿马病、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的一个毁灭性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扩散蔓延则难以控制,该病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早有发生,1904年该病在美国夏威夷首次发现,1910年巴拿马因该病造成很大损失,1935~1939年南美香蕉枯萎病发生严重,20世纪50年代,该病曾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地严重发生,毁灭了约4万hm^2香蕉,现分布遍及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岛国及热带美洲的香蕉产区。  相似文献   

12.
海南哈密瓜细菌性枯萎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瓜细菌性枯萎病属于系统性病害,发生原因复杂,对哈密瓜危害极为严重。文章对海南反季节种植的哈密瓜细菌性枯萎病的发病原因、为害症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种子带菌、流水及伤口是哈密瓜细菌性枯萎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提出种子消毒、土壤消毒、换茬轮作、加强肥水和温湿度管理、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木霉菌与三唑酮配合对西瓜生长的影响和对枯萎病的防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木霉菌与微量三唑酮配合使用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和对寄主生长、根系发育及根分泌物的影响。木霉菌与微量三唑酮配合对防治西瓜枯萎病有增效作用,在药砂培处理的西瓜根分泌物作用下,尖孢镰刀菌厚垣孢子萌发率较水砂培处理低,两处理的根分泌物对木霉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较对尖孢镰刀菌的厚垣孢子萌发更有利。三唑酮对西瓜生长和根系发育有抑制作用,在播种时施用尤为严重,该不利因素可通过减少用药量、推迟施药期和提高木霉用菌量等来克服。  相似文献   

14.
盾叶薯蓣人工栽培田枯萎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观察鉴定,证实镰刀菌(Fusarium sp.)是造成仙居县盾叶薯蓣(俗称黄姜)枯萎病的致病菌原。调查发现,此病受温、湿度影响明显。田间湿度大,易诱发病害发生,长期阴雨受害严重。播前采用托布津农药或适乐时种衣剂浸种消毒,可阻止病菌的初侵染。大田发病后,及时采用对薯蔓基部用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浇灌或喷淋等综防措施,能有效控制田间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近年来在西瓜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分子育种技术用于西瓜 种质创新与抗枯萎病育种以及野生西瓜的利用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提出了今后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西贡蕉枯萎病的发生、接种鉴定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5年,对广西西贡蕉分布区的21个县市57个点进行了镰刀菌枯萎病的调查,调查的西贡蕉(M usa p arad isiaca L.ABB)品种有,黄心西贡蕉、白心西贡蕉和鸡蕉,发现镰刀菌枯萎病为害西贡蕉较为严重,经病区调查和原菌致病性接种测定结果,初步推断广西西贡蕉发生的枯萎病病原是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应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病原菌随种苗传入,发现病株要立即清除,经消毒处理后集中深埋,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抗生理性凋萎症的西瓜嫁接砧木品种应用于生产。【方法】选用葫芦类、南瓜类、冬瓜类及野生西瓜类等17个砧木与广西三号无籽西瓜进行嫁接试验、田间栽培试验,观察嫁接成活率及嫁接栽培对西瓜生长势、抗病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嫁接成活率葫芦类91.20%~95.60%,南瓜类73.20%~80.40%,冬瓜类81.20%~
86.40%,野生西瓜类82.40%~91.20%;嫁接组合生长势强的砧木品种为广西本地葫芦、杂交葫芦、大蒲瓜、超丰F1、日本南瓜、铁力金钢白籽南瓜、白籽南瓜、农友野生西瓜、伙伴野生西瓜;坐果容易的砧木品种为广西本地葫芦、杂交葫芦、大蒲瓜、超丰F1、日本南瓜、铁力金钢白籽南瓜、白籽南瓜、伙伴野生西瓜;高抗生理性凋萎症的砧木品种为白籽南瓜、铁力金钢白籽南瓜、日本南瓜、广西本地葫芦、杂交葫芦、大蒲瓜、超丰F1、伙伴野生西瓜;产量在22500.00 kg/ha以上且按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白籽南瓜、铁力金钢白籽南瓜、广西本地葫芦、日本南瓜、伙伴野生西瓜、杂交葫芦、大蒲瓜;17个嫁接组合的西瓜果实在瓤色、果实质地、口感风味方面差别不明显,但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瓜形及剖面、皮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广西本地葫芦、杂交葫芦、白籽南瓜、伙伴野生西瓜与广西三号无籽西瓜嫁接表现高抗西瓜生理性凋萎症,且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8.
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YZU-S230是长江大学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室前期分离的一株白芨内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筛选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通过对峙培养、盆栽试验和绿色荧光标记测定了伯克霍尔德氏菌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以及在西瓜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的抑制率达到82.80%,且在温室条件下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同时接种时其防效为30.87%,提前3d接种时其防效为68.40%.经YZU-S230处理后30d,西瓜主蔓长增加了8.7cm,根长增加了3.0cm,地上鲜重增加了6.9g,显著高于对照组.菌株YZU-S230能在西瓜根部稳定定殖,接种后1、3、5、7、9、15、21d其在西瓜根部的定殖量分别为80×105、120×105、29×105、9×105、1.7×105、1.4×105、1.2×105 cfu/g.结果表明,菌株YZU-S230在防治西瓜枯萎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对黄皮西瓜新品种湘西瓜十一号枯萎病病症的田间表现和发病特点作了描述。通过对该病害作病菌来源、接种鉴定等实验,测定了黄皮西瓜新品种湘西瓜十三号的苗期抗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品种比台湾引进品种“宝冠”较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