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甘蔗异背长蝽是甘蔗的重要害虫,在江西泰和县一年发生完整的二代,部分三代,主要以卵在蔗蔸、土表层、枯鞘残茎和蔗种叶鞘内越冬,尚有少部分成虫在宿根蔗蔸和枯鞘叶中过冬。全年有两个为害严重期,第一次在五六月甘蔗苗期,第二次在八九月甘蔗伸长期。一代若虫孵化较整齐,且低龄若虫集中在心叶内吸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成虫多群集在蔗株下部枯鞘与蔗茎间隙内栖息、取食和交配。卵成块产于叶鞘边缘内侧,以叶鞘抱茎松紧度适中的叶位分布最多,二代成虫9月间产的卵,当年可以孵化并发育为三代成虫越冬;10月初以后产的卵,当年不再孵化而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2.
甘蔗长蝽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长蝽已从南北移至吉安蔗区的万安、泰和、吉安三县的10个乡镇,北限为吉安县横江镇,即26°45′N,114°48′E。甘蔗长蝽在吉安地区发生不完整3代,以第二代卵在蔗蔸和蔗种及蔗残茎梢上越冬,是翌年主要虫源,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7℃;相对湿度为80%左右,并详细阐明了各虫态历期、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径频次概率拟合及聚集度指标测定,甘蔗长蝽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且在成虫交尾高峰和高龄若虫阶段有过高聚集现象,抽样方法以“Z’字型为好,最适抽样量为n_(成虫)=27.737/m+3.265;n_(成虫)=22.195/m+10.211。初步确定甘蔗糖份形成期长蝽的防治指标为6~10头/株,其经济充许水平(L)为2%,药剂防治适期为越冬代若虫高峰和第一代成虫高峰,并对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甘蔗异背长蝽(次年的主要虫源)越冬卵的分布场所、不同越冬场所的孵化进度及若虫在蔗株上的分布规律,作了调查分析。对药剂防治策略和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主攻甘蔗异背长蝽,兼治甘蔗二点螟,狠抓一代低龄若虫防治”的策略,并采用敌敌畏加杀虫双混合液,集中喷施蔗苗心叶及基部叶鞘间隙的防治技术。经1991年在100 ha蔗田防治示范和1992年在1044.7ha大面积推广应用,收到了“一次施药,控制全年危害”的明显效果。每年每公顷可节省农药和用工费194元,每公顷增鲜蔗7980~10620kg,含糖量绝对值提高0.81%~0.8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光背蔗龟是为害甘蔗的一种害虫,其成虫多在土中幼苗基部近种苗处啮食,严重时,造成受害幼苗枯死或枯心苗,减少甘蔗的有效基数,直接影响产量;幼虫为害甘蔗根部和茎基部,引起蔗叶枯黄,如遇台风,还容易倒伏。由于该害虫属地下害虫,且为害期长,因此给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本试验,验证了3%护地净颗粒剂对甘蔗金龟子的作用效果,为大田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为害特点玉米弯刺黑蝽俗称"打屁虫或枇杷虫",属半翅目,黑蝽属。寄主有玉米、小麦、水稻等,以若虫和成虫在玉米茎基部和根部刺吸汁液,2~5叶期玉米苗被害后,心叶萎蔫、叶片变死;5~10叶期被害,叶片出现排孔;生长点受刺激后,新叶卷曲、色浓、皱缩、纵裂,植株萎株矮化、扭曲、分蘖丛生,呈畸形而无收,拔节后玉米被害较轻。2对策1)人工捕杀。利用成虫早上出土取食为害习性,捕杀土表成虫,该虫具有世代重叠现象,需要重复捕杀多次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甘蔗螟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大螟等,条螟初孵幼虫群集于心叶取食,形成花叶,渐大后侵入蔗茎为害;大螟为害幼茎造成枯心苗;黄螟、二点螟侵入蔗茎为害会造成螟害节,影响生长,降低糖分,受伤部分易引起赤腐病菌侵入为害。本文总结了云南甘蔗螟虫的发生与危害状况,分别从螟虫种类、植期多样化、气候、环境变化等5方面分析螟害发生原因。并结合目前蔗区螟虫危害严重、暴发面广的特点,提出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蔗成熟期蔗叶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脱叶性状不同的甘蔗栽培品种为材料,测定成熟期甘蔗叶片、叶鞘、叶痕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调查甘蔗自然脱叶率,探讨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甘蔗不同成熟阶段,自然易脱叶型品种云蔗03–194的叶片、叶鞘、叶痕的P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桂糖02–467和云蔗99–91;在成熟前期、中期和后期,易脱叶型品种云蔗01–1413的叶片、叶鞘的POD活性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桂糖02–467和云蔗99–91;云蔗03–194、云蔗01–1413、桂糖02–467、云蔗99–91的自然脱叶率呈逐渐降低的的趋势;在成熟前期,叶片、叶鞘的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显著正相关,在成熟中后期,叶片、叶鞘的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痕POD的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病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1为害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9.
山楂斑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是近年新发现为害山楂树的一种主要食叶性害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开始为害,产卵。以成虫,幼虫取食山楂叶片。并以成虫越冬。本文详细报道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茶翅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翅蝽是本地区梨生产上为害最重的害虫之一,一般防治区害果率达18.23% ̄38.9%,管理不善的梨园害果率达99.36%。本文对梨茶翅蝽各若虫期进行了调查;报道了生活史及习性;不同季节为害梨树的特征;并提出了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陈钫 《云南农业》2014,(3):70-70
1为害症状 为害玉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的测定指标研究了甘蔗苗期蔗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①甘蔗苗期蔗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均属于聚集分布;②植保上常用的4种抽样法均适用于田间调查;③田间的理论抽样数是随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也随允许误差的增大而减少;④田间蔗苗虫株率和百株虫量存在正相关,可以用 x=e~(1.60671n〔-24.0964ln(1-y)〕方程来估计。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地方标准甘蔗主要病虫发生时期及防治措施1主体内容及适应范围:甘蔗主要病虫发生时期和防治方法,适用于全省各蔗区。21、2月份是害虫的越冬期,重点防治粉蚧、绵蚜、蔗螟及地下害虫。2.1条螟、大螟:剥除叶鞘,清除残叶烧毁,杀死在甘蔗梢头和叶鞘内越冬的...  相似文献   

