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起垄覆膜、起垄无膜处理与常规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处理水稻株高增加18.4 cm,分蘖起始时间早9 d、最高分蘖时间早7 d、最高分蘖增加47.5株/m2、穗数增加57.4穗/m2、齐穗和成熟早2 d和3 d、穗粒数增加6.15粒,而千粒重降低1 g、最终水稻理论增产102.8 kg/667 m2,实测产量增加26.6 kg/667 m2,增产达4.36%;起垄无膜处理水稻株高降低4.8 cm、收获穗数降低13.3穗/m2,理论产量减少19 kg/667 m2实测产量减少94.4 kg/667 m2,最终常规处理比起垄无膜处理增产14.65%。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折合每667 m2一次性基施纯氮4 kg条件下,尿素处理产量为436.41 kg/667 m2,几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在457.10~495.87 kg/667 m2之间,均高于尿素处理,其中以双友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够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不同硫肥水平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6.8%~11.4%,其中施硫肥3 kg/667 m2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3 kg/667 m2也可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而增施硫肥4.5 kg/667 m2时,产量没有继续增加;在1.5~3 kg/667 m2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1.5 kg/667 m2时研磨品质较好;各硫肥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 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稻应用“宝丰”复混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插秧后7 d施用“宝丰”复混肥20 kg/667 m2,生育期追施尿素20 kg/667 m2,效果明显,穗数增加5.6万穗/667 m2,分蘖率提高1.8%,千粒重增加0.3 g,产量增加15 kg/667 m2左右,增加纯收入27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稻施用苗床增温剂及分蘖促进剂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增温剂及分蘖促进剂处理增加了水稻苗期的充实度,保证了壮苗,提高了后期的分蘖数与结实率。从产量结果上看,增温剂及分蘖促进剂处理较对照增产33.9 kg/667 m2,增产率为5.5%。  相似文献   

6.
丁亮 《垦殖与稻作》2012,(1):27-30,33
黑龙江垦区进行节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灌处理用水量296.4 m3/667 m^2,较对照省水84 m3/667 m^2,但水分供应不充分,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株高较对照矮0.7 cm,单穴茎数较对照少0.5株,实粒数较对照少1.8粒,产量635.4 kg/667 m^2,较对照减产6.5%;节灌处理用水量345.5 m3/667 m^2,较对照省水20.9 m^3/667 m^2,水分能够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并且因浅水灌溉增加水温、泥温,促进水稻分蘖,单穴茎数19.6株,较对照增加1.7株,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产量679.1 kg/667 m^2,较对照不减产,经济效益分析节灌处理增效2.6元/667 m^2,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又增加了抽水的费用,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育秧绿"水稻苗床调理剂培育适宜机插的健壮秧苗为前提,设置2组试验,一是在相同密度和移栽时间下设置不同秧龄,二是在相同施肥量下设置不同基蘖肥中氮肥配比,来研究秧龄和调整前期基蘖肥的投入对机插稻缓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秧龄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秧龄越长,高峰苗越高,但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各处理的有效茎蘖数差距不大;在产量方面,30 d秧龄处理的产量最高,其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在相同施肥总量且磷酸二铵均为10.0 kg/667 m2的条件下,基肥尿素10 kg/667 m2+分蘖肥尿素25 kg/667 m2较基肥尿素5 kg/667 m2+分蘖肥尿素30 kg/667 m2能显著增加分蘖,并能保持有效分蘖的优势;从产量来看,穗数是提高产量最主要的途径,而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移栽后施用绿欣有机复合肥40kg/667m2,植株分蘖早、分蘖多,后期表现好,纹枯病比施红中复合肥的少;增加有效穗数30穗/667m2,增产50kg/667m2。在施用中避免与种子、肥料直接接触;在避光通风、干燥处存放,严禁与粮食、饲料混存混运;建议扩大示范,加快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龙粳31进行覆膜起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处理与对照相比,水稻株高增加18.4 cm,分蘖起始时间早9 d、促进水稻成熟2~3 d,穗粒数增加6.15粒,理论增产102.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氮肥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浩峥 《北方水稻》2008,38(2):73-7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肥德乐"氮肥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施"肥德乐"氮肥增效剂能促进水稻早熟,增加分蘖数,使氮(N)利用率提高11.6%,增产稻谷81.9 kg/667 m2,增产率达12.9%,经济效益增加157.8元/667 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并且肥料在土壤中会逐渐降解,肥料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越长降解越多。所以合理搭配肥料用量和安排施用时间是水稻施肥的重点,以最小的肥料投入获得最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在同等纯氮施用量的处理中以处理3的施肥方式为最佳:基肥尿素3 kg/667 m2,一次蘖肥施用硫酸铵4 kg/667 m2、尿素2 kg/667 m2,二次蘖肥2 kg/667 m2,穗肥3 kg/667 m2。此种施肥方式水稻长势情况、各项产量构成因素表现非常均衡,所取得的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通过合理设立水稻生育时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氮肥的最佳施用比例为3∶3∶4,相比对照及其他处理,该处理的抗逆能力、生育性状、增产效果、经济效益最好,理论产量达到757.94 kg/667 m2,增产率20.8%,净增效益243.0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水稻苗期、初花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种类的硼肥与空白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硼肥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有利于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还可改善株型,增强抗倒伏能力;喷施硼肥可以增加水稻的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各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增产55.2~93.4 kg/667 m2,增产率12.4%~17.6%,其中产量最高的是速乐硼30 g/667 m2,实际产量达624.1 kg/667 m2,增产率17.6%,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稻的营养需求设计了A、B、C 3种水稻全营养配方肥,设30 kg/667 m~2、40 kg/667 m~2和50 kg/667m~23种施肥水平,进行田间试验,以筛选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并且提高产量的配方肥,确定其适宜施肥量及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施用A肥能够促进水稻结实,提高实粒数,同时不增加秕谷数;施用B肥在促进株高、茎粗及有效分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施用C肥无明显优势。施肥量30 kg/667 m~2明显不足,施肥量50 kg/667 m~2的处理水稻长势最佳且产量较高。综合分析,以B肥总体效果最好,且施肥量以50 kg/667 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用辽宁中科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鸟牌抗旱拌种剂拌种(药、水、种子重量比1∶50∶75)可增产4.7%,增加纯经济效益24.1~30.4元/667m2;用其抗旱喷洒剂75g/667m2兑水20kg在水稻插秧后分蘖期喷雾可增产9.7%,增效45.3~73.9元/667m2。说明该抗旱剂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以收获茎秆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分蘖是增加有效茎进而提高甘蔗单产和产糖量的关键。本研究以强分蘖甘蔗品种‘B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P1:4000芽/667 m^2、P2:6000芽/667 m^2、P3:8000芽/667 m^2和P4:10 000芽/667 m^2),通过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种植密度对强分蘖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新植和宿根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呈上升趋势,但新植与宿根甘蔗总苗数的差异却在缩小,平均分别为25.55%、14.11%、-8.18%和-10.57%;宿根蔗株高显著大于新植蔗的株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7.31%、10.54%、19.44%、14.88%,但茎径几乎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P2的除外),且多于宿根蔗的,但其产量却表现相反的结果,即宿根蔗总体表现增产;低密度(P1)和高密度(P4)间的锤度差异显著,并表现降低趋势。在试验条件下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种植密度与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株高、有效茎和产量呈正相关,与茎径和田间锤度为负相关,且株高与有效茎对产量的贡献最为显著,但过多的有效茎明显不利于田间锤度提高。因此,这意味着合理密植对强分蘖甘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