14.
<正> 玉田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以上。近年来,玉米苗期病虫害危害有加重趋势,常出现玉米叶片缺失、心叶扭曲、叶上出现斑点、萎蔫死苗等现象,如不及时进行正确识别和适时防治,将对玉米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严重威胁。一、虫害1、玉米蓟马:该虫5月中下旬从禾本科植物陆续迁移到玉米田为害,在玉米上繁殖二代,第一代于6月上中旬为害春玉米,第二  相似文献   

15.
斑须蝽是一种国内分布广,寄主多,常发多见的害虫,近年已成为吉林省烟草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报道了该虫开矿特征及其变化,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对烟草的为害特点,斑须蝽在吉林省各地多数一年发生2代,少数个体发生1代,以越冬代成虫和和第一若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烟草旺长期为害虫最重,致使植株叶片萎划算蔫,严重时烟株生长株迟缓,叶面积减少,产量降低,调查了斑须蝽各虫态的主要天敌,对防治方法和某些防治措施的兼治作用进  相似文献   

16.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宿根甘蔗黄化发生较严重的蔗区实地调查甘蔗幼苗黄化的症状表现、发病特点和规律,并采样分析正常和黄化蔗地土壤及植株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在酸性较强的土壤,土壤有效铁、锰、钙、镁元素含量均低于正常土壤,有效硫含量高于正常土壤,有效硼含量则差异不大;宿根蔗幼苗黄化株叶片的活性铁、全量钙、镁、硫含量低于宿根蔗正常植株,活性锰含量高于正常植株,全量铁、锰含量则表现为病株叶片高于正常植株叶片,全量硼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可能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分析宿根甘蔗幼苗黄化与叶片矿质元素丰缺状况的相关性,从营养学角度探讨该病症的发生机理.实地调查南宁、崇左等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区,采集宿根黄化苗、宿根正常苗的植株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非金属元素N、S含量黄化苗低于正常苗,金属元素含量黄化苗均高于正常苗;叶片Al含量过高与蔗苗黄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S含量缺乏与蔗苗黄化呈显著正相关.植株体内Al含量过高对蔗苗产生毒害作用,很可能是导致宿根蔗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叶片缺硫导致蔗苗失绿黄化.  相似文献   

18.
小麦锈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2005,(5):23-23
为害症状: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三种锈病病部后期均生成黑色条孢子堆。…  相似文献   

19.
豆突眼长蝽Chauliops fallax Scott属半翅目,长蝽科,渐变态.是近年来为害我县黄豆的主要害虫.黄豆一出苗就受其为害,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叶片开始形成退绿的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连成不规则的白色斑块,严重时造成叶片大量脱落,植株枯萎,产量下降,严重影响黄豆生产,为了夺取黄豆丰产增收,我站于1996~1998年开展了豆突眼长蝽的发生及防治研究工作,初步掌握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找出了可行的农业和化学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根据多年实地生产调研,总结出新野县大葱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指导当地大葱生产。一、葱蝇(一)为害特点葱蝇又叫种蝇、葱蛆、韭蛆、根蛆,以幼虫为害葱蒜类蔬菜为主,孵化出的幼虫潜入叶鞘基部,食幼叶和生长点而引起腐烂、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成片死亡。(二)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或幼虫越冬。1代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5月上旬成虫盛发;2代6月中旬发生;3代9—10月份发生。成虫中午最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